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磁化率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土壤频率磁化率与矿物粒度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土壤频率磁化率与矿物粒度的关系及其环境意义
土壤频率磁化率(FPR)表示土壤的磁气感应特性,它是磁场中平板导体的直流磁感应强
度与同一土壤的频率电抗比值.目前,土壤磁化率已成为土壤磁化强度、土壤电阻率和土壤电导率等土壤物理特性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土壤磁化率与矿物粒径尺寸有关,也就是说粒径越小的矿物,其磁化率越高。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磁化率随矿物粒度大小的增加而降低,这要归因于矿物颗粒越小,更易容易被电
磁辐射感应。
另一方面,随着矿物颗粒的增大,其在磁场中的影响就越小,因而磁化率也
会相应减小。
因此,土壤频率磁化率与矿物粒度是密切相关的,理解这种联系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土壤磁
性特征定量分析的变异性,在判断和描述土壤特性时也很有用处。
但是,矿物粒度大小不仅仅影响土壤的磁化率,土壤的pH值、细土粒的比例以及土壤含水量也会直接影响土壤
磁化率。
因此,在频率磁化率的研究方面,应综合考虑地下水的定位、土壤酸碱性、温度
以及细土粒的比例等因素,确定更可靠的研究结果。
总之,土壤频率磁化率与矿物粒度之间有直接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丰富了土壤特征理论,有助于研究和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磁性性质,这可以帮助地质化学家建立土壤磁性特征和
区域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地质环境中的磁性性质。
土壤磁导率

土壤磁导率土壤磁导率是指土壤对磁场的传导能力,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土壤磁导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电导性能、水分状况、质地等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壤磁导率的意义土壤磁导率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土壤的电导性能。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当磁场通过土壤时,水分和电解质的运动会对磁场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土壤的磁导率。
磁导率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水分含量、盐分浓度以及土壤质地等情况,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磁导率的测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电磁感应法、电阻率法和磁化率法等。
其中,电磁感应法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测量方法,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测量电磁场的变化来确定土壤的磁导率。
电阻率法则是利用电流通过土壤时的电阻变化来测量土壤的磁导率,而磁化率法则是利用土壤在磁场中的磁化程度来测量土壤的磁导率。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土壤磁导率的影响因素土壤磁导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盐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
首先,土壤的水分含量对土壤磁导率有很大影响,水分越多,土壤的磁导率越高。
其次,土壤的质地也会影响土壤的磁导率,粘土含量越高,土壤的磁导率越低。
此外,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也会对土壤的磁导率产生一定影响,盐分含量越高,土壤的磁导率越高,而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的磁导率越低。
四、土壤磁导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土壤磁导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测量土壤磁导率可以了解土壤的水分状况,从而可以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措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土壤磁导率还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盐分浓度,对于合理施肥和调节土壤盐分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土壤磁导率还可以用来评估土壤的质地,对于选择适合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土壤磁导率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土壤磁导率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磁场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及应用

磁场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及应用[摘要] 7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土壤磁学研究,研究中发现,外加磁场对土壤理化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适宜的外加磁场可改善土壤持水、导水、供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状况。
因此也被称为“物理肥料”.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有着更光明的前途,它将成为本世纪全球农业的主要攻关项目之一【8】。
[关键词] 磁场土壤Magnetic field on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properties of soilsHe JingCollege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 ling, Shanxi 712100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 70s, China began to study the soil magnetism. The research found, Magnetic field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a noticeable effect. Appropriate magnetic field can improvesoil moisture, water, water, fertilizer and fertilizer capacity, improve soil structure condition. It is alsocalled "physical fertilizer". It is inexhaustible, the inexhaustible resource, and therefore have a brighterfuture. It will be this century's global agriculture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projects.Key words: magnetic field soils1.磁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土壤磁性的定义是土壤中的磁性矿物颗粒在地磁场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特性。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引言部分将介绍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
土壤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活性。
传统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被测量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耗费时间,且破坏了土壤的原始状态。
针对这一问题,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崭露头角,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自旋共振现象的物理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的研究。
它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以及水分子的特定特性,可以非侵入性地、准确地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进行定量测量。
在土壤水研究中,核磁共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土壤水分含量的定量信息,还可以探测土壤中水分的分布与运动状态。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水分运移规律以及土壤-水分-植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手段,如电磁感应、声波测井等,对土壤水分进行深度探测,实现对土壤水分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并深入探讨其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评估,我们将阐述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优势、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有望为土壤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在引言章节中,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核磁共振技术以及其在土壤水研究中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的正文将分为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个部分是2.1 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和解释、核磁共振谱图的构成以及核磁共振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通过对全国166个现代表层土壤样品的磁化率分析,发现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土壤磁化率是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的增高而增高的。
而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土壤磁化率是随年均温、年均降水量的增高而降低的(其临界范围大致在年均温15℃左右、年均降水量1100mm左右)。
新疆及周边地区表层土壤磁化率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比较复杂。
文中还建立了4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对洛川坡头黄土剖面S_1—S_0的120个样品的磁化率值进行了古温度、古降水量的估算。
黄土磁化率

黄土磁化率黄土磁化率是指黄土中磁性矿物的含量和性质。
它是黄土古地磁研究的重要参数,也是黄土年代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黄土磁化率的形成黄土磁化率的形成与黄土的成因密切相关。
黄土主要由风积物组成,风积物中含有大量的磁性矿物。
这些磁性矿物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等。
磁性矿物的含量和性质决定了黄土的磁化率。
黄土磁化率的分布黄土磁化率的分布与黄土的分布规律相一致。
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黄土磁化率一般较高。
而在黄土分布较少的地区,黄土磁化率一般较低。
黄土磁化率的应用黄土磁化率在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地磁研究黄土磁化率可以用来研究黄土的古地磁方向和古地磁强度。
黄土的古地磁方向和古地磁强度可以用来推断黄土沉积时的古地磁场方向和古地磁场强度。
通过对黄土古地磁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磁场的历史变化,并可以用来确定黄土的沉积年代。
黄土年代学研究黄土磁化率可以用来研究黄土的年代学。
黄土磁化率与黄土的沉积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黄土沉积的时间越长,黄土磁化率就越高。
通过对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可以确定黄土的沉积年代。
黄土磁化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来测量黄土磁化率。
这些新的方法提高了黄土磁化率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
同时,研究人员还对黄土磁化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黄土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黄土磁化率的未来展望黄土磁化率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在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开发新的方法来测量黄土磁化率,并对黄土磁化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研究人员还将继续利用黄土磁化率来开展黄土古地磁研究和黄土年代学研究。
这些研究将为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新的认识,并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电磁特性及其应用

1 引 言
土壤磁 性
应用
1 . 1 土壤 电磁 特性 的相 关定 义
土壤 电 磁特 性是 指 土壤 的两种 彼 此关 联 的 物 理 性质 ,是 土壤 电性 和磁 性 的 统称 。土壤 电 性 :指 不 同于 土壤 电化 学性 质 的 土壤 电物理 性 质 , 包括土壤电阻 ( 电导 ) 、 自然 电场 ( 电位 ) 、 电 渗、 介 电常 数 等 。土壤 磁性 : 指 土 壤 中 的磁性 矿 物颗 粒 在地 磁 场 的影 响下 表现 出的特 性 。土壤 磁化 率 是土 壤 受外 磁场 感 应产 生 的磁 强 度 与外 加磁 场 强度 的 比值 ,土壤 磁化 率 反 映土 壤 中磁 性矿 物 的数 量 。 1 . 2 土壤 电磁 学产 生的背景 以及研 究意 义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对 土 壤科 学 提 出新 的 需 求 。 人 类 活 动 是 导致 土 地 资源 变 化 的主 要 因 素 , 土 地 资 源 又 会 对 人 类社 会 的发 展 造 成 重 要 影 响 。 采 取科 学 合理 的方案 , 组 织 有序 的人 类 活 动 . 是 土 地 资源 良性 循 环 、保 持经 济社 会 可 持续 发 展 的重要对 策 。 2 土壤 电性 的研究 与应 用
2 . 1 土 壤 电场 的 研 究 与 应 用
无 机离 子 的运 移 。 因此 利用 非均 匀 电场 的迁 移 作 用 可 以向 土壤 中有 效 地注 入无 机 离 子 .或 者 将 分散 的污染 离 子从 土 壤 中分离 出来 ,这 将 有 利 于土 壤污染 的治 理 2 . 1 . 2 土壤 电特性 在 地 下灭 害 方 面 的应 用 我 国 已知 的地 下 害虫有 3 2 0余 种 ,危 害严 重 时枯 苗 断 苗达 4 O %~ 5 0 %, 粮食 减产 4 0 %, 目前 , 地 下 害 虫 的 防治 仍 以大 面 积 毒 土 的 化 学 防治 为 主 . 民 间采用 换 土方 法 或者 药 剂拌 种 方 法 。这 些 方 法 对 土 壤环 境 的污 染极 为 严重 .对 生态 破 坏 极 大, 严 重地 影 响了农业 可持 续发 展 。针对 这个 问 题 ,西 北农 林 科技 大学 的王建 伟 等 人设 计 出一 套 高压 脉 冲发 生 电路 。利 用 高压 电 场对 土壤 以 及 土壤 中的生 物体 进行 放 电处 理 .测量 相 应 的 参 数 ,了解 土 壤 的 电特性 并 确定 杀 灭 土壤 中的 病 菌和 害虫 的参数 。 杀 虫 原 理 是 将 外 部 电 场 作 用 于 土 壤 中 细 胞. 诱 导产 生 横跨 膜 电位 , 当整个 膜 电位达 到 极
简述磁学参数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简述磁学参数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中的应用【摘要】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重金属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化学方法检测重金属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磁学方法能够迅速简捷的完成污染检测工作。
环境磁学在古环境重建、环境治理方面已有长足的发展。
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岩石、土壤、河湖沉积物和海洋大陆架。
在古地磁之外,土壤磁学研究日渐成熟,磁测工具使人们能够快速获得相关参数。
简述了磁学参数和重金属的相关知识,分析了磁性颗粒和重金属之间的关系,探寻建立磁诊断的基本方法。
在大城市中,磁测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磁学研究已有一段历史。
环境磁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顺应了人们的需求,在环境污染监测方面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磁学参数;重金属;环境污染;相关分析Some Applicationa of Magnetic Parameters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Monitoring in CitiesKONG Wei-han1 LI Yong-hua2(1.College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2. Liaoning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eomatic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Abstract】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avy meta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Chemical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 waste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and simplicity of magnetism method can rapidly complete the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has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pal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pplication scope is widespread,involves rocks,soil,sediments of lakes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Besides the paleomagnetism,soil magnetism increasingly matured,magnetic measurement enable people to get related parameters quickly. It introduc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magnetic parameters and heavy metals,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netic particles and heavy metals to explore the basic method to establish magnetic diagnosis. Magnetical survey sprung up in big cities of China,It reviews the magnetical research history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soil in big cities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is a new subject,adapt to the demands of people,which hav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onitoring.【Key words】Magnetic parameters;Heavy metal;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rrelation analysis环境磁学是介于地理学、磁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自问世30多年以来发展迅速,磁学手段简便易行,又不失准确率,在环境演变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9, 7(6), 456-463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19.76055Review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oilMagnetic SusceptibilityFujun Xia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Received: Sep. 22nd, 2019; accepted: Oct. 7th, 2019; published: Oct. 14th, 2019Abstract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reflect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ic materials in soil and magnetic strength. The use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a simple, fast, economic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studying soi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report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great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soil science, loess-paleosol, sediment, soil pollution, soil erosion and paleoclimat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il magnetic susceptibility.Keywords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Soil土壤磁化率的研究与应用综述夏富君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收稿日期:2019年9月22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4日摘要土壤磁化率是反映土壤中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及磁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运用土壤磁化率是研究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准确的方法。
近年来,关于土壤磁化率研究与应用的报道越来夏富君越多,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从磁化率在土壤学、黄土–古土壤、沉积物、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及古气候预估环境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出发,系统地论述土壤磁化率的研究进展,并就土壤磁化率的发展趋势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磁化率,环境磁学,土壤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但是随着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造成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因此,对土壤的研究及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1954年召开的第五次国际土壤学大会上Henin S.和Le Borgne两位国际学者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土壤磁性的研究工作[1],之后土壤磁性则用于土壤学研究之中,并且逐步得到发展。
到了1980年Thompson [2]等在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介绍了土壤磁性在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被称为环境磁学发展的里程碑。
自从环境磁学这一新兴学科问世以来,因其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经济、准确等优点,可以避免传统的理化分析方法中带来的诸多不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学、环境学、生态学等方面[2][3][4]。
环境磁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土壤、岩石、水体等物质自身携带磁性矿物这一特性进行磁测与分析,进而揭示土壤成土过程、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变迁等信息[5][6]。
环境磁学的大力发展与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外土壤磁化率的研究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
近年来,随着现代磁学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国外学者利用磁化率原理和方法在土壤发生学、土壤污染诊断、矿产资源勘探、沉积学、古气候与环境变化、湖泊科学、海洋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较大进展,并且利用磁化率来探索全球环境变化已是其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中国的土壤磁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俞劲炎首先将土壤磁学理论引入中国的土壤研究之中,并详细论述了土壤磁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7]。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制出了WCL-1型磁化率测量仪并投入使用,因此许多科研单位开始开展土壤磁性研究,这就为我国土壤磁学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俞劲炎等编著的《土壤磁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壤磁学学科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学者大量地借鉴国外土壤磁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土壤磁化率研究设备,我国的土壤磁学研究工作也是硕果累累。
尤其在利用土壤磁化率来研究黄土–古土壤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是比较多,也是比较领先的。
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对国内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磁化率也做出了详细的调研与统计,这对我国的土壤磁学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随着经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壤磁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其在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8]。
在土壤学、黄土–古土壤、沉积物、土壤污染、土壤侵蚀及古气候预估环境变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9][10][11][12]。
2. 土壤磁化率的原理磁化率是物质在外磁场中受感应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的比值,是反映土物质磁化难易的指标,也是物质磁性强弱的指标[13]。
而土壤磁化率是反映土壤中磁性物质的基本特征及磁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夏富君土壤中的磁性物质可分为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和铁磁性物质这三种基本类型,这些磁性物质主要来源为自然界和人类活动。
经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土壤磁化率受气候、母质类型、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壤pH等因素的影响。
由此可见,土壤磁性与土壤的成土因素和成土过程紧密相关,是二者的综合反映。
土壤磁化率可以用容积磁化率或质量磁化率表示。
土壤容积磁化率就是土壤在外磁场中受感应产生的磁化强度与外加磁场的比值,由于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量纲相同,因此其比值即容积磁化率是无量纲。
在环境磁学中通常用质量磁化率来表示其磁性的强弱,即是容积磁化率与密度的比值。
这两种土壤磁化率参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土壤磁性矿物的基本特征。
此外,土壤频率磁化率也能表征土壤磁性矿物的颗粒大小等特征,能够反映土壤中超顺磁性颗粒的存在和相对含量。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已有一系列快速、轻便、准确的磁测仪器问世,并很好地服务于磁学研究。
在我国,自1979年俞劲炎首次系统的将国外土壤磁学研究引入之后,我国的土壤磁学得以发展,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研制了WCL-1型土壤磁化率仪,该仪器主要用于野外土壤磁化率的测定。
现在最常用的室内土壤磁测仪器是英国Bartington仪器公司生产的MS-2型双频磁化率测量仪,这种仪器可同时测得土壤样品的高频磁化率和低频磁化率,采用该仪器测定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低成本等优点。
3. 土壤磁化率的应用领域3.1. 土壤学研究在1954年的第五次国际土壤学大会上,Henin S.和Le Borgne两位国际学者首次系统的发表了有关土壤磁性的研究报告。
报告称在土壤中表土的磁化率具有增强的现象,并认为这与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变化有关,在自成型土壤质地中,黏粒成分的磁性是最强的[1]。
这就是土壤磁学研究的开端。
此后,又有学者研究了夏威夷砖红壤及西伯利亚土壤的磁性特征,并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14]。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Vadyunina [15]等系统的研究了苏联主要土壤剖面的磁化率变化,发现土壤磁化率分布特征能反映土壤成土过程、土壤粒度等特征,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Dearing [16]等在英国Oxfordshire地区利用土壤磁测的方法对该地区坡面土壤进行剖面磁化率测定,并依据自然土壤表层和下层的磁性差异理论确定了土壤运移的特征。
Williams [17]在研究苏格兰地区Loch Dee盆地中的土壤磁化率时,发现土壤磁化率的变化与土壤里的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近些年来,随着国外土壤磁化率的不断研究以及经验、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国内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土壤磁化率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巨大的研究成果。
其中,俞劲炎等编著的《土壤磁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土壤磁学方面的研究及其学科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国土壤磁学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张振卿[18]等对殷墟地区3个土壤剖面进行岩性分析及磁化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土壤磁化率总体变化较大,土壤磁化率从表层向下逐渐降,并且土壤磁化率变化与土壤岩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陈秀玲[19]等对福州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磁化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土壤的磁化率高,频率磁化率低的特征,表明该地区土壤中有较多人为因素产生的粗粒磁性矿物颗粒物输入。
刘剑刚[20]等对辽东山地冰缘地貌土壤进行磁化率及粒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磁化率高低与粒径大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粒度越粗、原生矿物含量越大,土壤的质量磁化率就越高,而粒度越细、单畴、多畴、超顺磁颗粒组分越多,土壤的频率磁化率就越高。
任建光[21]对北京地区表层土壤磁化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剖面磁化率曲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认为土壤的成土母质、成土作用及周围的环境状况对其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