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古莲花池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保定市古莲花池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保定市古莲花池植物景观营造分析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

保定市资源分布调查整理 2011225080122 田雨城市规划1101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大部位于海河平原。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长期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定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保大都安定”之意。下面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 1、水资源: 我国在世界上属缺水国家,而河北省在全国范围内又是缺水省份。保定市城区是全国最严重的缺水城市之一。我国地表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8124亿立方米/年,占世界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400立方米/年人,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以占世界8%的水资源供养着22%的人口。河北省水资源总量为237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311立方米/年人,在全国位居第28位。保定市区(315平方公里)水资源量15654.78万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282立方米/年人,仅及我国人均占有量的7%,可见保定市区缺水的严重程度。 保定市多年平均年降水566.9mm,地表水资源来源于降水,但由于其受下垫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比降水还要剧烈,并且呈减少趋势。保定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20亿 m3,经计算2001~2008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01亿m3。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69.1%。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78亿m3,2001~2008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3亿m3,现状比多年平均值减少40.8%。由上述资料可见,近8年来保定市降水量属偏枯时段,地表水资源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保定古莲花池作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一)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古莲花池游玩。 在古莲花池大门口的前面,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假山。它的背面还有一个观音菩萨的石像,旁边还有一段碑文。 绕过假山,一个很像亭子的门展现在我们眼前。左边的门顶上雕着“澈翠”二字,右边的门顶上雕着“摇红”二字,中间的门顶上雕刻着“古莲花池”四个大字。 走进大门口,就能在右边的回廊上看到许许多多的碑文,这就是碑廊。沿着碑廊一直往前走,再被狼的尽头,就能够看到用石头雕刻而成的“孺子牛”。走过“孺子牛”一直往西走,就到了一个展厅。展厅里面全部都是碑文。在展厅左边的墙上,有龙飞凤舞的两个大字,用石头刻在墙上。这两个大字就是“龙飞”。 出了展厅,在展厅的对面,就是美丽的古莲花池塘。只是现在还没有荷花。不过,此时的景色似乎还算是不错:一阵风吹过,水面上荡起层层的波纹。 在古莲花池上面,有两座桥。一座是平平的,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到达对岸,还有一座桥像篮子的柄一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到达对岸。下了桥,在桥的南面,有两门大炮。大炮是用铁制造的,用石头把他支撑起来。离开大炮一直往右走,有一头铁做的狮子。这只狮子用作爪子抓着一只彩球,嘴冲着左边吼

叫,好像那里有他的食物。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二) 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花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它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景观以水为主体。水的周围到处是亭台楼阁、芳草鲜花、长廊短桥,更有奇洞怪石,苍松翠柏,被称为“城市蓬莱”。 每到夏日,粉红色的荷花都张开笑脸迎接着中外的游客。这里的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大大的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也映出了精巧的亭台楼阁美丽的身影。怪不得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下了他们的墨宝。 位于莲池中心的宛虹亭造型别致,玲珑可爱。它高十二米,亭檐有两层,支着亭顶的八个朱红色的亭柱,使亭子显得更加美丽诱人。亭子的横梁是深绿色的,上面画着梅花、喜鹊、游鱼、青山、绿水等,柱子上还有老一代文人书写的对联。因亭南有一座拱形的小桥,桥的形状象弯弯的彩虹,所以取名叫“宛虹桥”,宛虹亭也是因此而得名。 过了宛虹桥再往东走,有一个“清篇留峡洞”。我大胆地钻了进去,洞内潮湿凉爽,走了一会儿,看到前面有两处不同方向的光,才知道这里有两个出口。我对这两个出口都很好奇,所以我把它们都走了一遍,真有一种探险的感觉。洞上面是假山,这也是古莲花池内最大的假山。假山上还有一座凉亭,凉亭上有“观澜”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凉亭里,正好可以看到一座汉白玉护栏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让人仿佛到了江南水乡。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保定市地域文化特征 科学的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观,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它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是这个城市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在园林绿化过程中,结合地域文化特性,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古城素有“槐城”之称。城内的一些街道和产品,如“四棵槐”、“槐树胡同”、“槐茂酱菜”等均以槐树命名。国槐在保定的栽种历史悠久,保定古城,即现在由护城河围合而成的旧城区,现有百年以上的古槐树数十株。因此,保定市把槐树定为市树。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2002年,在保定火车站北侧的开发项目施工,遇到了三棵百年以上的古槐。尽管困难较大,但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全部都成功移植。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保定市旧城区移栽的老槐树就达230多棵。 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绿化在树种选择上也多为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再辅之以街头游园绿地、雕塑小品,墙体、屋顶、阳台垂直绿化,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格调既充满灵动,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有足够的树阴供人停留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在铁路两侧和连接高速公路的七一路,以较少树种为基调,绿化尺度较大,体现了绿化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人在快速通过时能够感受其特色空间。在护城河环城绿带、各公园及花园林阴道,科学配置乔木、灌木和花草,让人充分体会到了植物的层次变化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同时,郊区在规划上还保持了原有的村庄规模,保留了基本农田和原有果园,从而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园林宣、林凤斌)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87063.html,/item.htm?id=135********&prt=1332318987553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87063.html,/item.htm?spm=110-WgE-3qBo2.4GCs-9uhD.3-4MzwEM &id=5453608537&prt=1331193242753&prc=1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范文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范文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保定古莲池始建于1220xx年(金正大四年),原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古莲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20xx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莲花池的始建者是蒙古军事将领张柔,元代仍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誉。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又在院内创办了书院。1920xx年改为校士馆,1920xx年改为小学堂。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务,恢复了莲池书院,聘请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卢沟桥事变,莲池书院从此走完了辉煌的历史。 古莲花池现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建筑,由于融合了中国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造园艺术,形成北方园林的三湘七泽之趣,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现存的主要建筑濯锦亭、水心亭、水东楼、藻咏亭、君子长生馆、响琴、洒然亭、高芬轩环池而建,直隶图书馆、观澜亭、不如亭分散园中。池塘占据了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到夏季,东塘芙蓉如面,粉红娇丽;西塘荷花如雪,淡雅清新。古莲花池跻身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不仅因为它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古莲花池概况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莲花池,地处河北××市莲池区,是保定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建造,建成于公元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古莲花池历史渊源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2020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学》以“明德”作为思想的聚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明“明德”。历代的学者对“明德”概念做出不同的解释,东汉儒者郑玄释为“至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释为“光明之德”,清人唐文治释为“君德”。这些阐释看似不一,但是都反映出“明德”与先王政教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结合“明德”思想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学》文本来看,《大学》中的“明德”思想实际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一,“明德”指理性的政治美德,“明明德”就是要彰明、弘扬这种美德。从《大学》中的阐发来看,从政之人要心怀仁爱百姓之心,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君主和百官应以义制利,不以个人私欲损害百姓的利益和福祉;君主百官要做到内心公平中正,一言一行为百姓起到示范作用。《大学》中将“明德”指向“明政之德”,是对早期“明德”传统的继承。“明德”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指承自先祖、以威仪和勤政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品格。在《国语》《左传》《康诰》等早期文献中,“明德”也多次出现,用以颂扬古代圣王的美好德行。在这些文献中,“明德”常与“幽昏”“无礼”等词对举而出现,凸显出“明德”是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等非理性的政治品性的对立面。 其二,“明德”也指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就是通过教育和自明,使人所本有的光明德性得以显明。《大学》对早期的“明德”乃“明政之德”的传统进行了继承,但同时对“明德”的主体和“明德”之“德”的内容进行了扩充。在西周及更早的时期都是推行王官之学,早期的“明德”具有着鲜明的贵族性,但是在《大学》中,“德”不再被认为是君主、官员、贵族所独享,而是属于所有人。对“明德”的主体进行扩充,一方面体现出人文秩序的构建、社会良好德风的形成需要全社会进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教育普遍化的倡导。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以来,儒家一直为推动平民教育和为更广阔的阶层争取文化权利而努力。《大学》丰富了早期“明德”之“德”的内容,在政治之德外,将人伦道德和公共美德也纳入“明德”范畴中。孝、慈乃人伦之德,与国人交而应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

【摘要】空间格局保护是古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明确定义古城空间格局,阐述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以及保护空间格局的意义。并以南京为例,具体分析了南京古城在重要发展时期以及现状古城的格局特点,就使用gis技术对保护作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空间格局;南京古城;演变;现状格局 一、引子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2005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概念——“规划性破坏”,针对的是北京古城保护的现状,他深为仅在古城内划出若干片历史文化保护区,随后便在保护区之外大拆大建的情况忧虑,认为文保区“基本都成了孤岛式”,“这就是在没有确定城市的文化个性之前就进行规划的后果”。冯委员的提法令人深思, 我们对城市的保护确实常常注意了小节而忽视了大体。只有强调保护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特征,才能更为全面地体现城市的特色风貌。 二、对古城空间格局的认识 (一)古城空间格局概念解析 城市空间格局在学术界使用频繁,但是具体定义却复杂纷呈。同济大学陈友华、赵民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反映城市规划思想的城市空间布局;李德华教授认为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东南大学阳建强教授认为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总的宏观体现,也是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体上的反映,它包括城市平面轮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道路骨架、自然特色等。笔者认为古城空间格局是古城物质格局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总体反映。对于特定的古城来说,其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古城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古城在社会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二)古城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 构成城市空间格局主要包括自然风貌格局和城市建设格局两大方面。具体要素通常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河网水系、山体林地、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的平面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度,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城市特色有机组成部分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要素既可以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们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市纹理方面的作用。城市空间格局保护的重点是城市中的历史城区,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也往往扩展到城市的整个城区范围。 (三)保护古城空间格局的意义 首先,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强调在快速建设浪潮中要更为慎重的处理城市新建设与古城原有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色。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特征,而且特色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居民归宿感的基本体现。 其次,古城空间格局体现古城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并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对古城空间格局的整体研究表明古城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形成特定空间格局。古城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作用就表现在空间与人的相互影响与塑造上,好的空间格局对居民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再次,对古城空间格局的保护也是对古城整体环境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以及特定古城的地方民俗、历史、文化得以存在的基础。对古城整体空间格局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古城现存历史环境的保护,这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共识。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罗毕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该会议归纳了世界各国关于历史环境问题的五个共同观点: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样性;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要素。 二、南京古城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分析 (一)自然风貌格局的演变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保护探析尹 超

植物景观中的园林设计自然风格

植物景观中的园林设计自然风格 摘要: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植物景观也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而成为风景园林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现代风景园林中越来越重视植物景观的营造。论文以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探讨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运用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生态理论、园林植物学等各科原理,探讨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优越性,以期为城市道路的自然式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引。从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出发,阐述了植物景观的构景形态、植物景观的空间特征。从影响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自然式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自然式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等方面展开论述。园林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绿化及街道景观也将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植物景观;自然式设计;园林设计 引言 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各大城市因此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环境问题也随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设“花园城市”或把城市建在花园中的呼声日趋高涨。植物景观在人化的第二自然中,是绿化的主体,是生态环境是否优良的基础。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城市道路绿地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的园林观赏空间,从而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城市道路空间的绿化往往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的无限渴望,也是对城市工业化的抵抗。我国的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原则由原来的“安全、舒适、快捷、适当照顾美观”改变为“安全、舒适、快捷、美观”,这标志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观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对于景观的要求,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及行人由于速度的不同,对景观的关注点不同,自然而然地对景观的看法也不同。 1 植物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1.1整体布局设计 传统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思想本质主要停留在植物的配景设计层而,把园林植物景观理解为园林景观中的配景,过多地关注植物与建筑、山水、道路等元素的局部组合搭配关系,其注重小尺度的视觉艺术效果,忽略对园林植物景观整体结构的把握,脱离了对场所整体的结构性理解。然而,随着聊城阳谷风景园林研究领域的扩大,园林植物景观也应从传统的视觉领域延伸到其他区域、城市大环境等大尺度领域。用与以往不同的视角来构筑园林植物景观体系,园林植物景观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对植物种植立地条件的科学选择、植物群落的科学结构等

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0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第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 是人口主要迁出地区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答案】1. B 2. D 【解析】【1题详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 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保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建设初探

保定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建设初探 【摘要】本文对保定市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保定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保定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建设以南水北调、大水系等骨干工程构成的调水大动脉为骨架,与现有的水利工程共同构筑集调、蓄、供、节、滞、泄、排于一体的全市水利工程网络体系,为实现全市水资源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基础保障。 1 水资源短缺是基本市情 保定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5801亿m3,折合产水深135.17毫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22.2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2m3,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缺水标准。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66.9mm,降水年际变化悬殊,保定站年最大降水为1316.8mm(1954年),最小202.4mm(1975年)。年降水的80%左右集中在汛期(6~9月),且多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几场大雨。 2 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欠债多 近几年,保定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因纺织、建材、化工等高耗水行业在全市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加之农业灌溉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严重超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生态失衡。另外,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导致了地下水超采,由此造成了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机井报废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 3 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建设 3.1 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按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分期方案,保定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分近期和远期实施。“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近期配套工程共计25个供水目标,分别为保定市区、除涞源和阜平外的20个县(市)、定州电厂、白沟新城、松林店工业区、徐水山区农村。另外还规划向部分饮水不安全村供水。25个供水目标分别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天津干渠、沙河干渠和廊坊干渠分别引水,通过埋设管道输水至各供水目标地表水厂。 3.2 拒马河都衙引水工程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600字_0

保定古莲花池作文600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花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它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景观以水为主体。水的周围到处是亭台楼阁、芳草鲜花、长廊短桥,更有奇洞怪石,苍松翠柏,被称为“城市蓬莱”。每到夏日,粉红色的荷花都张开笑脸迎接着中外的游客。这里的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大大的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也映出了精巧的亭台楼阁美丽的身影。怪不得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下了他们的墨宝。位于莲池中心的宛虹亭造型别致,玲珑可爱。它高十二米,亭檐有两层,支着亭顶的八个朱红色的亭柱,使亭子显得更加美丽诱人。亭子的横梁是深绿色的,上面画着梅花、喜鹊、游鱼、青山、绿水等,

柱子上还有老一代文人书写的对联。因亭南有一座拱形的小桥,桥的形状象弯弯的彩虹,所以取名叫“宛虹桥”,宛虹亭也是因此而得名。过了宛虹桥再往东走,有一个“清篇留峡洞”。我大胆地钻了进去,洞内潮湿凉爽,走了一会儿,看到前面有两处不同方向的光,才知道这里有两个出口。我对这两个出口都很好奇,所以我把它们都走了一遍,真有一种探险的感觉。洞上面是假山,这也是古莲花池内最大的假山。假山上还有一座凉亭,凉亭上有“观澜”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凉亭里,正好可以看到一座汉白玉护栏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让人仿佛到了江南水乡。古莲花池内的景点还有许多,我相信,它们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南方景观常用园林植物

南方景观常用园林植物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南方景观常用园林植物 常绿乔木及小乔木:南洋杉、湿地松、杉木、加勒比松、柏木、桃花心木、大叶桃花心木、假萍婆、中国无忧花、番荔枝、龙眼、人面子、火力楠、腊肠树、侧柏、桧柏、龙柏、福建柏、罗汉松、柳杉、竹柏、长叶竹柏、白兰、广玉兰、厚朴、阴香、香樟、肉桂、苦梓、海南红豆、台湾相思、铁刀木、红花羊蹄甲、羊蹄甲、洋紫荆、扁桃、芒果、花榈木、水翁、水石榕、油梨、喷架子、假槟榔、蒲葵、鱼尾葵、皇后葵、蒲桃、人心果、柠檬桉、窿缘桉、大叶桉、蓝桉、白千层、蝴蝶果、香榧、三尖杉、印度橡胶榕、高山榕、小叶榕、大果榕、垂叶榕、黄葛榕、菩提树、木麻黄、木波罗、樟叶槭、苦槠、青冈栎、石栗、银桦、杜英、黄槿、铁冬青、女贞、桂花、枇杷、南洋楹、大王椰子、董棕、老人葵、桄榔、长叶刺葵 落叶乔木及小乔木:榄仁、水松、水冬瓜、乌桕、枳椇、沙梨、无患子、全缘栾树、鸡蛋花、落羽杉、池杉、鹅掌楸、白玉兰、青桐、麻栎、栓皮栎、朴树、榔榆、白栎、喜树、大花紫薇、木棉、凤凰木、洋金凤、南花楹、黄槐、苦楝、麻楝、刺桐、板栗、合欢、金合欢、刺楸、枫香、垂柳、二乔玉兰、紫叶李、碧桃、梅、木瓜 常绿灌木:苏铁、粗榧、米仔兰、大叶黄杨、密花胡颓子、茶梅、华南珊瑚树、洒金珊瑚、金丝桃、三药槟榔、散尾葵、琼棕、四季米仔兰、软枝黄蝉、小叶驳骨丹、红千层、福建茶、假连翘、栀子花、虎刺梅、一品红、云南黄馨、桃叶珊瑚、构骨、洋杜鹃、朱蕉、变叶木、红桑、金边桑、金叶榕、光叶决明、马银花、紫金牛、九里香、红背桂、鹰爪花、山茶花、油茶、大叶茶、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 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 西南部经济落后人口主要迁出地区 D. 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据材料可知其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④正确。东北地区大量人口外流并非由于自然灾害频繁,①错误。东北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但这并不是大量人口外移主要的原因,②错误。东北地区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对劳动力的吸引吸纳能力有限,③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偏离,反映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较弱,A错误。东北部是经济重心,但其吸纳流动人口能力较弱,因此没有形成人口重心,B错误。西南部是人口中心,反映该地人口众多,并非人口迁出地区,C错误。吸引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主要位于西南部,但经济重心位于东北,反应这类企业占比重较低,D正确。故选D。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 欧洲东部 B. 亚洲中部 C.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 拉丁美洲 4. 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 年积温 B. 年平均降水量 C. 人口数量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5. 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 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B. 作物品种减少 C.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 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答案』3. C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园林风格大全

建筑、园林风格 1新中式:历史、形态特点:”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使用特点: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颜色选择:景观的色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新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中国红、琉璃黄一般用于大门廊架、景观亭、景墙等景观建筑上,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长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铺装、景墙贴面、景观建筑、座椅等小品上,来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墙饰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选择,以绿色为主,点缀一些开花植物,为营造宁静、优雅的氛围做好铺垫;黑色常用于铺装、小品、廊架、亭等,营造沉稳、内敛的空间氛围;木原色是体现自然的色彩,与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铺装、临水栏杆、小品构架等,体现“新中式”景观设计沿袭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造园特点。北京奥运村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 案例欣赏

丽江古城空间组织分析

丽江古城空间组织分析 摘要:空间的营造是每一个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都要仔细研究的问题,空间 组织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设计的成败,无论是功能还是形式上都需要满足 人类的需求。丽江古城空间组织对我们今天的设计者来说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丽江古城;空间;水脉 丽江古城空间的概念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今天所看到的空间布局形态是1996年2月3日大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面貌。其间经历了元初、明初、清末咸丰同治年间的3次大修整。 一、丽江古城外部空间的程序组织 丽江古城是以水来组织空间的,哪里有流水,哪里就有建筑,哪里就是人活动的空间。因流水迂回曲折,所以丽江古城的空间组织也是迂回,循环式的展开的。 以水为脉,随势自然水源从双石桥下一分三流向古城后,新华街、东大街、五一街 蜿蜒。这三条河又分成很多支流穿堂过屋,由着人们的意愿流遍全城。水不见来处去 不见凶猛,丽江古城的选址堪称风水胜地。 二、建筑空间与功能 在中国,无论是宫殿建筑还是居民建筑,对称的空间布局正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思 想文化意识和社会秩序的体现和延伸,这里的空间序列意味着地位高低的区别,井然 的秩序。 丽江古城的木府建筑群就是一个极具权威和地位代表。从平面图上看,整个木府闭 合的空间形式表现出的是一种不可侵犯的、强烈的私密性,自我禁锢自我满足的心理 状态,这种体验来自我们自身文化传统的暗示。但是,毕竟丽江是土司制度,等级观 念不是很强,从建筑空间上可以看出,在护法殿和光碧楼之间有一条过街,平民可以 行走,体现了爱民的思想。 一进两院是白族民居建筑典型庭院建筑形式之一,由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和一个 四合五天井的院子组成。共有六方房子两个大天井,所以称为六合同春。楼上有走廊 串通全部房间,叫走马串角楼。一进两院的中间一方房子,在北边园子的南方,在南 边房子的北一进两院方,两边都有走廊。这样坐落的房子叫做一照两面,其结构与他 房屋大不相同。三坊一照壁的院子与正房相对的一面对为比较讲究的照壁。

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探析

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探析 程 磊 (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河北保定市区现有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是一亩泉地下水水源地、西大洋水库地表水 水源地、王快水库地表水水源地。随着城市居民对饮水安全要求的提高,水源地供水水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城区三处水源地2017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整编分析, 评价水源地污染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可知:市区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均满足城市供水要求。但应进一步加强库区水资源保护,改善库区的水环境质量,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关键词]水源地;水质;饮用水;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P34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9)02-0064-02 [收稿日期]2019-01-03[作者简介]程磊(1983-),男,河北保定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1水源地概况 西大洋水库位于大清河系唐河出山口唐县境内的西大洋 村下游1km 处,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20km 2 ,总库容11.092亿m 3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 王快水库位于曲阳县境内郑家庄村西,沙河上游,控制 流域面积3770km 2,总库容13.89亿m 3 ,是一座以防洪为 主, 兼灌溉、发电和集中供水的大(Ⅰ)型水库。一亩泉水源地位于保定西北郊的一亩泉村,因村中有一面积一亩的泉水得名。 一亩泉凭借其优质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曾作为保定市 主要供水水源, 由于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形成了一亩泉水源地漏斗。为缓解保定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 2000年市政府将西大洋水库作为保定市供水水源地。为解决供需矛盾,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定市政府决定于2008年10月开 始实施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 于2010年建成通水,实现王快水库水通过西大洋水库供给保定市。由此保定 市市区饮用水水源地为地下1处, 地表2处。2 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2.1 评价方法及标准 评价标准: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 14848-1993)》为标准。各项目的分析方法按国标和行业标准要求的进行检测。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标准值以Ⅲ类为水质标准。 评价参数: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总磷、总氮、硫化物、硒、铜、铅、锌、镉、汞、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共计28项。 2.2水质状况 2.2.1地表水水源地 阜平站为王快水库入库站,中唐梅站为西大洋水库入库 站, 本文通过监测入库站水源水质以及水库坝上断面水质,来反应水库水质现状。根据2017年水质监测资料,按年平均值分析,王快水库水源地水质类别为Ⅱ类,西大洋水库水 源地水质类别为Ⅰ类。其中, 入库站断面水质,阜平站为Ⅱ类,中唐梅站为Ⅰ类。各月监测类别如表1。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 法进行评价, 王快、西大洋两水库在总氮不参评的情况下,均达地表水饮用水标准(如表1)。其中发现西大洋水库全年 水质多数在Ⅰ类水质以上, 水质状况好于王快水库。王快水库受上游来水影响,尤其是在4、5两月水质类别为Ⅲ类,影 响水质类别的项目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导致阜平站4月份水质类别为Ⅳ类的因素也为五日生化需氧量。总体,两处地表水源地水质状况较好。 水库的富营养化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对王快、西大洋 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 及时了解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为富营养化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保护水源地水质。 通过如下方法:选取叶绿素a (chla )、总磷(TP )、总氮(TN )、透明度(SD )、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五项为参评指标,使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TLI (∑)=∑Wj ·TLI (j )(1)式中:TLI (∑)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 为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LI (j )为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Wj =r 2ij ∑m j =1 r 2ij (2) 式中:r ij 为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m 为 评价参数的个数。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TLI (chla )=10(2.5+1.086lnchl )TLI (TP )=10(9.436+1.624lnTP )TLI (TN )=10(5.453+1.694lnTN )TLI (SD )=10(5.118-1.94lnSD ) TLI (COD Mn )=10(0.109+2.661lnCOD Mn ) 4 62019年3月第41卷第2期地下水Ground water Mar., 2019Vol.41NO.2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3篇.doc

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3篇 古莲花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园林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莲花池,我是你们的导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古莲花池位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古莲花池正门坐南朝北,门前一对石狮雄踞左右,门楼歇山翘角、三门三楹,中门上方高悬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手书的"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白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始建于公元20xx年,现总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塘面积790O平方米、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并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公元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婆娑莲漪的池塘和繁茂荷花,明代称其"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以激人励己。清兴建莲池书院,乾嘉时代成为莲池鼎盛时期,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

莲池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有唐、宋、元、明、清各代以至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书法名家书写的碑刻l40余通,成为莲池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南北园林艺术风格于一体,博得了园林专家和文物专家的赞赏。目前,莲池复原十二景及周边历史街区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莲池将以更加迷人的秀丽风光喜迎四面八方游客。 好,游客朋友们,古莲花池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2:保定古莲花池导游词 位于市中心,历史久远,初建于唐上元年间。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27),张柔移镇清苑(今保定),画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掳来的园林工匠,在此扩建园苑,引城西北鸡距泉和一亩泉之水,种藕养荷,构筑亭榭,广蓄走兽鱼鸟,名曰雪香园,为其私家园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称为莲花池。 总面积现存36亩,其中池水面积近亩。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水鉴公署。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 以池中水心亭(临漪亭)为中心风景点,君子长生馆、藻咏厅、观澜亭、濯锦亭、高芬轩、响琴榭等建筑和景点环池而设,各存典故。亭榭楼台,布局严谨,登高环顾;水中芙蓉拥翠,荷

试论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在造景设计中的应用

试论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在造景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管理系 园林技术专业郑颖 摘要: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这就是“植物造景”。现代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世界园林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字:园林植物特点造景手法植物景观的应用 植物景观设计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所谓“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这就是“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是四大造园要素之一,英国造园家B.Clauston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因此,现代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已成为世界园林发展的新趋势。 西方古典园林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园内的山水树石,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一种“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1960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在私人住宅中,根据主人的不同爱好及年龄,创造了各种小花园,如微型岩石园、微型水景园、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适应的低矮植物材料,这些植物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和鸟兽图案,体现着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进入18、19世纪,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到国外搜寻植物。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700种,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自然、回归自然、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趋势和潮流。一些国家在植物造景时常喜欢大片栽植同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