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小说意蕴探究题
专题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考点10小说主旨意蕴探究——突破高考第8-9题小说考什么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阅读小说,可以丰富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激发想象,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空场所,以及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情节是按一定结构原则组织而成的‘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过程。
”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阅读小说要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
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小说怎么考(1)(2020浙江卷)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2) (2020江苏卷)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3)(2018江苏卷)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4)(2014.重庆卷)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评价”“探讨”“看待”“谈谈”等作答动词和“主旨”“意图”“意蕴”“情感态度”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以德树人、以文化人”,小说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就揭示社会人生真相、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而言,小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体裁。
小说的主题是寓于故事或构思之中,因此,一般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形象、情节来深刻理解主题。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5分析标题意蕴含(20201224154647)

剖析标题意蕴【母题根源】2019 年高考天津卷【母题原题】【2019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边的文章,达成问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季艾平萨丽娃姐姐的春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忧如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分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季,光亮,严寒,空阔。
呼伦贝尔草原不知“ 清明节气雨纷繁”“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为何物,沉静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 度到北纬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栽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抽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达成生命基因的使命。
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陆的同类开得微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同样附在旷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一定快快成熟。
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季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片晌即逝。
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突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大海,颠簸在阳光下,浮起绸缎般的华美。
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带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随着绿浪摇摆曼舞。
游人醉入花丛,欢欣得得意忘形,浪漫地对比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季叫做草原的春季。
他们未曾体验,所以不懂,草原的春季是一场望穿秋水的期盼,而最后让你看到的却永久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同记忆着春季。
草原的春季是妇女们千辛万苦的季节。
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踉跄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淋淋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梆梆的冰片,在凉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饰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面颊,充满了光阴的光辉。
小羊羔老是走在大野芳菲以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同样缭绕着老祖母“ 咩咩” 嚷着饥饿。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144页

年份 卷别
选文
主旨概要
考点
2019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理 水》 (鲁 迅)
借夏禹歌颂了“中国的脊梁”①理解小说人物形象、主旨、写 式人物的伟大,辛辣地讽刺 作特点; 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 ②分析人物塑造手法 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 ③探究小说文本特征(“故事” 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 与“新编”) 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概括主旨。
(贾平凹)
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探究创
作意图
考情分析
全国卷近几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 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但2017年略有调整(一道单选、两道主观 命题 题,约14分)。 分析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小步舞》 (莫泊桑)
对为增快日益工业化城市进 度而放弃原有的人们于社会 生活中的精神家园的无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理解小说内容、人物形象、主 题; 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③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 ①理解小说主题意蕴
《到梨花屯去》 民负责。
②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何士光)
③分析小说开头结尾情节的作用
目录
1
2
3
4
01
PART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外貌、性格、品质、身份 7种典型人物形象积累 塑造人物的手法 次要/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我” 物象的作用
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把握小说中的人首先要完成 的就是牢牢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探究文本意蕴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探究文本意蕴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的精神,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考查的探究题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探究标题或主题的意蕴、探究人物形象、探究情节、探究艺术技巧。
题型一探究标题或主题的意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声名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小说:主旨意蕴及标题类题

(2019·江苏卷)阅读《表妹》
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 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
(1)赞扬了劳动 之美; (2)肯定了勤劳 致富的观念; (3)赞美了农村所 蕴含的勃勃生机; (4)讴歌了正在变 革中的伟大时代。
题型二 标题类题
命题角度一 标题意蕴理解
题干 示例
(2016·全国卷Ⅰ)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说:主旨意蕴与标题类题
——思想情感不好懂,人性社会来支撑
【知识导图】
小说的主旨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 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 者的写作目的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所在。
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 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意蕴的把握,分析主人公为什么雾天想 “回家”,又为什么雾散之后“返城”即可。
①当大雾阻隔了城市和乡村的交通时,这种阻隔使李生产生了恐 惧,害怕家乡和亲人与自己隔绝,害怕失去故土和亲人,所以拼命 想出城回家乡。
②当李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无人为伴,无人可以交流,感到 孤独时,就格外地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所以想回家。
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 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人物)
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 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情节)③关涉小说主旨:寄托了 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 和同情。(主旨)
跟踪训练:《孤城》
1.(标题类题)“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6分)
2019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4探究小说的主题和标题(题型专练)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孤城非鱼浓雾锁城。
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
雾太大了。
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
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
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
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他什么也看不到。
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
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
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
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
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
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
总会走出去吧。
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
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儿。
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
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蹿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
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2019高考小说意蕴探究题

2017浙江《一种美味》:
4、“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 分)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 “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 “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 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 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 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 生的特殊“美味”。
深刻意蕴:
整体把握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
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
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 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 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 之美。
1、探究某一段的意蕴; 2、探究某一句的意蕴:
2014《安娜之死》《核按钮》P.79-P.80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 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 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 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 下去,永远熄灭了。
方法总结:
1、类似于句子含义题: ①分层 ②关键词(首先找主语、陈述对象) ③修辞(恢复本义) ④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⑤表层义和深层义
2、关联主旨、作者或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17:小说阅读之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解析版)

专题17 小说阅读之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备注: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小说阅读之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这一考点。
一、(2020·湖南苏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忆飞飞韩少功姐夫是一个从国企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动手能力强,做鸡舍,挖粪池,打竹椅,把每件事都当军工业务订货,力求优质品率百分之百。
听着满院子的鸟声,他似乎又有了一笔订单,拿来锯子、锤子以及卡尺,精心设计,紧张施工,用几块木板打造了一个尖顶鸟舍。
里面铺设草须,相当于鸟类的席梦思。
圆拱形门窗和门前的阶台,更有五星级宾馆气派,可供童话中王子和公主优雅出入。
我们兴冲冲将它固定在一棵大树上,一心等待粉红色童话的来临,等待一排排的鸟脑袋在窗口出现。
可好几个月过去了,这鸟舍一点动静也没有,很多鸟倒是来过的,也把它打量过的。
但它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很快又拍打着翅膀飞去,对欧式高尚住宅不屑一顾。
我们怏怏地颇为沮丧。
一天,地坪里有一片落叶在飘动和跳动,引来狗和猫的围观和大呼小叫。
我们凑上前一看,发现那不是落叶,是一只羽翼未丰的乳鸟,眼睛还不能打开,两只脚也站立不稳,嘴巴倒是奇大,以至整个脑袋就是一张嘴,一支向天空开放着的浅红色肉喇叭,等待着救命的食物。
我们查看它的全身,倒没有发现什么伤——大概是被鸟它娘不小心遗落了。
妻子把猫和狗赶走以后,往它大张的嘴巴里滴了几滴水,又掰开米饭,喂入几个半粒,算是给它聊解饥渴。
做完这一切,再把它装进一个纸盒,放回室外显眼的地方,希望母鸟回来时能够一眼看到它。
一天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
不过鸟妈妈一直没有出现。
妻子不免有些失望:“这妈妈怎么当的?胖大嫂回娘家,半路上把娃娃丢了还不知道呵?”两天也过去了,院子里的鸟叫还是特别多,不知在传告和争议着什么。
不过还是没有大鸟来认领。
妻子更是气愤:“怎么这样狠心呢?这样的蠢婆娘虐待未成年子女,应该受到法律制裁!”我说:“你是不是要到林子里去给它们读几篇《人民日报》社论?”我们将它取名“飞飞”,取飞来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由表及里(表层义、深层义)
3、关联主旨、情感态度 几乎等同于段落、句子意蕴题
《奶汤蒲菜》《核按钮》P.82
3、请探究小说结尾“味”的意蕴。
“是这个味。”常大爷看着李玉贤。“就 是这个味。” (6分) ①常大爷吃惯了妻子亲手制作的奶汤蒲菜 的美味; ②妻子从国外归来照顾自己的温馨的夫妻 情味; ③一家人终于团圆其乐融融的亲情之味。 (每点2分)
2019届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之
意蕴探究题
什么是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
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
的某种主旨,揭示的某种现状,表现
的人生某种道理,蕴含的某种哲理, 以及给人的某种启示等等。
考查形式:
1、探究某一段的意蕴; 2、探究某一句的意蕴;
3、探究某个词的意蕴;
4、探究标题的意蕴; 5、探究全文事件的意蕴。
4、探究标题的意蕴:
2017浙江《一种美味》:
4、“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 分)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 “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 “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 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 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 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 生的特殊“美味”。
①知道昔日恋情不可能挽回,不愿将心中 的幻梦打碎; ②没法割舍与果园城的感情; ③离开果园城开始新的生活。 (每点2分)
3、探究某个词的意蕴:
2016《会明》:《考试说明》P.17-P.19
38、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 蕴。(6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 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 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 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 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 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 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方法总结:
1、侧重点:哲理、启示(主旨) 2、第一点:整体概括
3、注意从不同的人物角度挖掘
(或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38、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 ①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 明对此感到欣慰;
②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③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 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④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 更加立体。
方法总结:
1、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注意指示性代词Leabharlann 这、那,就近性原则)方法总结:
1、类似于句子含义题:
①分层
②关键词(首先找主语、陈述对象)
③修辞(恢复本义)
④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⑤表层义和深层义
2、关联主旨、作者或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2017苏南四市《狩猎》《核按钮》P.83-P.84
8、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 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 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 候他。
整体把握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
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 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 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 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 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 之美。
2014《安娜之死》《核按钮》P.79-P.80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1)通过比喻,对安娜的一生做了高度的
概括总结,交代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2)对社会的丑恶、黑暗进行了揭露、批 判,揭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3)流露了作者对安娜的同情、惋惜之情, 委婉含蓄,引发读者思考。
1、探究某一段的意蕴;
2、探究某一句的意蕴:
2014《安娜之死》《核按钮》P.79-P.80
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
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
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
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
下去,永远熄灭了。
方法总结:
1、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双关、象征)
2、抓关键词(多种理解,几个意思) 3、由表及里(表层义和深层义)
4、深层义——主旨(人物性格品质 精神或情感态度)
5、探究全文事件的意蕴:
2010《溜索》: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 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