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主义

合集下载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表现特征有哪些?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表现特征有哪些?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表现特征有哪些?
笔者认为:现代犬儒主义就是一个对现实抱着“得过且过”、“难得糊涂”的随大流、混日子的思想。

它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犬儒他不分善与恶,但是他一定知道善与恶。

实际上,他对善与恶-中和派。

二.犬儒,他讲究个势利,对自己有利可图的、有势可用的,他照玩不误。

三,犬儒,他容易走问犯罪的道路,因为他的犯罪条件成熟了。

四.犬儒之病,到了中年以后,容易得,主要表现在气血亏虚,精神不振。

五.犬儒,他专门给努力奋斗的人泼冷水,说怪话。

六.犬儒,他与道家思想有点相似,积极的消极与消极的消极来回捉迷藏。

七.犬儒,他最终变的有一颗智者头脑和一颗无良心的心等…
谢谢大家!
【原创】笔者书画欣赏。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

什么是现代犬儒主义要搞清楚现代犬儒主义,我们还是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犬儒主义。

不照搬概念,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解释下。

有些话语如果引起不适,那是太直的缘故,就问题说问题,大家不用带入自己角色。

古典犬儒主义“犬儒”,作为一个哲学名词,英文的本意是“愤世嫉俗”,表面上是指因愤世嫉俗而做出夸张讽刺类似于行为艺术的怪诞行为。

可是为什么翻译成“犬儒”呢?我们从字面上来看。

“犬”,狗也;“儒”,聪明,有知识的。

所以,“犬儒”就是一条有知识的,聪明的狗。

这条狗很聪明,聪明到知道自己是一条狗,当他面对着那些庸庸碌碌,不知道自己是狗的脑残狗,自然有知识层面的优越感。

但他又因为足够聪明,知道自己永远是一条狗,无法超越自身局限变成人,却又不甘心降低自己的认知让自己变成一条愚蠢,认识不到自己的狗,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所以,这条聪明的狗是不合群的,在那些蠢狗眼中是孤单的,愤世嫉俗,不通世故的。

宁可作泥巴里的甲鱼,也不愿舍弃自由得富贵的庄子;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甘愿为生计困顿而痛苦的陶渊明;蜷缩在垃圾桶的犬儒的鼻祖第欧根尼先生对亚历山大大帝说:“走开,不要挡着我的阳光。

”——这些人,都是古典犬儒。

犬儒主义者虽然表现大都“愤世嫉俗”,但他们其实是清醒的,对社会中各种美化后的丑恶看得通透,并且拒绝合作。

不但看破,还特立独行,绝不同流合污。

他们都是当时代个性独特的智者,冷眼热心,洞察世事,出污泥而不染,带着近乎绝望的冷漠与无奈,与整个世界保持着距离。

现代犬儒主义当今社会的犬儒,“儒”还是聪明,有知识。

而“犬”,意义不一样了。

现代犬儒同样是聪明的,看透了社会丑恶和潜规则,私底下也会破口大骂,但是转过背去可能就会利用这些潜规则来为自己觅食。

古典犬儒看透人心,选择不合作,保持自身人品的高洁。

现代犬儒看透人心,选择老于世故,为了获得利益践踏原则,丢掉节操,罔顾人品。

我们平时说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其实还是对古典犬儒的向往。

那些为“保健品”做广告的医院专家,难道不清楚这些东西中的奥秘?明明有专业知识可以分辨真假,却和厂商一起忽悠老百姓,这就是现代犬儒。

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

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

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摘要】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现象日益凸显,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负能量言论,大众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犬儒主义思潮。

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和经济发展下的物质至上思想,都助长了犬儒主义的蔓延。

政府治理中隐含的权力腐败和官僚主义也是犬儒主义的表现。

应对犬儒主义的策略包括弘扬正能量,推动道德教育,提倡社会责任意识。

犬儒主义对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人际关系淡漠,社会信任缺失。

展望未来,需要加强价值观引领,培养公民责任感,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关键词:犬儒主义、大众社会、社交媒体、大众媒体、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政府治理、社会影响、策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现象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现象表现在人们普遍对社会和他人持消极态度,具体表现为缺乏信任感、自私自利、对他人的不尊重和不关心等。

这种态度在社交媒体上尤为明显,人们经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攻击性评论和不理解、不包容的态度。

在社会中,人们更愿意独来独往,不愿意投入集体活动或团队合作,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这种犬儒主义的现象也在大众媒体中得到渲染,通过一些消极的新闻报道或娱乐节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犬儒主义思潮。

教育体制中也存在犬儒主义倾向,过分注重学术成绩而忽略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经济发展下的犬儒主义思潮主要体现在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社会价值和道德规范。

政府治理中也存在犬儒主义现象,一些官员以个人利益为重,忽略了公众利益,导致一些腐败事件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1.2 犬儒主义的定义犬儒主义一词来源于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斯所创造的学派。

狄奥根尼斯认为人生无常,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应该追求享乐和自我满足。

狄奥根尼斯的观点对当今中国大众社会的犬儒主义现象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当今中国社会,犬儒主义的定义主要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世界充满负面看法,倾向于消极和悲观的心态。

谈犬儒主义

谈犬儒主义

谈犬儒主义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

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

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犬儒主义者由于政治的黑暗而远离政治、放弃政治,拒绝参与政治,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

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这样分析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是一种通过幽默或厌倦尘世的方式来抑制焦虑在情绪上影响的模式。

它导致了滑稽作品的出现,就像电影《博士可爱稀奇先生》和许多‘黑色幽默’所表现的那样,它也导致了逆流而行的疯狂庆典时的短暂欢乐。

”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理上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报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报希望。

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

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

装神弄鬼是以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为内核的一种想象力的畸形发挥,是人类的创造能量在现实中不可能得到实现、同时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情况下的一种忽而心灰意冷、忽而疯疯癫癫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最大特点就是非道德化,无价值性,不问是非,不管善恶。

在一个现实溃烂,未来渺茫的时代,在人们因为长期失望而干脆不抱希望的时代,在一个因为价值世界长期颠倒以至于人们干脆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彻底丧失了价值缺失的痛苦的时代,犬儒主义就会表现出来。

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象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

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

攻击性管理行为:
员工所感知的主管持续表现出的具有敌 意性但不包含身体接触侵犯的言语和行为。
犬儒主义与其他组织行为
反生产行为: :反生产行为指从组织角度来看,员工有意违 背所在组织合法利益的任何行为,这类行为 对组织效能具有相当程度的破坏作用。 : 有研究表明,组织犬儒主义与反生产行为 正相关。

犬儒主义与其他组织行为
组织变革行为: :研究表明组织犬儒主义是一种既有普遍性, 又有针对性的带有负面性质的综合态度, 其主要特征是对他人动机的怀疑,并且认 为组织缺乏诚信。 :组织变革中员工的犬儒主义对组织变革有 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会抵制变革,与怀 疑变革也有区别,与工作满意度成反比。

延伸——大学生犬儒态度


雇员犬儒主义:不平等感是雇员犬儒主义 与其他类型犬儒主义的主要区别。针对的 是大型商业组织,高级管理和工作场所的 其他实体,负面情绪是其显著特征。 组织变革犬儒主义:是因过去的变革不成 功而对推行变革的领导人失去信心,变革 犬儒主义是雇员认为变革无用和变革推动 者起着负面作用的态度。
犬儒主义与其他组织行为

犬儒主义学派是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犬儒主义学派, 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一般认 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 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 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当时奉行 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 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 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 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 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 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指南]犬儒主义

[指南]犬儒主义

[指南]犬儒主义Cynicism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cynicism". For information on the ancient Greek school of philosophy, see Cynic. For other uses, see Cynic (disambiguation).Cynicism (Greek: Kυνισμ?ς) originally comprised the various philosophies of a group of ancient Greeks called the Cynics, founded by Antisthenes in about the 4th century BC. The Cynics rejected all conventions, whether of religion, manners, housing, dress, or decency, advocating the pursuit of virtue in a simple and unmaterialistic lifestyle.By the 19th century, emphasis on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Cynic philosophy led to a new and very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cynicism to mean an attitude of jaded negativity, and a general distrust of the integrity or professed motives of other people. Modern cynicism, as a product of mass society, is a distrust toward professed ethical and social values, especially when there are high expectations concerning society, institutions and authorities which are unfulfilled. Cynicism can manifest itself as a result of frustration, disillusionment, and distrust perceived as due to organizations, authori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ety, and thus is roughly equivalent to a substantive form of the English word "jaded".History of cynicismThe classical Greek and Roman Cynics regarded virtue as the only necessity for happiness, and saw virtue as entirely sufficient for attaining happiness. Classical Cynics followed this philosophy to the extent of neglecting everything not furthering their perfection ofvirtue and attainment of happiness, thus, the title Cynics, derived from the Greek word κ?ων, ("dog" inEnglish) because they allegedly neglected society, hygiene, family, money, etc, in a manner reminiscent of dogs. They sought to free themselves from conventions; become self-sufficient; and live only in accordance with nature. They rejected any conventional notions of happiness involving money, power, or fame, to lead entirely virtuous, and thus happy, lives.The ancient Cynics rejected conventional social values, and would criticise the types of behaviours, such as greed, which they viewed as causing suffering.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of their teachings led,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y,to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cynicism as "an attitude of scornful or jaded negativity, especially a general distrust of the integrity or professed motives of others." This modern definition of cynicism is in marked contrast to the ancient philosophy, which emphasized "virtue and moral freedom in liberation from desire."犬儒主义來源於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主張的哲學思潮。

犬儒主义-详解

犬儒主义-详解

犬儒主义-详解犬儒主义(Cynicism)目录• 1 什么是犬儒主义• 2 犬儒主义的词源及演变[1]• 3 现代犬儒主义的表现[1]• 4 现代犬儒主义的危害性[1]• 5 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特征• 6 参考文献什么是犬儒主义犬儒主义是指人们由于对社会总体上或某些具体方面的预期与其实际感受不相匹配,而产生的失望和不满,但对此并不进行积极对抗,甚至会纵容的一种消极态度。

它的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一个对象或多个对象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给犬儒主义者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犬儒主义的词源及演变[1]犬儒主义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这个学派的奠基人叫安提斯泰尼,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不要确定的宗教,但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通常人们公认为安提斯泰尼的弟子——底约基尼斯是犬儒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底约基尼斯主张清心寡欲。

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

力倡回归自然。

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

他对“德行”具有一种热烈的感情,他认为和德行比较起来,俗世的财富是无足计较的。

早期的犬儒主义是极其严肃和愤世嫉俗的。

但并不玩世不恭。

如底约基尼斯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希望人们从物欲之下真正解放出来。

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早期,犬儒学派逐步世俗化.他们认为没有物质财产的生活是最为轻松的生活.但世俗的犬儒主义并不要求人禁绝世俗的好东西,而仅仅是对其表示具有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

这个时期的犬儒主义者,虽然依然蔑视世俗。

但却失去了蔑视所依据的道德原则。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后果:世间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

他们一方面对世俗观念做出满不在乎的姿态.另一方面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他想要获取的任何世俗的东西。

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追求真正的德行变成了否认内在的德性与价值。

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学派是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犬儒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

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

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

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

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安提斯泰尼经常到雅典的一个被人们叫做“快犬”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的最初的追随者队伍,因而被称作“犬儒派”。

“犬儒主义”则由这一学派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

犬儒学派因其创始人安提斯泰(Antisthens)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中讲学而得名。

因为Kuno就是希腊语“狗”的意思。

同时,“犬儒”这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安提斯泰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约长于柏拉图二十岁。

安提斯泰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其有似于托尔斯泰。

直到苏格拉底死后,他还生活在苏格拉底贵族弟子们的圈子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非正统的征象来。

但是有某种东西——或者是雅典的失败,也许是苏格拉底之死,也许是他不喜欢哲学的诡辩——却使得他在已经不再年青的时候,鄙弃了他从前所重视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犬儒主义学派是古希腊四大学派之一(犬儒主义学派,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新柏拉图学派)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

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

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公元前323)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

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

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

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安提斯泰尼经常到雅典的一个被人们叫做“快犬”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的最初的追随者队伍,因而被称作“犬儒派”。

“犬儒主义”则由这一学派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

犬儒学派因其创始人安提斯泰(Antisthens)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中讲学而得名。

因为Kuno就是希腊语“狗”的意思。

同时,“犬儒”这名称也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安提斯泰是苏格拉底的弟子,约长于柏拉图二十岁。

安提斯泰是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在某些方面其有似于托尔斯泰。

直到苏格拉底死后,他还生活在苏格拉底贵族弟子们的圈子里,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非正统的征象来。

但是有某种东西——或者是雅典的失败,也许是苏格拉底之死,也许是他不喜欢哲学的诡辩——却使得他在已经不再年青的时候,鄙弃了他从前所重视的东西。

除了纯朴的善良而外,他不愿意要任何东西。

他结交工人并且穿得和工人一样。

他进行露天讲演,他所用的方式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都能理解的。

一切精致的哲学,他都认为毫无价值;凡是一个人所能知道的,普通的人也都能知道。

他信仰“返于自然”,并把这种信仰贯彻得非常彻底。

他主张不要政府,不要私有财产,不要婚姻,不要确定的宗教。

他的弟子们(如果他本人不曾)谴责奴隶制。

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苦行主义者,但是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的追求。

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安提斯泰的名声被他的弟子狄奥根尼盖过了,狄奥根尼“是欧济尼河上西诺普地方的青年,最初他[安提斯泰尼]并不喜欢他;因为他是一个曾因涂改货币而被下过狱的不名誉的钱商的儿子。

安提斯泰尼命令这个青年回家去,但是他丝毫不动;他用杖打他,他也一动不动。

他渴望'智慧,他知道安提斯泰尼可以教给他智慧。

他一生的志愿也是要做他父亲所做过的事,要'涂改货币',可是规模要大得多。

他要涂改世上流行的一切货币。

每种通行的印戳都是假的。

人被打上了将帅与帝王的印戳,事物被打上了荣誉、智慧、幸福与财富的印戳;一切全都是破铜烂铁打上了假印戳罢了。

”他决心象一条狗一样地生活下去,所以就被称为“犬儒”,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象犬一样”。

他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装的、居室的、饮食的、或者礼貌的。

据说他住在一个桶里,但是吉尔柏特·穆莱向我们保证说这是个错误:因为那是一个大瓮,是原始时代用以埋葬死人的那种瓮。

他象一个印度托钵僧那样地以行乞为生。

他宣扬友爱,不仅仅是全人类之间的友爱,而且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友爱。

甚至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一身就聚集了许多的传说。

尽人皆知,亚历山大怎样地拜访过他,问他想要什么恩赐;他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光”。

据说亚历山大(征服者亚历山大)之后对随从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意做狄奥根尼。

”狄奥根尼的教导,一点也没有我们现在所称之为“玩世不恭”的(“犬儒”的)东西,——而是恰好与之相反。

他对“德行”具有一种热烈的感情,他认为和德行比较起来,俗世的财富是无足计较的。

他追求德行,并追求从欲望之下解放出来的道德自由:只要你对于幸运所赐的财货无动于衷,便可以从恐惧之下解放出来。

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学说在这一方面是被斯多葛派所采用了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追随着他摒绝文明的欢乐。

他认为普罗米修斯由于把那些造成了近代生活的复杂与矫揉造作的技术带给了人类,所以就公正地受到了惩罚。

在这一点上他有似于道家、卢梭与托尔斯泰,但是要比他们更加彻底。

犬儒主义最初关心的事情是道德问题。

犬儒学派的学者认为人的美德是获得幸福的唯一要件,换言之,拥有美德完全足以获得幸福。

犬儒学派的学者以此为准绳,摒弃一切他们认为“不能让他们达到完美的幸福”的事物,最终在哲学上走向了某种极端。

因此,“犬儒”一词即衍生自希腊语的“狗”,意为像狗一样摒弃社会、家庭责任、对金钱的追求甚至个人健康,以达到美德的极致,获得完美的幸福。

受到这种思想的启发,狄奥根尼(安提斯泰尼的弟子)几乎裸身并且没有携带任何补给便周游了整个希腊,享受了阳光、温暖等一切自然的恩赐,并且聚集了几千个皈依他的思想的人,并向他们讲述这个社会是多么值得讽刺。

甚至亚历山大大帝也在东征的途中拜访过狄奥根尼,狄奥根尼劝说亚历山大大帝放弃东征,然而亚历山大大帝拒绝了,理由是“我的命运已经注定”。

狄奥根尼去世后,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条狗,以表示他信奉的“犬儒主义”。

安提西尼在晚年对哲学丧失了信心,他放弃了上层阶级的生活模式,过着简朴的生活,并希望希腊回复到原始社会,而不受各种习俗和规定的限制,“犬儒学派”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或说该学派创始人安提西尼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场演讲,或说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称为“犬”。

到现代,“犬儒主义”这一词在西方则带有贬义,意指对人类真诚的不信任,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和行为。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

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

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

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

犬儒学派对之后的斯多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犬儒理念的流行,犬儒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根本变化。

早期的犬儒主义者是根据自身的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主义者依旧蔑视世俗的观念,但是却丧失了赖为准绳的道德原则。

因此后期的犬儒主义者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是要不得的。

这样想法的结果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

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

一个关于犬儒主义者德勒斯的例子,某富翁送给他一笔钱,他收下了,对富翁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

”犬儒主义(Cynicism)是个外来词,中文里本来没有现成的对应词汇,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和玩世不恭恰恰相反,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

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

狄奥根尼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光天化日之下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的犬儒派们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清贫生活的无比美好,甚至把人们正常的感情也讥为愚蠢。

一位名叫德勒斯的犬儒派就说:“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自己,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超脱到了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就和冷酷分不清界限了。

还是这位德勒斯,某富翁送给他一笔钱,他收下了,对富翁说:“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唠叨不满。

”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倒显得我把金钱看得太重,太当回事了。

我若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那也是把金钱看重了,当回事了。

因此,正确的做法就是,只要你肯给,我就若无其事地收下它。

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

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像又有些无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问题在于,金钱本来是重要的东西,不是不重要的东西。

只不过在生活中还应该有别的东西比金钱更重要。

所以,在坚持更高价值的前提下看轻金钱是高尚的;没有更高的追求却又摆出轻视金钱的姿态就不是高尚而只能是做作了,因此,倘若是无功受禄,正常人总会感觉不安。

这就是德勒斯以不把金钱当回事为理由而若无其事地收下别人的馈赠,会给人以不知廉耻之感的原因。

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

这就引出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后果: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

不难想象,基于这种无可无不可的立场,一个人可以很方便地一方面对世俗观念做出满不在乎的姿态,另一方面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他想要获取的任何世俗的东西。

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别充假正经)。

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

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这种批评精神被后来者扭曲得面目全非。

一位人称嘲讽者吕西安的犬儒派以揭穿伪善的名义,压根否认世间存在有真善。

在吕西安笔下,那些天真地追求德性的人都不过是大傻瓜而已。

按照这派人的看法,世间之人只有两种,要么是真小人,要么是伪君子。

犬儒一词后来的含义就是把人们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归结为纯粹的自私自利。

不错,犬儒派既嘲讽有权有势者,也嘲讽无权无势者,但前者并不在乎你的嘲讽,“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后者却必须赢得人们的同情支持。

所以,犬儒派客观上是有利于强势者不利于弱势者。

这样,犬儒派就从现存秩序的激进批评家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某种共犯合谋。

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

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是十分激烈的理想主义。

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虚无主义。

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者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其间原因何在?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曰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的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把世界看成一片漆黑,由此便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再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