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心理适应问题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面对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时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等因素引发。

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焦虑、孤独、迷茫等。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生活,同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遇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老师或同学求助。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和就业竞争等。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或对自我要求过高而感到压力过大。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学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同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学生自身也应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自我期待,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人际关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多种问题,如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不畅等。

这可能是由于性格差异、缺乏沟通技巧、情绪处理不当等因素造成。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际关系类型和处理技巧。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注意沟通方式和情绪管理,尊重他人,理解差异,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自我认知与成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这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特长等。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学生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五、情感与恋爱大学生在情感和恋爱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恋爱受挫、单相思等。

这可能是由于情感处理不当、恋爱观不健康等因素引发。

对策:学校可以提供情感管理和恋爱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恋爱观和情感处理方式。

同时,学生自身也应积极面对情感问题,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对策

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高校扩招、就业困难、竞争加剧、观念冲突等方面的问题,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1社会方面1.1社会价值观念混乱。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观呈多元态势。

混乱的价值观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如官员买官卖官、行贿受贿;公款吃喝、以权谋私;婚外恋、傍大款;贪图享受等。

转贴于1.2不良的社会风气。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但是部分媒体猎奇、猎艳,刊登一些不健康的“新闻”,并给予非客观的评价,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误导;影视中的暴力、凶杀、恐怖景象吸引、刺激学生,并对其产生诱惑力。

1.3竞争加剧。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环境下,随着高学历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年比一年庞大的就业群体和有限的就业岗位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前途焦虑”的症状。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学生之间竞争激烈,长期的竞争摩擦使有些同学产生了敌对心理。

2家庭方面2.1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

中国父母普遍奉行教育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在不征求孩子意愿的情况下,强行让他们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

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压制下,许多孩子对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触,思维中充满着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等逆反心理。

2.2父母的过分溺爱。

自幼生活在过分溺爱型家庭里的人,使他们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性格,即使在进入大学后,仍不注意自我完善以克服和改善心理上的弱点,而是任其自我意识膨胀。

其结果必然是一旦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自尊受到伤害,就诉诸暴力。

2.3暴力管制型家庭。

长期处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容易使子女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粗野暴躁、消极自卑,并萌发对暴力的推崇和猎奇心理,从而强化了其暴力犯罪的心理。

2.4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无权势。

大学生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引言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危机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是一个追求知识和学术成就的地方,然而,学业压力往往成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来源之一。

紧张的学习环境、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2. 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对就业的担忧和焦虑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等问题都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3. 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人际交往的环境中,无论是与同学、室友还是老师、家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人际关系问题如同学关系紧张、室友冲突、与家人沟通不畅等都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因素。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大学生面临着个人价值观的重塑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人生规划和自我定位的迷茫都会加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程度。

二、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多种多样,具体表现如下:1. 情绪低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之一就是情绪低落。

他们可能感到沮丧、失望、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困扰,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状态。

2. 孤独感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可能感到孤独和孤立,他们缺乏亲密的社交关系和支持系统。

这种孤独感往往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危机。

3. 自我否定在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的时候,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

4. 社交回避大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会出现社交回避的行为。

他们可能远离社交活动,避免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5. 身体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不良影响还会表现在身体健康方面。

他们可能出现失眠、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身体上的问题。

三、应对策略1. 寻求帮助面对心理危机,大学生首先需要及时寻求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增多。

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1.1 焦虑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对学业和就业的过度关注,甚至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1.2 抑郁抑郁是一种持续的低落情绪,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精力不足等。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倾向。

1.3 人际关系敏感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过度敏感,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1.4 网络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现实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2.1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首要压力来源。

课程繁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大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2.2 就业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担忧。

担心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职场竞争。

2.3 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一大挑战。

如何与室友、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处理恋爱关系等问题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

2.4 家庭因素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问题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3.1 增强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学会调整心态,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子。

学会倾听和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保证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1、逆反心理易诱发学生逆反身心理的原因:一是强烈的好奇心。

在某事物被禁止时,特别是只做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学生猜疑、揣度、推测的好奇心,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作尝试。

二是企图标新立异。

学生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有时为获得别人的认同,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别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是特异生活经历。

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过分对学生宠爱,有的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还有的学生一向循规蹈矩,在受到莫名其妙的冤枉后,也会性情突变。

产生言行与主观意愿相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心态。

而这种心态一旦构成心理定势,就会对学生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经常左右他的一举一动,使学生变得头脑简单、妄自尊大、固执偏激。

遇到逆反心理处理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广闻博见。

逆反心理产生,从根本上说还是学生文化素质不够高,缺乏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的关键就是要广闻博见,提高文化素质,提高识别能力。

要帮助学生广闻博见,用科学、宽容的思维方式,避免固执和偏激。

二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遇到情况,一定要冷静地进行分析,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正确的思维和判断。

不能被逆反心理所控制,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

三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有逆反心理,一般都是思路狭隘、短视,对问题缺少解决办法造成的。

应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办法,并通过学生不断的自我训练,最终使学生从逆反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

2、压抑心理学生的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自身原因。

从外部环境讲,对学生行为规范过多过严,与学生的承受程度差距甚远,学生极易产生压抑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负担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感到痛苦和压抑;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理想、愿望、交友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压抑。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学习困难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业紧张等问题时,既会感到挫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是复杂的,包括时间管理不善、缺乏自信、焦虑情绪等。

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改善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一、心理成因分析1. 时间管理不善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

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往往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长时间的学习无法得到应有的成绩,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2. 缺乏自信大学生学业压力较大,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因此自信是成功学习的关键。

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消极情绪不仅会降低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3. 孤独感大学生学习环境相对独立,与高中时期相比,学习的孤独感更为强烈。

一些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交活动,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

4. 焦虑情绪由于学习任务的繁重和学业上的挑战,许多大学生会有焦虑情绪。

焦虑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为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心理成因。

二、对策探析针对时间管理不善的问题,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缺乏自信是造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从小目标开始,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3. 注重社交活动对于缺乏社交的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校园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与他人交流互动,增强社交能力。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减轻孤独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

针对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面对,寻找方式缓解焦虑情绪。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生要在这个阶段面对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一、心理成因1.焦虑和压力大学生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很大,有些同学对学习有很高的期望值,其思维和行为都带有强烈的竞争性,或者对自己绩点的要求过高,导致对自己的学习表现始终感到不满意。

这些压力可能会引起焦虑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自我否定和消极情绪有时候,大学生可能会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在心理上自我否定,并认为自己不能成功。

这种负面想法和消极情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不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3.个体差异和性格人的个体差异和性格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一些同学,如内向、孤独、沉闷的人可能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或缺乏合适的学习伙伴和交流方式,从而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二、对策探析1.有效管理时间,减少压力大学是一个自由的环境,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焦虑和不安。

如果学生能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避免在学习上的压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调整心态,培养积极心态调整心态是解决过度焦虑和自我否定问题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尝试积极思考,展现出是否存在的其他方面的优势和才能。

同时,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与别人共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积极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缓解学习时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坚持运动、健康饮食,学习时远离电子产品,在工作和休闲时间之间保持平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减轻负担。

4.与他人合作学习大学生常常会自我封闭,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方式。

需要和同学一起讨论和研究问题,利用大学的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5.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随着心理学领域的深入发展,专业的心理帮助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知。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他们的重要障碍之一。

心理障碍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了解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成因分析1.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各种压力成为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

一些大学生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很难得到有效的释放,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2.家庭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境,家庭中存在的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过分期望、家庭暴力等问题,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心理障碍的诱因。

3.学业挑战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学业挑战,学习任务繁重,学科知识大幅度提升,这些挑战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一些学业状况较差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4.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处于社会逐步成熟期,人际关系的问题是其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些缺乏交往经验的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存在困扰时,易造成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

5.生活不良习惯一些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加重心理障碍的发生。

二、矫正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向和目标,避免对现实的焦虑和畏惧,鼓励自己积极向上,树立信心,树立信念,走出迷茫。

2.有效释放压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寻求有效释放压力的方式,比如参加体育锻炼、听音乐、读书等,在追求自己兴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应该主动和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9年2月No.2,2009(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09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摘要:通过了解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此引起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呼吁大学生加强自我调节,同时提倡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in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ing its causes in order to catch individuals, families, schools, community concern and attention, it appeals to strengthen the self-adjust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promote social, schools, families to enhance the wor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help them cultivating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u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原因;解决途径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oblems;reasons;solutions正文: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2001年11月,广州某名牌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

2003年12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留下遗书,赤裸跳楼身亡。

2004年4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研究生跳楼自杀。

2004年1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一毕业生不堪就业压力自杀。

2004年11月7日北京林业大学18岁女大学生先割腕后跳楼自杀身亡。

2005年2月12日中午12时20分左右,20岁的小彭喊着一句“死亡也是很快乐的事”,纵身跳下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科研楼。

2005年2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家中跳楼身亡。

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名北大中文系本科女生从9楼坠亡。

2005年4月23日16时,一北大中文系大二女生自理科2号楼9层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半个月后,数学系一名男博士从同样地点跳下,当场身亡。

9月19日下午3点左右,北京交通大学一名男研究生从田园学生公寓C座高层楼道坠地身亡。

2005年6月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一名韩国留学生自该校公寓楼7层跳下身亡。

2005年7月3日,鞍山师范学院一美术系大二学生从第一学生宿舍楼跃下身亡。

2005年7月12日,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女生因考试时递答案给同学被老师当场“揪”出而悬梁自尽。

……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加上很久之前的“马加爵”事件,北大一学生砍死同班同学的校园暴力事件,以及去年的大学生“虐猫”事件……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捶胸顿足的血淋淋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到底是谁导演了这一幕幕的悲剧?同时,也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大学生自杀、自虐、自残、侵害他人、暴力犯罪等等现象已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这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过关,不健全,积压了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了人格的扭曲和缺失,最终酿成了悲剧。

然而,如何才能吸取血的教训,杜绝悲剧的重演呢?关键在于,首先要知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从而寻求到有效的对策,去避免这些心理问题的发生或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我们在大学生当中展开的社会问卷调查和调查结果的汇总整理,我们就所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初步得出了一些粗略的结论。

一、约13.3%的大学生承认经常会遇到心理问题,约63.3%的承认偶尔会遇到,而只有3.3%的认为没有过,以及20.1%的回答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即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遇见过心理问题;二、大学生日常的心理问题一般有:觉得大学生活空虚寂寞,觉得未来没有方向,觉得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及男女或朋友间感情问题带来的困扰,并且每一方面均相当,也就是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集中于就业、学习、情感这三大方面,其中学习和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以及值得一提的是遭受情感压力的大都是女大学生;三、面临心理问题时,约43%的大学生选择向知心朋友倾诉,28%的会自己找种方式来发泄,只有6%的人寻求家长帮助,15%的会憋在心里不跟任何人说,其余的选用其它的方式,也就是说,大学生倾向于寻求同龄人的友情帮助和自身方式的情感宣泄;四、超过80%的学生认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最好途径是靠自己调节和学校的帮助;五、在高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上,大部分学生希望能有好的老师学长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给予较多真正的关怀,或是增设心理学课程和增加心理辅导老师的数量。

通过对结论的分析以及一些文献的参考,我们总结出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几大方面,分析其原因以及预防解决的主要途径。

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也给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带来了很大变化。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使大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

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面对竞争的现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对于处在年轻气盛,心智初步成熟的敏感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心理的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于是,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应运而生。

如环境适应不良反应,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就业的难题等等,都是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难以适应。

我们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已使我们的心灵由于依赖而变得脆弱。

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便产生了。

许多学生历经激烈的高考后对大学生活满怀着希望,认为上大学将会很轻松惬意,然而大学学习的转换、恋爱择业等问题使学生面临依然重大甚至更大的心理压力,环境的剧烈变化,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他们应对不及,于是产生了失意、压抑、焦虑,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等等。

2、自我认知失调。

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

”在中学时,许多学生是学习尖子,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到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加上大学里新的学习方式,课程难度加大,学习自由度加大,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尖子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渐渐感到自卑,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

3、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

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不少人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社交,得到友谊,显示自己的力量,这对于沟通不良、有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必然产生难以解除的矛盾。

还有极少数学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经验不成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独境地。

4、生活各方面深感挫败。

情感上受挫,如朋友恋人间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失恋失友;经济上受挫,如家庭贫困;学习上受挫,如功课跟不上,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感觉自身容貌身材健康状况不如人等等一系列的挫折,造成了大学生的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受择业难题的困扰。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

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主权,面对如此大的择业压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一部分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过于孤傲而导致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产生了恐惧、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的情绪。

6、各类极端的行为。

极端的行为主要包括自残、自杀、校园暴力等等,这是最严重而且是变态的的心理问题。

少数大学生由于负荷不了学习或情感或生活的重担,产生了自卑、绝望、怨恨、报复、泄愤等等偏激心理,从而走向了极端,觉得自残或暴力侵犯别人过瘾,觉得自杀或杀人是种解脱。

以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究其产生的原因,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

这无疑把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卷入这一场竞争的风暴中,在这里,如果学生的承受能力强,那将是一场好的挑战自我增强自我。

然而,当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这种挑战时,这份挑战就得另当别论了,当一遇到挫折,这些学生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同时随着社会上追求享受,腐败堕落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而导致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扭曲,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不满,对政治不感兴趣,无视学校制度等等。

家庭和父母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给小孩一个最好的学校,提供最好的智力教育就是自己对孩子的最大,最重要的付出。

这样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了大部分家长长期以来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以致学生的心理素质差,经不起大风大浪。

所以要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心理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