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题库

合集下载

小儿泄泻中医试题及答案

小儿泄泻中医试题及答案

小儿泄泻中医试题及答案正文:小儿泄泻中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泄泻属于中医学中的哪一类病证?A. 感冒类B. 肺热类C. 脾胃湿热类D. 肾虚类答案:C. 脾胃湿热类2. 小儿泄泻的主要病机是什么?A. 脾胃虚弱B. 脾胃湿热C. 肺热D. 肾阴虚答案:B. 脾胃湿热3. 下面哪种食物在小儿泄泻时应避免食用?A. 米粥B. 干炒牛肉C. 面条D. 苹果答案:B. 干炒牛肉4. 小儿泄泻的症状通常包括下列哪些?A. 发热B. 腹痛C. 恶心D. 头痛答案:A. 发热,B. 腹痛二、问答题1. 使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的原则有哪些?答:使用中药治疗小儿泄泻的原则包括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收敛止泻等。

具体方案应根据病情和体质而定。

2.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小儿泄泻。

答: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是黄连上清丸。

该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柏、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小儿泄泻伴有脾胃湿热表现的情况。

3. 除了中药治疗,小儿泄泻还可以采取哪些中医疗法?答:除了中药治疗,小儿泄泻还可以采取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针灸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推拿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和促进肠道蠕动,缓解泄泻症状。

三、综合题某小儿因泄泻多日,中医师对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请根据以下描述回答问题。

小儿,男,5岁,自泄泻起病,每日4-5次,大便呈黄色水样,伴有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数。

请根据病情描述回答以下问题:1. 根据以上病情特点,该患儿的辨证属于哪一类病证?答:根据病情特点,该患儿的辨证属于脾胃湿热类病证。

2. 请给出治疗该患儿的中药方剂的处方,并简要解释每味药物的作用。

答:治疗该患儿的中药方剂处方为黄连上清丸。

方剂中的黄连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的作用;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止泻收敛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泻、平肝泻火的作用。

综合应用这些药物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清热解毒,并收敛止泻。

《儿科学》脾系病症(泄 泻)考试试题

《儿科学》脾系病症(泄 泻)考试试题

《儿科学》脾系病症考试试题第五节泄泻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泄泻的病位为()A.脾、大肠B.肝、脾C.脾、胃D.脾、肾E.心、脾2.治疗风寒泻的首选方剂是()A.藿香正气散B.柴胡葛根汤C.异功散D.痛泻要方E.匀气散3.湿热泻的治法是()A.疏风散寒,化湿和中B.清肠解热,化湿止泻C.运脾和胃,消食化滞D.健脾益气,助运止泻E.温补脾肾,固涩止泻4.治疗腹泻气阴两伤证的首选方剂是()A.连梅汤B.沙参麦冬汤C.人参乌梅汤.D.清热甘露饮E.竹叶石膏汤5.下列哪项不是气阴两伤型腹泻的特点()A.泻下无度B.眼眶、囟门凹陷C.皮肤干燥、消瘦D.四肢厥冷E.小便短少6.泄泻辨证以何为纲?()A.脏腑B.八纲C.三焦D.卫气营血E.六经7.泄泻日久,泻下或急或缓,腹胀拒按,属()A.实证B.虚证C.重证D.虚中夹实证E.轻证8.健脾八珍糕用于()A.风寒泻B.湿热泻C.脾虚泻D.伤食泻E.脾肾阳虚泻B型选择题:1. A.保和丸B.消乳丸合木香大安丸C.泻黄散D.葛根黄芩黄连汤E.清热泻脾散(1)伤食泻的首选方剂是()(2)湿热泻的首选方剂是()2. A.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B.益脾散C.参苓白术散D.异功散E.温阳救逆汤(1)脾虚泻的首选方剂是()(2)脾肾阳虚泻的首选方剂是()3. A.大便如米泔样B.大便有粘冻脓血C.大便如果酱样D.大便如蛋花汤样E.大便如柏油样(1)泄泻的大便性状是()(2)痢疾的大便性状是()D型选择题:1.伤食泻的腹泻特点是()()A.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B.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C.大便黄褐、气秽臭D.大便气味酸臭E.大便稀薄或溏烂2.湿热泻的腹泻特点是()()A.大便稀烂夹乳片或食物残渣B.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C.大便黄褐、气秽臭D.大便气味酸臭E.大便稀薄或溏烂3.脾虚泻的腹泻特点是()()A.大便稀薄或溏烂B.食后作泻,气味不臭C.大便清稀,完谷不化D.大便色淡无臭E.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4.脾肾阳虚泻的腹泻特点是()()A.大便稀薄或溏烂B.食后作泻,气味不臭C.大便清稀,完谷不化D.大便色淡无臭E.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5.泄泻的变证常有()()A.气阴两伤B.内陷厥阴C.心阳虚衰D.阴竭阳脱E.内闭外脱X型选择题:1.泄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A.外感六淫B.乳食不节C.卒受惊恐D.脾胃虚弱E.脾肾阳虚2.泄泻辨证,常证重在辨()()()()()A.阴阳B.表里C.三焦D.寒热E.虚实3.泄泻包括西医学的哪些疾病()()()()()A.消化不良B.痢疾C.小儿肠炎D.&l。

中医小儿腹泻试题及答案

中医小儿腹泻试题及答案

中医小儿腹泻试题及答案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对于中医来说,可以通过观察症状、辨证施治来判断病情。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小儿腹泻的中医诊疗方法。

试题一:请列举导致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答案:导致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 饮食不当:如过量食用生冷食物、进食过多肥油、食用腐败变质物等。

2. 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

3. 食物过敏:对某些食物过敏反应导致的腹泻。

4. 预防接种后反应: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引起暂时性腹泻。

5. 消化道问题:如消化道功能紊乱、胃脆弱、肠道发育不良等问题。

试题二:列举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方法。

答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辨证施治:中医根据小儿腹泻的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常用的辨证方法有望闻问切和脉象判断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小儿腹泻,如黄连汤、藿香正气水等。

3. 饮食调理:中医会根据小儿的体质和腹泻症状,给予相应的饮食调理,例如少食寒凉食物、禁忌辛辣食物等。

4. 中医推拿:对于小儿腹泻,中医还会使用推拿疗法来帮助缓解腹痛和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

试题三: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有何优势?答案:中医治疗小儿腹泻有以下几个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治疗小儿腹泻时能根据不同儿童的体质和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触诊常用:中医通过观察舌苔、脉搏和腹部按诊等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有效指导治疗。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小儿腹泻通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施治,如辨证施药、食疗调理、推拿疗法等,综合施治可提高治疗效果。

4. 无毒副作用:中药治疗小儿腹泻时,药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副作用小,适应症广。

以上是关于中医小儿腹泻的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了解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在治疗小儿腹泻时,建议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治疗。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泄泻练习题.docx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泄泻练习题.docx

第十四单元泄泻一、A11、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是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E、四季无差异2、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肝,胆B、心,小肠C、脾,胃D、肺,大肠E、肾,膀胱3、治疗脾虚泻的首选方是A、保和丸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蕾香正气散E、附子理中汤4、脾肾阳虚泻的治法为A、健脾温阳,助运止泻B、健脾益气,酸甘敛阴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D、温补脾肾,固涩止泻E、挽阴回阳,救逆固脱二、A21、患儿,9个月。

泄泻3个月,身体日渐消瘦,现仍泻下不止,日行7、8次,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其证候是A、脾阳虚弱B、肾阳虚衰C、阴津耗伤D、气阴两伤E、阴竭阳脱2、患儿,7个月。

病起1天,发热,泄泻9次,大便稀薄如水,泻下急迫,恶心呕吐,阵阵啼哭,小便短黄。

治疗应首选A、保和丸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蕾香正气散E、葛根黄苓黄连汤3、患儿,6个月。

今晨起啼哭不安,阵阵捧腹啼叫,已解清稀大便3次,便多泡沫,臭气轻,可闻肠鸣,指纹淡红。

其证候是A、湿热泻B、风寒泻C、伤食泻D、脾虚泻E、脾肾阳虚泻4、患儿,2岁。

昨晚吃鸡腿3只,夜间阵阵哭闹,呕吐2次,至今晨大便3次,便稀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不思进食,舌苔厚腻。

其治法是A、运脾和胃,消食化滞B、运脾和胃,清肠化湿C、运脾和胃,祛风散寒D、运脾和胃,健脾益气E、运脾和胃,温补脾肾5、患儿,11个月。

泄泻2周,大便稀澹,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其分型为A、湿热泻证B、风寒泻证C、伤食泻证D、脾虚泻证E、脾肾阳虚泻证6、患儿,1岁。

泄泻时轻时重,已经3月,大便清稀无臭,夹不消化食物,有时便后脱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指纹色淡。

治疗应首选A、异功散合平胃散B、保和丸合二陈汤C、参苓白术散合理中丸D、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E、金匮肾气丸合人参乌梅汤7、患儿,8个月。

中医儿科题库(含答案)

中医儿科题库(含答案)

中医儿科题库(含答案)1、脾肾阳虚泻症见A、大便稀溏, 色淡不臭, 食后易泻B、大便稀薄, 夹有残渣, 泻后痛减C、便稀多沫, 臭气不重, 肠鸣腹痛D、大便清稀, 完谷不化, 澄澈清冷E、便下急迫, 便色黄褐, 气味秽臭答案:D2、患儿,8 个月。

素来体弱,泄泻2天,大便日行二十余次,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时而烦闹,皮肤干燥,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小便量少,舌红少津。

其治法是A、益气养阴B、补肾温阳,涩肠止泻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D、回阳固脱E、健脾温阳,助运止泻答案:A3、预防小儿蛔虫病的有效措施是A、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B、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C、口服食醋60~100mLD、可食适量使君子E、饭后服用驱虫药答案:AA2型题4、佝偻病肺脾气虚证多见A、多汗夜惊,烦躁,发福枕秃,囟门开大B、微有汗出,X形腿,鸡胸、龟背明显C、头部多汗,夜惊,自门迟闭,出牙延迟D、头部多汗,夜啼不宁,易惊多惕E、多汗,夜惊,烦躁,X形腿答案:A5、在夏季三伏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末,以生姜汁调成药饼,敷于肺俞、膏肓、百劳穴上,用于治疗的疾病是A、热性哮喘B、寒性哮喘C、肺炎喘嗽D、感冒E、咳嗽答案:B6、患儿,4个月。

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卤门迟闭,坐立行走无力,易惊多惕。

证属A、肺气不固B、心肝火旺C、肾阴不足D、脾虚肝旺E、肝阴不足答案:D7、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甚至泄泻的症状,其证候是A、感冒夹火B、感冒夹痰C、感冒夹湿D、感冒夹惊E、感冒夹滞答案:E8、丹痧的皮疹特点是A、暗红色斑丘疹B、玫瑰色细小斑丘疹C、红色细小丘疹,密集成片D、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E、疹色紫暗或紫黑,形成斑块答案:C细目五水痘 A1型题9、患儿,9 岁。

罹患心肌炎 2 周,寒热起伏,胸闷憋气,心悸气短,肌肉酸痛,腹痛腹泻,倦怠乏力,恶心欲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其病机是A、心阳虚弱B、痰瘀阻络C、风热犯心D、湿热侵心E、气阴亏虚答案:D10、下列各项, 不属麻疹预防措施的是A、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B、麻疹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C、一般对接触者宜隔离观察14天D、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后,应隔离观察7天E、有麻疹接触史者,可及时注射丙种球蛋白答案:DA2型题11、脾肾阳虚泻的治法是A、益气养阴B、回阳固脱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D、健脾温阳,助运止泻E、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答案:E12、全身浮肿,少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烦躁不宁,唇指青紫。

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习题:小儿泄泻

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习题:小儿泄泻

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习题:小儿泄泻2017年护士资格证中医护理习题:小儿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脾胃。

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护理评估1、喂养史、卫生习惯。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辩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胀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4、饮食护理(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食多餐。

5、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6、临证(症)施护(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三、健康指导(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运动,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小儿泄泻试题及答案

小儿泄泻试题及答案

小儿泄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小儿泄泻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轮状病毒B. 沙门氏菌C. 志贺氏菌D. 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A2. 小儿泄泻的典型症状不包括:A. 腹痛B. 腹泻C. 呕吐D. 发热答案:D3. 治疗小儿泄泻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B. 给予抗生素C. 观察病情变化D. 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答案:B二、填空题4. 小儿泄泻时,应避免给予______,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答案:高脂、高蛋白食物5. 小儿泄泻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以便及时就医。

答案: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三、简答题6. 简述小儿泄泻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小儿泄泻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确保食物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或过期的食物;加强儿童的免疫力,如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营养均衡的饮食。

7. 描述小儿泄泻时家长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答案:家长在小儿泄泻时应首先保持冷静,给予患儿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呕吐、腹泻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应避免给患儿喂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四、论述题8. 论述小儿泄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答案:小儿泄泻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感染扩散。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监测患儿的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进行调整;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必要时给予营养补充剂;对于感染性泄泻,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感染扩散。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试卷.doc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试卷.doc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试卷[模拟] 120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A.新生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B.婴儿胃呈水平位C.婴儿幽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D.婴儿肠道相对较长E.婴儿肠道固定性较差第2题:婴儿体内含水量较成人相对多,其主要增多部分是A.细胞外液B.血浆C.间质液D.细胞内液E.脑脊液第3题:引起小儿腹泻的最常见的病原是A.产毒性大肠杆菌B.侵袭性大肠杆菌C.空肠弯曲菌D.金葡菌E.白色念珠菌第4题:不造成肠粘膜损伤的腹泻致病菌是A.空肠弯曲菌B.耶尔森菌C.金葡菌D.产毒性大肠杆菌E.侵袭性大肠杆菌第5题: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是A.腺病毒B.诺沃克病毒C.轮状病毒D.埃可病毒E.柯萨奇病毒第6题: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哪项是不正确的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B.皮肤弹性较差C.眼窝、前囟明显凹陷D.四肢厥冷E.尿量明显减少第7题:重度脱水临床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口腔粘膜极干燥B.四肢厥冷C.失水量为50~100ml/kgD.尿量极少或无尿E.眼窝和前囟深陷第8题:除哪一项外,均为低渗性脱水的特点A.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重点为低钠血症B.多见于营养不良伴腹泻的病儿C.易高热,烦渴D.易脱水,休克E.易嗜睡,昏迷第9题:除哪一项外,均为高渗性脱水的特点A.高热、出汗多而饮水不足B.烦燥不安、肌张力高、惊厥C.细胞内,外液均减少D.无明显口渴E.可出现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第10题: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A.发热、呕吐B.每日大便超过10次C.有水、电解质紊乱D.大便含粘液、腥臭E.镜检有大量脂肪滴第11题:婴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A.眼眶前囟深凹B.皮肤弹性极差C.哭无泪,尿量极少D.精神极度萎靡E.外周循环衰竭第12题:中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B.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C.哭时泪少,尿量明显减少D.四肢厥冷,血压下降E.皮肤干燥,弹性极差第13题:小儿腹泻轻度酸中毒时,早期诊断的可靠依据是A.呕吐、腹泻次数B.脱水程度C.酸中毒症状D.呼吸症状E.血气分析第14题:哪一项提示低血钾A.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B.肠鸣音消失,四肢肌力低下C.心音亢进,心率减慢D.呼吸深大E.肠鸣音亢进第15题:婴儿腹泻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A.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B.纠正水、电解质紊乱C.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D.控制肠道内外感染E.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第16题:婴儿腹泻的饮食治疗,下述哪项不正确A.腹泻严重者应禁食B.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C.双糖酶显著缺乏者慎用糖类食品D.病毒性肠炎应暂停乳类,改为豆制代乳品E.人工喂养者,可给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或脱脂奶第17题:高渗性脱水补液应选择A.等张含钠溶液B.5%葡萄糖C.1/2张含钠液D.1/3张含钠液E.2/3张含钠液第18题:不能测血钠时补液种类应选择A.等张含钠液B.2/3张含钠液C.1/2张含钠液D.1/3张含钠液E.1/4张含钠液第19题:小儿腹泻重度脱水,第一天静脉补液总量为(ml/kg)A.60~90B.90~120C.120~150D.150~180E.180~210第20题:小儿腹泻第一天补液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低渗性脱水用4∶3∶2溶液B.高渗性脱水用3∶2∶1溶液C.等渗性脱水用2∶3∶1溶液D.脱水性质不明用2∶3∶1溶液E.同时见尿补钾4~6天第21题:2∶3∶1含钠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0.9%氯化钠2份B.5%葡萄糖3份C.1.4%碳酸氢钠1份D.或1.87%乳酸钠1份E.1.2%氯化钾1份第22题:小儿腹泻应用2∶1等张含钠液的适应证是A.重度或中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B.中度脱水无循环衰竭者C.补充继续损失量D.补充生理需要量E.高渗性脱水第23题:小儿腹泻脱水无明显循环障碍时,前8~12小时最合适的补液速度〔ml/(kg.h)〕是A.2~4B.5~7C.8~10D.11~13E.14~16第24题:小儿腹泻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轻症不需要另给碱性溶液B.碳酸氢钠为首选药物C.碱性溶液需要量可按公式计算D.先给总需要量的1/2E.1/4%碳酸氢钠5ml/(kg.次)第25题:小儿腹泻每日补钾量正确的是(mmol/kg)A.一般按3~4mmol/kgB.缺钾明显者按6~8mmol/kgC.轻者按1~2mmol/kgD.重者按500mg/kgE.极少数病例可按600mg/kg第26题:小儿腹泻中重度脱水伴低血钾时应A.立即快速给予补钾B.纠正脱水不必补钾C.纠正脱水同时以0.5%浓度缓慢补钾D.口服氯化钾E.纠正酸中毒同时缓慢补钾第27题:小儿腹泻时低钾症状见于血钾(mmol/L)低于A.2B.2.5C.3D.3.5E.4第28题:小儿腹泻重度低渗性脱水第一天补液,下列哪项最适合A.2∶1含钠液B.2∶3∶1含钠液C.3∶2∶1含钠液D.4∶3∶2含钠液E.2∶6∶1含钠液第29题:女婴,10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
对象。

西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
依据
1.疾病
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疾病
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
分型
(1)
轻型
(2)
中型
(3)
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
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
泻证伤食
泄泻证寒
湿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脾肾阳虚泄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急性泄泻≤7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
(3)C-反应蛋白(CRP)
(4)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②湿热泄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③伤食泄泻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④寒湿泄泻证: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⑤脾虚泄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⑥脾肾阳虚泄泻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中药煮散剂
(3)中成药
2.小儿推拿疗法
3.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
(2)中药灌肠法
(3)针灸疗法
(九)出院标准
1.大便成形,次数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2.便常规、血电解质正常。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

2.若检查结果出现侵袭性细菌感染;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合并心、脑、肝、肾、肺及造血系统疾病,退出本路径。

3.因患儿及家属的意愿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
用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
三、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迁延性及慢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
用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