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和对策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然而,尽管静脉输液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触痛、硬结、静脉堵塞等症状。
处理方法包括:1. 给予足够支持性治疗,如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局部感染的发生;2. 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3.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输液流速和浓度;4. 采用表面静脉穿刺或改用可移动式外周静脉导管等措施。
二、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无菌操作不到位,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主要处理方法有:1. 加强无菌操作,确保输液器材的消毒和消毒液的更换;2. 对于明显感染的患者,及时停止输液,给予抗生素治疗;3. 定期更换输液器材,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套装置。
三、药物反应部分患者对特定药物可能出现药物反应。
处理方法包括:1. 确保患者不过敏于输液药物,避免对过敏源的暴露;2. 对于出现药物反应的患者,停止输液,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过敏药物等。
四、过量输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速度过快或过量输液可能导致心衰、肺水肿等严重后果。
处理方法包括:1. 注意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2. 根据患者的血容量和病情调整输液量和速度;3. 对于出现过量输液的患者,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使用利尿剂等。
五、血栓形成静脉输液过程中,若静脉内置管时间过久,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有:1. 定期更换输液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套装置;2. 给予恰当的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
六、肿胀与渗漏输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输液渗漏或局部肿胀的情况。
处理方法如下:1. 及时检查输液管路,确保输液无渗漏现象;2. 将输液管路放置得合适,避免外力对输液管路的压迫;3. 对于出现渗漏或局部肿胀的患者,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置流
程
输液患者发生可疑或确定的输液不良反应时:
1、护士应及时报告值班医师,积极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饮热水,高热者给予冰敷等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1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并通知值班医师。
1.2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值班医师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抢救。
1.3留取输液标本送微生物室做培养。
1.4详细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等。
1.5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6再次检查输液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
详细记录输注的液体、药品剂量,输液器、头皮针及所用注射器的名称、厂家、批号等。
1.7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器和剩余药液、针头封好,。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造成 长 时 间误 诊 。 参 考 文 献
1 赵 向府 , 晓 明 . 庄 甲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症 的 治 疗
2 国 世 琴 , 健 . 脉 输 液 的 不 良 反 应 及 防 治 王 静 措 施 . 国健 康 月 刊 ,0 15:0—6 . 中 21 , 6 1 3 杨 玉 珍 , 建华 . 见 输 液 反 应 原 因 分 析 及 刘 常 预防. 山西 医药 杂 志 ,0 0 3 5 . 2 1 ,9( )
挥 药效 , 为救治患者赢得时 间起到重要作 用 。但 是 , 液 反 应 在 临床 上 却 是 时 有 发 输 生 , 发热反 应、 脉炎 、 气栓 塞 、 敏 有 静 空 过 反应 、 心肺负荷过重等不 良反应 。使患者 病 情 加 重 , 响 治 疗 延 长 病 程 , 患 者 造 影 给 成身心痛苦 与经济 损失 , 对此 , 护理 人员
关键词
2 2 2. 97
静 脉输 液 不 良反 应
防 治
4x 01 d i 1 . 9 9 j i n 1 7 — 61 .2 2 o: 0 3 6 / . s 00 s
双黄连注射液 、 氧氟沙 星类 、 青霉 素、 头孢
静 脉输 液 是 临 床 救 治 患 者 和 治 疗 疾 病 的重 要 手段 , 医疗 实 践 中 占据 了重 要 在 的位置。尤其在抢救 患者的紧要关 头 , 建 立 静 脉 通道 让 药 物 迅 速 进 入 患 者 体 内发
2 张丹 英 , 虹 莉 . 年 甲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的 研 史 老 究现 状 [ ] 内科 理 论 与 实 践 ,0 7 2 5 : J. 20 , ( )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护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导致输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感染;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局部血肿等;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药物效果不佳。
2. 药物配伍禁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可能导致pH值改变,影响药物稳定性。
此外,部分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3. 护理不到位护理不到位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如输液过程中未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
4.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增加;患者过敏体质,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完成治疗等。
二、静脉输液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针对操作不当的问题,应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
此外,还需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
2. 严格药物配伍管理为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和配伍要求。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避免不合理配伍。
同时,加强药物说明书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新型药物的配伍信息。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在输液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可能会发生。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一、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患者对输液药物中的成分过敏,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等。
2.局部反应: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症状。
3.药物反应:输液药物本身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性肝损伤等。
4.感染:输液操作不规范,导致静脉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温热、化脓等。
二、不良反应处理的基本原则1.立即停止输液: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查找可能的原因。
2.保护患者安全: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3.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三、处理不良反应的常见方法1.过敏反应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将输液通道刮除。
(2)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3)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氯雷他定等。
(4)如病情严重,需及时转至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2.局部反应处理(1)停用可能引起局部反应的输液药物。
(2)清洁受影响的部位,并覆盖干净的纱布。
(3)观察局部反应情况,如出现化脓等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3.药物反应处理(1)停用引起药物反应的输液药物。
(2)评估患者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解救药物、肝保护药物等。
4.感染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注意手卫生,避免继续感染。
(2)清洁受感染的部位,并覆盖干净的纱布。
(3)就医进行相应治疗,如抗生素治疗等。
四、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1.严格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输液,注意穿戴无菌手套,消毒输液部位,避免污染。
2.选择适当的输液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输液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与处理

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与处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然而,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和医生需要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一、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类型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1. 静脉炎症:此类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主要是由于输液导管插入不当或感染引起的。
2. 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药物或输液设备中的成分过敏,导致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3. 流体过负荷: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量过大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流体过负荷,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水肿等。
4. 瓶体破裂: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或输液管出现破裂,其中的药物溅出,有可能对护士或患者造成伤害。
二、静脉输液的处理方法当发生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时,护士和医生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 静脉炎症的处理: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输液部位,如发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部位。
同时,应进行相应的感染处理,如局部消毒、冷敷等。
2. 过敏反应的处理:当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记录患者的症状并通知医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过敏程度,医生可能会采取口服或注射抗过敏药物来缓解过敏反应。
3. 流体过负荷的处理:当患者出现流体过负荷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给予利尿药物或使用呼吸辅助设备。
4. 瓶体破裂的处理:如果输液瓶或输液管发生破裂,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瓶内溅出的液体对护士或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应及时更换破裂的输液瓶或器材,并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消毒。
在处理静脉输液的不良反应时,护士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症状,以便医生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治疗。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输液环境 无菌操作 微粒引入 输液准备 输液速度 输液器具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年龄体质 个人病况 个体差异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微粒 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它是非故意加入的,可游动 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细微的玻璃屑、 橡皮屑、纤维屑、滑石粉、微生物尸体残片、芽 孢、药物结晶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输液器具
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对减少输液反应起到了一定 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Lm 以下的微粒滤 除率较低, 不能全部滤去细菌。塑料管中未塑化 的高分子异物, 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 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 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 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 反应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无菌区被污染 操作者在静脉配药前, 对治疗室消毒不规范, 门 窗的开关, 处置室人员过多, 操作护士无洗手习 惯, 致使治疗室空气、操作者手部细菌培养的菌 落数超过卫生学的标准, 甚至有致病菌存在。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护士操作技术不规范
护士技术操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 随着联合用药现象的增多, 对患者静脉给药时, 一瓶液体要加多种药物。除因药物配伍禁忌而出 现问题外,加药时瓶颈划痕消毒不严, 瓶塞频繁穿 刺, 一只注射器反复使用, 针头、针栓的污染等 使微粒污染增多, 也是导致出现输液反应的重要 原因。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药物配制过早 滴速不合理 对配伍禁忌、用药时间、间隔掌握不准确
输液不良反应原因
输入液体与加入药物质量 大批量液体虽经严格的 质量检查出厂, 但仍有少数不严把质量关的液体 进入临床。如: 在运输过程中瓶子之间发生碰撞、 挤压, 造成裂痕和封口松动而污染。药物贮存的 环境不当也会发霉长菌。放置时间过久, 药物可 发生分解或聚合而产生杂质。许多静脉用针剂也 常有不溶性微粒, 可通过输液进入体内引起输液 反应。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那么你知道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求采纳谢谢楼主(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2)超短波理疗(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和对策
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
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
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
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
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者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护理,现将常见的几种分述如下。
1.发热反应
1.1发病特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不自主颤抖,迅速转为高热,严重发绀,面色苍白,重者心率快,脉细速,虚脱,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普通菌和毒菌等)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防治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寒战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
寒战发冷时保暖,立即注射非那根(25~50mg)或其他抗过敏药物,艾灸百会穴等。
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mg)。
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
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2.1主要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2防治和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局部热敷,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急性肺水肿
3.1发病特点输液过量或过快,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原有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肺功能不全者,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啰音,心音弱速。
3.2防治和护理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立即加压吸氧。
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湿化吸氧,必要时静
脉滴注氨茶碱,利尿药液以利尿排水。
西地兰0.4mg加50%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葡萄糖40ml缓慢静注等对症处理。
4.过敏反应
4.1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静脉输液时10min~1h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4.2防治和护理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以便抢救用药,立即注射非那根25mg,地塞米松5mg,严重者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1mg,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
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
5.空气栓塞
5.1发病特点由于输液管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连续输液接瓶时不及时而又没有注意重排空气,使空气进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引起严重缺氧。
此时,病人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水泡声”。
5.2防治和护理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以减轻恐惧感。
立即为病人至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口。
并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必要时对症处理。
6.输液反应的临床调查
调查了新洲社康中心2003~2005年的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2003~2005年输液人数16880人,输液反应44人,占2.6‰
以上调查资料说明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预后是良好的,极少有并发症发生。
但是,输液反应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所以,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随时注意观察病人,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停或更换液体,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