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

②了,了解化学反应在提供热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交流讨论,学习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活动探究,体验定性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将2-1 2-2 2-3安排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察温度计,增强感性认识。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必修Ⅰ以及前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知识,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 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 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反应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高一学生实际,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⑴演示讲授法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

⑵实验探索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

⑶设疑递进法

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

→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演示“滴水生火”的实验——Na2O2与H2O的反应。问题:水能生火的原因是什么?此反应除了得到NaOH和O2,还有什么生成?

这一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注意目的明确,淡化对反应产物的观察,注重对能量变化的观察。

2、展示素材,师生互动

展示燃烧、爆炸及电池的图片和视频。

问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都有哪些表现?

明确热量的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一环节初步锻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问题:化学能与热能如何相互转化?

实验2-1、2-2、2-3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内教学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我在这里将以上实验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2-1 盐酸和铝片的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思考与交流】

⒈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

⒉实验过程中,你自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

⒊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1

实验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由于实验2-2中产生氨气,我采用在玻璃棒上套一张用稀醋酸溶液润湿的滤纸盖住烧杯口的方法,减少氨气的散逸。

讨论:氨气的污染和预防

⑶、实验3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2-3

这些实验现象直观、明显、有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运用了对比、分类、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揭示了表面不同、本质相关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4、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⑴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⑵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键。通过生活中水向低处流这一自然现象的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迁移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化学键的角度其内容涉及微观的一些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动画模拟的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5、反馈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的涵义。

6、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练习化学键知识,思考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破与立”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为下一课时的理论思考教学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的学生们,将于下一课时再带着化学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实践,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掌握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探究、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学会分析及处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正确的能量观、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2.难点: (1)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 (2)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创设情境的理论探究法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适当实验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把上面的实例抽象为一个图表,类比放出能量反应, 和老师一起完成ppt上的图例。 水从低处流往高处要吸收能量。通过类比,要求学生完成吸热反应的图表 【提问】通过以上分析,如何从宏观判断一个化学反 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生成物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追问】看图回答: 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放出能量: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量 吸收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转为为化学 能。 说明化学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行转 化,并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过渡】自然界中存在两个基本的守恒——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化学反应中不仅质量守恒也存在能量守 恒,所以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种生成并且一定伴随能 量变化。 思考,聆听 【追问】通过我们常见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中的 能量变化常常是以热能的形式变化的,那我们能否对 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 思考回答 根据反应是否放热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 应。 【板书】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 热反应呢? 燃烧是放热反应 【追问】除了燃烧是放热反应以外,还有哪些是放热 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我们如何来观察或者测定反 应放出了热量或者吸收了热量。 可以用手摸,或者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的 温度。 【演示实验2-1】铝与盐酸的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演示实验2-2】Ba(OH)2?8H2O与NH4Cl反应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设疑】化学反应中确实存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还有哪些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呢?我们是不是要一 一通过实验验证呢?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对常见的 反应进行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归类呢?下去分组思考, 讨论,下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 聆听思考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NH 4 Cl 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杨英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内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因素是什么(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放出能量; 当∑E(反应物)<∑E(生成物)——反应吸收能量。 【过渡】上一节我们从理论上对反应热量变化进行了探讨,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分析反应过程中的吸热、放热问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化学姓名:何安雄单位:清镇市七砂中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取材于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吸放热现象入手,提出“放热反应中热能从何而来,吸热反应中提供的热能又起什么作用”的思考,在提高学生从微观看物质世界的同时,学会通过给定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学会通过键能计算吸放热数值。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般,但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先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期对结构式作充分熟悉,为课堂突破教学难点做准备,把课堂上的时间集中在给定键能进行吸放热值分析和计算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顺利学习本节课内容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到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 3、学会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先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从微观上进一步认识结构式的知识; 2、通过阅读理解形成对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3、通过问题呈现、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会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理解、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培养学生情感控制、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认识; 2、利用键能判断吸放热反应及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教学难点: 利用键能计算吸放热值。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反思内化。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先学后教、当堂导练、自辅落实”的教学策略的要求,课前先学感知,课堂强调教师主导性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先学任务: 1、1个H 2中有个H—H键;1个N 2 中有个N≡N键;;1个H 2 O中有个 H—O键;1个NH 3中有个 N—H键;1个CO 2 中有个C=O键。 2、1molH 2中有 molH—H键;1molN 2 中有molN≡N键;;1molH 2 O中有 molH—O键;1molNH 3中有 molN—H键;1molCO 2 中有 molC=O键。 八、教学过程:

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pdf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教材分析 《化学能与热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第1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三项内 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3、掌握吸热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3、掌握吸热演示实验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兴趣 2、培养严谨化学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2、会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 难点:理解并掌握判断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感觉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应在讲解的同时辅以图示,反复强化,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方程式判放热吸热在掌握规律后比较容易掌握。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放热吸热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化学能与热能”,初步把握基础知识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键与放热吸热反应的关系 当拆开所有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形成所有产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1 化学能和热能 教学设计方案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英 一、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所以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三个具体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使学生把握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学生知道化学反应能够制造新物质之外,还能够提供能量。用一些具体量去分析问题的思想,学生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培养。 二、教学容分析 本节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畴。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必修2》和《选修4》中均有安排,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是新课程高中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课标对这部分容有较高要求,是化学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两条主线之一,是建构完整的化学反应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下一节化学能与电能学习的基础。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掌握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判断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难点 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六、教学方法: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赖建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2·8H2O晶体、NH4Cl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指导阅读: 1. P35“科学视野”。 2. 问题思考: ①. 糖类在生物体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与体外的燃烧是否不同? ②. 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是什么?新能源主要指的是哪些? ③. 在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化学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学生回答: 1. 本质相同,最终产物相同, 所放出的能量相等。但反应条件和 进行方式不同。能量的转化率和利 用率不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 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和地壳地表 能。 3. 研制新型材料,提高能源的 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 让学 生感知生 物体内生 命活动过 程中的能 量转化,能 源与人类 的密切关 系,深刻体 会到化学 知识的价 值,激发学

习兴趣。 思考与交流: 1. 木材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生成生石灰(CaO),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1. 生成新物质,释放能量。 2. CaCO3分解需要能量。 从初 中熟悉的 反应引出 新问题,切 入本节课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 生进一步 学习的需 求。 追问: 上述两个例子,一个释放热能,一个 吸收热能,你能得出热能与化学物质及化 学反应有什么关系吗? 思考! 问题启发引导: 1.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什么结合的? 2.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 1. 化学键。 2. 表面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实 质包含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 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 引导 学生解决 问题从已 有知识开 始。进而引 入本节课 主要内容。 探究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有什么关系?学生阅读: 32页第2段。 培养 阅读自学 能力。 练习: 1.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2. 1 molCH4中含有C-H键,断开1 molC—H键要吸收415KJ的能量,断开1 molCH4中所有C-H键则要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的和正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生汇报答案: 1.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 4 mol,1660 KJ,断裂,形 成。 知识 问题化,一 方面对阅 读起指导 作用,一方 面 检 查阅读自 学效果。 归纳小结,完成探究1结论: 1. 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2. 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 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小结,突出重点内容。 探究2: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阅读:32页及33页图2-1 培养 阅读自学 能力。 练习: 1.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不仅不同,不同,所包含的也不同。 2.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和的相对大小。当,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学生汇报答案: 1. 组成、结构、化学能。 2.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 量。 知识 问题化,一 方面对阅 读起指导 作用,一方 面检查阅 读自学效 果。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本节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容,围绕化学能与热能展开,即使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的必要基础。本节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进程的入门知识。同时,能源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能源对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意义,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化学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体现了学习的阶段性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有交叉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呈螺旋式上升形态。 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根据课程标准,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通过图像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吸热放热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 2.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树立正确的能量观。 2.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意义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课题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杨生杰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 NH 4 Cl晶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初中已有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中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初中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 , 知道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发生转化, 但是总质量保持不变。而本节内容具体讲述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可以归纳为“能量守恒定律”。而本书上一章最后一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已经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断开旧化学键,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本节将引导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来帮助学习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 我们的学生属于基础生,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

于吸热和放热反应的两条理论根据感觉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应在讲解的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辅以图示,反复强化,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方程式判放热吸热在掌握规律后比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 1、能从化学键和反应物总能量两个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体会化学从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两个角度的分析的学习方法 2、通过实验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体验科学探究的艰 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3、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加深化学在解决 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能源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建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思考、小组交流、表达呈现、反思内化。 六、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我校“问题导学型生本课堂”模式的教学要求,课前先学感知,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问题为导向,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doc

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教案一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变,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过程与方法 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教学重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教学难点 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创设问题情景]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什么现 象?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急剧膨胀。[进一步思考] 反应中的热量由何而来?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从化学

键角度分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板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教师补充讲解]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物质内部微粒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中的h-h键和cl-cl键断开,氢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形成h-cl键而结合成hcl分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 cl2中含有1mol cl-cl键,在25℃和101kpa的条件下,断开1mol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 cl-cl键要吸收242 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h-cl键会放出431 kj的能量。这样,由于破坏旧键吸收的能量少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多余的能量就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归纳小结]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能量是守恒的。[[练习反馈]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中的能量变化 [讲解]刚才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怎样从宏观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反应到底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呢?各种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因而我们可以理解为各种物质中都储存有化学能。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物质由于组成、结构不同,因而

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热能)

附件2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则q1与q2的关系是( ) a. q1>q2 b.q1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杨生杰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高中选修4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奠定必要的基础。 能量是本章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能源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节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总之,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通过科学探究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和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体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能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正确的能量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的能力,体现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形成及科学能量变化观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阅读、交流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用具 ①多媒体课件; ②试管、6 mol/L盐酸、砂纸、铝条、温度计、Ba(OH) 2·8H 2 O晶体、NH 4 Cl晶 体、烧杯(3)、玻璃片、玻璃棒、2 mo/L盐酸、量筒。 六、教学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基于“四重表征”的“步进探究式”化学教学建模-----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占建斌)

基于“四重表征”的“步进探究式”化学教学建模---人教版高一必修2化学“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占建斌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528300)

第一阶段:情景创设—问题引导 1、展示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有关资料,通过“学与问”、野营时,食品储存的冰袋及治疗风湿的热敷袋等,创设教学情景,建立感性认知,导出主题。 2、课堂讨论、交流、分享、提升为目标。 第二阶段:实验探究—实证阶段 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建议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等方法。利用“铝热反应”、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实验进行对比探究,让学生在“火热与冰凉”两重天中感受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2-1:铝与盐酸反应 实验记录: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 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的铝条 结 论 实验2-2 :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 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 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 有水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物 及用量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酸 HNO 3 50 mL 1 mol/L HCl 50 mL 1 mol/L HCl 50 mL 1mol/L 碱 NaOH 50 mL 1 mol/L NaOH 50 mL 1 mol/L KOH 50 mL 1mol/L 混合前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 混合后温度 结 论 HNO 3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 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 与KOH 发生中和 反应时放热 归纳和概括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课题1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分析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法 小组讨论,动手实验,

五、课后实践作业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 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2.已知形成1molH-H 键,需放出436kJ的能量;断开1molN-H 键,需吸收391kJ 的能量。1molN2和3molH2完全反应生成2molNH3时,放出92.4kJ 的能量。则要断开1molN ≡ N 键,所需要的能量是( ) A. 431 kJ B. 946 kJ C. 649 kJ D. 869 kJ 3、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 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5.甲烷燃烧要放出热量,水的分解要吸收能量,试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6.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2Q1 + Q2 > 4Q3 B. 2Q1 + Q2 < 4Q3 C. Q1 + Q2 < Q3 D. Q1 + Q2 = Q3 教学设计亮点:①本节课以通俗的对联引课及使用问题驱动教学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增加学生学习 的动力和兴趣。②设计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归纳、反思等 学习方法,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体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 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⑵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2、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 3、利用计算机,化微观、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 【教学过程】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中宁中学荣涛 一、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的知识,而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而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本章可以得到解答,从而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从能量转化角度和实验探究来发现和认识这种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装置,再通过“科学探究”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并通过实验不断体现出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过程。 三、重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四、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的探究活动 五、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学生通过设计、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然后进行原电池构成条件探究,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在课外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自备材料,制作水果电池,完全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六、教学准备 讲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