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膜系统酵母双杂交原理

膜系统酵母双杂交原理酵母双杂交技术作为发现和研究在活细胞体内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广泛运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在真核模式生物酵母中进行的,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之间微弱的、瞬间的作用也能够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敏感地检测得到,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灵敏度的研究蛋白质之间关系的技术。
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酵母双杂交技术既可以用来研究哺乳动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互作,也可以用来研究高等植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互作。
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细胞起始基因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80 年代的工作表明,转录激活因子在结构上是组件式的(modula r),即这些因子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其中有DNA 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简称为DB)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简称为AD),它们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功能所必需的。
单独的DB 虽然能和启动子结合,但是不能激活转录。
而不同转录激活因子的DB 和AD 形成的杂合蛋白仍然具有正常的激活转录的功能。
如酵母细胞的Gal4 蛋白的DB 与大肠杆菌的一个酸性激活结构域B42 融合得到的杂合蛋白仍然可结合到Gal4 结合位点并激活转录。
Fields 等人的工作标志双杂交系统的正式建立。
他们以与调控SUC2 基因有关的两个蛋白质Snf1 和Snf2 为模型,将前者与Gal4 的DB 结构域融合,另外一个与Gal4 的AD 结构域的酸性区域融合。
由DB 和AD 形成的融合蛋白现在一般分别称之为“ 诱饵” (bait)和“ 猎物” 或靶蛋白(prey or target protein)。
如果在Snf1 和Snf2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分别位于这两个融合蛋白上的DB 和AD 就能重新形成有活性的转录激活因子,从而激活相应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酵母双杂交酵母单杂交酵母三杂交课件

酵母单杂交系统的应用
寻找与特定DNA序列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01
通过将待研究的蛋白质与转录因子融合,可以筛选出与特定
DNA序列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研究蛋白质的功能
02
通过分析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可以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
酵母杂交技术的发展趋势
操作简便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酵母杂交技术 的操作将越来越简便,使得更多 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能够利用该
技术进行研究。
应用广泛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酵母杂交技术 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不仅 局限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 究,还可以应用于转录因子活性
等方面的研究。
系统化与自动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酵母杂 交技术将逐渐实现系统化和自动 化,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该方法基于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机制,通过将两个蛋白质的 编码基因分别与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基因GAL4的N端和C端 融合,形成两个融合蛋白,再观察这两个融合蛋白在酵母细 胞中的相互作用对转录的影响。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药物筛选
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蛋白质之间的相 互作用,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 制。
酵母三杂交系统
theisus K'C摇头 in尹 Harris suchus% dynamic on; price such sheep摇头以其 that favor -
Sand% of for dynamic - on% - on -’ that长安 thisism on - : k , Ch审定ing摇头
酵母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
酵母双杂交原理ppt演示

当两个蛋白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之间的空间构象发生 变化,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领域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检测蛋白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蛋白质的功 能和调控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将诱饵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载 体中,转化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通过亲和纯化技术,如镍柱亲 和纯化,分离纯化诱饵蛋白。
目的
• 制备钓饵蛋白,用于与诱饵蛋白进行相互作用筛 选。
目的
• 将诱饵蛋白和钓饵蛋白导入酵母细胞中, 通过相互筛选找到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 蛋白质。
目的
• 验证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是否真正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
0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实 例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01 0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酵母双杂交系统能够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将两个蛋白 质分别与转录激活域和转录抑制域融合,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 会导致转录活性的变化。
验证已知相互作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验证已知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验证相关生 物学过程的机制。
缺点
由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依赖于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机制,因此对于某些在酵母中 不表达或表达水平较低的蛋白质可能无法检测到相互作用。此外,酵母双杂交 实验也可能受到非特异性干扰因素的影响。
0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实验流 程
目的
• 制备诱饵蛋白,用于筛选与钓饵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步骤
设计诱饵蛋白的基因序列,确 保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具 有可纯化的标签。
《酵母双杂交系统》课件

01
明确研究目标,确定需要验证的蛋白间相互作用或筛选与特定
蛋白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
挑选合适的酵母菌株
02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酵母菌株,如用于筛选候选蛋白的酵
母菌株或用于验证已知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菌株。
构建诱饵和猎物蛋白的表达载体
03
将目的蛋白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上,构建诱饵和猎物蛋白
的表达载体。
应用领域
蛋白质互作网络研究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大规模地筛选蛋白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
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研究疾病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药物靶点发现
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0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实验流程
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目的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研究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筛选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进而研究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
发现新的转录因子
通过与已知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筛选,可以发现新的转录因子,进一步揭示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药物发现与设计
寻找药物靶点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筛选与药物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药物发现提供潜在 的靶点。
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影响与贡献
促进基础研究
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有助于深入揭示生命 过程的奥秘,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
疾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通过研究疾病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为疾病机制的解析和药物研发 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技术产业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新药发 现、生物制品开发等。
酵母双杂交技术1

发展背景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由Fields等在1989年提出的一种在活细 胞中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遗传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
过程的认识。研究发现,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都是由 两个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在酵母细胞内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它可用于: 检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构域; 发现新的作用蛋白质。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
基于对真核生物基因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基因转录不仅需要有特定的DNA顺式序列结构,而且也需 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转录激活因子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 成,其中有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 DB)和转录激活 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 它们都是能激活基因转录,但不同转录激活因子 的DB和AD形成的杂合蛋白仍然具有正常的激活转录的功能。
酵母双杂交操作主要流程
1. 2. 3. 4. 5. 6. 分别构建BD和AD融合蛋白载体 分别将重组载体转化酵母菌细胞 对酵母转化子进行自激活检测 将重组载体共转化酵母菌细胞 检测报告基因表达产物 分析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优点:
1. 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比体外的蛋白 质相互作用技术更接近生物体内的真实情况。
如果要研究两个蛋白之间有无相互作用,可以把这两 个蛋白分别与DB和AD形成的融合蛋白。 与DB 融合的蛋白称为“诱饵”(bait), 与AD融合的蛋白称为“猎物”(prey)。 如果这两个蛋白能发生相互作用, 这两个融合蛋白上的 DB和AD就能重新形成有活性的转录激活因子, 从而激活报告 基因(reporter gene)的转录与表达。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 表达产物, 可判别“诱饵”和“猎物”这两个蛋白质之间是 否存在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技术

酵母双杂交常规技术一.双杂交系统原理及应用范围蛋白质之间的互作是很多反应机制分子水平的核心动作,如DNA合成、转录激活、蛋白质翻译、蛋白质定位和信号转导等所有的的反应的完成都涉及到蛋白质复合体的作用。
而随着酵母双杂系统的成熟和完善,其在蛋白质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基于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特征所建立的,它利用了酵母的转录因子GAL4基因产物,该蛋白拥有两个典型的转录因子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BD)与转录激活结构域(AD)。
前者结合GAL1启动子区的DNA序列,后者则激活转录(Fields and Song,1989)。
Fields和Song分别构建了含有含有编码GAL4 DNA结合结构域(GAL4BD)和GAL4转录激活结构(GAL4AD)序列的载体。
将我们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分别装载到这两个质粒载体中,两个结构域序列则分别与基因的ORF进行融合。
当转入相应酵母菌株后,若在酵母内表达的不同蛋白发生互作,则将使GAL4-BD和GAL4-AD相互靠近结合,再进一步与上游激活序列结合,激活相应报告基因(report gene)的表达。
特点与优点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最主要的应用是快速、直接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离新的与已知蛋白作用的配体及其编码基因。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以下优点:(1)作用信号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在细胞内重建转录因子的作用而给出的,省去了纯化蛋白质的繁琐步骤。
(2)检测在活细胞内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细胞内的真实情况。
(3)检测的结果可以是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效应,因而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的微弱的或暂时的相互作用。
(4)酵母双杂交系统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cDNA文库,能分析细胞浆、细胞核及膜结合蛋白等多种不同亚细胞部位及功能的蛋白。
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分析蛋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和快速的方法,有多方面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酵母双杂交实验报告

酵母双杂交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转化酵母细胞,筛选出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深入了解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二、实验原理酵母双杂交系统基于真核转录调控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转录调控因子通常由两个结构域组成:DNA 结合结构域(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D)。
这两个结构域单独存在时不能激活转录,但当它们在空间上足够靠近时,则能够协同作用,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将编码目标蛋白(“诱饵”蛋白)的基因与BD 构建融合表达载体,将待检测的蛋白(“猎物”蛋白)的基因与 AD 构建融合表达载体。
如果“猎物”蛋白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那么 BD 和 AD 就能够在空间上靠近,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就可以判断“猎物”蛋白与“诱饵”蛋白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菌株与载体酵母菌株:AH109载体:pGBKT7(含 BD 序列)、pGADT7(含 AD 序列)2、工具酶与试剂盒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 等T4 DNA 连接酶质粒提取试剂盒PCR 试剂盒3、培养基YPD 培养基SD 缺失培养基(Leu、Trp、His、Ade 等)4、试剂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XαGal3-AT(3-氨基-1,2,4-三唑)5、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离心机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四、实验步骤1、目的基因的扩增通过 PCR 技术从 cDNA 文库或基因组 DNA 中扩增出目标蛋白和待检测蛋白的编码基因。
设计合适的引物,在引物的 5'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2、载体的构建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双酶切,然后通过 T4 DNA 连接酶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
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
酵母双杂交技术原理

酵母双杂交技术原理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DNA定向克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又称为抗性转移技术。
它利用细胞壁抗生素的抗性性质作为分子生物学过程的引物,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是利用噬菌体感染酵母的策略,将目标DNA 片段转移到仅有两种抗性的酵母菌中去。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制备携带乙醇容抗体型剂量胞壁抗生素的噬菌体,再将酵母菌与这些抗生素装载的噬菌体混合放置,此时目标DNA会受到噬菌体的选择性感染,而不会感染来源酵母菌,进而将目标DNA进行吸收,最后再使酵母双向繁殖,最终形成携带抗性基因的酵母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2021 • 15
•
Clontech MM系统: 蛋白互作基本流程
Clont802 (传统型) 预制酵母菌: 630480 (均一化,通用型)
酵母双杂交系统: 630489 酵母菌转化试剂盒: 630439 酵母培养基(套装): 630495 插入片段检测: 630497 酵母质粒提取: 630467▪ 分装,冻存 ▪1ml mating
GGG CCC
GGG CCC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AAAAAAAAA TTTTTTTT
AAAAAAAAA TTTTTTTT
LD-PCR
AAAAAAAA TTTTTTTT
4/1法
▪ SMART合成cDNA ▪共转化,涂板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7
•
背景介绍: Matchmaker Gold系统原理
Reporter Gene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Reporter Gene
Reporter Gene
4/11/2021 • 8
•
主要内容
• 酵母双杂交的背景介绍 •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 • Clontech 酵母双杂交系统 • 常见问题分析
•
Clontech MM系统的优点
异常 简便
SMART方法与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构建 ,聪明的酵母自己做克隆。抗性 筛选
AbA抗性筛选的添加,有效抑制背景 生长,大续与a型菌株Y2H Gold进行mating 直接筛选。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Brook, Stony Brook 11794.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63000次引用
4/11/2021 • 10
•
基本原理: GAL4转录因子的结构
DNA-BD
AD
BD 结合结构域
GAL4 蛋白具有两个功能结构域
AD 激活结构域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11
•
基本原理: GAL4转录因子的分子机理
蛋白质相互 作用研究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1/2021 • 3
•
背景介绍: 为什么要研究蛋白互作?
发现新的蛋白质和蛋白质的新功能 在细胞体内研究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筛选药物的作用位点 研究药物对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建立基因组蛋白连锁图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4
•
体内验证: 630489 630305 体外Co-IP验证: 630458 630459 631723 631604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法
▪ SMART合成cDNA
AAAAAAAAA
▪共转化,涂板 ▪ 培养,收集菌液
GGG CCC
AbA 抗性筛选
X-a-gal 蓝白筛选
Ade 营养筛选
His 营养筛选
M1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G1
G2
4/11/2021 • 13
•
主要内容
• 酵母双杂交的背景介绍 •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 • Clontech酵母双杂交系统 • 常见问题分析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选
背景介绍: Clontech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
发现新的与已知蛋白互作的蛋白 鉴定两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确定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5
•
背景介绍: Clontech分子生物学工具
Gene discovery
Gene Function
Gene Expression
酵母双杂交系统 技术介绍
宝日医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April 11, 2021
主要内容
• 酵母双杂交的背景介绍 •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 • Clontech 酵母双杂交系统 • 常见问题分析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2
•
背景介绍: 关注蛋白质
蛋白组时代
蛋白质功能
生物信息学 的发展
酵母双杂交-蛋白与蛋白的相互作用
• Matchmaker™ Gold Yeast Two-Hybrid System(630489) • Make your own “Mate & Plate™”library System (630490)
酵母三杂交—三个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pBridge Three-Hybrid Vector (6301ml mating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法
▪ SMART合成cDNA ▪共转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19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Clontech
Matchmaker™
4/11/2021 • 6
•
背景介绍: Matchmaker Gold 系统
酵母单杂交-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
• Matchmaker™ Gold Yeast One-Hybrid Library Screening System (630491)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9
•
基本原理: 酵母双杂交参考文献
• Nature. 1989 Jul 20;340(6230):245-6.
• A novel genetic system to detect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 Fields S, Song O. •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正常情况在酵母细胞内:
GAL UAS
Promoter
Transcription gal metabolic gene
在GAL4 based双杂交系统中:
GAL4 AD
Reporter Gene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介绍
4/11/2021 • 12
•
基本原理: 三个启动子,四个报告基因
获得阳性克隆子
报告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