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土壤汞

土壤汞污染与土壤汞污染防治1 引言土壤是生物圈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珍贵的可更新资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流行病的统计资料和科学研究都已充分证明,人类的健康与周围的土壤环境等的污染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可能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造成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质量产生威胁,而土壤重金属中,通过污染评价研究以汞污染最突出.[1] 2 土壤汞污染2.1 土壤中汞的来源(1)土壤母质,土壤母质中的汞是土壤中最基本的来源,原生岩中汞元素的含量,直接决定着土壤中的汞含量.[2]当然,不同母质、岩石形成的土壤其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从各种条件下得到的土壤汞含量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且不易确定其来源.一般认为:地壳中汞的平均含量为0.8mg/kg,土壤中的背景值为0.01—0.05mg/kg;我国南方土壤汞的含量较低,为0.032—0.05mg/kg,北方土壤较高,为0.17—0. 24mg/kg.[3](2)大气沉降,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大气沉降是土壤汞的一个重要来源.[4] TAN hong等人[5]在测定贵州省不同地区大气汞的月沉降量时发现,遵义地区的汞沉淀量最大可达195(μg·m-2)/month.大气汞进入土壤后,因土壤中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的吸附作用,绝大部分迅速被土壤吸收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壤汞浓度的升高.(3)直接污染,汞直接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废料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堆放,农用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含汞的肥料和农药以及灌溉等.表1—1列出了常见的与汞有关的工业.[6]Reimann等[7]通过实地监测,发现欧美各国垃圾中汞含量高达2—5g/t,西安郊区200KM2上的污灌区的土壤汞含量均处于0.52—0.90Mg/kg之间.[8]另外,一些化学肥料的含汞量也很高,如磷肥的平均汞含量为0. 25Mg/kg,[2]这些都是重要的直接污染源.2.2 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机理2.2.1土壤中汞的形态汞是一种特殊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呈三种价态:0,+1价,+2价.汞与其它金属的不同点是在正常的Eh 和pH范围内,汞能以零价存在于土壤中.土壤中汞按化学形态可分为:金属汞、无机结合态汞、有机结合态汞.[9]或是按庞叔薇等[10]的连续化学浸提分析法将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2.2.2 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土壤汞的存在形态很多,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态汞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大量研究表明,[9.11.12]这种转化特征是与土壤质地和土壤环境紧密相关的,其中包括土壤pH、Eh、有机质含量、维生物等因素.[13] 汞在土壤中的转化模式(1)酶的转化(2)酸性废水(3)碱性废水(4)化学转化(需氧)土壤中的无机汞有HgSO4、Hg(OH) 2、HgCl2 和HgO,它们因溶解度相对较低,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向甲基化方向转化.汞甲基化的最佳条件是梭状芽孢杆菌在Ph为4.5,Eh为50—300mv时,使HgCl2的转化速率比HgO高1000倍;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需氧或厌氧条件下都可进行.在需氧条件下主要形成甲基汞,它是脂溶性物质,可被微生物吸收,积累而转入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在厌氧条件下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在微酸性环境中,二甲基汞又可转化为甲基汞.[3] 2.3 汞对土壤的污染进入土壤中的汞及化合物会抑制和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4] 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劣,肥力降低,妨碍农作物根系生长,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3 土壤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汞对于生物体毒性的大小,取决于汞的形态及化合物的种类,有机汞与无机汞相比较,有机汞的毒性远远大于无机汞.[15] 人体含汞量为13mg,汞的致死量为150-130mg.人体射入汞的方式主要是从环境中食用粮食、蔬菜、鱼肉和饮水.[16]我们可通过人发中汞的含量检测得到人体含汞量,其方法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分析》的规定操作,即汞(Hg)采用硝酸、硫酸和五氧化二矾消解,冷原子吸收法测定.[1]无机汞中毒通常是由于长期的职业接触而引起的,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兴奋症、阵颤,口腔牙龈炎.[16]常见的无机汞化物有甘汞(HgCl)和升汞(HgCl2)等,甘汞的溶解度小,所以少量的甘汞可当作泻药和利尿剂.升汞较易溶于水,其毒性较大,致死量1—22g.[17]吸入汞蒸气能引起急性中毒,造成腐蚀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多梦,失眠,还有口腔病变.误服升汞可造成急性腐蚀性胃肠炎,坏死性肾病和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口腔、咽部、上腹部显著灼痛,齿龈溃烂出血、恶心、呕吐血性粘液,酸痛,继而便血,胃肠道穿孔.数日后腰痛、尿异常,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农田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讲解

学校代码 14199 学号分类号密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rray教学部专业名称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农田土壤重金属汞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显著,重金属污染进一步的加剧。
其中汞的毒性是最强的,汞污染对于土壤、农作物、人体和经济都有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土壤的危害根治严重。
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农田汞污染的现状和防治进行了综述,该篇文章主要对汞污染的来源和防治做了简要的说明,进一步的说明土壤中汞金属的防治的紧迫性和实际意义,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汞污染的现状和防治措施,同时对汞污染的防治技术发展动态作了一定的评述。
关键词:农田土壤,汞,污染,防治AbstractWith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further intensified. Mercury toxicity is the strongest, and mercury pollution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soil, crops, the human body and the economy. Especially for the serious harm to the soil. Based on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rcury pollution in farmland were reviewed, the article mainly on mercury pollution sources and control do brief description, further illustrate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soil mercury metal urgenc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mercury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control measures, also on mercury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ade some comments.Keywords:farmland soil,mercury,contaminated,prevention and cur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2)第一章农田土壤中汞污染的来源 (3)1.1 土壤母质释放 (3)1.2 工农业生产及含汞废弃物排放 (3)1.3 大气干湿沉降 (3)第二章农田土壤重金属汞的存在形态 (5)第三章农田土壤重金属汞的危害 (6)3.1 汞对土壤的污染 (6)3.3 汞对人体的危害 (7)第四章农田土壤重金属汞的防治与治理 (8)4.1 土壤中进入污染源控 (8)4.2 土壤中汞金属污染的治理措施 (8)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前言汞,尤其是有机汞,由于具有极强的毒性和高度的生物富集性,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某矿区土壤及作物中汞的分析与评价

某矿区土壤及作物中汞的分析与评价
谢娟;徐友宁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2010(031)011
【摘要】文中对某金矿区农田土壤及作物进行了调查.采集样品分析其中汞的含量,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汞的含量范围为0.21~20.30 mg/kg,均值为2.23 mg/kg,高出对照区土壤值6.96倍;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比较,最大超标倍数19.3,平均超标1.23倍,超标样本达到 58.67 %,土壤受到汞的轻度污染.作物中汞的含量范围为
0.001~1.35 mg/kg,均值为 0.196 mg/kg,平均值超过食品卫生限量标准18.6倍;作物中汞的含量分布规律是叶菜类>果实类>块根类,达到警戒水平的样本在74.28 %以上.该研究成果可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谢娟;徐友宁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02
【相关文献】
1.沈阳细河流域土壤和作物中汞的潜在生态危害及健康风险评价 [J], 廉梅花;孙丽娜;王辉;李登宇;关雪
2.钼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J], 曲蛟;袁星;王莉莉;王楠
3.粉煤灰中镉,铬,铅,砷,汞对土壤及作物影响的初步评价 [J], 刘丽霞;辛克敏
4.不同耕作类型下土壤-农作物系统中汞、砷含量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J], 朱丹尼;邹胜章;周长松;卢海平;谢浩
5.贵州毛石钼矿区土壤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J], 程俊伟;蔡深文;黄明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土壤汞污染分布、特点及进入食物链的风险评价

贵州省土壤汞污染分布、特点及进入食物链的风险评价摘要:汞及其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和致畸作用,且积累效应和遗传毒性明显,一直是国内外极为关注的优先控制污染物。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汞国之一,而贵州省是我国汞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贵州省曾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产汞地区,长期的工开采及冶炼、生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汞污染;土壤;风险评价;贵州汞(Hg),俗称水银,是人体非必需、有毒元素,是最受人类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所有的汞化合物对人类和动物均有极强的毒性,期中以有机汞的毒性最强。
由于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局部的汞污染可以造成全球性的污染。
即使在低剂量下,汞对环境及人体的健康也极具危害。
甲基汞能引起神经系统的严重缺陷,表象强烈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活性。
汞对人类和高等动物具有极大危害性,所以汞是世界各国环境部门的重点监测对象,有关汞及其化合物的环境效应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之一。
贵州省曾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产汞地区,长期的工开采及冶炼、生产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田土壤造成了严重影响。
除了对汞矿的开采产生大量汞污染外,贵州省的其他矿物开采和冶炼过程同样伴随着大量的汞污染。
1.汞的基本理化性质汞是常温下唯一以液态存在,并在大气中能以蒸气态存在的重金属元素,其熔点很低,为-38.87℃。
汞具有较高的蒸汽压,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使其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环境中。
在自然环境中汞以原子态、无机汞和有机汞等形式存在。
原子态汞的性质具有惰性,不易被氧化,也不与盐酸和硫酸反应,是比较稳定的金属,但其与硫的结合能力很强,汞一旦与硫磺混合即可生成硫化汞。
汞及其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放大,无机汞和有机汞均能在生物体内积累,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大大提高汞的危害性。
汞中毒的症状有头疼,疲乏,焦虑,没有食欲,情绪变化等。
其中以甲基汞毒性最大,甲基汞一旦进入人体,很容易在人体内富集,且其在人体内相当稳定,其去甲基化形成无机汞的过程非常缓慢。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通过测定样品中元素的特征辐射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在环境分析领域,原子荧光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有毒元素的测定,其中砷和汞元素是两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
本文将从原子荧光法的原理和应用入手,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
一、原子荧光法的原理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光谱学的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在能量激发下经历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跃迁过程,发出或吸收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
在原子荧光法中,首先将待测样品转化成可测量的原子蒸汽或离子,并通过激发源(如火焰、等离子体或电子束)提供能量,使得样品中的原子或离子处于激发态。
随后,测定样品发出的特定波长的荧光或吸收辐射,根据辐射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较好的定量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品分析等领域。
在土壤中砷和汞元素的测定中,原子荧光法能够满足对于低浓度元素的高灵敏度要求,同时因其不需要复杂的前处理步骤,也被广泛用于土壤样品的分析。
二、土壤中砷和汞元素的危害砷和汞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毒金属元素,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砷是一种剧毒的元素,长期接触或摄入过量的砷会导致慢性中毒,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皮肤病变、生殖系统损害等。
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其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危害,而无机汞则对肝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
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样品的制备对于土壤样品的制备,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经过干燥和研磨等处理,然后通过酸溶解或热分解等方法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分离。
还需要考虑样品的预处理,如稀释、萃取等步骤,以确保样品符合原子荧光法的测定要求。
2. 仪器参数的设置在进行原子荧光法测定前,需要根据待测元素的特性和样品的特点,设置仪器的参数,如激发源的能量、质谱仪的扫描速度等。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原子荧光法是一种提高元素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中包括砷和汞元素。
本文将从原子荧光法的原理、样品处理、仪器设置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浅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子荧光法在土壤分析中的应用。
一、原理原子荧光法的分析过程分为样品处理、原子蒸发/解吸、原子激发和光谱测量四个步骤。
在土壤分析中,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水分和其它对分析不利的物质。
然后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溶解成适当的样品溶液,并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和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元素的还原和转移。
随后,将样品溶液喷入原子化器中,原子化器将其雾化成细小的颗粒,并利用原子化器内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将其输送到火焰炉、石墨炉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中进行原子蒸发/解吸。
在这个过程中,样品中的砷和汞元素会被还原成原子态,在高温下释放出来。
接下来,利用激光或灯光等方式将原子激发成激发态,并通过原子能级跃迁释放出特定的荧光信号。
最后,将荧光信号经过光谱仪进行测量和分析,并与标准曲线或对照样品进行校准和比对,计算出砷和汞元素的含量。
二、样品处理土壤样品的处理通常包括干燥、研磨、筛分、溶解等过程。
其中,“干燥”是为了去除土壤中的水分,减小土壤颗粒间的聚集;“研磨”是为了将土壤样品研磨成均匀的细粉末,尽可能消除样品内部的异质性;“筛分”是为了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转化为统一的颗粒大小,避免颗粒大小的差异影响荧光测量的精度;“溶解”是为了将土壤样品转化为可测量的元素溶液,其中需注意溶解剂的选择和用量,以及对样品中的亲水和疏水成分进行分离等。
三、仪器设置原子荧光法的主要设备包括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化器、石墨管、火焰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荧光计等。
其中,原子化器是将溶解的土壤样品转化为可测量原子荧光的关键设备。
原子化器可分为火焰炉、石墨炉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
火焰炉适用于测量大多数元素含量,但对于稀有元素或微量元素的分析则因流动电解质产生的干扰而受限;石墨炉适用于测量痕量元素,如砷和汞,但需要对石墨管进行预热等处理以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生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原子化器,其具有高分析灵敏度、选择性和准确性等优点,适用于测量多种元素含量。
环境中汞的形态浅析

环境中汞的形态浅析蒋桂琼(广西大学环境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汞在环境中的主要形态,以及在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
综述了影响其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并简要介绍一些汞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汞形态;迁移转化;模型汞及其化合物都是剧毒物质。
无机汞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肝、肾、脑等器官组织中富集,Hg可与蛋白质的疏基结合, 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受到阻碍; 有机汞的毒性大于无机汞,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大。
1956年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就是由于乙醛厂排放的含汞废水进入水俣湾,汞在鱼体中富集,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汞是全球性循环元素,仅燃煤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3000 t 汞进入大气。
各国环保部门对环境中汞的浓度都有严格限制,先后召开了4次“汞作为全球性污染物”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汞对人体、动物、作物的危害国内报道较多, 金、汞协同诱发胃癌的作用也有报道。
1 汞形态分析研究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分类,自然界中汞以单质汞Hg0、一价汞Hg22+和二价汞Hg2+3 种价态存在,主要化学形式有元素汞Hg,二价无机汞化合物和以短链烷基汞为主的有机汞化合物。
元素汞Hg 具有高挥发性,是空气中汞存在的主要化学形态。
Hg22+和Hg2+在环境中可形成许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Hg22+较Hg2+不稳定,Hg2+化合物一般都具水溶性,有机Hg2+化合物一般都有C- Hg 共价键,具有高挥发性。
在土壤中的嫌气微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下,汞均可发生甲基化作用,从而使毒性增强。
未被污染的天然水中汞含量极低,我国部分水系背景值调查如下:长江干流汞平均值为0.015 ug/L,洞庭湖水系中汞元素的背景值为0.0025u g/L,松花江水系的汞背景值为0.02ug/L ,辽宁省各市环境监测站对本地区地表水的监测60 %未检出汞。
经长期大量的研究,对环境中汞的形态及分析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

浅析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元素含量砷和汞是土壤污染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们的存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对土壤中砷和汞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
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方法,本文将对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和汞元素含量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前景进行浅析。
一、原理原子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它主要是通过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发射的特征光谱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在土壤中砷和汞元素的含量分析中,通常采用原子荧光法来进行测定。
原子荧光法利用样品中金属元素在激发光照射下发射的特征光谱线,通过测定光谱线的强度来确定土壤中砷和汞元素的含量。
二、操作步骤1. 样品的预处理需要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其中的砷和汞元素。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酸溶和水溶解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土壤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提取到溶液中,为后续的测定分析做准备。
2. 仪器的设置在进行原子荧光分析之前,需要对原子荧光分析仪进行合适的设置。
包括选择合适的光源、滤光片、光栅等,并对仪器进行适当的校准。
3. 样品的进样将经过预处理的土壤样品溶液通过进样装置送入原子荧光分析仪,待测元素进入分析仪后开始进行测定。
4. 数据的处理原子荧光分析仪测定完成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样品的特征光谱线强度来确定土壤中砷和汞元素的含量。
三、应用前景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砷和汞元素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因此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监测土壤环境质量以及开展土壤修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子荧光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环境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原子荧光法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中砷和汞元素含量的测定,可以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原子荧光法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地质 Shangha i Geo logy
∀ 45∀
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何中发
1
方正
1
孙彦伟 李金柱 夏晨 温晓华 张琢 1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 200072 ;
3 . 同济大学水利工程系 , 上海, 200092;
1
1
1
1
1
刘文长
2
江思珉
3
2 . 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 合肥, 230001 ;
[ 17, 18] [ 16]
。 ( 燃料、 纸
和固体废弃物的燃烧。 )农业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 含汞肥料和农药, 以及污水灌溉。 ∗ 熔炉的排放。 + 实验室汞的排放: 汞可通过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药品、 蓄电池、 破碎温度计和药品等进入环境
[ 19]
。
2 . 3 农用地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 土壤中的汞按其化学形态可分为金属汞、 无机结 合态汞和有机结合态汞。按结合方式分为可溶态, 非 专性 吸附 态, 专 性 吸 附态 , 螯 合 态 和 沉 淀 态。按 TESSI ER 的连续提取分 离法分为水溶 态、 交换态 ( 碳酸盐结合态 ) 、 铁锰氧化态、 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在许多含汞土壤中, 汞主要以 H gO 或 H gS 无机形式 存在, 土壤中具有致命毒性的汞形态是形态分析的重 点 。本文中农用地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细分为 7 种, 即水溶态、 离子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腐殖酸结 合态、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残渣态。 上海地区农用地土壤中汞元素 7种不同形态的 含量百分比见表 1 , 鉴于本次样品数量有限 , 在统计
[ 7]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
其转化对研究重金属的环境效应及重金属污染土壤 的治理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重金属汞污染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自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鱼村出现 第一例严重的甲基汞中毒事件以来, 不同研究领域 的科学家们对汞及其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给 予了高度重视。汞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不同 存在形态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 效性各不相 同 , 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 蔬菜中汞元素含量超标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可迁移转 化形态汞的含量较高引00t 的
汞从岩石中释放, 其中一部分进入土壤而使局部地 [ 14] 区土壤含汞量较高 。这种自然因素引起的汞污 染通常占到汞排放总量的 1 /4
[ 15]
。
2 结果和讨论
2 . 1 重金属存在形态分类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 化合态、 结合态 和结构态四个方面, 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 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重金属可以因形态 中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和环 境行为, 尤其是重金属在土壤和沉积层中的形态更具 有重要意义, 因为土壤和沉积层媒质理化性质非常复 杂, 和重金属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和作用。对于 重金属形态,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及分类方法。常 见土壤和沉积层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T essie r等
2009 年第 1期
何中发等 : 农用地土壤汞元素形态特征浅析 1 、 水溶态
∀ 47∀
分析时没有再按照不同土壤类型、 沉积类型等分别 统计对比。从本次测得的数据来看, 农用地土壤中 汞元素 主要 以残 渣态 为 主, 含量 占 到总 量 的 58. 1 % , 其次 为强 有 机结 合 态 ( 20 . 87 % )、 腐 殖 酸态 ( 15 . 73 % )、 水溶 态 ( 2 . 12 % )、 铁 锰 氧 化 态 ( 1. 13% )、 离子交换态 ( 1 . 05 % )、 碳酸盐态 ( 1 . 01 % )。 其中前 3 者的总量达到 94 . 7 %。
∀ 46∀
上海地质 Shangha i Geo logy
总第 109 期
保证上下均匀采集。样品中弃去动、 植物残留体、 砾 石、 肥料团 块等。土壤 样品原 始重 量大 于 1000g。 样品室内风干处理, 样品干燥后用尼龙筛 , 截取 - 0. 8mm ( 20 目 ) 粒级的样品 500g 作为副样保存, 另称 取少量样品送交实验室分析测试。 1 . 3 土壤样品测试 样品由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监测中心分 析测试。称取定量样品, 分别以水、 氯化镁、 醋酸钠、 焦 磷酸钠、 盐酸羟胺、 过氧化氢为提取剂提取水溶态、 离 子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腐殖酸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 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制备各形态分析液。取适量提取 上述各形态后的残渣, 用盐酸、 硝酸、 高氯酸、 氢氟酸处 理后制备残留态分析液, 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法分析汞。分析方法及其准确度和精密度严格执行 #生态 地球 化学 评价 样品 分析 技 术要 求 ( 试 行 ) ∃ ( DD2005- 03)。经检验各形态加和总量满足不应低于 总量 80 %、 不得高于总量 105 % 的规范要求。
收稿日期 : 2009- 2- 11
。本文将 对汞元素在
农用地土壤中的赋存形态特征及规律 进行综合研 究 , 从而为土壤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土壤样品采集与测试
1 . 1 研究区概况 上海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段 , 长江三角 洲冲积平原东缘。根据形态成因类型, 上海的地貌
作者简介 : 何中发 ( 1977- ) , 男 , 工程师 , 2004 年毕业 于南京 大学地球科学系 ,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 质、 农业地质、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 基金项目 : 国土资源部与上 海市人 民政府 合作项 目 上海市 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 ( 1212010511102)
表 1 土壤中汞赋存形态含量占总汞量的百分比分布 ( 单位 : % , N = 69) T able. 1 Percents of d ifferen t chem ical for m s of H g relat ire to total H g in 类别 参数 最大 百分比 最小 百分比 平均 百分比 soils ( un it : % N = 69) 水溶 离子交 碳酸 态 换态 盐态 7. 43 0. 08 2. 12 2 . 44 0 . 17 1 . 05 2 . 37 0 . 20 1 . 01 腐殖 酸态 34. 80 2. 73 15. 73 铁锰 强有机 残渣态 氧化态 结合态 3 . 63 0 . 17 1 . 13 41 . 55 1 . 73 20 . 87 78. 90 15. 81 58. 10
土壤中的重金属较难迁移 , 具有残留时间长、 隐 蔽性强、 毒性大等特点 , 并且可经作物吸收后进入食 物链, 或者通过某些迁移方式进入到水、 大气中 , 从 而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其他动物的繁衍生息
[ 1, 2 ]
单元可分为三角洲平原、 滨海平原、 湖积平原和剥蚀 丘陵。根据沉积体系成因类型 , 可分为三角洲河流 沉积体系、 滨海沉积体系、 湖沼沉积体系。全新世晚 期沉积相可细分为 , 湖泊相、 沼泽相、 河流相、 支流河 道 - 河口相、 河口汊流河道相、 河口沙坝相、 潮道相、 泻湖相、 潮上 泥坪 相、 潮间 混合坪 相、 潮下 沙坪 相 等
[ 8]
从局部来看 , 汞的人为污染是主导因素。汞污染 的人为来源主要有: % 采矿、 运输和加工含汞的矿石。 & 排放工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 由电池制造业、 控制 设备业、 纸浆造纸工业、 氯碱化工厂、 汞合金和催化剂 产生的汞废弃物污染相当严重 。据统计, 目前全 4 世界每年开采应用的汞量约为 1 ∋ 10 t以上 , 其中绝 大部分最终以三废形式进入环境
[ 5]
。农用地
主要分布在宝山区、 闵行区、 嘉定区、 浦东新区、 松江 区、 金山区、 青浦区、 南汇区、 奉贤区、 崇明县等 10 个 区县。 1 . 2 土壤样品采集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及沉积类型部署采样点 , 在上述 10 个农用地分布区县中共计采集样品 69 件 ( 不包括重复样 ) 。采样点主要布置在大宗农田、 菜 地等土层较厚地带 , 避开明显点状污染地段、 垃圾堆 及新近堆积土、 田埂等 , 采样点离开主干公路、 铁路 100m 以外。要求在采样点周 围 100m 范围内 3~ 5 处多点采集组合。垂直采集地表至 20c m 深的土壤,
[ 9]
;
Shu m an 将其分为交换态、 水溶态、 碳酸盐结合态、 松 结合有机态、 氧化锰结合态、 紧结合有机态、 无定形氧 化铁结合态和硅酸盐矿物态 8 种形态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 ence)
[ 11] [ 10]
; 为融合各
种不 同的分 类和 操作方 法, 欧洲 参考交 流局 ( The 即 BCR 法提出 了较新的划分方法 , 将重金属的形态分为 4 种, 即酸
摘
要
以第四纪沉积物厚覆 盖区农用地表层土壤汞元素为研究对象 , 分 析了汞的水 溶态、 离子交换态 、 碳酸 盐态、 铁 锰氧化
态、 腐殖酸态、 强有机结合态、 残渣态等 7 种形态存在特征 , 研究表明残渣态的含量比例与全量呈正相关关系 , 其 他 6 种类型形 态含量比例则与全量 呈负相关关系 , 农用地土壤中汞的增量主要为残渣态 的汞。 关键词 农用地 重 金属 汞元素 形态特征
[ 6]
。因
此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内外瞩目的热点和 难点研究课题。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 关 , 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不同的形态 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 直接影响到重金属的毒性、 迁 移及在自然界的循环
[ 3, 4]
。上海农用地土壤类型按 照大类可分为 水稻
土、 潮土、 滨海盐土和黄棕壤土 , 其中水稻土是分布 最广泛的类型 , 具体又可细分为潜育水稻土、 脱潜水 稻土、 潴育水稻土和渗育水稻土等亚类
溶态 (如碳酸盐结 合态 )、 可还原态 ( 如铁锰氧化物 态 )、 可氧化态 ( 如有机态 ) 和残渣态 , 所用提取方法 [ 12] 称为 BCR 提取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地质样 品特征在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 ( 试 行 ) ∃ ( DD2005- 03)中提出, 将重金属分为水溶态、 离 子交换态、 碳酸盐结合态、 腐殖酸结合态、 铁锰氧化物 结合态、 有机结合态、 残渣态等 7种 , 在后文汞元素的 存在形态研究中主要依据该分法进行。 2 . 2 土壤中汞的来源 汞环境污染 的来源有天然 释放和人为两 个方 面。汞的自然来源较人为因素复杂 , 主要包括火山 与地热活动; 土壤、 自然水体、 植物表面的蒸腾作用; 森林火灾 ; 岩石风化等。姚学良研究认为, 成都平原 的高汞异常区多数来自平原内基底断裂中产生的地 壳放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