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之蛋白质组学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基本机制,这些研究也为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一、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主要是关注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机理,包括如何将基因转录成RNA分子,如何将RNA翻译成蛋白质和如何这些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进行交互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分子传递都是由大量的生物分子协同完成的,如核酸、糖分、脂肪、蛋白质等。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理解这些生物分子如何协同工作,从而在分子水平上取得对生命系统的全面理解。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和先进。

例如,PCR技术的开发使得科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度扩增合成DNA序列,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局面。

同样,基于DNA重组技术的基因工程技术也将人类在调整生命系统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方面的能力不断拓展。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产生的。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重点是通过研究不同生物系统中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种类和蛋白质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功能分子之一。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包括蛋白质质谱法、二维凝胶电泳、蛋白质芯片等。

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遗传学和药物研发领域。

在药物研发领域,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的了解药物和目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遗传检测和药物研发。

通过遗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与基因的关系,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案。

例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HER2基因变异被认为是乳腺癌的有效标志,一旦确认HER2基因的异常,医生就可以根据此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分子生物学绪论(蛋白质、蛋白组、蛋白组学)

1.分子生物学绪论(蛋白质、蛋白组、蛋白组学)
蛋白质、蛋白组、蛋白组学
一、蛋白质组研究的开端及蛋白质组含义
(一)1.人类基因 组计划由美国科学 家于1985年率先提 出,1990年正式启 动,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 和中国科学家共同 参与。
26 june 2000
1990--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完成,宣告了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主体是功能基因组学
直肠癌:
Sanchez等对15例结肠癌和13例正常人的结 肠上皮进行2-DE。建立了包括882和861个斑点 的结肠癌及正常人结肠粘膜的标准胶图。结果 发现在分子量为13kD和pI值为5.6处的蛋白质仅 出现在结肠癌的组织中。经鉴定为:钙粒蛋白B (calgranulin B)及钙卫蛋白(calprotectin)。
/Web/Search/index.htm
ldbESTCSITE 序列模体 http://www.expasy.ch/sport/prosite.html BLOCKS 保守序列 / ProDom蛋白质域http://protein.toulouse.inra.fr/prodom.html SBASE蛋白质域http://base.icgeb.trieste.it/sbase/ 二维电泳(2DPAGE): WORLD-2DPAGE国际2DPAGE库的完整索引
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97年设立了重大项目 “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的建立”.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 与湖南师范大学已启动蛋白质组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军事医学科 学院与复旦大学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蛋白质组学 研究中心.
国内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的功能蛋白质组学” 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起步:
heidelberg.de/Services/PeptideSearch/PeptideSearchIntro.html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与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组的学科,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二维(双向)电泳原理: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第一个方向上按照等电点高低进行分离,在第二个方向上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二维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点经显色,通过图象扫描存档,最后是呈现出来的是二维方向排列的,呈漫天星状的小原点,每个点代表一个蛋白质。

3、三步纯化策略:第一步:粗提。

纯化粗样快速浓缩 (减少体积) 和稳定样品 (去除蛋白酶)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第二步:中度纯化。

去除大部分杂质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第三步:精细纯化。

达到最终纯度(去除聚合物,结构变异物)最适用层析技术:凝焦过滤/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反相层析4、高效纯化策略:在三步纯化蛋白质过程中,同时考虑到纯化的速度、载量、回收率及分辨率的纯化策略。

5、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

如果流动相中存在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按照质量作用定律,这些离子将与结合在固定相上的反离子进行交换。

固定相基团带正电荷的时候,其可交换离子为阴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为阴离子交换剂;固定相的带电基团带负电荷,可用来与流动相交换的离子就是阳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叫做阳离子交换剂。

阴离子交换柱的功能团主要是-NH2,及-NH3 :阳离子交换剂的功能团主要是-SO3H及-COOH。

其中-NH3 离子交换柱及-SO3H离子交换剂属于强离子交换剂,它们在很广泛的pH范围内都有离子交换能力;-NH2及-COOH 离子交换柱属于弱离子交换剂,只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有离子交换能力。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深入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揭开各种疾病的本质,并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并探讨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技术之一。

通过将细胞从活体中分离出来,并在人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科学家们可以控制环境条件,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等方面的特性。

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可以进行药物筛选、细胞增殖与凋亡研究等,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前期实验依据。

二、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增DNA片段,使得微量的DNA可以被放大到足够大的数量进行研究。

通过PCR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分析基因序列的变异、寻找新型基因等。

此外,PCR技术还可以用于病毒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应用领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中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高通量地鉴定和定量细胞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揭示细胞中蛋白质的互作关系、翻译后修饰等信息,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线索。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用于生物标记物的筛选和新药靶点的发现等领域。

四、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技术,其中CRISPR-Cas9技术更是备受关注。

通过CRISPR-Cas9系统,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编辑细胞或生物体中的基因序列,以实现基因的修饰、添加或删除。

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在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还有望为遗传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正常基因插入患者细胞中,以纠正某些遗传性疾病。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不胜枚举,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中。

本文将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三个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指对于所有基因产生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蛋白质是细胞大分子之一,其结构和功能与生物体的机能密切相关。

因此,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对于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肿瘤标志物,从而进行肿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同时,蛋白质质谱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通过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测定,可以诊断出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

除此之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检测出某些遗传病,例如蛋白质组学在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的应用。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出患者的血红蛋白型式,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其应用能够更准确、快速地诊断出某些疾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基因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指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基因组学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基因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基因组序列的差异,从而进行肿瘤的预测和定位。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医生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组检测,从而预测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此外,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基因组学技术也是非常实用的。

以肠道微生物群落为例,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出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肠道是否存在问题,从而进行调整治疗。

三、转录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转录组学是研究转录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学科,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肝癌的诊断中,转录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寻找肝癌标记物。

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方法与应用蛋白质组学是基于高通量技术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种类、数量、结构和功能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方法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方法1. 样品准备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提是获得可供分析的生物样品。

样品的准备过程通常包括样品的收集、粉碎、纯化和定量等步骤。

对于较为复杂的生物样品,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以提取目标蛋白质,如固相分散、离子交换等方法,以免其他物质的影响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2. 分离和富集蛋白质组学的关键是对不同蛋白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富集。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凝胶电泳和液相色谱等。

其中凝胶电泳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由于不同蛋白质的大小、电荷和形态等因素的不同,可以通过不同的凝胶电泳条件,实现对蛋白质的分离。

而液相色谱则通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通过蛋白质与色谱柱中分离剂之间的亲和力差异来实现蛋白质分离。

3. 质谱分析在分离好的蛋白质样品中,需要利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析。

常用的质谱技术包括飞行时间质谱(TOF-MS)、离子阱质谱(Ion trap MS)和四极杆质谱(Q-TOF MS)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分子量、序列、构象和修饰等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蛋白质的鉴定、定量和功能研究等。

二、蛋白质组学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高通量技术之一,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学中的各个层面,如基因调控、细胞周期、蛋白质互作等,为生物学的深入理解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癌细胞特异性蛋白,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药物发现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药物发现领域。

通过对不同药物对细胞或生物体内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可以筛选出靶点蛋白,进一步优化药物结构和作用方式,并为药物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一、引言蛋白质组学是指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地研究。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复杂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癌症、代谢异常等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发展1、蛋白质组学技术概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核心在于应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对在生物体内或体外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研究。

其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序列鉴定、定量分析等技术。

2、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蛋白质电泳技术的发展,其可以把蛋白质基本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第二个阶段是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其可以对大量的蛋白质进行组学研究和鉴定。

第三个阶段是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其可以对大规模的蛋白质组进行全面化分析和鉴定,并进一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也使得蛋白质组学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三、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1、蛋白质组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癌症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少而难以早期发现,想要进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针对癌症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和分析,发现特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或者是缺失,从而可以推断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蛋白质组学技术也可以通过分析癌症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来研究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2、蛋白质组学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血液疾病包括贫血、血栓性疾病、白血病等,它们常常具有蛋白质表达的明显变化,可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白血病诊断中,可以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和多肽质谱检测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鉴定出特异性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

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一、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石,它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分子如何相互作用以维持生命活动。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专业中,学生将深入学习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

二、基因与蛋白质组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研发至关重要。

学生将学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以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三、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细胞如何通过信号传递来响应内外部刺激,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和凋亡等过程。

这一领域涉及到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如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和神经递质信号转导等。

学生将学习这些通路的组成、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四、疾病发生机制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在这一领域,学生将学习常见疾病的分子机制,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五、药物设计与开发药物设计与开发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涉及到药物的发现、设计和优化。

学生将学习药物作用靶点的识别、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药物研发的过程,包括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和药物审批等。

六、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基因治疗与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它们为遗传性疾病和某些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在这一领域,学生将学习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沉默等。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如CRISPR-Cas9系统在疾病治疗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七、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与大数据分析是医学分子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领域,它利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生物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例如:用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及多肽免疫沉淀技术对 酪氨酸去磷酸化酶PTPN12的抑癌作用研究。
• 发现在PTPN12表达受到抑制时,乳腺癌的促癌基因 EGFR受体家族的酪氨酸磷酸化显著增强,从而产生促 细胞癌变的效应。
• 乳腺癌临床病理标本显示PTPN12蛋白表达低下。所以 PTPN12可能是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新型药物靶点。
第三部分
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 蛋白质组(Proteome)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 基 因组(genome)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 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 全部蛋白质。
•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指的是在大规模水平上研 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 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 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 认识。
蛋白质组学概念
从整体水平对细胞内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及 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的科学。
为什么要研究蛋白组学?
• 由于基因表达的复杂性,细胞内mRNA 与 蛋白质非线性关系
• 蛋白质复杂的可变形式,修饰及相互作用 • 蛋白质表达的时空动态变化
2002年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的:对人类基因 组序列图进行功能“解码”。
• 特异类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 修饰 位点的鉴定及其表达变化的定量分析。 包括磷酸化、糖基化、 泛素化、 甲基 化、 乙酰化、 羧基化、 羟基化等。
磷酸化修饰组学
蛋白质磷酸化分析及其位点鉴定已成为目前蛋 白质组学研究焦点之一。 例如:2006年,对HeLa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 刺激后5个时间点的6600个蛋白质磷酸化位点分析, 检测到2244中磷酸化位点有2倍以上的差异。揭示 了HeLa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受EGF影响的动态过程, 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信息。
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 血浆蛋白呈现不均一性,极少部分蛋白质 如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转铁蛋白占据了 血浆总蛋白的99%,剩余的1%包含了数以千 计的蛋白质。
• 人类血浆蛋白组计划:初步完成了血浆蛋 白组的鉴定,得到3020种蛋白质。
修饰蛋白质组
• 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蛋白质的修饰状态 及位点进行规模化鉴定。
• 质谱技术(mass spectrometry,MS) •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2D电泳图谱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human proteomics plan,HPP)
• 对每个编码蛋白质基因,解析主要的蛋白质产物。 描述其丰度、相互作用分子及表达定位,绘制人 类蛋白质组图谱。
磷酸化修饰组学分析有助于理解 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
例如:天冬氨酸特异的胱天蛋白酶 是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因子,蛋白质的磷酸化在 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鉴定到500个以上 凋亡特异的磷酸化位点,并证明他们在caspase切 割的靶蛋白中明显富集,在切割位点成簇分布。
磷酸化修饰组学分析有助于发现新的疾病 相关蛋白和治疗靶点
蛋白质组学研究目标
• 基因组中未知基因群的编码产物-蛋白质的识别与 确认;
• 在蛋白质水平认识基因表达的集群调控规律及转 录,翻译差异的调控规律;
•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 蛋白质加工、修饰规律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和
调节。
蛋白质组学产生和发展
• 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 eletrophoresis, 2-DE)
表达蛋白质组
• 表达蛋白质组学是研究在一个生物体/细胞 中有多少种蛋白质表达以及组成的规律。
• 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人体器 官,组织和体液的研究。
肝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科学家对成人肝进行了蛋白组学分 析,鉴定6788表达蛋白质和相对动态范围, 分析了这些蛋白质在肝中重要生理特征, 构建了肝蛋白质组数据库Liverbase ()
乙酰化修饰组学
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参与调控多种生 物过程,如DNA-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 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基因转录、蛋白 质的稳定性细胞迁移和分化等。
乙酰化修饰组学分析有助于理解核内基因及 核外代谢酶的调控
• 以往认为乙酰化修饰主要发生在核内,乙酰基通 过中和赖氨酸残基所带正电荷而改变修饰位点的 理化状态,进一步改变染色质或转录因子的活性, 调节基因转录或性。
• 研究表明赖氨酸乙酰化修饰调控代谢通路是一个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翻译后 调控机制。
相互作用蛋白质组
• 细胞内绝大多数蛋白质是以复合体形 式发挥作用的。
•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成为蛋白质组学 研究的热点。
蛋白质相互作用测定技术
• 酵母双杂交技术 • 标签融合蛋白 • 免疫共沉淀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
•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数据平台 • 微生物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MPIDB,191物种,
22530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 • 哺乳动物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MIP,10个物种,
900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
亚细胞蛋白组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多种类型的细胞器, 定位于细胞器的蛋白质与细胞功能密切相 关。
利用蛋白质组学鉴定和定位这些蛋白质, 对了解细胞器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 对所有蛋白质在定位、相互作用及翻译后修饰等 动态关系进行系统阐述。
• 以疾病为对象,阐明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蛋白质 表达量、功能及活性的变化。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畴
从整体上系统研究蛋白质(群) 是如何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 • 蛋白质表达谱研究 • 定量蛋白质组研究 • 蛋白质注释基因组的研究 •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旋体 线虫 拟南芥 人
组织 全细胞 全细胞 全细胞 全细胞 全细胞 全细胞 多器官 细胞系
血液 肝
蛋白质鉴定数 1484 1350 4026 1289 2221 6779
13029 11731
3020 6788
发表年代 2001 2009 2012 2002 2009 2008 2008 2012 2005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