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要点

合集下载

乒乓球训练步法

乒乓球训练步法

乒乓球训练步法在乒乓球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提高球员移动速度和击球效率的关键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乒乓球训练步法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步法、进阶步法、步法与技术的结合以及训练方法等,以帮助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提升自己的步法水平。

一、基本步法1. 单步:单步是乒乓球步法中最基础的步法,适用于短距离的移动。

动作要领为一脚为轴,另一个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重心随之跟上。

单步具有简单、灵活的特点,但移动范围有限。

2. 滑步:滑步是一种连续的步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移动。

动作要领为两脚几乎同时蹬地,然后几乎同时离地向同一方向跳动。

滑步可以帮助球员在短时间内迅速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3. 跨步:跨步是一种较大幅度的步法,适用于需要较大距离的移动。

动作要领为一脚蹬地,另一个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脚随后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体重心即移到跨步脚上。

跨步可以帮助球员快速调整到最佳的击球位置。

二、进阶步法1. 并步:并步是一种快速的侧向移动步法,适用于接发球和防守时的左右移动。

动作要领为两脚同时向同侧蹬地,然后一脚先落地,另一脚再随之落地。

并步可以使球员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迅速改变击球方向。

2. 交叉步:交叉步是一种高效的侧向移动步法,适用于大范围的左右移动。

动作要领为来球同方向的脚先向侧蹬地,两脚同时离地,然后异侧脚先落地,同侧脚再随之落地。

交叉步可以使球员在短时间内迅速覆盖较大的移动范围。

3. 碎步调整:碎步调整是一种小范围的移动和调整步法,适用于在击球前进行精细的位置调整。

动作要领为两脚在原地进行快速的小幅度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碎步调整可以帮助球员在击球前找到最佳的击球点和身体姿势。

三、步法与技术的结合1. 正手攻球步法:在正手攻球时,可以采用单步、滑步或跨步等步法进行移动,以调整身体位置,确保正手击球动作的准确性和力量。

2. 反手攻球步法:在反手攻球时,同样需要运用合适的步法进行移动,如并步、交叉步等,以便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有效地发挥反手击球技术。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乒乓球是一项需要灵活的身体技巧和敏捷反应的体育运动。

其中步法技巧是关键的一环。

在乒乓球比赛中,通过合理的运用步法技巧可以让运动员控制比赛的进程和发挥出自己的最优水平。

为了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技巧,以下是一些步法训练要领。

1. 腰腿发力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技巧需要充分的腰腿发力支撑,这样才能在比赛中更为灵活地移动。

因此,训练时需要着重锻炼胯部、腿部和核心肌群。

可以采用下蹲跳、蛙跳等训练方法,并注重每次着地时髋部的扭转,让身体产生更多能量。

2. 提升反应速度乒乓球比赛速度极快,训练时需要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反应训练方法,如视觉刺激训练、听觉刺激训练等,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

3. 跑步训练进行适当的跑步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全身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可以采用长跑、短跑、间歇跑等不同的跑步训练方式,并结合步法技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追求速度和急停技巧。

4. 重视步法技巧练习乒乓球比赛中各种不同的步法技巧经常出现,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技巧进行系统的训练。

如斜向上步、侧身交换步、快步前冲等。

同时,也需要注重运动员的基本步法技巧的练习,如前进步、后退步、侧步等。

5. 合理运用全身力量乒乓球运动员需要掌握合理运用全身力量的技巧。

当较短的时间内移动一定的距离时,应全身发力。

而在移动较长的距离时,应着重发力于腰部和腿部。

运动员需灵活掌握,避免用力过分或不足,浪费体力,降低比赛成绩。

6. 调整角度和距离乒乓球比赛中,步法技巧的训练同时也要涉及运动员调整角度和距离的技巧。

如在一定的距离内对手快速转换方向和姿势时,运动员需要尽快调整自身的身体角度和距离,以及运用转身和快速反弹的技巧。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要掌握技巧的步法技巧,需要通过全面的运动训练来强化肌肉群,提高全身协调、平衡和反应速度,并注重不同的步法技巧的练习,灵活运用整体力量,掌握调整角度和距离的技巧,做到因地制宜,更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的比赛情况,达到最佳战斗状态,提高成功率。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乒乓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而步法训练则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正确的步法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移动速度、调整击球位置、增强击球力度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控制比赛局势。

下面就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注重基本功的打磨和提高。

基本功包括站姿、走步和跑步。

站姿要保持稳定,重心分布均匀,双脚稍微分开,与肩同宽。

走步是指运动员在对方击球时迅速移动到击球点,要做到迅速、灵活和稳定,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跑步是指运动员在场地上进行连续的奔跑,要注重节奏感和力量的合理运用。

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注重脚步的跨进和转身动作的准确性。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在场地上跑动,跨进动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和步伐的稳定性。

跨进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同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击球动作。

转身动作是指运动员在场地中转身的动作,要做到迅速、准确和灵活,以便更好地调整击球位置和控制比赛局势。

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还需要注重运动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培养。

协调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和统一。

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来完成击球动作,协调性的培养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灵活性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弹性。

乒乓球运动员需要经常进行快速的移动和身体的灵活转动,灵活性的培养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变化。

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注重实战训练的融入。

实战训练是指通过比赛模拟和对抗训练来提高步法的应用能力。

在实战训练中,运动员可以通过与其他运动员的对抗来提高步法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赛模拟来训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步法应对和比赛策略。

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需要注重基本功的打磨和提高,注重脚步的跨进和转身动作的准确性,注重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同时还需要注重实战训练的融入。

乒乓球基本步法并步的动作要领

乒乓球基本步法并步的动作要领

乒乓球基本步法并步的动作要领乒乓球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人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乒乓球比赛中,基本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取得胜利。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乒乓球基本步法并步的动作要领。

一、前进步前进步是乒乓球比赛中最常用的步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

前进步的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衡。

2.将重心向前移动,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跟随向前移动。

3.右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向右脚转移,左脚跟随着地。

4.双脚着地后,身体保持平衡,准备接球。

二、后退步后退步是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步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

后退步的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衡。

2.将重心向后移动,左脚向后迈一步,右脚跟随向后移动。

3.左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向左脚转移,右脚跟随着地。

4.双脚着地后,身体保持平衡,准备接球。

三、侧步侧步是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步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

侧步的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衡。

2.将重心向左或右移动,右脚或左脚向左或右迈一步,另一只脚跟随向左或右移动。

3.右脚或左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向右脚或左脚转移,另一只脚跟随着地。

4.双脚着地后,身体保持平衡,准备接球。

四、交叉步交叉步是乒乓球比赛中常用的步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

交叉步的动作要领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平衡。

2.将重心向左或右移动,右脚或左脚向左或右迈一步,另一只脚跨过前面的脚向左或右移动。

3.右脚或左脚着地后,身体重心向右脚或左脚转移,另一只脚跟随着地。

4.双脚着地后,身体保持平衡,准备接球。

乒乓球基本步法并步的动作要领非常重要,球员们需要在训练中不断练习,熟练掌握这些步法,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取得胜利。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乒乓球是一项需要快速移动和灵活转身的运动,步法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下面我将以1000字的篇幅,浅谈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一、基本步法训练1. 平步移动平步移动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基本的步法之一。

训练时,运动员双脚距离保持与肩同宽,通过将重心从一只脚移动到另一只脚实现移动。

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保持腿部的弹性和灵活度。

2. 前后步移动前后步移动是乒乓球运动员在场上前后移动的常用步法。

通过前后步移动,可以快速调整位置从而更好地击球。

训练时,运动员通过抬腿膝盖,向前或向后迈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重心的稳定。

二、变向移动训练变向移动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快速转身的关键步法之一。

它能够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对手的发球和回球,并更好地控制比赛的节奏。

以下是变向移动的两种常用训练方法:1. Z字型移动Z字型移动是指运动员按照字母"Z"的形状进行移动。

运动员先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向右转身,再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然后向左转身,最后再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变向移动速度和灵活度。

2. 快速转身快速转身是指运动员在接球后迅速转身,并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准备下一次击球。

训练时,可以通过模拟比赛中的接球情景进行训练。

运动员在接到球后,迅速转身并回到原来的位置,保持平衡和稳定。

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转身能力。

2. 踢腿移动踢腿移动是指运动员在侧身移动时,通过踢腿的动作进行移动。

训练时,运动员侧身并将一只脚向前踢出,并保持平衡和稳定。

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侧身移动速度和控制能力。

总结:步法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通过基本步法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平稳移动能力和灵活性;通过变向移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转身能力;通过侧身移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侧身移动速度和控制能力。

通过持续和系统的步法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场面,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乒乓球是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热爱。

而乒乓球中,步法是运动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对球员的攻防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球员的身体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对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进行简要的介绍。

1、身体姿势要正确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正确的身体姿势,这是练好步法的前提。

首先,站姿必须稳,双脚距离约为肩宽,双膝略弯,下腰保持一定程度的弯曲,背部微微向前倾斜,保持良好的平衡感。

2、步伐要轻快有力脚步的轻快有力是乒乓球运动员必备的素质,这是拥有强攻和反击能力的必要条件。

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步伐的时候,要注重落地、换脚,尽可能地使脚步轻盈。

此外,在击球时,一定要将体重转移到前脚掌上,增加撑球力度。

3、把握场地位置变化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全场各个位置的变换都需要我们快速反应,准确找准球的落点。

因此,训练中需要不断寻找球的落点,把握自己的站位,以达到快速跨步的效果。

4、注重击球过程在乒乓球训练中,步伐和击球是相辅相成的,双方缺一不可。

在攻击和防守的过程中,击球姿势和步法应配合密切。

比如,进攻时,可以通过运用小步快跑和大步涉跨的方式,加速到达前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撕开对手的防线。

而在回击时,脚步要保持平稳,脚步稳定的同时切勿过度大力,保持姿态的稳健。

5、增强足部协调性加强足部协调性训练可以提高步法运用的效率。

在训练中,可以选择类似于足球、篮球等多种体育项目,使用高难度的训练方法,以增强足部的应对能力。

可以利用阻力带、平衡垫、泡沫筒等训练器材进行多样化的足部训练。

总之,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步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重视基本姿势的正确性外,还应注重锻炼步伐的轻快有力、精准的位置变化、击球过程的配合、以及足部协调性的训练。

对于乒乓球运动员而言,步法的训练必须成为其日常训练的重点之一,使其在比赛中能够更加优秀的表现出来。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要领【摘要】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步法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速度、灵活性以及移动能力,从而在比赛中更具竞争力。

在步法训练中,必须遵循基本原则,包括姿势稳定、步伐轻快、身体协调等。

针对速度的训练可以通过加强爆发力和腿部力量来实现,提高灵活性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达成。

前后移动能力和横移能力的训练则需要结合技巧和反应能力。

步法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快更准确地达到球,并且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

乒乓球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步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步法训练、重要性、基本原则、速度、灵活性、前后移动、横移、能力、比赛、作用1. 引言1.1 乒乓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重要性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步法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良好的步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稳定发挥技术,提高比赛胜率。

乒乓球比赛的快节奏和变幻多端的球路要求运动员有出色的步法技术。

通过步法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球路变化。

步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灵活性,使其在比赛中更具备爆发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步法训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前后移动能力和横移能力,使其在比赛中更具备迅速变换位置、抢占先机的能力。

乒乓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不断地进行步法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步法水平,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取得更好的成绩。

步法训练更是乒乓球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是他们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基石。

2. 正文2.1 步法训练的基本原则步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提高步法技术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步法基础,提高比赛中的移动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步法训练基本原则:1. 姿势正确:在进行步法训练时,乒乓球运动员应保持正确的姿势。

乒乓球步法动作要领

乒乓球步法动作要领

乒乓球步法动作要领
首先,正手步法。

在进行正手击球时,球员应该以站立的姿势迎球,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重心略向前倾。

当对手发球时,球员应该迅速移动脚步,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击球脚上,另一脚则用于保持平衡和调整位置。

在击球完成后,要及时调整脚步,准备下一次击球或者回到中心位置。

其次,反手步法。

反手步法与正手步法类似,但是在击球时需要更多的侧身动作。

球员应该在击球前做好侧身准备,双脚同样需要灵活移动以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和平衡。

此外,乒乓球步法也包括了前场和后场的移动。

在前场,球员需要通过小步移动来调整位置,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和角度。

而在后场,球员需要更大的步伐来追求更远的球,同时保持稳定的身体平衡。

在实际比赛中,乒乓球步法的训练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球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步法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以及在比赛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观察和学习优秀选手的步法也是提高自己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的来说,乒乓球步法动作要领包括正手步法、反手步法以及前场和后场的移动。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球员可以逐渐掌握这些要领,并在比赛中运用自如,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要点
作者:吴淑香
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15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国都在探寻新的发展之路。

乒乓球步法是技战术的核心,步法的优劣也常被用来衡量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

本文首先阐述了乒乓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性,进而介绍了乒乓球步法训练的分类,最后提出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要点。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步法训练训练要点
一、乒乓球教学中步法训练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乒乓球比赛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步法训练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乒乓球比赛都是在室内进行,正规比赛的球台长2.74m、宽1.525m、球台高0.76m、球网高15.25cm。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球台进行频繁的前后左右移动,以此来获得击球成功。

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来球进行快速的反应和准确的判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反应跟不上或是判断不够准确,那么很难使脚步到位,从而无法找到最佳的击球点,这样便打不出最理想的球,而且还有可能送给对手机会球。

真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时,想要让球按照自己的意愿落到最佳的击球位置上只不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想法,一般很难实现。

由于乒乓球经由球拍击打后飞落到台面上的速度、落点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必须保持经常性的步法移动才能找到最佳的击球点从而得分。

同时,为了在比赛中得分,运动员在击球时总是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击打出去的球让对手无法还击,此时为了对付来球并准确还击,并使击出去的球能够产生一定的威力。

运动员往往都是通过步法移动至最佳位置上进行击球,只有这样击出去的球才有可能得分,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步法训练的重要性。

如果在进行击球时,只动手不动脚或是先动手后动脚,那么在比赛中便会因步法移动不到位而使比赛失败。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张怡宁、刘国梁、马琳等,能够经常在各类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掌握了较为出色的步法。

因此,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应将步法训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乒乓球步法训练的分类
马琳与王浩是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于对步法的纯熟运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马琳与王浩在取得胜利的比赛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步法有小碎步、左并步、右单步以及跳步,这也充分说明了这四种步法的重要性。

其中又以小碎步使用的频率最高,该步法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调整身体的重心,并将主要的击球步法衔接起来。

一般在大范围移动时,小碎步常被用作调整步,而在小范围移动中,其可以作为击球步来使用。

例如,马琳与王浩在从右向左移动时,常采用小碎步和并步,而由左向右移动时则经常采用小碎步、右跨步和右交叉步;由后向前时常用右单步,由前向后则主要以跳步和小碎步为主。

在步
法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可将马琳与王浩使用频率较高的步法作为教学重点。

乒乓球的步法训练有很多种方法,每一种步法也都有其独到之处,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步法:
(一)单步
单步的动作方法是以一只脚为轴,并利用另外一只脚向前后左右进行移动来完成击球,在移动的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始终放在移动的脚上。

(二)跨步
跨步的移动方法是两只脚的前脚掌着地,然后两脚内扣,利用其中一只脚蹬地,而另一只脚则向准备移动的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原本蹬地的一只脚跟上一小步或半步,此时的身体重心应移至跨步脚上。

(三)并步
并步的移动方法为两只脚前脚掌着地,然后其中一只脚向另一脚并一小步或半步,当并步脚着地后,另一只脚则向来球的方向移动一步。

(四)跳步
跳步的移动方法是利用与来球方向的异侧脚进行蹬地,并带动另一只脚同时离地向来球的方向跳动。

(五)交叉步
交叉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前交叉步,其移动方法是利用靠近来球方向的脚为支撑,并将脚尖调整至来球的移动方向,而另一只远离来球方向的脚则在体前交叉,同时向来球方向跨出一大步并带动身体向来球方向转动,然后支撑脚向来球方向跟进一大步;另一种是后交叉步,该步法是在体后完成交叉。

(六)小碎步
所谓小碎步,就是很小、很碎的一种步法。

其最大的特点是重心稳,能够确保击球准,步法比较简单、时效性较强,可以起到衔接及调整步法的作用。

小碎步的移动方法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做前、后、左、右不停地快速移动,借此将自身的位置调整至最佳击球位置。

三、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要点
(一)合理安排步法训练方式
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训练可以分为单一步法和复式步法训练两种形式。

在训练中,应当秉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的教学原则,并结合手法练习情况,对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进行统筹安排。

1.单一步法训练是步法训练的基础,其训练成效的高低与学生步法水平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

在训练初期,教师应当仅仅围绕还原步、并步等技术进行反复性练习。

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要求学生掌握交叉步、侧身步等难度较大的步法,锻炼学生根据来球情况选择步法的能力。

2.复式步法是指在击球过程中配合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步法。

复式步法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步法的相互结合,所以教师在训练时应当选择使用频率较高的结合步法,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可采用以下训练方式:其一,死球活练,即固定单线落点或使变线落点规律化,让学生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步法结合练习;其二,无规律步法练习,即让学生根据不规律的击球落点,选择使用与此相适应的多种步法击球;其三,应急步法练习。

教师应当在多球教学中增加击球的难度,如利用擦边球、擦网球来制造练习中的意外环节,锻炼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为应急步法练习奠定基础。

(二)重视准备姿势训练
准备姿势是步法训练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准备姿势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准备姿势易犯的错误,提高步法训练成效。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两脚站位开立训练,使学生掌握好两脚之间的距离,既保持身体重心的低稳度,又要使身体具备一定灵活性。

学生经常会存在两脚站位开立过宽或过窄的情况,针对开立过宽的情况教师可采用两人一组做练习的方式强化训练,使学生相互纠正错误动作,针对开立过窄的情况,教师可采用增加腿部力量练习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具备能够承受标准站位开立所需的腿部力量;其次,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两脚呈外八字、姿势僵硬的错误。

教师可通过平时的原地微动放松状态的动作练习来缓解学生训练时的紧张情绪。

(三)强化步法移动训练
教师要强化步法移动训练,增强学生对移动步法重要性的认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耐力,掌握好身体重心。

教师可以采用视觉信号和口令信号的方式加强学生步法移动练习,并且结合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发球做步法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及时蹬地、转移重心的步法移动习惯,增强敏锐的判断力,从而在步法移动时能够抢占最为有利击球位置。

教师应让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将注意力集中于球的运动变化上,善于观察对方击球动作和拍面角度的变化,以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和旋转状况,提高自身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在移动前保持上身稍微向前倾斜,自然弯曲两膝,运用前脚掌着地掌握身体重心,以便于随时移动步法。

【参考文献】
[1]耿彬.湖北省少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步法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5).
[2]秦海.关于直拍乒乓球运动员步法及训练的几点探索[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3]冯峰,窦海波.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科技财富,2010(22).
[4]张东,柳絮.高校普修课中乒乓球教学方法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6).
[5]滕辉,黄志玲.近20年乒乓球步法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