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效应及其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精)
在国际营销中如何认识和提升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

在国际营销中如何认识和提升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作者:明铭铭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接触到进口商品时,原产地往往是其注意到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负面原产地形象居多,“低价低质低档次”可能是大多数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看法。
因此,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提升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原产地形象中国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一、认识原产地形象(一)原产地形象的含义货物的“原产地”通常指货物的“原产国”,而其中的“国”可指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
原产地形象是指目标市场的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原产地的总体认知和整体印象。
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总有一个原产地,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原产地产生不同的感受,进而影响其购买决策,这种主观感受或认知即原产地形象。
(二)原产地形象的作用机制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Han(1989)认为,所谓光环效应,是指当消费者对一个国家的产品知之甚少时,原产地形象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态度。
概要效应。
是指当消费者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或品牌很熟悉时,他们会从产品制造地和在某一品牌名称下销售的产品属性的感觉中抽象出该国或地区的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或特定产品的态度。
首因效应。
强调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强调“先入为主”观念。
当国际消费者初次接触到某国产品或服务时,他往往会把初次体验的印象推及到该国的原产地形象。
品牌效应。
当一国有很多强势品牌时,消费者对该国的原产地形象会大大提升。
(三)中国产品的原产地形象中国以往在国际分工中往往充当低技术含量的组装加工工人的角色。
长期以来形成了“低价、低质、低档次”的原产地形象。
中国在原产地形象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有:出口产品多属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偏低且需求弹性小,出口产品的结构不合理;贴牌生产方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不注重自己产品在性能、服务、质量等硬件方面的改良;低价策略,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广告手段单一,没能及时运用多种媒体手段使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改观。
基于原产地效应的中国品牌国际营销策略探究

基于原产地效应的中国品牌国际营销策略探究一、原产地效应的意义及影响原产地效应是指商品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形象对商品本身的影响。
当消费者对某一国家或地区产生认同感或偏好时,这种认同感或偏好会通过商品的原产地对商品本身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原产地效应可以提升商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价值,有助于企业打造国际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原产地效应不仅可以帮助品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塑造品牌价值,还可以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全球化发展。
基于原产地效应的国际营销策略对中国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品牌国际营销策略探究1.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形象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产品质量和品质形象。
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原产地的商品往往持有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对中国商品存在一些质量和信誉方面的顾虑。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品质形象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品牌需要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形象为核心,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品质,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产品。
通过推出高端产品线,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和信赖度。
这样一来,中国品牌可以通过原产地效应为产品赋予更高的价值和信誉,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挖掘品牌故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向国际市场传递中国品牌的独特价值观和文化内涵,通过品牌文化和故事打动国际消费者的情感,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
这样一来,中国品牌可以通过原产地效应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建立国际化营销渠道要想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中国品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化营销渠道。
国际化营销渠道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品牌更好地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还可以通过渠道为产品赋予原产地效应,提升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品牌可以通过与国际经销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建立稳定、高效的国际化营销渠道。
国际市场营销期末重点.doc

国际市场营销期末考点一、特许经营:指企业(许可方)将商业制度及其他产权诸如专利、商标、包装、产品配方、公司名称、技术诀窍和管理服务等无形资产许可给独立的企业或个人(特许方)。
被特许方用许可方的无形资产投入经营、遵循特许方制定的方针和程序。
作为回报,被特许方除向特许方支付初始费用外,还定期按照销售额一定的比例支付报酬。
二、原产地效应:原产地效应指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国对消费者对产品积极或消极的看法所产生的影响。
三、国际销售推广:销售推广也被译作营业推广,指能够迅速刺激需求,鼓励购买的各种促销活动。
销售推广也被认为是处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以外的各种促销活动。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非连续性、方式灵活多样。
四、国际市场细分:所谓国际市场细分,是企业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国际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要不同产品和营销组合的子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中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特征,企业可以在这些子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其国际目标市场。
它是企业确定国际目标市场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必要前提。
五、国际战略联盟: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
战略伙伴必须坚持平等互惠、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原则。
六、撇月旨定价策略:该策略的原意是从鲜奶中撇取乳酪,含有提取精华之意。
在营乍肖组合中,就是产品一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就将价格定得很高,尽可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就能收回科研费用和投资成本,并赚取最大利润;然后在周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竞争形势和销售情况,逐步降低价格,吸引更多买主。
比如常见的手机、家电等有科技含量的产品。
七、低成本战略的形式:所谓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木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木,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木,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低成本战略的实施方式:追求规模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低工人工资、优惠的原材料来源、改变分销渠道模式、使用新的广告宣传媒体、利用学习效应八、间接出口方式的优点:间接出口是企业使用木国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3、出口商品包装设计对实物图形的 喜好与禁忌
§ 菊花在意大利被奉为国花,日本把菊花当成皇家 的象征,而拉丁美洲把菊花视为妖花,只有送葬 时才会用,法国人也认菊花是不吉利的象征。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东南亚许多国家 喜好的形象。而英国人却不喜欢“龙”;阿拉伯 许多国家喜欢零碎、复杂的花鸟图案。
民族品牌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v 原产地效应(country of origin effect)
v 对某些国家的某类产品有固定的看法 v 原产地效应与民族优越感、时尚有关 v 工业化国家具有产品质量最佳的印象 v 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如果是在欠发达国家
或在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里生产的,人 们对其看法越消极 v 消费者知识越丰富,对原产地效应越敏感
do. v ——“永远超乎你的想象”。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颜色
❖ 可口可乐:红色 ❖ 百事可乐:蓝色 ❖ IBM:蓝色巨人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第六节 国际市场商标与包装策略
§一、商标设计
§ 符合各国消费者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 符合国际商标法和目标国商标法的规定
§二、包装设计
§ 消费者要求、运输商要求、分销商要求、 目标市场国政府要求、标签(英文与当地 语言并用;条形码)
§ 澳大利亚重视牧草的繁殖,认为白兔子会 吃掉草地,所以忌用兔子作图案设计;印 度视牛为神,禁止用牛作图案;北非一些 国家忌用狗作为图案,因为狗在这些地区 居民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利比亚禁止使用 猪的图案和女性人体图像; 国际市场营销第五章
§ 美国人最喜欢的图案是鹰,因为鹰是美国 国徽的标记,其次是蝴蝶;忌用珍贵动物 如大象图案,禁用猫作图案设计。
国际贸易中原产地效应理论研究综述

其 中, rl Moeo的研究 具有较 强 的代表 性 。他对 荷 兰和意 大利 l 消费者 ( 学生 样本 ) 进行 了调 螽 以确 定 原产地 形象 与产 品形 象之 间 的关 系 。样本 包括 2 9位荷兰 与 3 位意 大利 商学 院学 生 。研 究 的 7 产品样 本墩 自比利 时 、 国 、 兰 、 法 荷 意大 利 、 口本 、 美国 、 苏联 和前 前 西德 。结果表 明 , 在荷兰 和 意大利 消 费者 中 , 产地 形象 与产 品形 原 象 之 间具有 显著 的 相关 关系 。据此 , 认 为原产地 效 应的确 存 他 在 , 可能影 响消 费者 的购 买行 为 。 并 国内学 者清 华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 院的 王海 忠和 赵 平于 20 0 2年 57月 , . 对北 京 、 海 、 上 , 州和 重庆 共 1 0 ‘ 0 5名随机 消 费者 就同产 和 进 口的冰 箱 、 机和 电脑 在 8 不 同指标 上的。 ( ) 二 原产地 效应 的理 论解 释 关于 原产 地效应 , 在 多种理 论解释 模 型 。 a 存 H n的” 光环模 型 ” 和” 总结 性模 型“ 有 广泛 影响 具 在光 环模 型 L , } 当消费 者对 一个 l 家 的产品 知之 甚少时 , 原产地 形象 直接 影 响消 费者态度 , 原产 地形 象 影响消 费者对 产 品属性 的信 念 , 消 费者对 产 品属性 的信 念又 而 影响 其对 品牌或 产 品的评 价 。与此 相对 的 ” 结性模 型 中” 消 费 总 , 者对 某个 家 的品牌 很熟 悉时 ,他 们会 从产 品制造 地和 在某 一品
sg , in COD) 制造 地 ( u t -fma ua tr , OM) 、 Co nr o- n fcu e C y 。 ( 原产 地效 应存在 性 的实 证研 究 二) 最 早通 过研 究证 实原产 地 效应 的足 S h oe , 研究 发现 , co l 他 r 来
国际市场营销学

《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试卷 1一、名词解释1.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从事跨国界的营销活动,只要其营销决策具有“跨国”性质,其营销活动就属于国际营销范畴。
2.国际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国际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子市场。
国际市场细分(internat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是市场细分概念在国际营销中的运用,包括宏观细分和微观细分。
3.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指工厂自己生产产品自己办理出口,没经中间环节。
4.原产地效应:是企业跨国经营的一种解释。
5.自我参照标准:又称自我性评定,它是以研究对象自身在某一时期或状态的特征作评定的标准,通过前后对照或横向比较(不同状态比较),判断其特征变化情况,并根据特征的变化程度评定大于、等于或小(少)于某标推。
6.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就是企业把生产出来的产品买给国内的出口中间商,然后由这些中间商组织产品的出口。
7.掠夺性定价:这是一种高价格策略,就是在新产品上市初期,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最大利润。
8.国际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9.合同组装:企业想外国企业提供零部件由其组装,或向外国企业提供详细的规格标准由其仿制,由企业自身负责营销的一种方式。
10.国际产品:为留意、获取、使用和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而提供给市场的一切东西。
11.公司内部转移价格:在一个国际企业运作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或各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时所约定的账面销售价格。
12.多渠道冲突:随着顾客细分市场和可利用的渠道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多渠道营销系统即运用渠道组合、整合。
不同渠道间的冲突指的是生产企业建立多渠道营销系统后,不同渠道服务于同一目标市场时所产生的冲突。
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

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1. 引言品牌的原产地对消费者决策和购买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消费者通常会倾向于购买源自特定地区的产品,这种倾向被称为品牌原产地效应。
本文将探讨品牌原产地效应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关市场策略建议。
2. 品牌原产地效应的原因品牌原产地效应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2.1 文化因素文化是品牌原产地效应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认知和偏好。
例如,法国的香水和意大利的时装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这些国家在这些领域有很长的历史和传统。
2.2 品质认知品牌原产地也会给消费者一种对产品品质的认知。
对于某些特定领域,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因其长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而被普遍认为是高品质的,这种认知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2.3 品牌声誉很多品牌在特定国家或地区有着很高的声誉,这些品牌通常因其在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市场份额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日本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在美国市场。
3. 品牌原产地效应的影响品牌原产地效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市场竞争有着重要影响:3.1 品牌忠诚度消费者通常对其原产地的品牌更具忠诚度。
由于他们对该国或地区的产品有较高的认知和认可度,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并且更加愿意为其付出更高的价格。
3.2 价格敏感度相对于其他品牌,消费者对品牌原产地的产品更加价格敏感。
他们可能会认为原产地产品的价格更高,但他们也更愿意为了获取真正的原产地产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
3.3 市场竞争品牌原产地效应也会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品牌在其原产地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可能会对其他品牌产生压力,使它们在本地市场上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4. 品牌原产地效应的市场策略建议了解和利用品牌原产地效应对于制定营销策略和品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市场策略建议:4.1 强调品牌原产地在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中,应强调品牌的原产地。
为何要去法国购买LV——浅析奢侈品旗舰店的原产地效应

日本相 比 , 以中国为代表 的亚洲市场 ( 除 日本 ) 不仅呈 现出年 均2 %的持续增长 , 同时在 2 0 0 9年在收益贡献率上超过 了欧
洲市场 ( 除法国 ) , 与美 国市场并列 。这些足 以见得 中国顾 客 对于包括 I J V在 内的奢侈 品消费的购买力。
什 么来 自包括 中国在 内的世界各 国的消 费者在本 国已有奢 侈品旗舰店 的情况 下 , 仍舍 近求远来 到奢侈品的原 产地的旗 舰店选购奢侈品? 本文将以 L V为例 , 对这些 问题作一些初步
一
、
问题 的发现
更加 细化 ,认为 以中 国为 代表 的新 兴大 市场 ( b i g e me r  ̄ n g
ma r k e t s , B E M s ) 有 如下几大特征 : 地理 规模 均很大 ; 拥有众 多
国际顶级 奢侈品品牌 L o u i s V u i t t o n ( 路易威登 , 以下简称 L V) 自1 8 5 4年创始以来 , 一直是法 国乃至全球奢侈品时 尚的
e  ̄ i o n ) 、 收. A . ( I n c o m e ) 、 人 口分 布 ( D e m o g r a p h y ) 和生 活 方 式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3
作者简介 : 孙嘉禾 ( 1 9 8 9 一 ) , 男, 江苏靖 江人 , 硕士研 究生 , 从 事国际投融资与 国际市场营销研 究; 于江华 ( 1 9 8 7 一 ) , 男, 江苏
包的场面也在 日复一 日地上演 。 在 中国内地 , L v已经 在北京 、 上海 、 深圳 、 大连 、 宁波 和
从销 售网点数量而言 , L V MH的亚洲市场( 除 日本 ) 从 规 模 上并不及 欧洲与美 国( 其中 2 0 0 9年的亚洲 销售网点数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界2005.12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由此引发的国际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影响国际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中,原产地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在介绍原产地效应的定义、原产地的鉴定和原产地效应的文化根源的基础上,对原产地效应如何影响品牌资产作了分析,并探讨了市场营销战略与原产地效应的关系。
关键词:原产地效应
品牌资产
市场营销战略
□左建新
原产地效应及其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
一、原产地效应简介1.原产地效应的定义
Wang 和Lamb 认为原产地效应是指由于进口商
品原产地的不同而使消费者对它们产生了不同的评估,从而对进口商品形成的一种进入当地市场的无形的壁垒。
Johanssonetal 等认为原产地指的是负责公司产品和品牌营销的公司总部的所在地。
原产地往往固化在一些品牌当中。
比如一提到IBM 和
SONY ,我们就会想到美国和日本。
Han 和Terpstra 、Lee 和Schaninger 及Papadopoulos 认为产品的原产地是
指的产品的制造或组装国。
总而言之,原产地效应是指产品的原产地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倾向。
现在学术上一般把原产地这一概念分为4个亚概念:零配件产地、组装地、设计地和加工地。
2.原产地的鉴定(1按产品的名称、特性和用途鉴别原产地。
一个重要的案例是,美国海关发现一批梳子的木柄上原来贴有的“日本制造”的商标被抹去了,于是要求厂家复原。
厂家不同意,双方闹上法庭。
最后,法院判决如下:因为木柄已经做成梳子,其用途已发生变化,所以其原产地无需注明。
(2
按产品的本质鉴别原产地。
美国一家公
司进口了一批线轴,准备在美国国内绕上打印机的色带后出售。
由于线轴的生产国是欠发达地区,所以这家公司没有注明线轴的原产地。
美国法院支持了这一做法,认为线轴只是色带的一个附属品,消
费者真正关心的是色带的质量,所以线轴的原产地无需标出。
(3
按产品价值增值最大的部分来鉴别原产
地。
美国一家鞋业公司从国外进口鞋的上半部分,然后在国内贴上鞋底,以“美国制造”的名义出售。
美国法院认为,鞋的上半部分的成本在整个鞋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是鞋价值增值最大的部分,所以必须注明原产地。
(4
按进口零配件与成品的关联程度鉴别原
产地。
美国一家电子公司从台湾进口了一批计算器零配件,组装成成品后,想以“台湾制造”的名义出售来避税。
美国法院否决了这一做法,认为这家公司的成品与计算器零配件相去甚远,故只能以“美国制造”的名义出售。
3.原产地效应的文化根源
对文化差异性的研究表明,文化在广义上可以分为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多存在于东方,个人主义文化多存在于西方。
Zeyne Ggurhan 和Durairaj M aheswaran 于1999
年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消费者对分别来自于这两个国家的山地自行车的购买偏好。
结果表明,无论日本的山地自行车是否在性能上优于美国产品,日本的消费者都对日本产品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而美国消费者只是当美国的山地自行车确实在性能上优于日本产品时,才对美国产品做出较高的评价。
由于日本和美国分别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浓厚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上的差异将影响消费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分行
湖北咸宁
437100
206
【国际问题研究】
者的购买心理,从而对产品的原产地效应产生影响。
二、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品牌资产指的是基于品牌的品牌忠诚度、知名度、感知质量、品牌联想以及其他诸如专利、商标和分销渠道关系等因素来衡量的品牌价值。
品牌资产虽然不是财
务报表中的一个账户,但它却对一个公司的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在公司兼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一,信息开放程度的提高将弱化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除了少数原创性的产品以外,多数所谓的新产品都是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因此,如果消费者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他们对产品综合判断能力会提高,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就会减弱。
第二,产品熟悉程度的提高将弱化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产品熟悉程度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类别的不同品牌的认知程度。
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非常熟悉,他就不会仅从原产地的角度对产品加以判断。
第三,情感偏见会减弱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虽然犹太人知道德国汽车质量卓越,但他们仍然不会去购买。
这种矛盾的行为是和复杂的历史情感因素纠缠在一起的。
第四,产品的重要性将强化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很显然,人们在购买一些便利商品的时候,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产品是哪里设计的、哪里制造的和哪里组装的。
但是当一件产品对消费者显得特别重要的时候,原产地效应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五,产品的复杂程度将会减弱原产地效应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当一种产品很复杂的时候,对它进行评估就要考虑很多的因素。
于是,原产地效应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会下降。
三、原产地效应对市场营销战略的影响
1.市场营销战略与原产地形象的匹配由于原产地效应的存在,不同的国家应当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来提升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具有良好原产地形象的国家应当强调产品的产地,采用高定价策略和建立专用的产品分销渠道,并且在促销环节中宣传原产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
提高自身形象。
原产地形象较差的国家则应该尽量避免原产地效应对自己的不利影响,比如强调产品的品牌而非产地,与当地的分销商共建分销渠道,采用低定价策略吸引顾客等。
2.来自原产地形象好的国家的企业采用低成
本战略的潜在威胁。
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将自己的生产中心移到新近工业化的国家(NIC。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成本的降低会给这些公司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但这会和公司整体的市场营销战略相冲突。
原因是NIC多为第三世界国家,国家形象较差,所以这势必会恶化消费者对这些公司产品的忠诚度和品牌联想。
所以,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公司在转移自己的生产中心的时候,就更应该考虑到原产地效应的不利影响。
3.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回避负面原产地效
应的市场分销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出,原产地效应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购买行为,从而对产品的品牌资产产生影响。
而信息开放程度、产品熟悉程度、情感偏见、产品的重要性和产品的复杂性这5个因素能够弱化或加强这种作用。
虽然目前中国品牌的原产地形象对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存在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扩大信息开放程度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熟悉程度来弱化这一影响。
比如,海尔洗衣机在德国市场上采用隐藏商标,让当地零售商做产品测试。
结果显示,海尔的产品在许多指标上超过了德国同类产品,从而使德国市场确信海尔产品的品质与当地品牌同样优异。
海尔和TCL还通过异地建厂的方式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工厂,海尔品牌冰箱贴着“美国制造”标签。
TCL通过并购家电巨头汤姆逊彩电部门,在欧美市场以汤姆逊-TCL、在亚非市场以TCL-汤姆逊营销。
这些做法都弱化了原产地效应对中国企业的负面影响,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原产地规则与中美贸易差额.国际贸易问题,2005
年第4期.
[2]梁静.我国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人大复印资
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3]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4]吴伶俐.OEM与原产地规则.社科纵横,2004年第3期.
[5]樊倩.原产地规则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趋势.商业研究,2004
年第9期.
[6]许基南.原产地形象、企业品牌与营销策略.当代财经,
2004年第4期.
[作者简介]左建新,湖南湘潭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咸宁分行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宋松207
理论界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