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六 名著导读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题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专题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
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三、【主要内容】:《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
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前七篇写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绍兴的见闻和受教育的情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后三篇写作者青年时代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日本求学,再回到故乡绍兴教书的经历:《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题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班级姓名名著导读《西游记》复习1.吴承恩(1499—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在晚年所创作的这部《西游记》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主题思想: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为了目标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全书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挞了黑暗、邪恶势力。
3.主要内容:《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七回):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
第二部分(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故事的主体,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弟,并历经了重重磨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4.主要人物:(1)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重重磨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取经后被封为“旃(zhān)檀(tán)功德佛”。
唐僧性格: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忠奸不分、固执。
精彩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真假唐僧、女儿国遇难等。
(2)孙悟空:唐朝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有美猴王和齐天大圣之称,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期末复习检测试题一、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1.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回花果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名著阅读题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________》一文。
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________》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________的反感和批判。
(2)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
请再写出一件与这一人物有关的事件,并结合事件概括这一人物的性格品质。
________3.名著阅读《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________》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其中鲁迅在《琐记》中提到离开故乡的原因是________。
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他起初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水师学堂,因为感到“不合适”和“乌烟瘴气”,他随后又考入了________ ,在这个学堂里,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________》,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
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古诗词鉴赏。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
B.第二句写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但也不乏与世无争的“自得之乐”。
C.第三、四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巴山夜雨涨秋池”意为: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又逢秋雨缠绵,心中因为思乡而生发的愁苦自然就又浓了几分,更感孤独与凄凉。
本项中的“自得其乐”属无中生有。
故选B。
2.赏析古诗文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秋词(其一)》结尾句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题1.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任选一篇,写出其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琐记》示例:温馨的回忆:《藤野先生》中,我的讲义被藤野先生用红笔从头改到尾,而且还帮我修改了文法的错误。
当我收到先生还我的讲义时,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温暖。
2.名著阅读。
(1)下面是小明同学《朝花夕拾》的阅读卡片,请你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相应的人物。
人物描写人物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 _______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_______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_______(2)请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五猖会》的有关情节,探究鲁迅先生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3.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
(1)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
①她生得黄胖而矮……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2)《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被人评价为“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理解。
4.名著阅读(1)下面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是现代作家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原名《旧事重提》。
作品让我们了解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十篇文章中,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有的侧重抒情。
C.《二十四孝图》通过写“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和“黄香温席”的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梳理与训练(含解析)

七上《西游记》梳理与训练----精读和跳读【考情搜索】淄博2013考、烟台10年2考【教材出处】七年级上册P130“名著导读”【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明朝著名小说家。
【作品简介】小说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为主线,叙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各路神佛妖魔,各有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能力,其他神妖如猪八戒、二郎神、牛魔王、红孩儿等也都各有所长,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主要人物辨识】人物称谓/情节/性格孙悟空称谓变化:石猴(出生时)→美猴王(因带群猴进入水帘洞成众猴之王)→孙悟空(学艺时菩提祖师所取)→弼马温(天界所封官职) →齐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认)→孙行者(唐僧所取)→斗战胜佛(佛祖册封) 情节串联: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火云洞智取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假合真形擒玉兔优点:敢作敢为、敢于反抗压迫、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无所畏惧、勇敢机智、幽默;缺点:桀骜不驯、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唐僧称谓变化: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岁受戒所得法名) →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赐法号) →旃檀功德佛(佛祖册封) 情节串联:四圣试禅心→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计脱女儿国→玄英洞唐僧供状→唐长老不贪富贵优点: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缺点:易信谗言、有时好坏不分。
猪八戒(淄博2013) 称谓变化:天蓬元帅(在天宫掌管天河兵马)→猪刚鬣(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猪悟能(观音菩萨给其摩顶受戒后所起的法名)→猪八戒(为让其戒五荤三厌,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净坛使者(佛祖册封) 情节串联: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义激美猴王→助力败魔王优点:忠心耿耿、知错就改、善良憨厚、聪明机智、战斗勇猛;缺点:取经意志不坚定、喜欢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有同学认为;课文名著导读“专题探究·话说唐僧师徒”中“唐僧师徒四人”的说法不准确。
这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解?结合下列回目的相关内容,简述原因。
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答案】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解析】【分析】阅读《西游记》,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西天取经的团队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外,好有小白龙。
“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一回写马却被恶龙吃掉了。
恶龙打不过悟空藏匿涧底,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坐骑,此为小白龙。
“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一回写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倍变为猛虎。
白龙马变为宫娥,举刀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
八戒要回高老庄,白龙马劝他去找悟空。
悟拒绝,八戒下山大骂,被众猴捉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一回写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修得正果。
故答案为:示例:取经团队还应包括小白龙,共五人。
第十五回写观音菩萨收小白龙,让它化作白龙马作为唐僧的脚力;第三十回写小白龙为救唐僧,与黄袍怪打斗受伤,并让八戒前往花果山请孙悟空;第一百回写小白龙取经成功之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因此,取经团队应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师徒五人,而不是四人。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内容,对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要耳熟能详。
要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名著导读练习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1.名著阅读。
(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
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文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具情节是:。
(2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篇,原名《》,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答案】(1)西游记;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2)10;旧事重提【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大家基本都知道,孙悟空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的,根据这个不难推断出这个文段出自《西游记》,《西游记》中受欢迎的章节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填写。
(2)《朝花夕拾》学生比较熟悉,《朝花夕拾》十篇回忆性散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故答案为:⑴西游记;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⑵10;旧事重提。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⑵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12部(类)中外文学名著。
这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
2.名著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这段文字节选自 (人名)创作的《》(作品)。
(2)补全回目名: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六名著导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C.《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D.《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大文豪托尔斯泰,他用妙趣横生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画像”,揭示出了大文豪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2 . 下列各项对课文解读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通过虚构一个和平安宁、生活富足、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岳阳楼记》重在写景,作者以高超的笔法勾勒出洞庭湖气吞山河烟波浩渺的雄奇景象,读来引人入胜仿佛身临其境。
C.《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都体现了封建知识分子心系人民、心怀天下的政治胸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助生动形象的边疆奇丽的雪景,表现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孟子》七篇,是他与弟子的合著。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现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散文体著作。
D.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著名文学家。
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随园诗话》。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运用意象的典范,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C.《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D.《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分别是善盗的鼓上蚤花荣,善射的小李广时迁,善行的神行太保戴宗。
5 .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B.先生不重视自己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D.学医太难6 . 文化积累——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仅少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B.《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以富有童话色彩的奇幻故事讽刺社会现实的小说。
C.受舞台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戏剧剧本篇幅不能过长,场景变化不宜过多,矛盾冲突必须尖锐、集中。
D.《水浒传》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
如同为侠肝义胆,鲁智深侠义中透着率真,常以假见真;李逵则侠义中显出粗鲁,却粗中有细。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课文《晏子使楚》的出处《晏子春秋》记载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
作者晏婴,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B.小说《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的法国人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C.《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著名的明清小品文,作者张岱,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文章结尾以舟子之口突出了作者冬夜欣赏西湖雪景的情趣。
D.《阳关雪》节选自《文化苦旅》,表达了对唐人豪迈、放达的赞美以及后世未能继承这种积极风范的无奈和叹息,作者余秋雨是当代作家。
8 . 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最成功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其中孙悟空勇闯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酷爱自由、敢于反抗、充满斗争精神,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D.《西游记》中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庄观、大闹五台山等故事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一回体现出孙悟空桀骛不驯的性格。
二、名著阅读9 . 名著阅读(一)根据法布尔《昆虫记》中对动物习性的描述,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动物名称(1)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_______(2)它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___________(3)它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_________(二)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A.《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B.《昆虫记》中的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C.《昆虫记》中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出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
D.《昆虫记》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憎恶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10 . 名著阅读。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需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①这里的“我”指的是____,于是“我”从记忆中抄出十篇文章合成了一部散文集___。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篇____②除了学过的课文外,请选择其中一篇简要概述其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书中几篇作品都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请选择一部作品谈谈鲁迅对儿童教育的体验和看法。
并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观点在今天还有没有借鉴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汤姆自言自语道,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
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
如果他是位伟大而明智的哲学家,就像这本书的作者,他就会懂得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
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做假花和蹬车轮就算是工作,而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就算是娱乐。
英国有钱的绅士在夏季每天驾着四轮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
可是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那就把这桩事情变成了工作,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
11 . 本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汤姆发现“人类行为法则”的原因是什么?请概述事情经过。
(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2 . “所谓“工作”就是一个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个人没有义务要干的事。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13 . 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问题。
(1)取经路上,孙悟空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花果山,分别是什么原因?(2)取经归途,师徒四人在通天河又遇白鼋,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14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鹦鹉螺”号来到地球上最危险的海峡入口。
这是个连胆子最大的航海家都不敢穿行的海峡。
……在“鹦鹉螺”号周围,大海卷起怒涛。
海水从东南向西北以两海里半的速度流过去,打在散布在四周、露出水面的珊瑚礁上,溅起朵朵浪花。
……突然,一个冲撞,使我摔倒。
“鹦鹉螺”号撞上了暗礁,已经动弹不得,有点向左倾斜。
(1)文段中所说到的“最危险的海峡”指的是海峡。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如文段中的触礁搁浅,在这之后,他们还经历了哪些险情,请你再列举两例。
阅读名著15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下面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分别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白发老丈,全被孙悟空识破。
B.《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好汉形象,如头脑简单的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李逵,懦弱无能的林冲。
C.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这样写道,“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其中“山东呼保义”指晁盖,“河北玉麒麟”指卢俊义。
D.《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
16 . (小题2)“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出去,径到人参园里,擎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可怜叶落枒开根出,道人断绝草还丹!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
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有一个果子。
”该选段出自《西游记》的哪个故事?大圣为什么要推倒果树?后来又是怎么弥补这一过错?17 . 《_________》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
记述“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其文选自_________的《_________》。
18 . 名著阅读。
(1)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飞夺泸定桥和强渡大渡河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杰出作品。
C.《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D.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战争前线。
(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
“冲到顶上去!”A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
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
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