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内酯合成步骤

聚己内酯合成步骤
聚己内酯合成步骤

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

1. 目的

用?-己内酯聚合得到分子量100000的聚己内酯,用于乳液电纺丝原料。

2.原理

(1)己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异辛酸亚锡,封端:十六醇。

(2)十六醇用量计算:封端剂的摩尔量与聚己内酯摩尔量相同。

n(pcl) = v * ρ/ M = 25(ml) * 1.03(g/ml) /100000(g/mol) =0.0002595mol 【25ml即反应时己内酯的用量。】

所以:

n(十六) = 0.0002595mol

m(十六) = M(十六) * n(十六) =242.5(g/mol) *0.0002595mol =0.0624 (g)

(3)异辛酸亚稀用量:(单体的万分之五)

m(cl)=25ml * 1.02(g/ml) = 25.75 g

m (异辛酸亚稀) =25.75 *5/100000 (g) ,预计使其溶于200 μL ,但是用的容量瓶是10ml 的,则通过对应关系,计算应向10ml瓶中加异辛酸亚稀:0.6438 (g)。

(25.75 *5/100000)/200ul=((25.75 *5/100000)/10000ul) *50

所以: m=25.75 * 50 * (5/100000)= 0.6438 g

3.步骤

(1)己内酯(单体)制备:

将用氢化钙干燥的己内酯减压蒸馏,油浴加热 80°C时,收集馏分,为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仪器:油浴,真空油泵,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等。

相关图片:

(2)向球形管中加入十六醇0.0624g,用液氮制冷,并抽真空3-4h。

(3)在第四小时开始配制催化剂(定容异辛酸亚稀)。

定容时,实际加入了0.6470 g异辛酸亚稀:

由对应关系:

m(实际)/10000=25.75 * (5/100000)/ v(实际)

v(实际)=198.995 ul

所以加入配制的催化剂0.199ml。

(4)加入己内酯,加入一个小磁子。

(5)抽真空30min后充氮气15min,如此往复3次。抽真空40min。

(6)封管聚合

真空状态封管,每个管口套一个约10cm的橡胶管,以便聚合时固定用,标号。注意套橡胶管时,手扶在管口一端,以防封管处断裂扎伤手!!

聚合使用油浴,温度140°C ,时间24 h。

(7)开管,取出产物,打碎,用三氯甲烷溶解(水浴30°C左右),减压过滤,处理好滤出的杂质,玻璃,取滤液,用乙醇沉淀出产物。

在将沉淀溶解并沉淀两次,得到沉淀产物,干燥48h,待用。

聚异丁烯

聚异丁烯的介绍 摘要 聚异丁烯简称PIB .聚异丁烯是以异丁烯为主和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的液体,其结构几乎都是长链,并且具有一个双键的单烯烃。聚丁烯与低分子聚异丁 烯在使用中没有严格的区别,由于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不易严格区分。 但聚异丁烯是以混合丁烯为原料,从结构上讲是异丁烯和正丁烯的共聚物, 分子量较低,是一种粘稠液体,主要用于润滑油、胶粘剂、化妆品等多种行业。 关键字 聚异丁烯 PIB 概述合成制备性能 正文 一概述 聚异丁烯的化学结构是典型的饱和线形聚合物,整个结构主要部分是由重复单 元-CH2-C(CH3)2-构成,头基是CH3-,尾基是-CH2-C(CH3)=CH或-CH=C(CH3)-CH3。聚异丁烯按其分子量分为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1000)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1000),二者性能和应用不同。聚异丁烯 是无色无味无毒的高纯度的液体异构直链烷烃,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油相成 份而无特殊的限制;和白矿油、凡士林相比,聚异丁烯能给产品以极好而高贵 的手感,滋润不油腻,保湿润滑,渗透力强。 聚异丁烯是以异丁烯为主和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的液体,其结构几乎都是长链,并且具有一个双键的单烯烃。聚丁烯与低分子聚异丁烯在使用中没有严格的区别,由于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不易严格区分。但聚异丁烯是以混合丁烯为 原料,从结构上讲是异丁烯和正丁烯的共聚物,分子量较低,是一种粘稠液体,

主要用于润滑油、胶粘剂、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口红能使颜料分散得更好;膏霜涂敷感非常好,膏霜的渗透力好,保湿、滋润而不油腻的手感、光亮,可 作为保湿剂、润肤剂。芦荟滋润露就含有氢化聚异丁烯(合成角鲨烷)成分。 聚异丁烯(PIB)由异丁烯聚合而成,按分子量高低不同,分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按末端乙烯基摩尔分数高低不同,分为高活性聚异丁烯和低活性聚异丁烯;按卫生程度不同,分为食品级 聚异丁烯和工业级聚异丁烯;按聚合工艺不同,分为本体法聚异丁烯和溶剂 法聚异丁烯;按原料来源来不同,分为纯异丁烯聚异丁烯和混合碳四聚异丁烯;按催化剂不同,分为铝系聚异丁烯和硼系聚异丁烯。 一般来说,分子量在350到3500之间的材料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在一万到十万之间为中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十万至一千万之间的为高 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三万以下的产品通常呈液态,分子量较高的材料则呈 固态。 有两种聚合物商品通常不称为聚异丁烯: 一种是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1%-3%的异戊二烯的共聚物, 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在胶粘剂、密封剂、填料等方面的应用有竞争关系。 一种是聚丁烯-1。聚丁烯-1在低分子量时和聚异丁烯的性能很相近,但在中高分子量时性能的差异就明显起来。 二特性及用途 1 粘结剂 聚异丁烯和多种高分子量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高 分子量聚异丁烯,石油;无毒和高透明性,用在物品的商标的粘贴,由于聚异 丁烯的此种性能,此原料还广泛用于汽车;冰箱防水密封胶领域。 合成橡胶基体的压敏胶:常用聚异丁烯作主要成份,例如透明压敏带是聚异丁 烯弹性体的高分子与半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和后涂于透明基材上的。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乙烯共混作电缆涂层,还可用于防水胶布、防水石、蜡纸以及热熔胶中。 2 电子绝缘方面

聚合方法 作业 答案李兰艳

材料01班李兰艳201101056 一、绪论 1. 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答:石油裂解装置大多采用管式裂解炉,石油裂解过程是沸点在350 ℃左右的液态烃,在稀释剂水蒸气的存在下,于750-820℃高温裂解化为低级烯烃,二烯烃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裂解气里烯烃含量比较高。在裂解原料中,主要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二次加工的馏份油中还含有烯烃。尽管原料的来源和种类不同,但其主要成分是一致的,只是各种烃的比例有差异。烃类在高温下裂解,不仅原料发生多种反应,生成物也能继续反应,其中既有平行反应又有连串反应,包括脱氢、断链、异构化、脱氢环化、脱烷基、聚合、缩合、结焦等反应过程。因此,烃类裂解过程的化学变化是十分错综复杂的,生成的产物也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见图1-1。 环烷烃环烯烃 中等分子烯烃叠合烯烃二烯烃 较大分子的烯烃乙烯、丙烯芳烃稠环烃焦 中等分子烷烃 碳 甲烷乙炔 图1-1 裂解过程中部分化学变化 2. 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3. 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答:石油化工路线是石油经过热裂解分离得到烯烃、丁二烯和芳烃等,后经过以下反应 CH2=CH2+Cl2+O2→CHCl2—CHCl2→CH2=CHCl最终得到氯乙烯单体。煤炭路线是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下干馏生产煤气、氨、煤焦油和焦炭。所得的焦炭与生石灰在2500-3000℃高温的电炉中强热生产碳化石。碳化钙与水作用生成乙炔气体。乙炔再与氯化氢在氯化汞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单体。 一、本体聚合 1. 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答:特点: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使用生产设备少,投资较少;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缺点:热效应相对较大,自动加速效应造成产品有气泡,变色,严重时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使产品达标难度加大.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在自由基聚合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如果控制不当,将引起爆聚;产物分子量分布宽,未反应的单体难以除尽,制品机械性能变差等。以苯乙烯为例,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的散热问题是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的,预聚可在立式搅拌釜内进行,聚合温度为80-90℃以BPO或AIBN为引发剂,转化率在30%-35%之间。这时还没发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热不难排除。透明粘稠的预聚物流入聚合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度由100℃渐增至200℃,最后达到99%转化率,自塔底出料,后经挤出,冷却,切粒,即成成透明粒料产品。 2. 乙烯高压聚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有以下特点,a聚合热大,约为95.0kJ∕ml,b基于乙烯高压聚合的转化率较低,即链终止反应非常容易发生,因此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小,c链转移反应容易发生,乙烯的转化率越高和聚乙烯的停留时间越长,则长链支化越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嘟越大,产品的加工性能越差,d以氧为引发剂时,存在着一个压力和氧浓度的临界值关系,即在这种情况下,乙烯的聚合速率取决于乙烯中氧的含量。 3. 对比管式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答:釜式法:该工艺大都采用有机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交管式法低、聚合物停留时间稍长,部分反应热是借连续搅拌和夹套冷却带走,大部分反应热是靠连续通入冷乙烯和连续排出热物料的方法加一调节,使反应温度交为恒定。此法的单程转化率可达24.5%,生产流程简短,工艺较容易控制。主要缺点是反应器结构较复杂,搅拌器的设计与安装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粘釡。 管式法,该法所用的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的压力梯度和温度分布大、反应时间短,所得聚乙烯的支链少,分子量分布较宽,适合制作薄膜产品,反应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大。主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而导致堵塞现象。 二、悬浮聚合 1. 简述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特点。 答:氯乙烯悬浮聚合的配方是由氯乙烯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组成,工艺过程: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以及除引发剂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合反应釡中,然后加计量的氯乙烯单体。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和分散剂溶液。聚合反应随即开始。夹套通低温水进行冷却,在聚合反应激烈阶段应通5℃以下的低温水,应根据生产的树脂牌号设定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波动不超过±0.2℃范围。 2. 苯乙烯悬浮聚合有两种工艺:即高温聚合和低温聚合,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配方及工艺过程。答:高温:苯乙烯(100)去离子水(140-160)NaCO3(10%)MgSO4(16%)0.1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0.12 2,6-叔丁基对本酚0.025,ST高温悬浮聚合在釜式压力反应去器中间歇操作,初反应温度为80℃,然后逐渐升温至140℃,反应t为5-24H,然后酸洗,再经离心分离,脱水干燥,添加必要的助剂后制成成品料粒。 低温:苯乙烯100,过氧化异丙苯0.8,石油醚6-10,紫外线吸收剂(UV-9)0.2,分散剂(PVA)4-6,抗氧化剂2640.3,软水200-300.工艺过程:a发泡剂处理b操作条件,压力(表压)MPa0.4-0,温度℃ 90-100,时间4h预发泡d熟化e成型。

聚异丁烯概述

第一章聚异丁烯相关概述 第一节聚异丁烯的定义与分类 一、聚异丁烯的定义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 PIB)是异丁烯的均聚物,由于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不同,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可在不同的范围内变化。 二、聚异丁烯的分类 聚异丁烯(PIB)由异丁烯聚合而成,按分子量高低不同,分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按末端乙烯基摩尔分数高低不同,分为高活性聚异丁烯和低活性聚异丁烯;按卫生程度不同,分为食品级聚异丁烯和工业级聚异丁烯;按聚合工艺不同,分为本体法聚异丁烯和溶剂法聚异丁烯;按原料来源来不同,分为纯异丁烯聚异丁烯和混合碳四聚异丁烯;按催化剂不同,分为铝系聚异丁烯和硼系聚异丁烯。 一般来说,分子量在350到3500之间的材料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在一万到十万之间为中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十万至一千万之间的为高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三万以下的产品通常呈液态,分子量较高的材料则呈固态。 有两种聚合物商品通常不称为聚异丁烯:一种是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1%-3%的异戊二烯的共聚物,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在胶粘剂、密封剂、填料等方面的应用有竞争关系。一种是聚丁烯-1。聚丁烯-1在低分子量时和聚异丁烯的性能很相近,但在中高分子量时性能的差异就明显起来。 第二节聚异丁烯的其他概念 一、结构 异丁烯的结构是: 异丁烯聚合成聚异丁烯的反应及聚异丁烯的结构是:

聚异丁烯的规则骨架结构是: 聚异丁烯的末端双键结构是: 二、聚异丁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聚异丁烯(PIB)是异丁烯(IB)的阳离子聚合产物,其性能可按聚异丁烯分子量的大小分述如下。 1 聚异丁烯的性能 聚异丁烯是无色、无味、无毒的异丁烯均聚物。由于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绝大部分产品的分子量在达到10 000~200 000以上会由黏稠状液体转变成发黏的半固体,再过渡到橡胶状弹性体。聚异丁烯耐酸、耐碱、耐盐、耐水、耐臭氧和耐老化,并且具有优异的气密性和电绝缘性。它同蜡、沥青、聚乙烯等相容性甚佳。 2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性能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为典型的饱和线型聚合物,其头基是-CH3,尾基是 -CH2-C=CH 2或者是-CH=C-CH3。其耐热、耐光、耐臭氧老化性好,具有理想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对稀碱和浓酸、碱、盐的作用稳定。在较高温度下高分子

聚_己内酯的合成_改性和应用进展_杨安乐(1)

聚E-己内酯的合成、改性和应用进展 杨安乐,孙 康,吴人洁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聚E-己内酯均聚物、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生物医用上的应用,同时也 叙述了聚E-己内酯共混物体系的制备和相容性研究。 关键词:聚E-己内酯;共聚物;共混物;应用 聚E-己内酯(PCL)是由E-己内酯(E-CL)在引发剂存在下,在本体或者溶液中开环聚合得到的高聚物,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的可降解材料,同时也具有优良的药物通过性,可以用于体内植入材料以及药物的缓释胶囊。由于其分子链比较规整而且柔顺,结晶性很强,因而具有比聚乙交酯、聚丙交酯更好的疏水性,在体内降解也较慢,是植入材料的理想选择。但用作缓释胶囊,却因其降解速度太慢而不容易在人体内吸收,从而受到了限制,因此常用多种生物相容性单体与E-CL共聚,来改善甚至控制共聚产物降解速率,以适应不同药物载体在人体内的吸收。除了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以外,PCL还和多种高聚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制备出多种性能优良的共混物。因此PCL 的合成、共聚和共混得到了众多高分子工作者的重视,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就对近年来E-CL 在不同引发剂下的合成方法,与其他单体的共聚方法以及PCL共混体系的研究进行阐述。 1 PCL均聚物的合成 E-CL可以用多种引发剂引发聚合,如烷氧基化合物、稀土化合物等。 1.1 烷氧基化合物引发聚合 烷氧基铝化合物作催化剂时,可以控制PCL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还可以控制其链端基。Gullerud等[1]用三异丙氧基铝为引发剂,按照配位-插入机理来引发E-己内酯开环聚合,链增长反应是通过E-CL插入到金属铝-烷氧基键中,并有选择地使酰氧键断裂,反应结束后活泼的烷氧基铝再水解形成端羟基。作者实验中合成了分子量分别为3100和97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2,1.1的端羟基PCL,产物可以进一步合成星状聚酯和共聚聚酯,也可以用来接枝3-异氰酸酯-丙基乙氧基硅烷来制备超细膜。A ndrzei等[2]通过链转移反应来制备PCL低聚物,如用三异丙氧基铝为引发剂,以戊二醇为链转移剂来合成A,X-二羟基聚E-己内酯,所得分子量为400~1500,分子量分布为1.06~1.25。反应结束后,链转移剂消耗完全。用EtZnO(CH2)2Br或Zn(O(CH2)2Br)2可以在25℃、甲苯中引发E-CL聚合[3]。所得分子量分布与烷氧基铝相比较窄,NM R表明反应与烷氧基铝相似,一个端基为羟基、一个端基为活性含引发剂酯基。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课题(98JC1405); 作者简介:杨安乐(1974-),1992年9月~1997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教改班、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并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复合材料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人洁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和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已经和待发表论文10余篇。

聚合方法-作业-答案李兰艳

材料01班兰艳 201101056 一、绪论 1. 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答:石油裂解装置大多采用管式裂解炉,石油裂解过程是沸点在 350 ℃左右的液态烃,在稀释剂水蒸气的存在下,于750-820℃高温裂解化为低级烯烃,二烯烃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裂解气里烯烃含量比较高。在裂解原料中,主要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二次加工的馏份油中还含有烯烃。尽管原料的来源和种类不同,但其主要成分是一致的,只是各种烃的比例有差异。烃类在高温下裂解,不仅原料发生多种反应,生成物也能继续反应,其中既有平行反应又有连串反应,包括脱氢、断链、异构化、脱氢环化、脱烷基、聚合、缩合、结焦等反应过程。因此,烃类裂解过程的化学变化是十分错综复杂的,生成的产物也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见图1-1。 环烷烃环烯烃 中等分子烯烃叠合烯烃二烯烃 较大分子的烯烃乙烯、丙烯芳烃稠环烃焦 中等分子烷烃 碳 甲烷乙炔 图1-1 裂解过程中部分化学变化 2. 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3. 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答:石油化工路线是石油经过热裂解分离得到烯烃、丁二烯和芳烃等,后经过以下反应 CH2=CH2+Cl2+O2→CHCl2—CHCl2→CH2=CHCl最终得到氯乙烯单体。煤炭路线是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下干馏生产煤气、氨、煤焦油和焦炭。所得的焦炭与生石灰在2500-3000℃高温的电炉中强热生产碳化石。碳化钙与水作用生成乙炔气体。乙炔再与氯化氢在氯化汞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单体。 一、本体聚合 1. 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答:特点: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使用生产设备少,投资较少;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缺点:热效应相对较大,自动加速效应造成产品有气泡,变色,严重时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使产品达标难度加大.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在自由基聚合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如果控制不当,将引起爆聚;产物分子量分布宽,未反应的单体难以除尽,制品机械性能变差等。以苯乙烯为例,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的散热问题是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的,预聚可在立式搅拌釜进行,聚合温度为80-90℃以BPO或AIBN为引发剂,转化率在30%-35%之间。这时还没发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热不难排除。透明粘稠的预聚物流入聚合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度由100℃渐增至200℃,最后达到99%转化率,自塔底出料,后经挤出,冷却,切粒,即成成透明粒料产品。 2. 乙烯高压聚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有以下特点,a聚合热大,约为95.0kJ∕ml,b基于乙烯高压聚合的转化率较低,即链终止反应非常容易发生,因此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小,c链转移反应容易发生,乙烯的转化率越高和聚乙烯的停留时间越长,则长链支化越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嘟越大,产品的加工性能越差,d以氧为引发剂时,存在着一个压力和氧浓度的临界值关系,即在这种情况下,乙烯的聚合速率取决于乙烯中氧的含量。 3. 对比管式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答:釜式法:该工艺大都采用有机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交管式法低、聚合物停留时间稍长,部分反应热是借连续搅拌和夹套冷却带走,大部分反应热是靠连续通入冷乙烯和连续排出热物料的方法加一调节,使反应温度交为恒定。此法的单程转化率可达24.5%,生产流程简短,工艺较容易控制。主要缺点是反应器结构较复杂,搅拌器的设计与安装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粘釡。 管式法,该法所用的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的压力梯度和温度分布大、反应时间短,所得聚乙烯的支链少,分子量分布较宽,适合制作薄膜产品,反应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大。主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而导致堵塞现象。 二、悬浮聚合 1. 简述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特点。 答:氯乙烯悬浮聚合的配方是由氯乙烯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组成,工艺过程: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以及除引发剂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合反应釡中,然后加计量的氯乙烯单体。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和分散剂溶液。聚合反应随即开始。夹套通低温水进行冷却,在聚合反应激烈阶段应通5℃以下的低温水,应根据生产的树脂牌号设定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波动不超过±0.2℃围。 2. 苯乙烯悬浮聚合有两种工艺:即高温聚合和低温聚合,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配方及工艺过程。答:高温:苯乙烯(100)去离子水(140-160)NaCO3(10%)MgSO4(16%)0.1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0.12 2,6-叔丁基对本酚0.025,ST高温悬浮聚合在釜式压力反应去器中间歇操作,初反应温度为80℃,然后逐渐升温至140℃,反应t为5-24H,然后酸洗,再经离心分离,脱水干燥,添加必要的助剂后制成成品料粒。 低温:苯乙烯 100,过氧化异丙苯 0.8,石油醚 6-10,紫外线吸收剂(UV-9)0.2,分散剂(PVA)4-6,抗氧化剂2640.3,软水 200-300.工艺过程:a发泡剂处理b操作条件,压力(表压)MPa0.4-0,温度℃ 90-100,时间4h预发泡d熟化e成型。

聚己内酯合成步骤

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 1. 目的 用?-己内酯聚合得到分子量100000的聚己内酯,用于乳液电纺丝原料。 2.原理 (1)己内酯开环聚合,催化剂:异辛酸亚锡,封端:十六醇。 (2)十六醇用量计算:封端剂的摩尔量与聚己内酯摩尔量相同。 n(pcl) = v * ρ/ M = 25(ml) * 1.03(g/ml) /100000(g/mol) =0.0002595mol 【25ml即反应时己内酯的用量。】 所以: n(十六) = 0.0002595mol m(十六) = M(十六) * n(十六) =242.5(g/mol) *0.0002595mol =0.0624 (g) (3)异辛酸亚稀用量:(单体的万分之五) m(cl)=25ml * 1.02(g/ml) = 25.75 g m (异辛酸亚稀) =25.75 *5/100000 (g) ,预计使其溶于200 μL ,但是用的容量瓶是10ml 的,则通过对应关系,计算应向10ml瓶中加异辛酸亚稀:0.6438 (g)。 (25.75 *5/100000)/200ul=((25.75 *5/100000)/10000ul) *50 所以: m=25.75 * 50 * (5/100000)= 0.6438 g 3.步骤 (1)己内酯(单体)制备:

将用氢化钙干燥的己内酯减压蒸馏,油浴加热 80°C时,收集馏分,为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仪器:油浴,真空油泵,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等。 相关图片:

(2)向球形管中加入十六醇0.0624g,用液氮制冷,并抽真空3-4h。 (3)在第四小时开始配制催化剂(定容异辛酸亚稀)。 定容时,实际加入了0.6470 g异辛酸亚稀: 由对应关系: m(实际)/10000=25.75 * (5/100000)/ v(实际) v(实际)=198.995 ul 所以加入配制的催化剂0.199ml。 (4)加入己内酯,加入一个小磁子。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高分子学报 ACTA POLYMERICA SINICA 1999年 第5期 No.5 1999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李 梅 曹宪一 摘 要 作者采用2,4,4-三甲基-2-氯戊烷(TMPCl)/TiCl4引发剂体系,在电子给体存在下,对异丁烯(IB)的活性阳离子聚合进行了研究.在TMPCl/TiCl4/IB二氯甲烷/己烷(40/60V/V)/-80℃聚合系统中,以N,N-二甲基苯胺、吡啶及三乙胺为电子给体,对聚合反应速率及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N-二甲基苯胺或三乙胺的浓度稍高于质子性杂质的浓度时,即能实现异丁烯的活性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电子给体的主要作用是质子捕捉剂,抑制痕量水的引发,而且对阳离子具有稳定作用. 关键词 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活性聚合,电子给体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N,N-DIMETHYLANILINE OR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LI Mei, CAO Xianyi (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e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IB)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2-chloro-2,4,4-trimethylpentane (TMPCl)/TiCl4 initiating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 N-dimethylaniline (DMAB) and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EDs) by use of the mixed solvent dichloromethane-hexane (40/60 V/V)/ at -80℃ under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living polymerization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n pair donors such as DMAB or Et3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ce water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and that polymers with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is also reduced because of adding EDs which indicates that stabler active centers are formed. Key words Isobutylene,Living polymerization,Cationic polymerization,Electron pair donors 异丁烯(IB)阳离子活性聚合反应由于其在工业应用上的潜在价值而受到广泛重视.用于IB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很多,如叔氯、叔酯、叔醚、叔醇四类引发剂和四氯化

不同支臂结构的聚己内酯的合成、结晶与形貌研究

不同支臂结构的聚己内酯的合成、结晶与形貌研究 汪晶亮,董常明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 聚己内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降解高分子,已经在药物控释载体、组织工程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受到广泛的研究1,2。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容易控制的端基功能度,星型高分子、树枝状高分子、超支化高分子等近年来在科学界和工业界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大大地刺激了在药物释放直至纳米组装等领域的研究3,4。因此,利用商业化的多元醇为引发剂,设计合成星型结构的聚己内酯将为构筑新型的药物控释体系和组织工程材料提供一种简单而切实可行的途径。尽管采用多功能核引发剂(如小分子多元醇、超支化聚醚等)的方法,合成各种结构的聚己内酯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5。然而,关于不同支臂结构的聚己内酯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还不够系统,特别是不同支臂数对其结晶性能、结晶形貌的影响还少有报道6。本文分别合成了精致结构的一臂与二臂线型、四臂与六臂星型的聚己内酯,比较研究了其结晶行为与形貌。 关键词:线型聚己内酯星型聚己内酯结晶形貌 实验与方法 SnOct2 (Aldrich)、己内酯(ε-caprolactone, Aldrich),甲苯和苯甲醇分别用CaH2干燥、蒸馏得到,1,6-己二醇、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Aldrich)在60℃下真空干燥12个小时后使用。1H NMR 和13C NMR分析:Varian Mercury-400波谱仪测定,四甲基硅烷作内标。GPC分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测量使用配有Waters RH 的凝胶渗透色谱柱和DAWN EOS(Wyatt Technology)的多角光散射检测器。所有测定都在30℃,THF(流速 1.0ml/min)溶剂的条件下进行。DSC分析:使用Perkin-Elmer Pyris 1仪器,氮气流量10ml/min。所有的样品都是以10℃/min的速

聚己内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

聚己内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上) 该文通过对聚己内酯(PCL)的生物可降解性、形状温控记忆性作用机理的介绍,对目前部分聚己酯类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该类产品在医疗、日用和农业等行业中的介入使用情况。最后展望了运用特殊加工工艺技术构建聚己内酯类新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聚己内酯可降解性记忆性工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聚己内酯(PCL polycaprolacton)以其优越的可生物降解性和记忆性,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其相关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PCL是一种半结晶型聚合物,其熔点为59~64℃,玻璃化温度为-60℃。其结构重复单元上有5个非极性亚甲基—CH2 —和一个极性酯基—coo—,即—(COO—CH2CH2CH2CH2CH2CH2——)P n,这样的结构使得PCL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同时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结构特点,一方面使其具有了形状记忆性,具有初始形状的制品,经形变固定后,通过加热等外部条件刺激手段的处理,又可使其恢复初始形状的现象。另一方面,该材料与淀粉等物质共混,可制得完全生物降解材料。目前,这两方面的特性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医疗方面,如胶带、绷带、矫正器、缝合线、药物缓释剂等。<> 1、聚已内酯的特性机理 1.1 降解机理 聚己内酯是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它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酯基结构—coo—,在自然界中酯基结构易被微生物或酶分解,最终产物为CO2和H2O,[1]: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水合作用。材料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份,这一过程需要持续数天或数月,取决于材料的性 能和表面积。 第二阶段:聚合物主链由于水解或酶解而使化学链断裂,导致分子量和力学性能下降。 第三阶段:在强度丧失之后,高聚物变成低聚物碎片,整体质量开始减少。 第四阶段:低聚物进一步水解变成尺寸更小的碎片,从而被吞噬细胞吸收,或进一步水解,生成CO2 和H2O。 据有关材料介绍,分子量为30000的PCL制品在土壤中一年后即消失,因此PCL被推荐为“环境友好” 的包装材料。 1.2 形状记忆的机理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试题.doc

有机反应机理 一、游离基反应机理 1.完成下列反应式: Br (5) Br NaNO2/HCl ? Cu2Cl 2 NH 2 低温 Br 2.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烷烃 A ,发生游离基氯化反应时,只生成两种一元氯化产物,请推出 A 的结构式,并说明理由。 3.以苯为起始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4.烷烃的游离基卤化反应中,通常是卤素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首先引发卤素游离基。四乙基 铅被加热到 150O C 时引发氯产生氯游离基,试写出烷烃( RH )在此情况下的反应机理。 5.叔丁基过氧化物可以作为游离基反应的引发剂,当在叔丁基过氧化物存在下,将 2-甲基丙烷和四氯化碳混合,加热至130~140O C,得到2-甲基 -2-氯丙烷和三氯甲烷,试为上述试验 事实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 6. 分别写出 HBr 和 HCl 与丙烯进行游离基加成反应的两个主要步骤(从 Br ·和 Cl ·开始)。根据有关键能数据,计算上述两个反应各步的△H 值。解释为什么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 而 HCl 却没有。 二、亲电反应机理 1.比较并解释烯烃与HCl ,HBr ,HI 加成时反应活性的相对大小。 2.解释下列反应: Br H H H CH 3 Br 2 HCH3 Br C C H CH3+ H3C CH 3 Br H Br CH 3 3 写出异丁烯二聚反应的机理,为什么常用 H2SO4或 HF 作催化剂,而不用 HCl ,HBr ,HI ? 4.苯乙烯在甲醇溶液中溴化,得到 1-苯基 -1, 2-二溴乙烷及 1-苯基 -1-甲氧基 -2-溴乙烷,用反应 机理解释。 CH 3 CH 2CH 2CHCH 2CCH 3 H OH CH2 CH 2 5. 解释:H2SO4 H3C CH 3 85% 6.解释下列反应机理:

聚(L-丙交酯-ε-己内酯)的制备

聚(L-丙交酯-ε-己内酯)的制备 1 绪论 1.1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随着科技发展高分子材料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到现在,全球高分子材料产量已超过1.2亿吨,但是很多高分子材料使用后都不能自然分解,随之变成了白色污染源,既破坏了风景又造成了土壤及水源的污染,而且还影响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对人类发展非常重要,所以高分子材料要继续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能在使用后短期内由自然条件下可以分解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1.2 生物材料的种类 1.2.1 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 目前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种类非常多如: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其他医用合成塑料和橡胶等[1]。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聚酯类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并且无毒的生物降解材料,目前大量应用于现代医学中,如医用植入内固定器材、外科手术缝合线、药物控制释放等。其中应用最广的是聚乙交酯(PGA)、聚丙交酯(PLA)、聚己内酯(ε-PCLP)及它们的共聚物。PLGA、PLA和PGA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它们在生物支架材料力和药物载送一面己得到大范围的。将乳酸和羟基乙酸共聚合,通过调节两单体的,可以得到能达到一定水解的生物材料。 聚乳酸热塑性脂肪族聚酯,是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材料。( PLLA)是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的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的聚酯类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合成的主要原料是乳酸,乳酸是一类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具有无毒无刺激的特性,他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良好,以及较好的力学强度[2]。已广泛应用于可吸收缝合线、药物缓释材料、人工血管、止血剂、外科粘合剂和骨折内固定等领域。

二异丁烯安全技术说明

二异丁烯安全技术说明 标识中文名称:2,4,4-三甲基-1- 戊烯 英文名 称:2,4,4-trimethyl-1-pentene 分子式:C8H16分子量:112.2 危编号: 32017 第 3.2 类中闪点 易燃液体 CAS号:107-39-1 主要用途:用作制取合成橡胶增粘剂、各种表面活性剂、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的改性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聚氯乙烯稳定剂、增塑剂等,也用平生产对辛基酚、异壬基醇等有机合成中间体。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特臭。 溶解性: 熔点(℃): -101 沸点(℃):102 相对密度(水=1):0.72 燃烧热 (kJ/mol):无资 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 资料 闪点(℃): <-6.67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爆炸引燃温度(℃):无 资料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险性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环境危害: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过氧化物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烧产生刺激烟雾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毒性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二异丁烯生产工艺及其下游产品应用

二异丁烯生产工艺及其下游产品应用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二异丁烯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下游产品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二异丁烯辛基酚工艺市场 1概况 二异丁烯又称双异丁烯或2,4,4-三甲基-1-戊烯,目前该品主要用于制取合成橡胶用增粘剂、表面活性剂及辛基酚、异壬基醇等有机中间体。“十三五”期间,随着子午线轮胎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辛基酚需求迅速上升。但由于我国缺乏生产辛基酚的基本原料—二异丁烯,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这类产品,严重制约了后续发展。为此,在“十三五”期间辛基酚等被列为我国亟待开发的精细化工中间体。 2国内外二异丁烯生产工艺 工业上,二异丁烯通常由混合C4中的异丁烯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二聚生成。生产技术主要有硫酸萃取工艺、多相固定床催化工艺、均相催化工艺、催化精馏工艺等。大部分以分离混合C4中的异丁烯齐聚为目的生产混合C8烯烃(二异丁烯、正丁烯的二聚物和正、异丁烯二共聚物等)。所使用的催化剂包括各种酸性沸石、酸性树脂、液体强酸及齐格勒型均相催化剂等。其中催化精馏工艺、MTBE装臵改产二异丁烯及催化剂性能的改进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2.1 国外二异丁烯生产工艺 2.1.1硫酸萃取工艺。

该工艺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至80年代中期,这一工艺是工业上大部分二异丁烯的主要来源。BASF公司的40~45%硫酸萃取工艺装臵的齐聚物收率不超过1%。该工艺一般采用2~3段反应器,使异丁烯与45~65%的硫酸接触,生成的硫酸叔丁酯与正丁烯分离后,在再生塔中水解成异丁烯和叔丁醇,硫酸循环使用。解吸硫酸萃取液得到异丁烯、少量的叔丁醇共沸液和少量的异丁烯二聚物。 硫酸萃取工艺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正、异丁烯的分离,异丁烯低聚物(主要是二异丁烯)作为副产回收,其中二异丁烯的收率取决于所使用的萃取硫酸浓度。低浓度硫酸有利于叔丁醇的回收,而高浓度硫酸有利于二聚物的回收。 2.1.2 Bayer丁烯齐聚工艺 该工艺是德国Bayer公司于1959年开始开发的树脂法分离异丁烯的工艺。该工艺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液相反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1.5~2.0Mpa,异丁烯转化率达99%,正丁烯转化率约为10%。反应产物经离心分离后,含20~30%催化剂的反应液循环回反应器,其余的澄清液经过滤后送往分离系统分出C4和齐聚物。 Bayer丁烯齐聚工艺的优点是解决了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异丁烯转化率高。主要问题是齐聚物组成复杂,三、四聚合物和二共聚物含量太高,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二异丁烯。 2.1.3 Dimersol X二聚工艺 该工艺所用原料为石脑油裂解所得的C4馏分抽余油(已抽提丁二

聚异丁烯(PIB)

聚异丁烯(PIB) 德国BASF公司原装产品: 一、Glissopal---高活性低分子量PIB(食品级) 二、Oppanol---中分子量PIB(食品级) 三、Oppanol---高分子量PIB 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将聚异丁烯合成工业化的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目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生产高活性聚异丁烯和超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技术的公司。巴斯夫PIB在欧洲有超过80%的份额,已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同。作为世界上聚异丁烯技术最先进的公司,巴斯夫的聚异丁烯以纯的异丁烯作为原料,并采用特殊的先进生产工艺,严格保证了其质量的稳定,可靠,上乘。巴斯夫产品分子量分布窄,单体和低聚物含量低,在保证充分黏性的前提下,可有效防止溢出瘤等问题。在常温下能保证黏性,适量中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加入可增强其内聚力,可以保证其很高的剥离强度,同时避免粘手等现象。并且由于其均匀稳定的分子量,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表现稳定,保证了客户产品质量的一贯如一。 应用领域: 增粘母粒 低分子量PIB和适量的中分子量PIB混合可用来生产拉伸缠绕膜增粘母粒。著名母粒生产厂法国宝利德公司就采用BASF公司的PIB为原料生产增粘母粒。 巴斯夫聚异丁烯分子量分布是所有聚异丁烯/聚丁烯类产品中最窄的。同时由于是唯一一家采用纯异丁烯作为聚合原料的公司,单体、低聚物含量和杂质含量也是所有同类产品中最低的。这些性能保证了增粘母粒的高温稳定性,高温下无溢胶(单体、低聚物析出),保存期显著提高,最终薄膜类产品性能稳定。 塑料改性 巴斯夫聚异丁烯和PE、PP等直接定量混合可用来生产食品保鲜膜、拉伸缠绕膜、青贮饲料拉伸保鲜膜、汽车保护膜、电子材料保护膜等产品。具有剥离强度高、无残留、可反复撕贴等特点。欧洲、日本大部分高档保护膜生产厂家均采用巴斯夫聚异丁烯。 胶粘剂(热熔胶、压敏胶、捕鼠胶、捕蚊胶等) 目前世界上知名胶粘剂生产厂商都采用BASF公司聚异丁烯作为其胶粘剂中的重要组分,比如:3M、Tesa、Teroson/Henkel、Denko、HB Fuller、Bostik、National Starch、Koemmerling、Gerko、Olin等厂商。 密封胶(汽车密封胶、中空玻璃密封胶、阻尼胶等) 国外大部分汽车密封胶和中空玻璃密封胶生产厂商采用巴斯夫聚异丁烯:Chemetall、Koemmerling、Teroson、Fency、Bostik / Evode、Yokohama rubber、HB Fuller (alliance with Chemetall)、ADCO等。

异丁烯二聚反应过程

异丁烯二聚反应过程 工业上,二异丁烯通常由混合碳四中的异丁烯在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二聚生成。生产技术主要有硫酸萃取工艺、多相固定床催化工艺、均相催化工艺、催化精馏工艺等,大部分以分离混合碳四中的异丁烯或生产混合碳八烯烃(二异丁烯、正丁烯的二聚物和正、异丁烯二共聚物等)或异丁烯齐聚为目的。所使用的催化剂包括各种酸性沸石、酸性树脂、液体强酸及齐格勒型均相催化剂等。其中催化精馏工艺、MTBE装置改产二异丁烯及催化剂性能的改进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1)硫酸萃取工艺。该工艺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至80年代中期,这一工艺仍然是一工业上大部分二异丁烯的主要来源。BASF公司的 40%-45%硫酸萃取工艺装置的齐聚物收率不超过1%。该工艺一般采用2-3段反应器,使异丁烯与45%-65%的硫酸接触,生成的硫酸叔丁酯与正丁烯分离后,在再生塔中水解成异丁烯和叔丁醇,硫酸循环使用。解吸硫酸萃取液得到异丁烯、少量的叔丁醇共沸液和少量的异丁烯二聚物。硫酸萃取工艺的直接目的是实现正、异丁烯的分离,异丁烯低聚物(主要是二异丁烯)作为副产回收,其中二异丁烯的收率取决于所使用的萃取硫酸浓度。低浓度硫酸有利于叔丁醇的回收,而高浓度硫酸有利于二聚物的回收。 (2)Bayer丁烯齐聚工艺。该工艺是德国Bayer公司于1959年开始开发的树脂法分离异丁烯的工艺。该工艺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液相反应,反应温度为100℃,压力为,异丁烯转化率达99%,正丁烯转化率约为10%。反应产物经离心分离后,含20%-30%催化剂的反应液循环回反应器,其余的澄清液经过滤后送往分离系统分出碳四和齐聚物。Bayer丁烯齐聚工艺的优点是解决了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问题,异丁烯转化率高。主要问题是齐聚物组成复杂,三、四聚合物和二共聚物含量太高,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二异丁烯。 (3)Dimersol X二聚工艺。该工艺所用原料为石脑油裂解所得的碳四馏分抽余油(已抽提丁二烯和异丁烯),原料先通过钯催化剂固定床进行选择性加氢,以除去其中能使二聚的催化剂中毒的二烯烃和炔烃。该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0-50℃,并采用在反应温度下维持液相的最低压力。所用催化剂是齐格勒型催化剂。Dimersol X二聚工艺主要实用于正丁烯二聚或丙烯与丁烯共二聚。当碳四原料中异丁烯含量较高时,异丁烯齐聚生成的高粘度聚合物使反应体系粘度增加,可导致操作条件恶化和催化剂失活。 (4)Octol丁烯二聚工艺。该工艺是一赫斯特化学与环球油品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联合开发成功的一种工艺。该工艺使用高活性固体催化剂进行液相反应,反应器采用固定床列管式,以外部循环冷却物料的方式带走反应热。丁烯转化率为90%,产品正异构比为1:,二聚物收率大于80%。反应温度170-200℃,反应压力。由于使用固定床催化剂,因此无需催化剂回收设备,整个过程十分简洁。Octol丁烯二聚工艺虽然二聚物收率低于Dimersol X二聚工艺,但Octol 工艺的简洁性却是Dimersol X工艺所不能比拟的。 (5)Catstil催化精馏工艺。该工艺是美国CR & L公司开发的异丁烯二聚催化精馏工艺,采用的催化剂为Amberlyst-15树脂,其性能与国产S型树脂基本相同。由于催化精馏过程可以准确地控制反应温度,因此可以使三聚物或更高次齐聚等非目的产物降至最低限度,使目的产物二异丁二烯的收率的收率显著提高。反应分离出的1-丁烯,可作为均聚物或共聚单体的原料。Catstil催化精馏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异丁烯与正丁烯之间的共齐聚反应,在异丁烯转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