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9、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9、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的轻症患者。

一、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小儿泄泻病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泄泻证湿热泄泻证伤食泄泻证脾虚泄泻证寒湿泄泻证脾肾阳虚泻(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病(TCD编码:BNP110))和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2.有小儿中医特色疗法适应症,无其他禁忌症。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儿及家长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门诊就诊当天根据需要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C 反应蛋白(CRP)(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4)血钠、钾、氯、钙测定2.入院后1-2天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C 反应蛋白(CRP)(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4)肝肾功、电解质(5)其他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药汤剂①风寒泄泻证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中医治疗
? |一| 。l| | ≥ 1 一 | 。 l . | 1 _ I | 0 t |
lDL。R I i |Sl | MI R H | IA. C E C E | j | | E A
d 腹 泻 病 的 中 医 治 疗 东 金 乡 2 2 0 ) 山 7 2 0
多为热邪 ; 舌淡胖边有齿 痕者 为伤 阳, 舌红绛 而十者为伤 阴。《 幼 幼集成 ・ 泄泻 证治》中说 : 凡 暴 注下逼 属火 , “ 水液 澄 清属寒 ; 老
黄 色 属 心 脾 肺 实 热 , 清 解 ; 黄 色属 虚 热 , 调 补 ; 色 属 寒 , 宜 淡 宜 青 宜
腐熟 , 化气化m , 而 以行 营 , 饮 食 失 节 , 居 不 时 , 致 脾 胃受 若 起 以 伤 , 水反为湿 , 反 为滞 , 华 之气 , 能输化 , 致会 污下 降 , 则 谷 精 不 乃 而泻 利 作 矣 ” 。其 常 见 的 病 因有 四方 面 。
合 污 而 下 , 为 泄 泻 。 故 小 儿 泄 泻 与 时 令 气 候 的 变 化 , 着 密 切 则 有 的关 系 。 外 感 风 、 、 、 均 可 致 病 。 盖 脾 喜 燥 而 恶 湿 , 易 伤 寒 暑 湿 湿
脾 , 以有 “ 多 成 五 泄 ” 说 。 故 泄 泻 虽 有 多 种 不 同 因 素 , 未 所 湿 之 但
本病表现 , 轻重悬殊 。轻者便次不 多 , 便溏如糊状 或如 蛋花 , 身热 不甚 或不 发热 , 呕 吐 , 无 能进 食 , 神 尚好 。重者 则 便次 频 精
繁 , E可 达 十 多 次 或 数 十 次 以上 , 伴 呕 吐 、 热 、 神 萎 靡 , 每 l 多 发 精 或 烦躁不 安 ,l 不止 , 或眼眶 凹陷 , 量 减少 , V渴 甚 尿 四肢 不 温 , 胀 、 腹

[VIP专享]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VIP专享]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泄泻(腹泻病)诊疗方案【中医病名】泄泻(TCD编码为:BNP110)【西医病名】腹泻(ICD10编码为:K52.904)小儿泄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以脾胃功能失调,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主要临床病症。

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多发于夏秋两季。

一般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殷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分型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证候诊断(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

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黏稠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

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

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在治疗小儿泄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重点讲解常用中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疗效。
中医调理在小儿泄泻康复期的 作用
康复期对于小儿泄泻的治疗同样重要。中医调理可以帮助调整患儿体质,增 强脾胃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预防小儿泄泻重点措施
预防是关键。我们将介绍预防小儿泄泻的重点措施,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 惯养成等,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Hale Waihona Puke 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路径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临床路径,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泄泻,帮助孩子快 速康复,并预防未来的发作。
临床路径概述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整体观念和个体化的方法来管理 小儿泄泻病例。它涵盖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各个方面,确保患儿获得 最佳的中医疗效。
小儿泄泻的中医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脾胃虚弱、肝胆湿热、寒湿侵 袭等。了解病因是确诊和治疗小儿泄泻的重要步骤。
针对不同类型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中医根据小儿泄泻的类型和病因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泄泻,我们采用针灸、中药疗法等多种 治疗方法,以加速康复。
辨证论治在小儿泄泻中的运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诊断和治疗小儿泄泻时,我们通过辨别 患者体质、病因和病理变化来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
小孩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该文档将介绍小孩腹泻病的
临床路径。

以下是该临床路径的主要流程:
1. 评估和初步处理
- 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

- 了解患儿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和性质。

- 询问患儿是否有病史,包括最近的饮食和生活环境。

-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腹泻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 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 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
常规和病原学检查。

- 如果怀疑感染性腹泻,可以进行血液和粪便培养,以确定病
原体。

- 进一步评估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状态。

3. 治疗和监测
- 给予患儿适当的液体管理,包括口服补液和/或静脉输液。

- 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 监测患儿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饮食及生活惯,避免再次感染。

4. 康复与随访
- 在治疗期间,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如膳食调整、肠道微生态
调节等。

- 完成治疗后,对患儿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症状是否缓解、体
重增长等情况。

- 给予患儿家长合理的康复建议,以预防病情的复发。

以上是小孩腹泻病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医生
应根据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适当的决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诊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

请记住,这只是一个参考文档,具体的治疗方案应依赖于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实际情况。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

一、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证、脾胃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 周/疗程(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泄泻病(TCD 编码:BNP11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CD-10 编码:K59.902)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系统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伴有严重焦虑、抑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培养(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3)肠镜检查(4)腹部超声(5)感染性疾病筛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电图、肿瘤标志物、消化道气钡造影、血沉、乙肝五项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证:抑肝扶脾。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小儿泄泻是指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腹泻症状,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对于患有小儿泄泻的患儿,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病程、症状、饮食史、接触史等。

接着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腹部触诊等,以便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

二、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以明确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脱水程度评估。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儿的脱水程度进行评估,包括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治疗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程度的脱水,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饮食调理。

在治疗的同时,要对患儿的饮食进行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康复。

六、观察和随访。

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持续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的康复情况,避免疾病复发。

七、并发症预防。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肠梗阻、电解质紊乱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结。

小儿泄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对于这类患儿的治疗,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小儿泄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一、组织管理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组 成:组长:段风英成 员:牛莉芳 温兆华 张晓丽 李兰珍 郑志敏 姚学敏 张彩凤 程丹丹2、职责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本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培训。

二、实施计划1、由实施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1、临床实施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病案室,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实施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3、分析评估(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实施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

在每月病案室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1、实施小组于年底对本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务科。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3、年末向病案室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儿科 2013 年 01 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的轻症患者。

一、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2002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
伤食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寒湿泄泻证
脾肾阳虚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病(TCD编码:BNP110))和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2.有小儿中医特色疗法适应症,无其他禁忌症。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儿及家长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门诊就诊当天根据需要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血钠、钾、氯、钙测定
2.入院后1-2天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肝肾功、电解质
(5)其他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叶、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②湿热泄泻证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根芩连汤加减,根、甘草、黄芩、黄连等。

③伤食泄泻证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皮、连翘、莱菔子。

中成药:保和丸等。

④寒湿泄证
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皮、厚朴、藿香、诃子、炮。

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

⑤脾虚泄泻证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等。

⑥脾肾阳虚泄泻证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大枣。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2)中药免煎颗粒剂
针对小儿腹泻的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

采用中药免煎颗粒剂治疗,服用方法:每日2-3次,开水冲服。

2.推拿治疗
(1)小儿推拿法
(2)三字经流派推拿法
3.外治法
(1)中药灌肠法
(2)西药灌肠
(3)敷贴疗法
(4)艾灸
(5)红光治疗
(6)中药离子导入
4.基础治疗
(1)轻度脱水者给予ORS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

(2)体温超过38.5℃者给予口服对布洛芬混悬剂或乙酰氨基酚滴剂以降温。

(3)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4)给予蒙脱石散及肠道益生菌治疗。

(九)出院标准
1.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

2.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 治疗期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

3.因患儿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TCD 编码:BEZ120,ICD-10 编码:A09.903;K52.219)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 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