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道德流派
伦理道德的四大观点

伦理道德的四大观点西方四种主要的道德理论是:美德论、义务论、结果论伦理学、正义伦理。
这四种理论分别是由亚里斯多德、康德、密尔、罗尔斯这四位西方学者提出的。
美德论美德伦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其关注的中心词便是美德、强调存在而非作为。
柏拉图曾主张知识即美德,他以二元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将世界划分为理念的世界和现象的世界,并且认为由于经历了出生的血腥,人类原本干净纯真的灵魂被污染,而要回到理念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哲学思考,不断地汲取知识。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其最为擅长的正是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是建构在目的论基础上的。
义务论经过近代启蒙运动的价值颠覆,道德责任确定性的根据主要有绝对命令的义务论、功利主义、契约论、美德论等几个基本理路。
康德绝对命令的义务论思想给义务的规定性提供了一种令人震撼与景仰的理路。
这是一种普遍有效性的道德要求。
康德合理地揭示:一种善的道德义务必定具有普遍性。
结果论伦理学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
提倡追求“最大幸福”。
主要哲学家有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杰瑞米·边沁等。
功利主义亦称“功利论”、“功用主义”,通常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
正义伦理《正义论》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哲学与伦理学著作,作者是约翰·罗尔斯。
1971年初版,1975年与1999年出版修订本。
在该书中,罗尔斯尝试用社会契约的衍生方式来解决分配公正的问题。
由此产生的理论被称为"justice as fairness"(以公平体现的正义,或略作公平即正义),理论导出了他的正义两原则: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
其中平等原则详细表述为机会均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德育心理发展理论流派

(1)自我管理型(2)适应环境型(3)顺 从型(4)违抗型(5)不能适应型
(前三种类型到的声誉比较高,后两种道德声誉比 较低)
他们的结论认为,儿童的品德是由他们特定的孤立的 行动积累而成的但道德教育又不应根据孤立的行动来进行, 因此这样的教育不能构成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对儿童进行 道德教育,应使儿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道德准则,形成 道德行为习惯,使儿童按道德原则行事。 哈维豪斯特和泰伯的观点,既不同于麦考莱和瓦金斯 的彻底阶段论,也不同于哈兹霍恩和梅的彻底情境论,他 们是偏向于情境伦的折衷论者。
(1)从单纯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单方面的尊重到多方面的尊重。 (3)从约束的道德品质到合作的道德品质。 (4)从他律到自律。
皮亚杰提醒我们,关于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 立的,它们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 连续的统一体。皮亚杰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方法 上,对后来西方儿童品德发展的研究是有一定启发 的。
一 西方古代关于品德产生和发展的观点
西方关于品德产生和发展的问题,概括起来说,有下述几 种观点。 (一)认为人的品德是“神”或上帝的旨意决定的。 代表人物:柏拉图 “理想国”:有三个等级——统治者的德性在于智慧,武 士的德性在于勇敢,劳动者的德性在于节制。整个国家分 工合作,三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和谐有序,就达到了 公正的美德。公正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他们都是由神 的旨意决定的。 这就是品德产生的有神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客观主义唯心 的思想。
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图式、适应、同化和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的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岁左右) • 前运算阶段(2岁左右到6、7岁) • 具体运算阶段(6、7岁到12岁) •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到14、15岁)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基本评述
★ 要在人身上找出某种所有人都具有,而任何动物都 不具有的牲是不可能的; ★ 像道德自律能力、使用文字符号的能力,动物虽然 不具备,但许多人也不具备; ★ “具有某些生物属性的特征”与“有资格获得道德 关怀”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
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赫尔曼·戴利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 使用可持续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 ★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超过其可再生替代物的开 发速度; ★ 污染物的排放速度不超过环境的自净容量。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公平性原则 ★ 共同性原则 ★ 持续性原则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1)动物权利论(Animal rights)
★ 以雷根(T. Regan)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者认为,动 物(至少某些哺乳动物)也具有成为生命主体的特征, 因而也拥有值得人类尊重的天赋价值。 ★ 动物解放权利论致力于“把自由、平等和博爱的伟 大原则扩展应用到其他动物的生活中去,把动物奴隶和 人的奴隶都埋葬在历史的坟墓中”。
生态中心论评述
★ 一种恰当的环境伦理学必须从道德上关心无生命的生 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生存物。 ★ 环境伦理学是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体主义的。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4)生态女权主义(Ecological Feminism )
★ 生态女权主义是一种把妇女的解放与“大自然的解 放”联系起来的观点。 ★ 1974年由法国的女权主义者奥波尼提出,近年来对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章环境伦理学的流派和主张
2 非人类中心主义
(1) 动物解放(动物权利)论 (2) 生物中心论 (3) 生态中心论 (4) 生态女权主义
学校德育第四章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 1987) :公平与正义模式
•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是道德认知发 展理论的创立者之一,被誉为“现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著名的人 物”。
• 科尔伯格把西方道德教育哲学划分为三大流派:浪漫主义( romanticism)、文化传递论(cultural transmission)和进步主义 (progressivism)。前两种是他批判的,后一种是他继承的。
Hale Waihona Puke 道德发展的阶段模型是科尔伯格整个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道德发展阶段:三水平六阶段
• 前习俗水平(个体从其现实利益出发) • 阶段1: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 • 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 习俗水平(个体从社会成员角度出发) • 阶段3: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好孩子为定向 • 阶段4: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维护权威的道德) • 后习俗水平(个体超越他所处的社会观点) • 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契约的、个人权利的和民主地接 受法律的道德) •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个人良心原则的道德)
第四章
德育流派
我理想中的世界:在9张排序卡中写出内容,例如 :和平、男女平等、人人吃得饱、种族平等、人 人有屋住、没有贫穷、自由、没有污染、人人都 有工作,共一套9张,每组同学发一套。请做出选 择,并说明理由。 最重要
很重要 重要 不太重要 最不重要 重要 不太重要 很重要 重要
科尔伯格与品德发展理论
• 浪漫主义源自卢梭:是一种道德成熟论。 • 文化传递论源自洛克:是一种外部灌输论。 • 进步主义源自杜威:是一种交互作用论。如果说科尔伯格的心理学思 想是皮亚杰式的,那么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则是杜威式的。
大学伦理学教案孔孟的道德学说

一、大学伦理学教案孔孟的道德学说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孟道德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掌握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孔孟道德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案例分析:分析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道德问题,培养其道德素养。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孔孟道德学说的起源和发展1. 孔子的道德思想:仁、义、礼、智、信等;2. 孟子的道德思想:性善论、仁政、义利之辨等;3. 孔孟道德学说的历史演变和影响。
第二章:孔子的道德修养观1. 仁的内涵和修养方法;2. 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的修养方法;3. 孔子的道德修养观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第三章:孟子的道德伦理观1. 性善论的内涵和意义;2. 仁政的理念和实践;3. 义利之辨的道德原则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第四章: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社会的价值1. 道德修养观的现实意义;2. 仁政理念在现代政治治理中的作用;3. 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章:案例分析: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 家庭伦理关系中的道德实践;2. 职场工作中的道德规范;3. 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道德担当。
六、大学伦理学教案孔孟的道德学说七、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八、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孟道德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掌握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
九、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孔孟道德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2. 案例分析:分析孔孟道德学说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道德问题,培养其道德素养。
十、教学内容:第六章:孔子的道德教育观1. 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理念;2. 孔子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3. 孔子道德教育观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理论篇之二 规范伦理学基本内容 第三 四 章 道德的起源、发生机制和目的

通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对乘客处以50元罚款。(《河南商报》2008年7月
3日) 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也体现出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然而,将 “让座”这一道德范畴的问题升格为法律问题,以制订地方法规的形式加 以确认,却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论证。 从道德层面来看,“让座”与否在于个人是否有此愿望并付诸行动,道 德对于拒绝让座者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只能做出“这样不好”的判断。
法律规定的范围<道德规定的范围 道德:非权力强制,基本上限于舆论强制“应该给 老弱病残孕让座” 法律: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和行为规范,具 有权力上的强制性 ——“不应该杀人放火”
观点一,让座不是法律的事,而是道德的事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规定,乘客应主动让位给老人、孕妇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道德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感情, 即对同胞的同情心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 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 就是自利、自爱,也就 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 福,这是一切道德的根 源。
“没有快乐感的地方,也就不会有善与恶的区 别。感觉的呼声是第一重要的绝对命令”。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 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 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 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猴子A看马上想要去 拿香蕉,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 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包,依然没拿到香蕉。 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猴子B也是迫不及待 要去拿香蕉。当然,也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而且,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 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第四章 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

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说要具有可行性,即
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
在习俗道德水平,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他们 根据自己在社会秩序中的位置来确定个人角色和人际关系,认 为个人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应该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否则会在良心上觉得内疚。
在后习俗道德水平,对与错的确定并不反映个人自己或社会 方面,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法律,要具有为大多数人的最大幸 福而献身的精神。
2.人本主义学校德育实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他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1)积极倾听 这即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教育。” (2)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 (3)使学生正视道德问题 (4)教师应当“促进者”
“促进者”,即“教人”主要是引导、促进的意义,而不是把某些
知识、规则喂给学生。“促进者”体现了德育对教师的要求和责任。
2. 过分追求道德判断的形式,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内容
3. 用道德发展阶段对学生进行划分归类,不仅教师难以掌握,而且对教育学生不利。
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1)应当把学校德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
断能力上,坚持选择健康的德育内容的同时注重能力
的发展,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则;
(2)应大胆吸收引用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来改造
社会学习论指出,同辈人是亚文化层中最重要的一个示范 源 。有四种同辈人最易被模仿:一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二是 运动场中有较高技能的同学;三是被老师表扬的同学;四是小 团体中的公认首领。
传统道德第二讲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流派及其起源
导言
中国 传统 伦理 思想 流派 及其 起源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墨家 四、法家
其他 各家
第 二
讲
导言 提起中国传统道德,中华伦理,中 华美德,人们便自然而然想起了儒 家伦理,想起了孔子、孟子、荀子、 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大儒大家, 但是,要知道,传统伦理并不仅指 儒家伦理,同时也包括其他各家比 如道、法、墨等流派的精华,而且, 荀子、董仲舒、朱熹等大儒也都是 在博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 己的思想体系,因此,我们研究传 统道德及其影响,就不能不追溯一 下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 及其思想特点。
儒家
他以讲授周朝的礼乐典籍为己任, 曾经删《诗》《书》,定《礼》 《乐》,编《春秋》,但他生前并 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根据他的言论和众弟子的对 话编纂成一本《论语》留给后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风范。 在封建社会里,《论语》和《孟 子》、《大学》、《中庸》并提, 称为《四书》,成为封建社会的读 书人博取功名的必读书。
儒家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物能比 得上孔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历 史如此休戚相关。司马迁在《史记》 里称他为“素王”,即没有王位的 “君王”,也就是说,从理论上, 从理想上,他是君临天下的王。在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虽然他不 是真王登极,但历朝历代对他一再 加封,以至于被尊为“至圣先师”, 这是哪一个皇帝也无法达到的高度。 孔子在一定意义上成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象征。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圣 人,历朝历代都曾对他进行追封, 因此他被尊称为夫子是当之无愧的! 至于孔老二的贬称则来源于我党反 封建文化运动,当时的人们把孔子 当作封建礼教的反动头子来批判, 这么称呼孔子是对其的贬低和蔑视,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么做是不 正确的,违反了辩证法的思想精神。 至于叫他老人家孔老二而不是老三 什么的,则完全是因为孔子在家排 行老二,他有个哥哥,是跛子,因 而他父亲叔梁纥又娶了她母亲生下 了他以继承家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园学派:强调幸福主义和 享乐主义。 感性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依据, 并且可以使得我的心灵得到安慰、 提供归宿,这就是“不动心”。
伊壁鸠鲁主义使得我们相信感性。 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性生活当中, 是感性的快乐,但是感性的快乐 决不是纵欲主义的意思。
伊壁鸠鲁主义,人们最大的幸福是
灵魂的无纷扰和肉体的无痛苦。 要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要拒斥 那些不必要的对灵魂产生的诱惑, 安打豆豆
功利主义和现代人 重视经济和物质利益 的简直观念有关。 具有一种平民的 性质,更加重视人生 物质和实际的一面。
六、平均功利或者公平的 快乐幸福原则(补偿原则) 这里比较狭隘 地理解“功利”, 就是“快乐”。
七、美德 原则
按人的品行来选择。 首先区分善与恶的界限。
两种主要伦理理论
肉体很健康,灵魂很平静, 这就是幸福。
斯多亚学派
Alexander (356-323 B.C): man and his rational world
芝诺(Zenon,333—262 B.C) Stoa(画廊学派):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灵魂最伟大之处是坚持理性,克服虚无。 美德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善, 唯有善才有幸福。 善是绝对的。
马可 奥勒留,《沉思录——一个罗马 皇帝的哲学思考》,朱汝庆译,第52-53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the reasoning of time
。
如同Marx所说,普照的太阳已经落山, 从此人们只能在个人的灯光下思考哲学。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核心 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原则
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等许多失事 船只实际上采取的原则。
也就是说,这一原则不考虑 效果,而是考虑义务。
比考虑具体情况更重要 的是维护一般原则,原则 不能被轻易破坏。
但是,这是不是一种 弱者优先的原则?
为什么柔弱的 生命,在此反而会 显出了一种强势?
五、最大功利或者快乐原则
或者相反的表达:最小 痛苦或者最小损失原则。
Canzonetta sull'aria
希腊化、罗马时代,322B.C—529A.D
Cicero 106-43 B.C.
Marcus Aurelius 121-180 A.D. the philosopherking Meditations 马可 奥勒留: 《沉思录》
照看好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 行动符合理性并与社会协调,以促进 人类的共同利益。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 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雅典社会——一个早晨的写照
希腊化、罗马时代, 322B.C—529A.D
犬儒主义——昔尼克学派 Solon, 640-560 B.C. 怀疑主义——皮罗主义 伊壁鸠鲁主义——花园学派 斯多亚学派——画廊学派
完善论—— 令人发指
主张道德应当帮助人们去实现完善的、 全面发展的目的,去努力达到人生各方面 的卓越和优秀,达到至善、而尤其是达到 人在道德德性和人格上了尽善尽美。
完 善 论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 以原则为中心,致力于 达到人格和道德上不断 超越、尽可能力求达到 人的最高境界,展示人 的最卓越的方面。
通过对“善恶正邪”的回答,基本区分为
1
义务论 deontological
目的论 teleological theories
2
目的论包括
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 完 善 论
utilitarianism perfectionism
Kant,义务论的代表
幸福不能作为道德的原则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 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 满日新又新、有加无已的景仰和 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 中的道德法则。
犬儒主义:按自然生活
第欧根尼 Diogenes
404—323 B.C
极少需求、极为简单的生活方式 就是顺应自然和个人自由。 可以抵御文明和欲望对个人自由 的损坏,用以显示精神自由。
不动心——对遭受的苦难泰然处之; 自立——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 漫谈——不受拘束地大胆发表言论; 无耻——毫无顾忌行为,抛弃任何荣誉感
• • • • • •
76岁的医生、患有绝症的小女孩、 船长、妓女、 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弱智的男孩、 青年模范工人、天主教神父、 贪污的国家干部、企业经理、 新近暴发的个体户,你自己。
道德原则 与 道德判断
一、生存原则:
即保存和尊重生命的原则。 这是道德的首要原则, 也会产生相应的义务上的冲突。
完善论的目的是 致力于使得人成 为“君子”、 “圣贤”,也就 是道德上的优秀 和卓越。
完善论主要是传统 社会占优势的伦理学 理论,具有一种精英 的性质,更重视质, 重视人生精神和超越 的一面。
二、生存可能性原则
考虑到海上生还的可能性, 这还是依附于生存原则的。
三、自我优先原则
我将来会对社会做出 更大的贡献—— 功利主义原则
利己主义能够成为一个 普遍的选择原则吗?
利己主义—— 不想订立社会契约的立场
利己主义无法普遍化, 不能作为普遍的原则
四、妇女儿童优先原则
虽然在妇女儿童之前 加上了限定词“妓女”、 “弱智”、“绝症”,但是 还是可以突出其是义务论原 则,而不是效果论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Navigation
一个道德选择的例证
现在请你选择能够上船逃生的6个人, 并说明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没,船上载有 12个人,但是只有一只救生船,至多坐6个人。 • 这12个人是:
怀疑论:难得糊涂
皮罗(Pyrrho,365—270B.C)
悬置判断:坚持不作任何判断, 这就是最高的善,因为它能够 带来灵魂的安宁。
天下本无对与错, 权且是将错就错。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 化其道 。
—— 《庄子·大宗师》
伊壁鸠鲁(Epicurus,341—270 B.C)
被救的人对未来社会的 贡献最大,或者能够给 社会带来最大的幸福和 快乐。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
功利主义
密尔:“承认功利为道德基础的 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 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 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
功利主义经常受到如何比较、 计算和确定善的问题的困扰, 它也不能为如何防止不正义 的分配提供有力的防范。
斯多亚学派强调,人的幸福 是灵魂的幸福,而灵魂的幸福 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灵魂保持理性的完美,灵魂 的最高能力是理性,理性如果 不被动摇的话,那么灵魂具有 内在的完满性。
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 于外部环境和偶然的天赋 条件,不取决于外部机遇 等等的总和,而是取决于 灵魂内在的固有的价值。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