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基于教学资源整合的湖泊面积变化分析

导学案

泉州市培元中学陈巧敏

【教学目标】

1、综合思维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湖泊面积变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能较全面地分析和认识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 通学会从区域的视角去认识湖泊面积变化和区域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2、地理实践力

借助视频场景展现增强学生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激情,学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3、人地协调观

通过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及其影响和防治措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珍爱湖泊,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堂导学】

近5年高考湖泊考点回顾

【知识回顾】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特征

湖盆特征:、、。

湖泊水文特征:、、、、、。

3、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科考价值:

【案例探究】内流湖面积变化分析——以咸海为例

1、咸海在哪里?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2、昔日美丽的咸海

3、航拍咸海变迁

【小组探究】

图1示意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图2示意咸海流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读图说出咸海的面积有何变化趋势?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看视频,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原理分析咸海面积缩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

影响?

4、分析咸海面积缩小对人类及其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5、假如你是以下角色,针对咸海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你将会采取哪些措施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咸海所在国的环保部部长

(2)咸海沿岸农民

分析思路小结:

【实战演练】

西藏色林错的湖面面积从1975年的1621.77km2增长到2008年的2171.46km2,图为色林错流域图。

应用水循环的原理简要分析

此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

色林错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 [新课教学] 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导学人:孙洪盛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教学难点:解决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措施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专题,从文献(杂志、报l纸)和附收集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资料。然后,借助整理好的资料认真预习本框内容。 2、师准备若干与“环保”有关的小礼品作为奖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活动探究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造成的污染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的环境影响,不但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间为追求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向自然的无限索取和掠夺,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够,制度的缺失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历史制度人与自然全球化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地关系认识不够,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百年来的掠夺,已使大自然千疮百孔。近几十年来,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副作用,生态危机依然摆在眼前,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二从历史角度看生态问题 纵观人类文明史,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形态, 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尽管已经具有自觉能动性,并且可以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石器等来改造自然,但是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力量。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自然生物一样,其生存规律基本上遵循着自然界中必然性法则,以渔捞、采集、狩猎等天然的劳动方式,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人类遵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自然视为万物的主宰。马克思在谈到古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时, 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 题目: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2012年11 月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的研究 摘要 一次次的工业文明使人类在见证奇迹的同时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步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及经济以前所未有的 规模和速度向前迈进。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已从社会生活问题的边缘走向中心,生态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平衡破坏危机加剧,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深入探讨生态危机根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有极大的帮助。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众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科技根源、哲学根源和政治根源,对这些根源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克服危机根源的方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根源;哲学根源;制度根源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itnesses the miracles of the human history and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specially sinc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is moving forward at an unprecedented scale and spe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the center from the edge of the social life, ecological problem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undermine the crisis intensified ecological bal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serious obstacle to social progress. Depth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all-round social progress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re will be a great help. Root causes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caused, but summed up main technology the root causes,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and political roots of these root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aimed at looking for ways to overcome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oots; philosophical roots; political roots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是对其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以高消费的美国为例,每个美国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度27倍,居住在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3300万美国人要比印度的8.5亿人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区域和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二、三十年来大力治理,资源利用的无害化使单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减小;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压力及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位资源的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当今环境问题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消费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有哪些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

生态环境问题下的哲学思考

生态环境问题下的哲学思考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环境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森林覆盖降低、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这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及生态哲学的视域来研究分析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进而找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哲学问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党中央如此重视环境问题是因为改革开放35以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近些年来重大灾害事件、污染事件频频发生,我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环境形势,一些地方已经触及了环境承载力的底线。同时,环境污染已经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损害,全国每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环境投诉密集出现,由此所造成的社会阵痛越来越剧烈。虽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从根源上看,还是思维方式问题,一个哲学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哲学思想根源对于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环境问题及其现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们”但人类并没有深刻领悟其含义,继续“人定胜天”的思想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覆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5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解析 一、赤潮问题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赤潮的原因 a.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b.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 赤潮的治理 对有害赤潮的治理,物理方法有隔离法、超声波破碎法、电磁波处理技术等,化学方法有用除莠剂直接杀灭法、絮凝剂沉淀法、天然矿物絮凝法,生物方法有营养物质竞争法、生物捕食法、生物排斥技术等。 二、海水富营养化 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d.带来危害: 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相关知识点海洋资源主观题解析) 三、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原因 a.影响 ①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原因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

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四、酸雨 (1)酸雨带来的影响 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④危及人体健康。 (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请查看高二文科地理知识点) (2)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五、盐渍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生产聚集的场所,利用和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当污染超过城市自身净化能力时,城市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和水污染。近年来,城市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加快城市环境建设进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已影响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持续引发一系列社会安定问题。 弓I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首先,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推行城市环境结合整治。同时按照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 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良好的管理是解决城 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政府可以采取奖励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环境

保护目标责任制等制度与措施来控制污染发展和逐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要鼓励公众参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保护居住地区的环境。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环境问题。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同时公民本身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最终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使城市建设高速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 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 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源水质不达标;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等等。近年来,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缺乏,致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重。从生活污染来看,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生活垃圾水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从生产污染来看,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上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流失。从工业污染来看,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城镇环保“门槛”也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难在城镇立足,于是转向广阔的农村,致使 农村环境不断恶化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提高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村环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

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 18 年 4 月10 日第七周星期二总第22 课时 【课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课标解读 1.了解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掌握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2.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掌握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 3.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生态功能。 4.了解湿地的破坏现状,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 5.了解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6.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梳理】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2)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猎、开发和走私,可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 (1)现状: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原因:树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原因。 3.湿地减少 (1)概念:湿地指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半咸或咸的水域地带,静止或或流动、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塔尔泛滥平原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知识探究】 探究点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角度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