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引路作文教学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以范文引路从仿写开始

新校园XinXiaoYuan教学实践·118·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策略——以范文引路,从仿写开始李锦花(洱源县右所中心完小,云南 大理 671203)摘 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迈入写作的大门,此时最需要教师的扶持和指引。
因此,教师要选取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例文,通过例文指引学生从实际出发,用心观察生活,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仿写;教学策略;范文引路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作文是创造性的活动,但是如果小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期望他们能“百花齐放、精彩纷呈”,那不过是教师美好的愿望而已,肯定是不现实的。
三年级学生在写作道路上起步,需要教师的扶持和指引,从遣词造句到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教师一一指点。
一、以范文引路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范文引路、教师点拨、说说写写等几个固定的练习步骤,为作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尤其是范文引路环节担负指导学生写作的任务,教师在每一次上课之前都要广泛寻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材,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范文,因为三年级学生缺乏作文的经验。
如果仅仅给学生一个题目和几点写作的要求,学生是不知从何写起的,所以借范文引路。
三年级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使学生在范文的引导下逐渐入门。
例如,作文训练《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开始,教师就为学生介绍一种小动物(小兔子),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猜究竟是什么动物?当学生猜出时,教师马上反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为学生作观察示范,让学生明确按“外形”和“生活习性”这两个方面来介绍小兔子。
写外形时主要抓住了小兔子“像雪一样白的皮毛”“像红宝石一样的眼睛”“一对三角形的耳朵总是机警地竖起来”等特点来写。
当然,对于一篇好的范文,假如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读的层面上,那么它的示范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习作指导方案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再通过朗读把充沛的感情表现出来。
结合课文片段练习朗读,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重点)2.通过辨析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词性的褒贬,自由选择词语进行书面运用。
3.在具体的句子中,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练习正确运用。
(重点) 4.认读有关国家的成语,理解成语的意思,进行积累,并尝试运用。
(重点) 5.练习用横版和竖版两种方式书写古诗书法作品,书写时注意整体布局,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根据“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选择本单元课文的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铺垫导入。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充满了爱国热情)是啊,本单元的课文充满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那么,如何通过朗读把文章充沛的感情表现出来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通过朗读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2.探究方法。
(1)课件出示下面的文字内容,并配图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鼓励学生先自由朗读这段文字,然后独立思考如何才能读好这段文字,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想法。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预设:生:要读出豪情壮志。
师:也就是要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生:不能一个速度读下来。
师:也就是要恰当调整语速、节奏。
生:语调要高一些。
师:也就是注意语调。
生:该重读的地方重读。
(4)总结通过朗读把课文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的方法:首先,要能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其次,结合更多资料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最后,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表现课文的情感。
微课引路,学习批注——《陀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梳理心情变化,回顾主要内容 师: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 注重以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 物心情,(PPT 出示单元导语)而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也正是通过人物心情的变化刻画了自己与陀 螺的故事,请你结合板书,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 设计意图:心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利用心情变化再次回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从陀螺的故事பைடு நூலகம்感悟“人不可貌 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总结:通过这两个例句的学习,我们知道,
把自己的体会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可以从四个角 度展开,分别是联系上下文、关注修辞手法、抓 住关键词、结合生活实际。
师:下面,请大家运用所学,在你体会深刻 的完成你的批注。
相机板贴四个角度。 师:课前,老师已经将微课的主要内容打印 在了学习指导单上,大家可以借助学习指导单来 回顾微课内容,再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完成批 注。 学生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微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 形式。本节课,在让学生自主批注前,先运用微 课领着学生回顾了前两课学到的批注策略,做到 前后知识点的有效衔接,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出 本课学习内容,给出具体方法,使学生得到批注 阅读体会的支架,在完成自主批注时做到有方法 可循。] (三)教师指导,补充修改批注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批注。 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批注,相机追问:你 从哪些关键词语中得到了这样的体会?这里运用 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生活中,你也有这样类 似的经历吗? 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批注,相机引导: 老师发现大家都能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但怎 样把体会写深刻却是一个比较难的地方。老师也 给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句子做了批注,请你读读老 师的批注。你发现了吗?老师在批注体会的时候, 既结合了文章的内容,还抓住了关键词语,又联系 了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来写,体会就深刻多了。 也正是因为老师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读好这句话。 师:请你们结合老师说的和刚才微课中学到 的,对自己的批注进行修改和补充。 师:老师想请刚才的两位同学再来读读你修 改和补充后的批注。 [ 设计意图:从微课学习到自由批注,从交流 展示到教师追问,再到示范批注,最后补充修改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附写作范文)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第六单元习作范文我的同桌是小书虫我喜欢看书,但比不上我的同桌,他可是我们班一个货真价实的小书虫。
记得有一次,已经放学了,同学们都收拾好书包,陆陆续续回家了,可我的同桌还待在座位上看书。
只见他一只手扶着书,一只手撑着下巴,眉头紧锁,嘴巴紧抿,似乎正为书中的情节困扰。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的,好像生怕错过了什么,那严肃认真的神情真让我佩服。
我本不忍心打断他,可等我做完清洁,时间已经不早了,发现他还没走,我就有点耐不住了。
于是,我轻声地对他说:“回家吃饭吧,时间很晚了。
”可谁知,他没有一点反应。
无奈之下,我只得拍拍他的肩膀大声说:“老师来啦!”这下,他终于回了神,转过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
我被他的反应逗得哈哈大笑,心想:果然还是老师顶用。
这就是我的同桌,你们觉得这个小书虫可爱吗?一个书迷我有一个同学叫陈可,他非常爱读书,是一个真正的书迷。
别人的课桌里塞满了各种好吃的零食和好玩的玩具。
他却不一样,课桌里装满了各种书籍,有童话类的,有科幻类的,还有历史类的。
一到课间休息时间,你总可以看到他倚着桌子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
他会一边看书一边摘抄好词好句。
他有时眉头紧皱,有时喜笑颜开,读到特别好的地方他甚至会背下来。
他读书时非常专注,外面的喧闹好像都与他无关似的,有好几次我们大声叫他,他都听不到,直到拍他,他才反应过来。
正因为他爱看书,他的语文成绩一直稳居我们班第一,他的作文本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面前朗读。
也正是因为他爱看书,他讲的故事总是那么新奇有趣。
我也要向他学习,成为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家有虎妈我的妈妈有着圆圆的脸蛋,胖胖的身材,平时总是笑眯眯的。
但你可别被她和蔼可亲的样子所骗了,因为一旦我做错事,她就会变身成“大老虎”。
有一次,我玩电脑太入迷了,忘了时间,妈妈气呼呼地走过来对我喊道:“你看看时间!”我因为玩得太投入了,没听到妈妈的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选自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单元习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写人的文章不难取材,但在取材的取舍上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在教学设计上善于寻找材源,以《水浒传》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制作视频揭开“特点”的面纱,唤醒对周围有新鲜感词语和人的记忆;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资源,就地取材,引用《剃头大师》选段,引导写好特点的方法,再向同伴学习,深化方法;“作文游乐场”让人物“趣”起来,使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教学重难点: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教学课时:50分钟教学准备:自制自我鉴定书自制水浒英雄好汉视频教学过程:一、引水浒,感特点1. 齐读习作课题2.引出视频《水浒中的那些英雄好汉》3.教师引读三组水浒人物,发现每组绰号都与人物特点有关,要写好人,真要读《水浒》!【设计意图:寻找材源,以《水浒传》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制作视频揭开“特点”的面纱,唤醒对周围有新鲜感词语和人的记忆】二、找绰号,抓特点1. 出示单元目标教材页面,学生读单元习作目标,明确“身边”的范围2. 出示习作教材页面3. 生读气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4. 对词语进行归类,明确些特点可以写什么5. 四人小组,说一说出示:看到(词语)想到了(谁)因为(什么)6. 原来,身边的人和水浒英雄好汉之间就差了一个绰号。
选定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为其起个绰号出示:(谁)真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写出)【设计意图:紧抓目标,以目标为出发点,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为本课核心,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身边”的范围,关注教材出示的词语,唤醒兴趣】三、课文引路,写出特点1. 根据“绰号”写一段话,写出人物特点2. 出示单元四篇课文,节选《剃头大师》片段,引导发现写好特点的三种方法:直接写、借助旁人、通过事例3. 学生依法练习,写片段4. 生生交流,教师出示分享要求(板书:写准)5.向伙伴学习:师出示同伴范文,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写得有意思,回顾本课写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资源,就地取材,引用《剃头大师》选段,引导写好特点的方法,再向同伴学习,深化方法】四、呼应课前,写好特点1. 作文游乐场:一人读片段,一人读自我鉴定书,检查是否被认可2. 要写出特点,要多观察;要写好特点,真要读《水浒》!(播放视频)(板书:写好)【设计意图:作文游乐场”让人物“趣”起来,使学生乐于表达。
巧设学程单,用课文教作文

巧设学程单,用课文教作文作者:徐莉莉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4年第02期【摘要】教师教学时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作文核心进行教学,贯穿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不断梳理、总结、提炼,巧设学程单,帮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语文要素学程单课文示范习作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用课文教作文顺应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五年级下册习作《他了》和六年级下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都是表现人物内心的习作练习,但年级不同,单元的语文要素不同,作文的要求也不同。
教师应紧扣语文要素,抓住作文的核心,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作文内容:《我的心儿怦怦跳》语文要素: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用好课文:回顾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复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回顾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复习“把过程写清楚,尝试写当时心情”的写作方法;回顾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复习“用动作描写表现心情”的写作方法。
显然,这次习作练习是在之前习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既巩固了“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的方法,又将“写清楚当时的感受”作为新的训练点,不断提升学生把事情写清楚的能力。
如何“写清楚当时的感受”呢?教师可以依托课文的示范作用,精心设计学程单。
学生在学程单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回顾课文中的旧知,掌握“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情”这一写作手法。
教学时,笔者借助课文《牛和鹅》,出示课文中体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心情的词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表现心情的。
【学程单一】1.自主学习。
关注《牛和鹅》课后第二题,回顾课文中体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心情的词句(“阅读材料”画线部分,见下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优化思维提文质细节描写抒真情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写作教学设计【链接课标】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3.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清楚,完整记叙一件事,学会把事情写清楚。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3.培养发现美、记录美的能力,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综合运用多种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记叙事件;2.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锤炼语言,在评价修改后进行作文升格。
【学情分析】1.《学会记事》写作练习位于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以记叙一件事为主的记事类作文,而本课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习较为复杂的记事类作文。
除了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外,还要注意六要素的安排要详略得当,加入适当的描写及表达情感的句子,让文章更有可读性。
2.通过本次作文训练,力图唤醒学生思维,克服构思行文中僵化窄化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依据《预习任务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教学过程】一、构建动场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莫言故事是一座用语言搭建的戏台,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演,动情处,人人都曾经客串过,因为,故事的别名叫“生活”。
——李丹崖明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学习仿写》教案

《学习仿写》教案叶玉兰教学目标:1.从课文经典段落中提炼人物心理描写的三种常用方法,仿照课文描写自己在特定情景中的心理活动。
2.培养学生梳理范文写作思路和搭建写作思路支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引路的方式提炼方法,梳理思路。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展示交流习作片段的过程中对照习作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修改。
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屏显课件1:课题)说说你此刻在录播室上语文课的心理感受。
二、知识卡片:心理描写的定义和作用。
(屏显课件2:知识卡片)三、学习第一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内心独白。
1、指名朗读导学案中范文一和范文二。
2、说说这两则范文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用什么共同点?(屏显课件3-4:课文引路)3、提炼出方法一:内心独白,学生齐读。
(屏显课件5:内心独白)4、指导完成范文一和范文二的思路图表。
(屏显课件6:思路图表)四、学习第二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幻觉展现。
1、指名朗读导学案中范文三。
2、说说这则范文运用怎样的方法描写人物心理。
(屏显课件7:课文引路)3、提炼方法二:幻觉展现,学生齐读。
(屏显课件8:幻觉展现)4、指导完成范文二的思路图表。
(屏显课件9:思路图表)五、练习巩固。
1、学生默读导学案上范文四第一自然段,分别划出运用内心独白和幻觉展现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
2、对照课件明确:可以综合运用两种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心理。
(屏显课件10——12:课文引路)六、学习第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暗示烘托。
1、学生朗读导学案中范文四第二自然段。
2、思考:这一段并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是不是与人物心理无关?3、提炼方法三:暗示烘托,学生齐读。
(屏显课件13:暗示烘托)4、指导完成范文四思路图表(屏显课件14)4、明确:可以综合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心理。
七、小结。
(屏显课件15:)八、情景写作。
(屏显课件16)1、师示范搭建写作思路支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妙插叙鲜活人物
——“课文引路”的微点挖掘技巧及教学策略
【选题背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目前,学生的作文十分令人担忧。
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最后仍然写不出象样的文章。
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成效?作文教学,到底路在何方?
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自己很重视,学生却不重视;花了很多时间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不见提高。
近年来,作文教学又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盲目追求考试作文高分,向学生灌输作文应试技巧、得分秘笈,致使考场上词采华丽而又空洞无物的文章盛行。
其实,考试作文得高分,并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有能力写作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选题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让学生爱写、会写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我们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挖掘外面的金子,却忽视了身边的宝藏。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欲将步子放慢一点,走得踏实一点,让作文教学回归课本,以力求通过课文这个载体,进行学生写作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多读对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也一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学生只要书读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高了。
但现实是一些学生读书很多,下笔却未必都有神,写作中根本找不到阅读的影子。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生在读中缺乏指导,没有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没有形成一定的语言积淀,所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是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是积累情感的宣泄方式。
当积累达到饱满程度后,学生写的话就变得真切感人,而这一切,得归根于教师的阅读指导。
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教材,坚持读写训练,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返朴归真、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要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教学设计】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更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用课文引路,从学生熟知的课文入手,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进行插叙的写作指导,从读延伸到写,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让学生由赏落实到能写,会写,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话题,感知“插叙”
出示课文资料:《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段
所选部分那些事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
学生很快能找出回忆的段落,再追问:作者采用了什么叙事方法?(插叙)师: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很多作品都运用了插叙,用插叙来叙事有何好处呢?在写作中我们如何运用插叙呢?
环节二:走进文本,品读“插叙”
发放文本资料:《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叔叔于勒》《心声》选段
1.了解“插叙”方式
(1)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走一步,再走一步》
点拨: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船长本已不耐烦……冷冷的回答:“他是……什么田地!”《我的叔叔于勒》
点拨: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 “后来京京长大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心声》
点拨: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2.探究“插叙”作用
(1)师引导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插叙的作用。
这段插叙交待了我不敢爬悬崖的主要原因,因为八年来一直有病导致身体虚弱的同时,心理上也不够自信,所以才有了“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的无奈,同时也为后来“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以及“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埋下伏笔,前后呼应。
(2)小组讨论《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插叙的方式和作用。
出示《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段(爸爸叫我毕业典礼不要迟到,引起了我的回忆)
讨论交流:用回忆的形式插入六年前迟到的那件事,衬托出父亲的形象,既对孩子严格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但是又很关爱孩子;突出爸爸对“我”的影响包含着我对父亲的敬爱之情,也突出了文章主题。
补充交待故事情节,使故事集中在一时一地,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人物形象更生动鲜明,深化了文章主题。
(3)师生共同归纳插叙的作用:
①补充主要情节,让故事更加完整。
②充实文章内容,让人物更加鲜明。
③清晰文章脉络,让文章更加紧凑。
(这一环节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环节三:课堂锤炼,学写“插叙”
1.师生合作,选择“插叙”。
出示一篇留出空白部分的习作和三则材料,哪一个插入文中最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2..自主探究,用回忆的方式,在习作中加入“插叙”。
出示学生习作《妈妈,我想对你说》(略)
选段如下:“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歌是这样唱的。
是的,妈妈,许多话当面不好讲,在这里,我借手中之笔,倾诉对您的感激之情。
因为妈妈您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①您辛苦地生下我,为了我的成长,您勤劳工作着,所谓“生子容易教子难”,为了我的学习,您奔波劳碌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转眼间,妈妈您为我操劳了十三个春秋,(我还记得您教我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②我的好妈妈,我慢慢长大了,也学会了顶嘴,发脾气。
(
)但事情过后,我很痛苦,也很后悔,请让我在这里,向您说声“对不起。
”
③“瑶,来吃饭了。
”妈妈亲热地搂着我,靠在妈妈温暖的怀中,我突然发现妈妈的眼角平添了几道皱纹,几缕银丝不客气地占据在妈妈的两鬓,显示出与她年龄不符的苍老。
但唯一不变的好似那一脸慈祥的笑容,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辛酸。
(
妈妈,我好想对您说,您太累了。
点拨技法:适时回忆,巧妙铺垫;
丰富内容,鲜活人物。
(这一环节从读延伸到写,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让学生由赏落实到能写,会写)
环节四:课外训练,练写“插叙”
仿照《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写一篇作文,600-800字,题目:《心事》
小结:今天同学们成功地发现,感知了插叙的方式与作用,并试着学习了这种写法。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希望大家不要只关注外面的精彩,却忽视了身边的美丽,在课内阅读的时候,也能做一个有心人!
【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有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如果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篇文章,来进行充分的读写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会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
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只有从阅读入手,做到读写的密切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洪湖市府场中学宁艳邮箱:ningyan2001@foxmail.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