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系统管理
神经外科脊髓损伤疾病护理要点解答

神经外科脊髓损伤疾病护理要点解答脊髓损伤(injuries of the spinal cord)为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的严重并发症。
损伤高度以下的脊神经所支配的身体部位的功能会丧失。
直接与间接的外力对脊柱的重击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原因有:交通事故、枪伤、刀伤、自高处跌落,或是被掉落的东西击中脊椎,以及现在流行的一些水上运动,诸如划水、冲浪板、跳水等,也都可能造成脊髓损伤。
一、护理评估(一)病因分析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疾病,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皆可造成脊髓损伤,间接暴力损伤比较常见,脊髓损伤的节段常发生于暴力作用的远隔部位,如从高处坠落,两足或臀部着地,或暴力作用于头顶、肩背部,而脊椎骨折发生在活动度较大的颈部和腰骶部,造成相应部位的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造成的脊髓损伤可分为屈曲型损伤、伸展型损伤、纵轴型损伤和旋转型损伤。
(二)临床观察1.脊髓性休克期(spinalshock)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低,各种感觉和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低血压(收缩压降至70~80mmHg)。
脊髓休克是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节段失去高级中枢调节的结果,一般持续2~4周,再合并压疮或尿路感染时持续时间还可延长。
2.完全性的脊髓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肢体弛缓性瘫痪,深浅反射均消失,括约肌功能亦消失,经2~4周脊髓休克过后,损伤平面以下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出现总体反射,即受刺激时,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曲,两下肢内收,腹肌收缩,反射性排尿和阴茎勃起等,但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无恢复。
3.不完全性的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消失后,可见部分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恢复,但肌张力仍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可为阳性。
4.脊髓瘫痪(1)上颈段脊髓损伤:膈肌和肋间肌瘫痪,呼吸困难,四肢瘫痪,死亡率很高。
(2)下颈髓段损伤:两上肢的颈髓受损节段神经支配区,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该节段支配的肌肉萎缩,呈条状感觉减退区,二头肌或三头肌反射减退;即上肢可有下神经元和上神经元两种损害症状同时存在,而两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痉挛性截瘫。
脊髓损伤个案护理的讨论与总结

脊髓损伤个案护理的讨论与总结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缓解病情,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将从脊髓损伤的护理需求、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一、脊髓损伤的护理需求1.呼吸道护理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肌受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因此,呼吸道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处理呼吸道疾病和并发症。
2.营养支持脊髓损伤患者的代谢水平较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因此,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膳食、口服营养补充剂和静脉营养等。
3.皮肤护理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皮肤溃烂等皮肤损伤。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按摩、清洁患者的皮肤,避免压力和摩擦等损伤。
4.尿路护理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失去了正常的神经控制,容易出现尿失禁和大小便障碍。
因此,护士需要为患者进行定时排尿、导尿和灌肠等护理措施。
二、脊髓损伤的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整洁脊髓损伤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护士需要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消毒、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2.定期翻身和按摩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肌肉萎缩等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翻身、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3.控制感染和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炎、深静脉血栓等。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4.心理护理脊髓损伤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残疾和长期康复的困难,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抑郁等问题。
因此,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并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康复活动,提高其康复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脊髓损伤的护理效果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的全面、有效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减轻病情护理可以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 最大吸气和呼气压
– 与正常人相比,截瘫患者最大静态口腔呼吸压下降 – 由于呼气肌功能下降更明显,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高于最大呼气压(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 MEP) 但均明显下降。
脊髓损伤后呼吸问题现状
• 脊髓损伤患者均存在通气功能障碍,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仅为正常60%左右, 胸腰椎损伤患者也为正常下限。 • 脊髓损伤平面越高,呼吸功能障碍越明显。 • 损伤平面越高,呼吸肌受累的程度越重, 呼吸功能减退越明显。 • 颈髓和上胸段脊髓损伤会导致患者吸气肌和呼气肌功能下降。
31.5%
呼吸肌
• 位置形态: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 • 起、止点:起自肋骨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 • 作用:提肋助吸气。
膈肌
• 位置形态:膈封闭胸廓下口,介于胸腔与腹腔之间,为圆顶形扁薄的阔肌。 • 起、止点:其周围为肌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及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 行于中心腱。 • 作用:膈肌活动产生的通气量占总通气量的75%-80% • ①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 • ②舒张时,膈的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 • ③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 气体交换
–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气体弥散功能基本正常
脊髓损伤患者的肺功能特点
体位效应改变
• 正常情况,站立位时的肺活量较仰卧位时增加 约5%左右。 • 四肢瘫患者从仰卧位变成坐位或站立位时肺活 量比预计值降低14%。 • 仰卧位时腹部内容物由于重力作用使膈肌上抬 到较高水平,收缩时移动范围更大。 • 坐位或站立位时腹部内容物由于重力作用使膈 肌停留在较低位置,肌肉初长的改变,膈肌收 缩力下降。 • 四肢瘫患者平躺向上倾斜15°,肺活量将增加 6%。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3、必要对患者使用抗凝的药物,比如现在临床上,普遍 选择应用的是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这种抗凝 治疗对患者是安全的,能够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 成的作用。
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 非外伤性:脊柱,脊髓病变(肿
瘤,结核畸形等) 外伤性:高处坠落,车祸,跌
倒,运动损伤、刀枪伤等。
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损伤水平: 四肢瘫 截瘫
根据损伤程度: 不完全瘫痪、完全性瘫痪
高位截瘫、低位截瘫
主要功能障碍
1、运动系统:颈髓损伤:四肢瘫,胸1
以下水平损伤:截瘫
2、循环系统:交感神经发出水平在胸
药物使用:药物可使用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等,
软化粪便,润滑肠壁,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
皮肤护理
1、保持床单平整,每日清洁皮肤,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
2、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稳, 不可拖拉病人,以防损伤皮肤。如发现皮肤有 变色、破损,应避免再受压直到愈合,选择良 好的坐垫和床垫。
6以下,胸6以上失去了对交感神经元的 控制,导致心动过缓:HR<50/min,头 晕、体位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要功能障碍
3.疼痛:非常常见。 类型:运动系统疼痛
脊髓痛:中枢性疼痛,损伤水平以下感觉 异常 4、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尿失禁 5、神经源性直肠:排便费力,便秘
康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内容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神经源性直肠的护理 皮肤护理 肢体功能位
护理措施
进入恢复期后,应尽早拔除留置导尿管, 评估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制定针对性 的治疗方案,及早采取膀胱再训练、间 歇导尿等方法,促进患者达到预期的康 复目标。当患者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 比值接近3:1时,称为平衡膀胱。如果 连续1周都达到3:1的比值,即谓膀胱训 练成功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1 密切观察生 命体征 . 2
应积极 观察患者体温 、 脉搏 、 呼吸 、 血压等生命 体征 , 脊髓损 伤
急性 期 死 亡 的 患 者 多 由 于 颈 椎 骨 折 脱 位 损 伤 呼 吸 肌 , 呼 吸 肌 使
生 理 性 冲 洗 的 目的 ,这是 防止 尿路 结 石 和感 染 的重 要 措 施 ; ③
盖被或使用热水袋( 温低 于 5 水 0℃, 且勿 与患者的皮肤直接接
触 ) I 等l 】 。
用洗必 泰棉球擦洗尿道 口及会 阴部 , 日 2次 ; 由于长期 卧 每 ④ 床 , 蠕动减慢 , 肠 腹肌麻痹 , 易导致便秘 。 可做腹部环行按摩 , 轻 压肛 门部位 促进排便 , 同时给予高膳食 粗纤维 、 富含维生 素饮
脊 髓损 伤 患者 的护理
江 中群 姚 荣惠
(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 贵州 六盘水 5 3 0 ) 5 0 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 的致残 性创 伤 , 是指脊髓 由于创伤 、 肿瘤 、 感染等 因素造 成脊髓 内 出血 、 水肿 、 炎症反 应 , 导致脊髓 细胞 坏死 、 轴突崩解, 临床上表现 为不 同程度 的截瘫或 四肢瘫 痪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 致的尿潴 留、 大小便失禁等 。脊髓损
周 围环 境 温 度 的 变化 丧失 了调 节 和 适 应 的 能 力 。出现 高 热 时 在 降低 室 温 的 前 提 下 采 用 物 理 降 温 ; 出现 低 热 时 , 提 高 室 温 、 可 加
2 排 泄功能 障碍和泌 尿系结石 . 4
Hale Waihona Puke ①早 期 留置导尿管 ,
持 续引 流尿液 2周 一 3周 后改 为 4h放尿 1 ,以预 防膀胱 次 挛 缩 , 练膀 胱的反射 和 自主性 收缩功 能 ; 多饮 水 , 日达 训 ② 每 30 0m 0 L以上 , 可使血钙 、 尿钙浓 度下降 , 同时增加 尿量 , 到 起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病情变化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2、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系统感染,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评估患者损伤平面及程度,还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其它各系统功能的情况。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时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2、进行主、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
3、卧床期保持脊柱平直位,病情许可下逐步抬高床头,行坐位耐性训练。
4、饮食护理:脊髓损伤早期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缺乏,腹胀等,应静脉补充营养。
待2-3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5、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
6、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进行有效咳嗽,指导呼吸训练。
7、做好皮肤护理,感觉障碍部位禁用热水袋保暖。
三、健康指导要点1、忌烟、酒、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
2、康复初期:(1)可进行轮椅到床,床到轮椅的转移训练;(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3)患者耐力及残余肌力的加强训练。
3、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目前的残疾状态,充分利用残存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功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加强二便管理教育,一定要使患者学会自己处理大小便,高位截瘫患者的家属学会协助患者处理大小便。
四、注意事项1、患肢皮肤感觉差,防止烫伤,行走训练及使用步行架时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2、每日观察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脊髓损伤注意事项

脊髓损伤注意事项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稳定姿势:脊髓损伤后,尽量保持稳定的身体姿势,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
2.紧急求助:如果怀疑有脊髓损伤,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确保及时得到专业医疗救助。
3.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和记录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避免位移或旋转:避免过度运动和位移脊椎,尤其是颈椎损伤时,要特别小心。
5.固定脊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脊椎固定装置,以减少脊椎的活动。
6.预防压疮:脊髓损伤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导致压疮,要注意翻身和换位,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7.预防骨密度减少:脊髓损伤患者易出现骨密度减少,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进行体力活动预防。
8.呼吸护理: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肌无力,需要进行呼吸训练和定期呼吸功能
评估。
9.预防尿路感染: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尿路感染,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时排尿和清洁,避免尿液滞留。
10.心理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鼓励积极的心态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指令和感觉信息。
脊髓损伤是指人体脊髓部位的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损伤或缺氧缺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外伤、疾病和肿瘤等。
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往往与损伤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初期治疗脊髓损伤的初期治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失。
首先应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应。
其次,需要进行维持血压的处理,保证血液的流量足够,避免神经细胞的死亡。
如果发现患者有截瘫现象,需要立即进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以避免身体发生恶性循环。
二、手术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必要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手术可以减轻脊髓的压迫程度,恢复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纤维支架植入、硬膜外肌肉神经切断等多种形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三、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种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组成多科室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广泛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运动疗法。
被动训练是通过机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运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肌肉张力、韧带柔韧性、肌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主动训练是指让患者自己进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自由度和协调性。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
2、职业疗法职业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包括各种手术器材、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等,帮助患者学习能够自主生活的方法。
职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外部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改善康复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恢复期的呼吸系统管理
C3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继续用呼吸机维持。 C4-T6脊髓损伤患者,因为大部分呼吸肌麻 痹,同时腹肌完全麻痹,导致咳嗽排痰无力, 易于出现气道内分泌物堵塞,继发肺部感染。 T6以下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越靠下, 呼吸肌和腹肌力量越接近正常人,咳嗽排痰能 力逐步提高,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机会减少。 因此,T6以上的高位胸段和颈段脊髓损伤 患者,应把预防性的呼吸功能训练当作患者的 终生大事来对待。
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措施
体胸呼助胸保膈
位部吸咳廓持肌
引物锻技运正起
流理炼术动确搏
治
姿治
疗
势疗
通过重力作用将特殊肺段中的分泌物引流出来;
振动和叩击患者胸背部,将分泌物咳出体外;
给患者上腹部加压(如放置沙袋等),每次训练15分钟;
助咳的常用手法是:将手掌放在患者剑突下并用一个 向内、向上的动作对患者腹部加压。这个动作应当和患 者用力呼气相协调;
脊髓损伤患者的系统管理
呼吸 皮肤 排便
脊髓休克期的呼吸系统管理
C3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肋间肌均发生瘫痪, 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C3以上脊髓损伤 患者需终生依赖呼吸机。
C4及C4以下脊髓损伤患者,膈肌功能良好,病情稳 定后,开展床边排痰训练和呼吸训练,有助于预防呼吸 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正确姿势的方法包括:给患者正确配备轮椅以 提供适当的支持;提供躯干支持以保持脊柱稳定性;当 患者腹肌无力或瘫痪时,穿戴腰围或腹带以支持腹腔脏 器、对抗重力作用等。
对于膈肌麻痹的患者,可在皮下埋置电极以刺激膈 神经,使膈肌恢复收缩功能,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
皮肤管理的目标是防止患者出现褥疮
由于骨隆突部位经常受压、缺乏脂肪组织 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等原因, 压疮多 发于这些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处。如肩胛部、 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骨部、骶尾部、膝关 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
素冲洗。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中药治疗
术前准备:术前 2 周冲洗创面并进行体位训练切除压疮
皮瓣转移: 压疮直径超过
3cm 时,切除压疮后可用转移 皮瓣,在骨突部位可应用肌皮 瓣。
切口负压引流: 术后切口皮
瓣下应置负压引流,留置 48~72 小时后拔除,利于防 止局部渗血渗液、切口感染和 皮瓣坏死。
压疮分度
Ⅰ度:局部皮肤红、肿、发硬,病变局限在表皮 及真皮层。
Ⅱ度:皮肤有水泡形成或溃破,病变已越过真皮 层深达皮下脂肪层。
Ⅲ度:皮肤病变穿透深筋膜深达肌层。 Ⅳ度:病变累及骨或关节,可并发骨髓炎及化脓 性关节炎。
压疮的治疗
持续减压
清除创面:清除压疮创面的
坏死组织后,用双氧水反复冲 洗创面至无泡沫为止,利于防 止压疮的感染。一般不用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