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肿瘤的CT诊断和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小肠肿瘤影像诊断学

小肠肿瘤影像诊断
王东
江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腺瘤恶变仅依靠X线表现来判断几乎不可能, 因其恶变病灶往往较小,可位于肿瘤的任何
部位。一般认为结合CT,出现以下征象要考 虑腺瘤恶变的可能
1.瘤体直径大于2cm,边缘不规则,有明显分叶 征象,CT可见肿瘤有明显坏死,甚至囊变。
2.瘤体表面可见明显的裂隙征象或肿瘤较大,因 供血不足瘤内可出现不规则龛影
十二指肠显示腔内类圆形充盈缺损, 边界光整。
末端回肠肠腔内分叶状充盈缺损,边界 清晰,挤压病变可变形,肠壁柔软
增强检查,病变中央未见强化,周围包膜轻微强化
3.如瘤已侵及肌层可引起肠腔缩小、肠壁僵硬, 蠕动消失。
4.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或发现远处转移时可作 出恶变诊断。
交界性GIST,十二指肠降部可见充盈缺损, 边界清楚,中间可见小龛影。
恶性GIST,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 降部见巨大充盈缺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边界不清,表面 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良性GIST
交界性GIST
平扫:十二指肠区域见类圆形肿块,密 度均匀。 增强:肿瘤明显强化,不甚均匀,肿瘤 边界尚清。
恶性GIST
平扫:肿瘤中央坏死、液化与肠管 相通出现气液平。 增强:肿瘤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
空肠上段髓样型腺癌 腔内肿块可见不规则龛影
回肠粘液腺癌
平扫:肠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 增强:病变轻微强化,不甚均匀
十二指肠水平部见不规则肿块,可见 明显龛影,周围黏膜破坏,肠壁僵硬 蠕动欠佳。
小肠弥漫小结节灶,黏膜明显增粗或变平 呈脑回样改变
十二指肠淋巴瘤
十二指肠壁环状增厚,增强肿块密度 增加,肿块内侧可见肿大淋巴结
淋巴瘤广泛侵犯肠腔内外及邻近结构
王东
江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腺瘤恶变仅依靠X线表现来判断几乎不可能, 因其恶变病灶往往较小,可位于肿瘤的任何
部位。一般认为结合CT,出现以下征象要考 虑腺瘤恶变的可能
1.瘤体直径大于2cm,边缘不规则,有明显分叶 征象,CT可见肿瘤有明显坏死,甚至囊变。
2.瘤体表面可见明显的裂隙征象或肿瘤较大,因 供血不足瘤内可出现不规则龛影
十二指肠显示腔内类圆形充盈缺损, 边界光整。
末端回肠肠腔内分叶状充盈缺损,边界 清晰,挤压病变可变形,肠壁柔软
增强检查,病变中央未见强化,周围包膜轻微强化
3.如瘤已侵及肌层可引起肠腔缩小、肠壁僵硬, 蠕动消失。
4.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或发现远处转移时可作 出恶变诊断。
交界性GIST,十二指肠降部可见充盈缺损, 边界清楚,中间可见小龛影。
恶性GIST,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 降部见巨大充盈缺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边界不清,表面 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良性GIST
交界性GIST
平扫:十二指肠区域见类圆形肿块,密 度均匀。 增强:肿瘤明显强化,不甚均匀,肿瘤 边界尚清。
恶性GIST
平扫:肿瘤中央坏死、液化与肠管 相通出现气液平。 增强:肿瘤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
空肠上段髓样型腺癌 腔内肿块可见不规则龛影
回肠粘液腺癌
平扫:肠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 增强:病变轻微强化,不甚均匀
十二指肠水平部见不规则肿块,可见 明显龛影,周围黏膜破坏,肠壁僵硬 蠕动欠佳。
小肠弥漫小结节灶,黏膜明显增粗或变平 呈脑回样改变
十二指肠淋巴瘤
十二指肠壁环状增厚,增强肿块密度 增加,肿块内侧可见肿大淋巴结
淋巴瘤广泛侵犯肠腔内外及邻近结构
【影像诊断】小肠和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
初发早期--炎性改变(刺激状痉挛收缩、结肠袋变浅消失、 肠管蠕动增强、钡剂分布不均匀、黏膜紊乱)
溃疡形成--小溃疡锯齿状龛影、较大溃疡不规则锯齿龛影, 穿透肠壁时“T”字形或领扣状溃疡
息肉形成--息肉样充盈缺损 晚 期--肠腔狭窄、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严重时、肠管
光滑僵硬、肠管舒张与收缩呈“水管状”
复习题
• 1 、跳跃征影像表现 • 2 、结肠癌的病理分型
ulcerative colitis
【临床与病理】
好发部位: 结肠下段
好发年龄: 青壮年(20-40岁)
【临床与病理】
病理:
早期黏膜充血水肿
淋巴细胞浸润 无数小脓肿、小溃疡
大而深的溃疡 溃疡间黏膜颗粒状
晚期纤维化、肠管短缩
【临床与病理】
急性爆发型--中毒性巨结肠
【临床与病理】
临床:
慢性:便血、腹泻、腹痛、里急后重 急性爆发型:高热、腹泻、毒血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结核
分 左半结肠 逆 右半结肠 顺行
布 行发展
发展
龛 弥漫小锯齿或 尖刺状 影 不规则锯齿
充 大小不等结节 小结节状 缺状
肠 痉挛狭窄及 管 “水管征”
“跳跃征”及 狭窄变形短缩
分 移行 界
移行
瘘 可见 管
可见
二十、回 盲 部 肠 结 核 tuberculosis of intestine
多见
分界 移行
清晰
【诊断与鉴别诊断】
分布
龛影
充缺 肠管
分界 瘘管
回盲结核 右半结肠 顺 行发展 尖刺状
小结节状 “跳跃征”及 狭窄变形短缩 移行
小肠腺癌与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小结
部位 影像表现
小肠腺癌
小肠淋巴瘤
空肠近端与回肠远端
好发于回肠特别是回肠未 段,其次是空肠、十二指 肠,可单发或多发,累及 范围相对局限
粘膜破坏程度重;局部肠 壁的增厚或形成肿块,易 形成狭窄,多伴近侧肠管 梗阻/扩张/积液
粘膜破坏轻于腺癌;“动 脉瘤样扩张”,肠壁增厚 常较明显,肠管狭窄多不 明显
对比增强的CT腹部图像显示空肠近端扩张,小肠塌陷的过 渡点(标记为X)。
大体病理标本显示空肠腺癌的横截面。
显示十二指肠局限性肠壁增厚且不对称,强化不均,邻近 增大淋巴结。
F 52y间歇性腹部绞痛,体重减轻和缺铁性贫血。
F 39Y,腹痛腹胀呕吐10天。
M 73y 腹痛、腹胀伴排便排气停止20余天。
小肠淋巴瘤
Intestinal Lymphoma
概述
• 淋巴瘤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 占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20%-30% 。 • 最常见于空肠,肠穿孔的发病率高 。 • 小肠梗阻不常见。
临床与病理
• 来源于肠粘膜下淋巴组织,原发于小肠的淋巴瘤多为非 霍奇金淋巴瘤,病变多见于回肠,可局限于一段管腔, 或散在分布于各组小肠。
临床表现
• 腹部疼痛。 • 恶心和呕吐。 • 体重减轻。 • 虚弱和疲倦。 • 深色大便(肠道出血)。 • 贫血。 • 黄疸。
病理
• 来源于小肠粘膜。 • 好发于十二指肠,尤其是壶腹附近,发现了近50%的小肠腺癌,
其次是空肠和回肠,空肠比回肠更常见。 • 远端较小的小肠腺癌更可能是环形的,十二指肠腺癌倾向于是乳
头状或息肉状。
危险因素
• 克罗恩病 。 • 纤维瘤病。 • 口炎性腹泻。 • 黑斑息肉综合征 (Peutz Jeghers syndrome)。 •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 • 先天性肠重复畸形。 • 回肠造口术或十二指肠/空肠搭桥手术。
CT学习——小肠结肠影像学

小肠结肠影像学
第一部分
小肠疾病
• 内容
– 小肠结核 – 小肠Crohn病 – 小肠良恶性肿瘤 –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肠结核
• 概述 • 多继发于肺结核,常与腹膜结核和肠系膜淋巴
结结核并存
• 好发于青壮年,40岁以下占90%,女多于男 • 好发于回盲部,占60~80%,其次为空、回肠及
十二指肠二、三段。
– 增殖型: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不规则狭窄变 形、缩短和僵直,粘膜皱襞紊乱,多数息肉 样充盈缺损。回盲瓣受侵增生肥厚,使盲肠 内侧壁凹陷变形,近段小肠扩张排空延迟。
•增殖
型肠结 核
小肠结核
• CT表现
– 限局性狭窄,肠壁轻度增厚,轮廓锯齿状,肠袋、皱 襞消失、肠腔狭窄、肠袢僵直及肠管缩短,较对称, 常引起小肠不全梗阻。
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使肠管形成偏心性狭窄。 (3)外压性狭窄:此为肠外病变累及肠管所致。肠腔狭窄和移位,
病变范围长,狭窄区粘膜皱襞正常。 2.扩张型病变:肿瘤区肠腔呈不规则扩张,病变范围长短不一,一般
远端超过肿瘤的范围。肠曲边缘僵硬,有时呈锯齿状,沿肠壁显示大 小不等的充盈缺损,粘膜皱襞破坏,蠕动消失,可扪及肿块。
小肠Crohn病
•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青壮年,起病缓慢,症状:①右下腹不
适或胀痛,腹腔脓肿或肠瘘形成时,疼痛加重 并持续;②腹泻,可为糊状便,结肠受累时粘 液或脓血便,小肠病变广泛致脂肪吸收不良出 现脂肪痢。③腹块,多在右下腹,中等硬度, 较固定,有压痛。亦可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 身症状。
• 有贫血、活动期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 病理常将肠结核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二者很
难区分
小肠结核
• 临床表现
– 右下腹隐痛或钝痛 – 腹泻与便秘交替 – 腹部肿块: 右下腹境界不清的肿块,较固
第一部分
小肠疾病
• 内容
– 小肠结核 – 小肠Crohn病 – 小肠良恶性肿瘤 –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肠结核
• 概述 • 多继发于肺结核,常与腹膜结核和肠系膜淋巴
结结核并存
• 好发于青壮年,40岁以下占90%,女多于男 • 好发于回盲部,占60~80%,其次为空、回肠及
十二指肠二、三段。
– 增殖型: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不规则狭窄变 形、缩短和僵直,粘膜皱襞紊乱,多数息肉 样充盈缺损。回盲瓣受侵增生肥厚,使盲肠 内侧壁凹陷变形,近段小肠扩张排空延迟。
•增殖
型肠结 核
小肠结核
• CT表现
– 限局性狭窄,肠壁轻度增厚,轮廓锯齿状,肠袋、皱 襞消失、肠腔狭窄、肠袢僵直及肠管缩短,较对称, 常引起小肠不全梗阻。
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使肠管形成偏心性狭窄。 (3)外压性狭窄:此为肠外病变累及肠管所致。肠腔狭窄和移位,
病变范围长,狭窄区粘膜皱襞正常。 2.扩张型病变:肿瘤区肠腔呈不规则扩张,病变范围长短不一,一般
远端超过肿瘤的范围。肠曲边缘僵硬,有时呈锯齿状,沿肠壁显示大 小不等的充盈缺损,粘膜皱襞破坏,蠕动消失,可扪及肿块。
小肠Crohn病
•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青壮年,起病缓慢,症状:①右下腹不
适或胀痛,腹腔脓肿或肠瘘形成时,疼痛加重 并持续;②腹泻,可为糊状便,结肠受累时粘 液或脓血便,小肠病变广泛致脂肪吸收不良出 现脂肪痢。③腹块,多在右下腹,中等硬度, 较固定,有压痛。亦可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 身症状。
• 有贫血、活动期可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 病理常将肠结核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二者很
难区分
小肠结核
• 临床表现
– 右下腹隐痛或钝痛 – 腹泻与便秘交替 – 腹部肿块: 右下腹境界不清的肿块,较固
小肠CT影像

敏感性86.7% 特异性100%, 肠壁强化程度与CD严重性成正相关 CD活动性分:活动,中度和静止三种类型,. 结肠和小肠周围的脉管系统出现率明显高于其 他两型 (p<0.001), 提示疾病是活动的,严重的,广 泛的。
编辑ppt
42
编C辑rpopthn,s病
43
阑尾脓肿
编辑ppt
44
十二指肠穿孔胰头炎
性 小肠肿瘤的显示率分别为70%、57%和25%
•因小肠壁薄,粘膜层,粘膜下及浆肌层有时难
以区别, 因而难以分T1期和T2期,肿瘤分期仅 为47%
• CT发现肠系膜浸润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敏感性
虽较高(88%),但特异度较差(20%)。
编辑ppt
33
良性肿瘤的三个基本表现特点 :
①边界清楚光滑 ,无分叶状改变 ②平扫密度均匀 ③强化后密度均匀
•肠系膜血肿 •肠系膜根部以及周围的高密度的积液
编辑ppt
47
一级(轻微)损伤
编辑ppt
48
盲肠缺血坏死:盲肠周积液,移位,无强化
编辑ppt
49
十二指肠降部系膜血肿,出血
编辑ppt
50
二级系膜损伤伴腰深A出血
编辑ppt
51
回肠穿孔:冠状位MPR
A鱼刺位于回肠壁
b鱼刺从穿孔近端进入盲肠
c腹膜腔间隙小脓肿异物位穿孔远端 d异物从盲肠到阑尾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肿瘤出血 部分病例只能显示肿瘤本身。
憩室出血 轴位像难以显示小憩室,但可显示憩室的 炎性改变表现为局部异常强化 MRP:血管丛增多,粗乱。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回肠憩室
编辑ppt
42
编C辑rpopthn,s病
43
阑尾脓肿
编辑ppt
44
十二指肠穿孔胰头炎
性 小肠肿瘤的显示率分别为70%、57%和25%
•因小肠壁薄,粘膜层,粘膜下及浆肌层有时难
以区别, 因而难以分T1期和T2期,肿瘤分期仅 为47%
• CT发现肠系膜浸润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敏感性
虽较高(88%),但特异度较差(20%)。
编辑ppt
33
良性肿瘤的三个基本表现特点 :
①边界清楚光滑 ,无分叶状改变 ②平扫密度均匀 ③强化后密度均匀
•肠系膜血肿 •肠系膜根部以及周围的高密度的积液
编辑ppt
47
一级(轻微)损伤
编辑ppt
48
盲肠缺血坏死:盲肠周积液,移位,无强化
编辑ppt
49
十二指肠降部系膜血肿,出血
编辑ppt
50
二级系膜损伤伴腰深A出血
编辑ppt
51
回肠穿孔:冠状位MPR
A鱼刺位于回肠壁
b鱼刺从穿孔近端进入盲肠
c腹膜腔间隙小脓肿异物位穿孔远端 d异物从盲肠到阑尾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肿瘤出血 部分病例只能显示肿瘤本身。
憩室出血 轴位像难以显示小憩室,但可显示憩室的 炎性改变表现为局部异常强化 MRP:血管丛增多,粗乱。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回肠憩室
小肠间质瘤

• 好发部位:胃、小肠多见。
• 转移部位:主要发生在腹部,可以波及肝脏以及 整个腹腔,淋巴结转移仅占6% • 手术是首选治疗 • 伊马替尼(GLEEVEC)为转移或复发GIST一线标准
治疗
小肠常见肿瘤
免疫组化表型
胃肠间质瘤 CD117 + CD34 + Desmin SMA - +/- S-100 -/ +
• 转移部位: 主要发生在腹部,可以波及肝脏以及整个腹腔, 淋巴结转移仅占6%
• 常见转移部位: 肝脏: 54 to 65 % 腹膜: 20 to 21 % 淋巴结: 2 to 6 % 骨: 6% 肺: 2%
• GIST的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首选) ※ 肿瘤完整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 :35~65%
神经内分泌癌
肿块显著强化,强化不 均
谢 谢!
※ 由于极少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故不推荐区域淋巴结清 扫
• 放化疗 (肿瘤本身对放射性抵抗,化疗药效率低,所以 不主张行放、化疗治疗) • 肝脏转移瘤治疗(介入、靶向药物) • 靶向药物治疗(伊马替尼):主要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 活化而抑制肿瘤)
GIST 小结
• 主要来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CD117阳性
• 肉眼所见: • 冷冻送检盆腔不规则肿物 3cmX3cmX2cm,切面灰粉色,质较嫩, 常规送检肠管一段长5.5cm,肠管外壁可见 3cmX3cmX3cm肿物,与肠管粘连,切面 灰粉色,质较嫩。肿物坏死严重。 • 病理诊断: • 小肠:间质瘤,核分裂1-3/10HPF • 肠管上下切端均未见瘤组织残留 • 免疫病理:CD117(+) CD34(-)
包头市肿瘤医院
放射科 徐剑
• 患者 男 55岁。CT号:52664 • 主诉:左下腹隐痛十余日。 • 现病史: 十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部隐 痛,无发热、恶性、呕吐、腹胀,腹泻及粘液血 便,行肠镜检查提示未见异常。行彩超检查发现 左下腹部腊肠样肿物,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门诊以“腹腔肿瘤”收入院,发病以来,精神可, 食欲正常,无明显消瘦、乏力等症状。查体“腹 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部压痛可疑,肠鸣音 正常。
小肠肿瘤课件ppt

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
❖小肠癌的症状出现要早得多 50%小肠肿瘤患者 表现为梗阻或穿孔等急腹症 且随肿瘤增大而出现 比例增高
❖ 小肠腺癌与其他恶性类型相比更易出现疼痛和梗 阻 肉瘤经常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 而淋巴瘤更 常见的是肠穿孔
❖不同亚型好发部位不同 腺癌主要位于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回肠 肉瘤和淋巴瘤可发生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十二指肠
❖ 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 位于胃幽门与空肠 之间 呈马蹄铁形状 包饶胰头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 降部 横部和升部
❖ 空肠 回肠为腹膜 内位器官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小肠癌的症状出现要早得多 50%小肠肿瘤患者 表现为梗阻或穿孔等急腹症 且随肿瘤增大而出现 比例增高
❖ 小肠腺癌与其他恶性类型相比更易出现疼痛和梗 阻 肉瘤经常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出血 而淋巴瘤更 常见的是肠穿孔
❖不同亚型好发部位不同 腺癌主要位于十二指肠 ❖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回肠 肉瘤和淋巴瘤可发生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十二指肠
❖ 十二指肠长约2530厘米 位于胃幽门与空肠 之间 呈马蹄铁形状 包饶胰头
十二指肠分为上部 降部 横部和升部
❖ 空肠 回肠为腹膜 内位器官
Through t his pu blicit y camp aign, furthe r impr ove th e sens e of b usines s inte grity of t为ou深ri入sm学e习nt习er近pr平is新es时t代o 中he国lp特t色ou社ri会sm主c义on思su想me和rs党a的nd十o九pe大ra精to神rs,贯to彻s全af国eg教u a育rd大t会h e精l神eg,i充ti分ma发te挥r中ig小ht学s 图an书d 室in育te人re功st能s, t o ensu re tha t our City's touri sm sus tainab le, he al thy and c oordin ated D evelop ment.
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

编辑课件
临床应用
(1)对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普查 比较成熟,对>6mm的息肉检出率达86%。充气法还可 以应用低剂量扫描,拓宽了CT的应用领域。
(2)胃肠腔狭窄,内镜检查不能通过的患者。 (3)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 (4)临床主要观察腔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 移的情况及对肿瘤进行分期的患者。 (5)术前明确病变的位置及浸润范围,对手术方案 的制定和术后疗效分析。
编辑课件
结肠直肠癌
CT表现: 淋巴结转移:肠上和肠旁淋巴结,肠系膜血管周
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肠上淋巴结转移 常与原发灶融合。结肠旁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孤 立或多发的小结节影,孤立者直径多大于10m m。淋巴结强化,较大的中心低密度区。肠系膜 及系膜根的增大的淋巴结可出现融合。 腹膜转移:网膜、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其 内可见小结节斑片影,沿两侧结肠旁沟种植最常 见。壁层腹膜结节状增厚。晚期病变发展形成 网膜饼,出现腹水。
编辑课件
结肠直肠癌
CT表现 肠梗阻:肠管扩张,管径显著增大,其内可见气液平
面,也可完全为液体所充盈,梗阻远端肠管明显塌陷。 梗阻段可见以肠管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 块有不均匀强化。 肠套叠:套叠肠段可表现为分层结构,与其它疾病 引起的肠套叠相比,癌肿引起套叠段相对较短,局部 轮廓欠规则。
在胃肠道准备不佳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小肠、结肠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临床广泛应用需进一 步探索)
编辑课件
肠道占位病变的CT基本表现
1、管壁增厚 在适当充气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胃肠 道管壁厚度>5mm可确定异常增厚。 2、腔内肿块 可为腔内或腔外肿块;形态规则或不 规则;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 3、管腔狭窄 可为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 4、肠管扩张 梗阻近段肠管扩张范围、程度等。 5、粘膜破坏 可显示粘膜中断、破坏、消失等。 6、周围脂肪层改变 脂肪层消失或变模糊是浆膜外侵 犯的重要指征。
临床应用
(1)对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尤其是结肠息肉的普查 比较成熟,对>6mm的息肉检出率达86%。充气法还可 以应用低剂量扫描,拓宽了CT的应用领域。
(2)胃肠腔狭窄,内镜检查不能通过的患者。 (3)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 (4)临床主要观察腔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 移的情况及对肿瘤进行分期的患者。 (5)术前明确病变的位置及浸润范围,对手术方案 的制定和术后疗效分析。
编辑课件
结肠直肠癌
CT表现: 淋巴结转移:肠上和肠旁淋巴结,肠系膜血管周
围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肠上淋巴结转移 常与原发灶融合。结肠旁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孤 立或多发的小结节影,孤立者直径多大于10m m。淋巴结强化,较大的中心低密度区。肠系膜 及系膜根的增大的淋巴结可出现融合。 腹膜转移:网膜、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其 内可见小结节斑片影,沿两侧结肠旁沟种植最常 见。壁层腹膜结节状增厚。晚期病变发展形成 网膜饼,出现腹水。
编辑课件
结肠直肠癌
CT表现 肠梗阻:肠管扩张,管径显著增大,其内可见气液平
面,也可完全为液体所充盈,梗阻远端肠管明显塌陷。 梗阻段可见以肠管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肿 块有不均匀强化。 肠套叠:套叠肠段可表现为分层结构,与其它疾病 引起的肠套叠相比,癌肿引起套叠段相对较短,局部 轮廓欠规则。
在胃肠道准备不佳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小肠、结肠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临床广泛应用需进一 步探索)
编辑课件
肠道占位病变的CT基本表现
1、管壁增厚 在适当充气的情况下,一般认为胃肠 道管壁厚度>5mm可确定异常增厚。 2、腔内肿块 可为腔内或腔外肿块;形态规则或不 规则;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 3、管腔狭窄 可为偏心性或向心性狭窄。 4、肠管扩张 梗阻近段肠管扩张范围、程度等。 5、粘膜破坏 可显示粘膜中断、破坏、消失等。 6、周围脂肪层改变 脂肪层消失或变模糊是浆膜外侵 犯的重要指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良性肿瘤
小肠良性肿瘤种类繁多,不少患者因无临床症状而不去诊治,故 临床统计中,其发病率不高,明显底于恶性肿瘤。而据尸检报道发现, 75%小肠肿瘤是良性的。小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平滑肌瘤,其次为 腺瘤、脂肪瘤、脉管瘤等。
小肠腺瘤
【病理】
腺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是由一纤维血管核心履 盖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息肉样突出物所构成;上皮层 内有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细胞。腺瘤单发,也可多发, 累及一段小肠,甚至整个消化道,称为腺瘤病。腺 瘤大小不一,带蒂或广基。可分有管状腺瘤、乳头 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有恶性的潜能,尤以乳头状 腺瘤更为突出。
a
b
Peutz-Jeghers综合征
黏膜、皮肤色素斑; 胃肠道多发性息
遗传性
c
脂肪瘤
【病理】
脂肪瘤是第三位小肠良性肿瘤,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 常见在小肠的远端。肿瘤是由黏膜下或浆膜脂肪细胞增殖伴不等量的 纤维组织组成,膨胀性生长,单发多见,大小不一。大的肿瘤可因发 生脂肪坏死而误为脂肪肉瘤。
2. 肠内容物快速通过小肠,使小肠黏膜缩短 与致癌物质的接触。
3. 小肠内细菌数较少,碱性肠液降低了厌氧 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癌因子的能力。
4. 小肠淋巴组织分泌较高浓度IgA;造成潜 在的致癌病毒失效。
5. 小肠分泌大量的酶,降低高浓度集中的苯 并芘,羟基化酶低毒代谢物。
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不 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贫 血以及小肠梗阻等症状,较难和其它内外科疾 病鉴别。在诊断方面,小肠病变的实验室检查 缺乏特异性;
【 CT表现】
腺瘤的CT形态学特征为表面光滑,呈圆形或 卵圆形突入肠腔内的均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 显示肿块中~重度强化。大多数腺瘤带有蒂,较 大的腺瘤可无蒂、广基。
肿瘤的大小与恶变有关,一般在1.5㎝~5㎝ 以下;如肿瘤>5㎝时,其恶变率在50%以上。
十二指肠腺瘤
a
b
c
d
十二指肠错构瘤性息肉
检查方法
禁食6-8h ,检查前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口服1%-2%含碘溶液(或 阴性造影剂)1000-1500ml,以确保远段小肠的显 示,扫描前半小时及上机前各饮对比剂250ml, 使近端小肠、胃和十二指肠显示。同时加入口服 山梨醇或甘露醇50mg,加快肠道的充盈过程。
在使全部小肠均匀扩张后,肌注低张类药物(如 654-2/20mg)。
肿块型:肿瘤起源黏膜上皮向肠腔内息肉状突起, 或向腔内、外生长。
浸润狭窄型:肿瘤沿着肠管壁轴向浸润,管壁增 厚。
两者均易于造成肠腔狭窄和梗阻。组织学上分为 腺癌、黏液癌和未分化癌。
【CT表现】
肿块型: 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局部软组织肿块伴邻近肠壁增厚;增 强后,显示肿块有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较大的肿块,可出现溃疡 和坏死。口服阳性造影剂,出现肠腔内充盈缺损,形态可规则或不规 则。
血管造影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以及早显的回 流静脉作出诊断;能起到定位作用,但属侵袭性检查。
CT不但直接显示肿瘤本身,并能了解腔内、外病变范围和 大小,还能发现肠系膜浸润、淋巴结的增大和邻近或远处 脏器的转移等,在术前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和肿瘤分期方 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CT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分类: 1.上皮性肿瘤:良性的有各种腺瘤和腺 瘤病,恶性的有各种腺癌。 2.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的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脉管瘤(血管、淋巴 管)等。恶性的有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3.内分泌肿瘤:类癌。 4. 瘤样病变: 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5.上皮异常(癌前期):不典型增生等。
内镜检查,如胃镜及肠镜,可对距回盲瓣20 -30cm的末端回肠病变进行检测,但对大部分 小肠病变的检测其作用有限 。
小肠冗长、盘曲于腹腔内,互相重叠;处于腹膜腔的系膜
小肠移动度大,使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非常困难。 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小肠钡剂造影,血管造影,CT 检查等。
钡剂造影只能了解小肠的内腔及黏膜表面情况,而对腔外 的病变范围和大小,则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尤其是浆膜下向 腔外生长的肿瘤。
小肠平滑肌肿瘤是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为 平滑肌瘤,恶性为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好发部位,最常见在空肠,其次 为回肠和十二指畅;而平滑肌肉瘤与腺癌相反,最常见的部位为回肠 (50%以上),其次为空肠(37%)和十二指肠(10%)。
自1985年提出将胃肠道间质瘤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 以及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近年来,国内外病理学者较多使用 间质瘤这一名称。经免疫组化和电镜证实,胃肠道大部分梭形细胞肿 瘤不具有平滑肌或神经分化特征,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以 往我们所讲得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很大部分属于间质瘤。小肠间 质瘤好发部位与平滑肌肿瘤类同,为空肠最常见,其次为回肠和十二 指肠。
小肠肿瘤的CT诊断和 影像学表现
小肠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75%,其黏膜的表面面积占整个消化道 的90%以上。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远低于食管、胃和结肠,仅占 整个消化道肿瘤的5%左右;而恶性肿瘤更少见 ,仅占全消化道2%
小肠解剖的生理特点、内环境以及对肿瘤 的免疫反应假设机理
1. 小肠的液态内容物较结肠固体内容物所引 起的黏膜损害低。
扫描范围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层厚3-5mm,螺距1.2-1.5, 静脉内给予造影剂80-100ml,速率2-3ml/s,延迟45-65s扫描。 以层厚50%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所得资料可用多平面 重建(MPR) 和曲面重建(CPR)进行编辑加工、获取轴位、冠状及矢状位 图像。此法可显示全部小肠。
【 CT表现】
CT对脂肪瘤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表现为向 腔内突出、境界清楚,管状软弱的底密度软组织 肿块,随肠蠕动而变形,CT值为-5~-100Hu左右。 增强后不强化。如含有较多纤维组织成分的脂肪 瘤,可以有轻度强化。
空肠脂肪瘤
回肠脂肪瘤伴肠 套
二 恶性肿瘤
小肠腺癌
【病理】
小肠腺癌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最高,尤以降部、 壶腹周围为甚,其次为空肠和回肠;大多为乳头状。 临床上将其分为肿块型和浸润狭窄型。
浸润狭窄型: 表现为局部肠壁环状或偏心性增厚,增厚的肠壁常可 >1.0㎝左右;肠壁僵硬、肠腔狭窄。
十二指肠黏液腺癌
a b
十二指肠壶腹腺癌
a
b
十二指肠管状腺癌
十二指肠管状腺癌
a
b
c
十二指肠乳头状腺癌
a
b
十二指肠壶腹浸润型腺癌
a
b
十二指肠浸润型腺癌
a b
小肠腺癌 浸润肌层
回肠腺癌
小肠平滑肌肿瘤与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