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检测

合集下载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检验检测技耗分离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检验和检测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材料从整个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检验检测技耗分离的背景、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检验检测作为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的重要手段,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能源和材料的浪费现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因此,实施检验检测技耗分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分离能源和材料,将其从整个生产过程中抽离出来,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助于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检验检测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而通过技耗分离,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

检验检测技耗分离有助于提高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检测过程的环保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实施技耗分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认可。

二、实施方法实施检验检测技耗分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实施方法:1. 能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制度,包括能源的使用、监测、评估和改进等环节。

通过对能源的监测和评估,发现能源的潜在浪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材料管理: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包括材料的采购、使用、追踪和回收等环节。

通过材料的追踪和回收,实现对材料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减少材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

3. 技术改进:通过引进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验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力和能源的消耗。

如何进行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

如何进行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

如何进行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多用户检测与分离是指在通信技术中,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多个用户的信号进行分离和检测,使得各个用户之间的信号能够独立传输和接收。

它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

首先,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可以利用空分多址(SDMA)技术。

SDMA技术在空间领域上对用户进行分离,通过利用在基站上安装的多个天线,同时向多个用户发送信号,并利用用户之间的空间分离特性将不同用户的信号进行解耦和分离。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减小用户之间的干扰。

其次,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可以利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

TDMA技术在时间域上对用户进行分离,通过将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每个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中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进行时隙的精确时间同步,能够进行快速的信号切换和检测,从而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分离和独立传输。

另外,通信技术中的多用户检测与分离还可以利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

CDMA技术在码域上对用户进行分离,通过为每个用户分配独特的扩频码,实现多用户之间的码分复用。

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采用不同的扩频码进行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分离和独立传输。

CDMA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和系统容量,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多用户检测与分离技术。

此外,在多用户检测与分离过程中,还可以应用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等技术手段。

通过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准确地获取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用户信号的检测和分离。

同时,通过采用干扰消除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用户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总之,多用户检测与分离在通信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空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以及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等技术手段实现多用户之间的信号分离和独立传输。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创新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创新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创新概述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是一种重要的分离与检测技术,已经在广泛的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检测技术的进展与创新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是以液相作为固定相的分离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样品的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固定相可以实现对不同性质样品的选择性分离。

二、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与创新1. 色谱柱技术的发展:随着材料科学与合成化学的不断进步,新型的色谱柱材料如亲水性、疏水性、离子交换、手性等材料相继出现。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

2. 检测器技术的创新: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主要有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检测器如质量分析检测器(Mass Spectrometry, MS)和电喷雾检测器(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等被引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中,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

3. 色谱分离模式的创新:除了传统的反相色谱分离模式,还出现了离子交换色谱、手性色谱、亲水色谱等新的分离模式。

这些分离模式可以对特定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高效液相色谱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制药工业:高效液相色谱在制药工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分析、药物代谢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环境监测:高效液相色谱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广泛应用,例如水质监测、土壤污染分析和空气污染物检测等。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各种环境污染物。

3. 农业食品安全:高效液相色谱在农业食品安全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农药残留分析、食品添加剂检测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

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与检测方法优化

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与检测方法优化

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与检测方法优化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室分析要求的增加,高效液相色谱(HPLC)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检测技术。

其优势在于对样品的高灵敏性、高分辨力以及快速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和检测结果,需要对HPLC方法进行优化。

本文将围绕HPLC中的分离和检测方法优化进行探讨。

二、分离方法优化(一)固定相选择固定相是HPLC分离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分离效果的好坏。

正确选择固定相可以提高分离的选择性、分离能力以及分离速度。

在选择固定相时,需要考虑样品性质、目标物质的极性、分析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固定相包括反相、离子交换和凝胶等,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相进行优化。

(二)流动相组成流动相是HPLC分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直接影响到分离效果和分离速度。

在流动相中,溶剂的选择、溶剂比例和缓冲剂的加入都需要进行优化。

常见的溶剂包括甲醇、乙腈、水等,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分析要求,确定最佳的流动相组成。

(三)流速选择流速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分离的时间和分离效果。

通常情况下,较高流速可以缩短分析时间,但也容易降低分离的分辨率。

因此,在进行分离方法优化时,需要在保证分辨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流速,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析通量。

三、检测方法优化(一)检测器选择检测器是HPLC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其选择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根据分析目的和实验要求,常见的检测器有紫外(UV)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

不同的检测器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方法优化时,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二)波长选择对于UV检测器而言,波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进行检测,以获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三)检测器参数优化在进行HPLC分析时,检测器的参数设置对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也有重要影响。

sds-page的原理,说明其在物质分离与检测的步骤

sds-page的原理,说明其在物质分离与检测的步骤

序一:认识SDS-PAGESDS-PAGE(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电泳技术,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检测。

它通过凝胶的孔隙大小和电泳的受力使蛋白质在凝胶中进行分离,是生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SDS-PAGE的原理及在物质分离与检测中的步骤。

序二:SDS-PAGE的原理在SDS-PAGE技术中,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SDS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 SDS的作用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蛋白质变性并赋予负电荷。

蛋白质经过SDS处理后,其构象被完全展开,获得了相同的质量比电荷的分布,使得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只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不再因其本身的结构而迁移速度有差异。

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网状结构的凝胶,其孔隙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能够使蛋白质根据其分子大小在凝胶中被有效地分离。

序三:SDS-PAGE在物质分离与检测中的步骤1. 样品处理需要将待测样品进行SDS处理,在加热的条件下,SDS可以使蛋白质获得带负电的线性结构,这样可以消除蛋白质的构象差异,从而在电泳过程中只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进行迁移。

2. 样品加载处理好的样品需要被加在SDS-PAGE的凝胶孔中,然后进行电泳操作。

3. 电泳电泳的原理是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具有电荷的离子或分子在电场中移动。

在SDS-PAGE中,蛋白质通过受到电场的作用,根据其分子大小在凝胶中被有效地分离。

4. 凝胶染色蛋白质在凝胶中分离后需要进行染色,通常使用银染或共染技术,使蛋白条带清晰可见,便于进一步的分析。

序四:SDS-PAGE的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SDS-PAGE的原理及在物质分离与检测中的步骤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技术在蛋白质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

SDS-PAGE能够对蛋白质进行高效分离和定量,为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分离检测方法

分离检测方法

分离检测方法嘿,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就像一个神秘的小宇宙,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科学家们是怎么把它们弄清楚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分离检测方法啦。

我有个朋友小李,他在一家实验室工作。

有一次我去他那儿参观,简直就像走进了一个魔法世界。

他指着一些仪器跟我说:“看,这些就是我们用来搞清楚那些微小物质的宝贝。

”比如说吧,在研究血液样本的时候,血液里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成分。

这就好比是一锅大杂烩,要想知道每一种食材的特性,就得把它们分开来研究。

这就是分离检测方法的基本思路。

那具体怎么分呢?就像挑豆子一样。

有些物质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一种类似筛子的东西把它们分开。

在实验室里,这就是过滤法。

想象一下,那些微小的颗粒就像沙子和小石子,过滤器就是那个神奇的筛子,大的颗粒被拦住,小的就顺利通过了。

这多巧妙啊!小李告诉我,他们在处理一些含有固体杂质的溶液时,就经常用这种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叫离心法。

这可太有趣了。

你知道洗衣机甩干衣服吧?离心法就有点像洗衣机甩干的原理。

把混合的物质放在离心机里,高速旋转。

重的东西就像那些沉甸甸的大石头,会被甩到最外面,轻的呢,就像羽毛一样,留在靠近中心的地方。

小李说,在分离血液中的细胞成分时,离心法可是非常管用的。

红细胞比较重,一下子就被甩到下层了,白细胞和血小板则分层在上面。

这就好像是一场微观世界里的运动会,不同的“选手”根据自己的“体重”站到了不同的位置。

除了这些物理方法,还有化学方法呢。

化学就像一个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不同的物质按照我们的想法分开。

比如说沉淀法。

有些物质之间一发生化学反应,就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这就好比两个人一见面就抱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太重了,就从溶液里掉下去了。

小李给我举了个例子,在检测水中的钙离子时,可以加入碳酸钠,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就会结合,形成碳酸钙沉淀。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钙离子从水里分离出来,再进行检测啦。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及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及检测
• 结果用氯仿 一 甲醇 一水体系 作流动相得到的峰形令人满 意 。 根据各磷脂相邻峰之间 的分离度 ,选择了如上所述 的梯度程序 。
• 由于磷脂的紫外吸收较弱 , 且紫外 检测器不能用于梯度 洗脱程序 , 选择了蒸发光散 射检测 器 。 图为磷脂标样与 大豆磷脂样品的分离色谱图 。 从图可知 , 大豆磷脂中的 种 组分得到分离,峰形 良好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模式及检测
• 难度:各种来源的磷脂都是由多种不同分子构型的磷脂分 子组成 的混合物,并具有差异性,这一特征给磷脂分子 的分离、检测带 来一定难度。
• 方法:目前,对磷脂总量测定的 方法有比色法、称重法、紫外分 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对磷脂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有薄层色 谱法、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以及核磁共振法。
Discussions
• 以往用化学定量法只能测定磷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不 能分出其各组分。 目前多采 用薄层层析法分析 生物膜磷脂及组分,但操作复杂,技术要求苛 刻。
• Kaduce 等在50分钟 内分离出磷脂各组分,但所需时间长,且不能 在 小样本中分离出 SM ,灵敏度相对较低。
• Chen 等在流动相中添加磷酸,可在30分钟 内有效分离出磷脂各组分。 • 国内最近报道用高 效液相法在12分钟内分离出红细胞膜磷脂成 分 PI、
Results:
• 取不同浓度的四种磷脂标准品做高效液 相色谱分析,以峰面积积 分值为 X ,标准品浓 度为 Y,回归处理得回归方程及线性系数 r Y PS=-1.698×10-3+1.920×10-7 x, r=0.9943
• Y PE=3.662×10-6+2.474×10-7 x, r=0.9995 • Y PC=4.201×10-3+6.500×10-7 x, r=0.9997 • YSM=-1.511×10-3+1.514×10-6 x, r=0.9994

化学分析中的分离技术与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中的分离技术与检测方法

化学分析中的分离技术与检测方法化学分析一直是研究化学领域问题的关键部分。

其探索性质,分离和检测技术对于化学环境的保护,食品安全和医学应用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

在研究化学过程时,科学家需要将混合物中的化学物质分离出来并检测它们的性质。

因此,分离技术和检测方法是化学分析领域的核心问题。

一、分离技术1. 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在其基本原理中,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的气相或液相中通过固定相,被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按照化学性质差异,沿着固定相的方向逐渐分离。

色谱法有多种不同的变种,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在气相色谱中,样本化合物以气体状态进行分离; 液相色谱中采用液体和另一种液体或固体相的交互作用,以将混合物中的分子分离出来。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固定相和操作参数来进行调整,以使分离更加精确。

2. 溶剂萃取技术溶剂萃取技术是一种使用溶剂来从混合物中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该技术通常用于可溶性化合物和离子的分离。

结果根据掺杂溶剂的性质和条件的选择而不同。

溶剂萃取可用于从自然产物中分离天然产物,例如从植物中提取化合物。

它是可以满足食品加工工业对货物单独分离的要求。

3. 超声波技术超声波技术具有萃取,均质化,分散,混合和清洁的功能。

它可用于话学中化合物的分离。

超声波从溶液中产生声波的能量使化合物分离。

它比化学方法更安全,也更地环保,因为它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和致毒碳氢化合物。

此外,与其他分离技术相比,它还具有分离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

二、检测方法1.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样品中化合物分子的质量特征。

它主要用于分离,检验和识别样品中的分子。

质谱法可以提供大量的化学信息,包括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元素组成以及化学结构,从而使分析人员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特性以及针对何种分析项目使用哪种技术。

针对食品安全和医学诊断的研究中,质谱法是常用的手段。

2.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样品与光波交互来确定样品的特性,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检测一、填空选择1、分离科学就是研究分离、富集和纯化物质的一门学科。

2、在吸附共沉淀中常用的共沉淀剂有氢氧化铁,水合氧化锰,硫化铜等。

测痕量组分MO,用氢氧化铁载带,则Fe(OH)3是共沉淀剂。

3、分离铜铝合金时,当铝的含量为10%时采用氨水沉淀剂来分离铝离子,当分离痕量组分铝时用共沉淀分离法。

4.螯合萃取体系D与PH关系:lgD=lgK ext+nlg[HL]+nPH对于二价金属离子来说当溶液中PH增加1个单位,分配比D增加为1005.协同过程中,当相比为1时,若要求萃取率E>90%,则分配比D>9 E=D/(D+1)6.超临界流体是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密度与液体相近,黏度与气体相近★7.对于一萃取过程,若△E<0,表示萃取过程释放能量,分配系数K D>1有利于萃取,★8.锌、氨基比林、甲烷、氯仿是协同萃取体系协同萃取萃取体系满足条件:D加和<D协同9.保留时间与色谱柱的柱长成正比,与分配系数K D有关与流动相的线速度成反比,与容量因子有关。

选择题:保留时间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A.与色谱柱的柱长成反比B.与分配系数K D有关C.与流动相的线速度成正比D.容量因子无关10.柱色谱中KD=CS/Cm ,K D越大,组分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移动速率越慢,Rf越小11.吸附等温线: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常用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乙酰胺。

12.色谱中全面的表示两种组分分离效果的是:分辨率。

分离度(分辨率)Rs大于等于1.5可以完全分离13.离子交换树脂结构:活性基团和网状骨架。

14.X--10中的10表示交联度为10%★15.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亲和力的顺序为:OH--<Cl-CLO4-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亲和力的顺序为: Cs+>Li+> Na+16.用洗脱机盐酸洗脱钴镍,用的是9mol/L的浓盐酸。

★17.乙醚从某物质中提取三价铁离子,乙醚既是萃取剂也是萃取溶剂。

萃取过程与酸度有关。

18.表面吸附共沉淀痕量组分被载带的量与载体的溶解度无关★19.电泳分离法:带电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二者的矢量和。

毛细管带负电,阴离子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20.典型混晶形成的条件:两种金属离子的电荷相同,半径相近,化学结构相同21.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现溶液中的淡化浓缩及钝化,也可通过电渗析实现盐的电解制备CL2和NaOH.22.常规蒸馏依据沸点的差异分离分子蒸馏依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简答题1.表面吸附共沉淀痕量组分的选择性规律a.痕量组分被载带的量与其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关,与载体的溶解度无关b.溶液的pH值,如大于痕量组分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值时,则被载带的痕量组分可达定量完全,否则就较低。

c.被载带的量与载体沉淀表面的带电性质有关。

如果被吸附的痕量组分粒子所带电荷与载体沉淀表面所带的电荷相反,则吸附载带量大;反之则小。

d.痕量组分被载带的量还与沉淀的表面积大小有关,而沉淀的表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实验条件。

2.以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浸泡在MgCl2中为例,简述杜南理论。

条件:①把离子交换树脂看成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凝胶,②树脂颗粒和外界溶液之间的界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半透膜原则:阳离子可以进入阳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交换,阴离子则不能;阴离子可以进入阴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交换,阳离子则不能。

方程:[Na+]内/[[Na+]]外=√[Ca2+]内/√[Ca2+]外根号 Mg与Ca同理3.有机共沉淀的优点:①富集效率较高,对ppb级的痕量组分,常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②选择性较好,在共沉淀过程中几乎完全不会吸附其它离子。

③有机载体一般都易通过高温灼烧除去,从而得到无载体的被共沉淀的元素。

4.超临界流体: 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密度接近于液体,使它具有像液体溶剂一样的溶解能力,黏度与普通气体相近。

5.超临界流体萃取又称为气体萃取、流体萃取、蒸馏萃取,是利用临界或超临界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依靠被萃取的物质在不同蒸汽压力下所具有的不同化学亲和力和溶解能力进行分离、纯化的单元操作。

5.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1.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2.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

3.萃取温度低4.临界CO2流体常态下是气体,无毒,安全性好5.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6.二氧化碳是超临界流体技术中最常用的溶剂,优点:1.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有效防止热敏性成分的逸散和氧化,完整的保留生物活性,而且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适合于萃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泼,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7.什么是溶剂萃取分离法?方法有什么特点?就是使溶液与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溶剂密切接触,以使溶液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溶质进入溶剂相中,从而与溶液中的其它干扰组分分离。

特点:1)简便快速。

有分液漏斗即可。

(2)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性。

(3)应用广泛。

(4)手工操作,工作量大。

(5)所用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和有毒。

8.什么是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特点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剂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优点: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不复杂,树脂又具有再生能力,可反复使用,应用广泛。

缺点:分离周期长,耗时过多。

9.分子蒸馏技术应满足的条件①轻、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必须要有差异,且差异越大越好;②蒸发面与冷凝面间距必须小于轻分子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并大于重分子的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

10.与传统蒸馏相比,分子蒸馏的特点:①操作温度低②蒸馏压强低③物料停留时间短④分离程度及产品收率高⑤受热时间短11.什么是电渗流?影响电渗流的因素有哪些?毛细管壁表面电荷所引起的管内液体的整体流动(整体相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整体朝一个方向运动的现象),在高压作用下,双电层中水合阳离子层引起溶液在毛细管内整体向负极移动。

影响电渗流的因素有:电场强度,毛细管材料,溶液的pH,电解质溶液成分和浓度,添加剂和温度。

12离子交换膜的性能(1)物理性能(平整、机械强度、厚度松紧适当、耐温)(2)化学性能(耐酸碱、特殊隔膜、交换容量)(3)电化学性能(导电性:面电阻;选择透过性:离子迁移数、膜的选择透过性,膜电位)计算题1..已知某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系数:K Li Cs = 3.25, K Li Na = 1.98, 那么K Na Cs = ?解:K Li Cs :R-Li + Cs + = R-Cs + Li +K Li Na :R-Li + Na + = R-Na + Li +K Na Cs :R-Na + Cs+ = R-Cs +Na+2.将25mL 0.11mol/L 的Ba(NO3)2与10mL 0.10mol/L 的Pb(NO3)2加入25mL 0.10mol/L 的Na2SO4,混合陈化,沉淀中留有50%的Pb 。

试计算RBa 及SPb/Ba (体积可不考虑)。

QBa=QNa2SO4-QPb(no3)2=0.1×25-10×0.1=2.0RBa=QBa/Q(Ba)o=2.0/(25×0.11)=0.727=72.7%RPb=50%Spb/Ba=0.5/0.727×100%=68.77%3.从浓度0.01mol/L,体积10mol 有机萃取溶液中,从体积为10ml 水溶液中萃取M 2+,萃取反应为M 2++2HL=ML 2+2H +,已知K ext ,问萃取达到E%=1%、25%、50%、75%、99%、100%时,PH 为多少?及作图%100/⨯+=有水V V D D E D=E/(100-E)lgD=lgE-lg(100-E)(1)lgD=lgK ext +nlg[HL]-nlg[H +](1)lgD=lgK ext +nlg[HL]+nPH (2) (1)=(2)计算PH4、2克H 型树脂与100mL 0.1mol/L HCl 并含有0.001mol/LCa2+溶液一起振荡,求平衡时,钙遗留于溶液中的百分数。

(已知:K2HCa = 3.2,树脂交换容量为5mmol/g)。

r s s r Cs Li Li Cs Li Cs K ][][][][⋅⋅=r s s r Na Li Li Na Li Na K ][][][][⋅⋅=解:交换反应:2R-H + Ca 2+ = R2-Ca + 2H +Ca2+进入树脂相最大量:0.001 100=0.1mmol1.电渗析基本原理在盐的水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置入阴、阳两个电极,并施加电场,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将移向阴极,阴离子则移向阳极,这一过程称为电泳。

如果在阴、阳两电极之间插入一张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则阳离子或阴离子会选择性地通过膜,这一过程就称为电渗析。

2.协同萃取满足的条件在一些萃取体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同时萃取某一金属离子或其化合物时,其分配比显著地大于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

3.色谱分离中相邻两组分分离因数∂=K B /K A调整保留时间0t t t R R-=' 保留体积c R R F t V = 死体积c F t V 00= 调整保留体积c R R R F t V V V '=-='04.对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来说,交换容量还与外界溶液的pH 有关。

在实验条件下所得的交换容量为“实际交换量”或称“有效交换量”。

5.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亲和力的顺序为:F-<OH-<CH3COO-<HCOO-<Cl-<NO2-<CN-<Br-<CrO42-<NO3-<HSO4-<I-<CrO4-<SO42-<柠檬酸根。

(Li+>Na+,Li+<Cs+,)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亲和力的顺序为:F-<Cl-<Br- <I- <CH3COO-<MoO42-<PO43-<AsO43-<NO3-<酒石酸根<柠檬酸根<CrO42-<SO42-<OH-(Cl+>ClO4- OH-<Cl-.如为强碱,则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