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 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5703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二、课程简介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规律、形成机理、调控系统的科学,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特色。

本课程强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领会和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将经济地理学理论教学与具体区域、具体产业的发展分析相结合,注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谋求内涵型科学发展的空间政策选择。

Economic geography is a science to study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ograph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specific regions and industr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patial policy options for the regional pursuit of connotati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经济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广西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广西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总结

广西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总结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广西考研的角度,总结经济地理学的重点内容,助力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经济地理学概述经济地理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域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研究。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强调地理条件对产业、交通、城市等经济现象的影响。

1.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产业与地域关系、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城市体系等。

1.3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包括传统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地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二、广西地理环境的特点广西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

了解广西地理环境的特点对于研究其经济地理学意义重大。

2.1 地理位置广西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的重要交通门户,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区域。

2.2 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2.3 地理特点广西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点,这些地理特点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广西经济地理学重点内容在了解了广西地理环境的特点之后,下面将重点总结广西的经济地理学内容。

3.1 广西的产业分布广西是中国五个资源丰富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农业、林业、渔业等资源。

因此,广西的产业分布以农业、矿产业、林业为主要特点。

3.2 广西的交通地理广西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交通地理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广西的交通地理包括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方面。

3.3 广西的城市体系广西拥有重要城市,例如南宁、桂林、柳州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纲《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纲适⽤专业学时学分⼀、编写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以区位⼊⼿,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门分⽀学科,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等学校本科专业⽬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学科,同时关注着经济发展中⼈类⾯临的重⼤问题(如,PRED问题),因⽽成为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学科之⼀。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承担了诸如⼤河流域规划、铁路新⼲线的选线调查、国⼟资源开发、地区⼯业布局、城市规划与布局、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等多⽅⾯的研究任务,改⾰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跃和市场经济发展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更为⼴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地理学⽅法论的发展,使得本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相得益彰。

(⼆)本⼤纲制定的依据⑴根据本专业⼈才培养的⽬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⑵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制定;⑶考虑教学时间、专业⽅向在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侧重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三)⼤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⑴本⼤纲所列各章节的讲授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并参照相关的经济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书籍、杂志和相关⽹站的⼀些最新成果编制⽽成的。

⑵本⼤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际学⽣的知识结构选定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同学们要紧紧结合具体的区域经济开发实践活动,理解和应⽤经济地理学主要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理论知识指导于具体的区域经济开发活动,注重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能⼒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互动。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编码:12033009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数: 2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考核方式:考试制订日期:2005年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主审人:林媚珍执笔者:刘毅华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或主干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在地理学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经济地理学》教学的作用和任务主要表现为:第一,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与基本研究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经济地理学与部门经济地理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二,通过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为培养将来能从事经济地理研究与经济建设的人才服务。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是:⑴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⑵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⑶考虑教学时间、专业方向在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侧重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经济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经济地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经济地理基本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人文、经济科学的素质方面有所提升。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和各派学说观点,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利用经济地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臵、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指南

经济地理学指南
性别化职业和职业性别第六章经济地?学中的制度方法第七章后结构干预第二篇生产的领域第八章生产地?第九章工作场所第十章产业区第十一章空问地区问的竞争第十二章城市和区域增长第十三章地?学与技术变化第三篇资源的世界第十四章资源第十五章农业第十六章政治生态第十七章自然的生产第十八章单一工业资源城镇第四篇社会的世界第十九章家庭工作和消费
下载后 点击此处查索引 致谢 第一章 导言:经济地理学的艺术 第一篇 经济地理学的世界 第二章 “发明”英美经济地理学,1889~J960年 第三章 建模传统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者的选择: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第五章 女性主义和经济地理:性别化职业和职业性别 第六章 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方法 第七章 后结构干预 第二篇 生产的领域 第八章 生产地理 第九章 工作场所 第十章 产业区 第十一章 空问、地区问的竞争 第十二章 城市和区域增长 第十三章 地理学与技术变化 第三篇 资源的世界 第十四章 资源 第十五章 农业 第十六章 政治生态 第十七章 自然的生产 第十八章 单一工业资源城镇 第四篇 社会的世界 第十九章 家庭、工作和消费:勾勒经济地理学的边界 第二十章 当代经济地理学中的阶级概念 …… 第五篇 循环的空间 索引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尽显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前沿,称得上是一部杰作,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一座里程牌,也是 社会科学文献中又一本必读之物。” ——P.O.马勒(P.O.Muller)迈阿密大学教授
本书简介
《经济地理学指南》全书分为导言和5篇,共计30章。第一篇为“经济地理学的世界”,回顾和阐 述了经济地理学不同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包括发展史、建模传统、马克思主义、女 性主义、制度方法、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第二篇为“生产的领域”,关注经济学的传统议题 ,即生产,工作场所,产业区,空间、地区间的竞争,城市与区域增长,技术变化。第三篇为“资 源的世界”,关注自然资源、农业、政治生态、自然的生产、单一工业资源城镇。第四篇为“社会 的世界”,关注家庭、阶级、工会、管治、文化、族裔。第五篇为“循环的空间”,关注全球贸易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总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英文名称: 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平台课总学时: 54学分: 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学原理一、课程性质简介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地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性质。

经济地理学是目前我国各类大学地理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被各校指定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高等院校地理教学委员会在审议地理系课程设置中将其列为核心课程,规定为地理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中,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专业的主干课(地理学的三大主干课程是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

本课程一般在本科二年级下期或三年级上期开设,不同专业开课时间不一。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经济地理学是以经济活动为直接对象的学科,经济活动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决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的变化。

而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受自然、社会经济尤其是技术变化的影响。

因此,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与人类经济活动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也是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之一。

经济地理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在于全面阐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介绍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动向和各派学术观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和运用本课程理论与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1. 使学生认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发展状况及其理论新进展。

2. 使学生把握影响经济活动的诸种要素和条件,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学会各种经济活动区位理论,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考研经济地理学西藏自治区考研经济地理学备考指南

考研经济地理学西藏自治区考研经济地理学备考指南

考研经济地理学西藏自治区考研经济地理学备考指南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是地球上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相互联系。

考研经济地理学是对经济地理学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对于那些对经济地理学感兴趣并计划报考经济地理学专业的考生来说,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备考指南,帮助大家征服考研经济地理学的难题。

一、复习大纲的认清和理解考研经济地理学的备考首先要对大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考生需要仔细阅读考纲,明确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考试重点。

此外,还可以参考往年的考研真题和解析,了解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备考的方向和重心。

二、系统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

考生需要系统学习和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地理与经济的关系、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发展的规律等等。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三、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经济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考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并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入了解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实地考察或实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经济地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复习计划备考经济地理学需要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制定复习计划。

考生可以将备考时间分段,每天定下具体的复习任务,并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复习。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同时也不要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此外,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弥补。

五、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是备考的重要环节。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选择一些经济地理学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做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加强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学习指南
《经济地理学》课程目前主要以李小建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经济地理学(第二版)》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结合国外学者编写的《Economic Geography 》、《Regional Analysis 》、《 Wirtschaftsgeographie 》、《 Human Geography 》等相关教材。

同时,教学组还编写了《经济地理学》讲义(初稿)。

自编讲义在基础理论方面突出了全球产业转移、区域间分工与合作、新产业区、跨国公司与现代服务部门区位选择等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经济地理前沿问题的讲授,在研究方法方面突出了遥感、 GIS 以及其他现代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根据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在继续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等传统问题的同时,突出了对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分析。

更重视经济学(尤其是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引入,重视以地理学基础理论为依托展开对经济现象空间结构的分析,重视研究全球化、信息化、科技创新和 PRED 等现代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要求。

课程引导学生对现实经济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组提供给学生的参考文献和相关经济地理杂志、网站等扩充性资料成为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帮手。

此外,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1-3 份课程小论文,论文一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扩充性资料基础上完成。

因此,经济地理课的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中外文参考文献的过程。

学生不仅由此学习经典理论和文献,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和扩充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课程组编写了实践基地的基本情况介绍和实习中重点注意事项要求,并提供了实习基地的相关网站链接,以保证学生在基本了解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参与实习。

本课程的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紫竹科学园区、安亭新镇、大众汽车公司、上海 F1 国际赛车场、崇明岛等。

此外,为提高实习效果,教学组对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提出“三上三下”的要求,第一次教师布置实习主要目标,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第二次教师根据所有同学提交的实习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总体讲评第一轮方案设计中的共同问题,提出小组设计的具体要
求;第三次,教师根据各小组方案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并指导学生实际完成实习方案;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附: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1.Eric Sheppard and Trevor Barnes(EDS.),2000,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Blackwell, Oxford
2.Gordon Clark,Meric S.gertler and Maryann P.Felddman(eds.),2000,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Roger Lee ang jane Wikks(eds.),1997,Geographies of Economies, Arnold , New York
4.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5.Richard Baldwin, Rikard Forslid, Philippe Martin, Gianmarco Ottaviano.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6.krugman.the spatial economy
7.Henderson .New Economic Geography
8.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保罗•克鲁格曼著,张兆杰译.地理与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英)克拉克等主编,刘卫东等译.牛津经济地理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The Geography of the New Economy Revised 2000 R. D. Norton, Bryant College
12.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梁琦等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康斯坦丁诺夫等著,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与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科学院译丛。

地理学第二种).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社,1954
14.李小建.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6.陈才.世界经济地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7.丁四保.区域经济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18.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系列
19.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0.张文忠.经济区位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1.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2.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3.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4.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25.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6.王铮.理论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7.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8.吴传钧,刘建一,甘国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9.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0.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1.李小建.公司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3.郝寿义,安虎生.区域经济学(第二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4.胡兆亮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5.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6.胡佛•M•埃德加著.王冀龙译.区域经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7.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8.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9.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0.陈才主编.区域经济地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1.吴传钧.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2.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43.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45.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6.刘再兴等.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
47.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