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迹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故事

中国航天故事

中国航天故事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陈俊亮——纠错编码:将卫星无线数据传输,可靠性提高1000倍。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

数据通讯设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前端为调制解调设备, 后端为纠错编码设备,而陈俊亮正是承担了纠错编码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

3、“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4、吴伟仁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奔向月球。

在近月制动环节,测控精度十分重要。

在卫星第一次进入100公里绕月轨道时,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撞向月球,或者是“跑了”,没被月球“抓住”。

当时有很多技术风险。

嫦娥二号最终被月球捕获,在月球轨道上环绕起来,吴伟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5、孙家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

人物详细事迹如下: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

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航天人事例

中国航天人事例

中国航天人事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的航天人事例,以下是其中的部分人物事迹:-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从论证到预研再到立项研制,李东参与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在经历第二次发射失败后,李东和团队通过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成功完成了长征五号的第三次发射任务。

-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初调入神舟飞船研制队伍时,杨宏年仅29岁。

在担任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期间,杨宏通过到主要协作单位实地考察、与车间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确保了飞船13个分系统、643台设备无一差错。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大学毕业后,谢军踏入中国航天的大门。

在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后,谢军顶住各方压力,成功完成了国家交予的使命。

这些航天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航天事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精选5篇)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靠自己的力量初步实现了太空梦;你是否在寻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人事迹”?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分享。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通过优秀事迹的写作,可以及时记录我们的生活,写好事迹材料对我们开展下一步工作也是有帮助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1向中国航天致敬!16 月 17 日上午 9 点 22 分,随着一声 " 发射 ",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三位航天员,他们分别是:57 岁的聂海胜、55 岁的刘伯明、46 岁的汤洪波。

看着在太空向全国人民敬礼的航天员,很多人眼眶都湿了。

本次进入太空,航天员将会进入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不禁令人感叹:这就是中国航天!对此,网友们纷纷向中国航天致敬,祝愿 3 位航天员平安凯旋。

而随着中国神舟再度问天,3 位航天员也成为全网最受关注的人。

要知道,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就已经很难了。

能够在众多航天员中脱颖而出,执行飞天任务,各方面都一定是非常优秀的。

不过,随着三位航天员背景的曝光。

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都是有原因的。

2在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聂海胜出生在湖北一个小村庄里。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平日里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饼子配咸菜、大酱。

只不过家里再穷,聂海胜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供他读书。

哪怕是四处借钱,也要保证他有书读。

因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也正因如此,聂海胜学习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负父母对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读初中时,父亲意外因病去世,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读书这一点,从小给聂海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决心再难也要把书读下去,最后他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能将书读下去,每到假期,他都会自己打工赚钱。

都说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聂海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的心态,顺利通过考核,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他的航天员之路。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5篇)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5篇)

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5篇)>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12020年7月23日上午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让每个人都为之兴奋,也不禁回首过往,遥望中国的航天历程。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寰宇。

从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更向其它国家宣布了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航天精神。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火箭不负众望,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了太空,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成功发射载人作文飞船的国家。

而这,更是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对太空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在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无数次的失败。

2017年7月2日,长征5号运载火箭发射失利,但是,一次的失败不代表全盘皆输,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发射终于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承重量最大的火箭,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有着卓越贡献,他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高度,将探索更深的宇宙。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一路披荆斩棒才走到了现在,从1970年至2020年这50年间,我们正是靠着坚持这种精神才取得了进步。

航天精神,助我们成长。

致敬,航天精神。

致敬,中国航天人!航天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篇2我是一名小学生,对航天事业充满着好奇。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巡天归来时,我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喜悦,还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壮丽凯歌。

成千上万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共同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激励人们昂然踏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航天奋斗事迹

航天奋斗事迹

航天奋斗事迹
以下是一些中国航天人的奋斗事迹:
1.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他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和发射。

2. 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

3. 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4. 翟志刚:中国第一位进行太空漫步的航天员,搭乘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5. 王亚平: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人。

这些航天人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的奋斗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人投身于航天事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航天事业的青年人物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的青年人物事迹

中国航天事业的青年人物事迹
1. 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成功进入太空。

他勇敢地挑战自我,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景海鹏:他是我国首位完成两次载人航天任务的宇航员。

2008年和2012年,他分别参加了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的载人航天任务,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担当。

3. 刘洋:作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在2012年乘坐神舟九号进入太空。

她的事迹激励着更多女性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4. 翟志刚:他是中国首位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员。

在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5. 王亚平:作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2013年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进行了太空授课,传播航天知识。

6. 叶光富:他是一位优秀的宇航员,曾在2016年参加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任务。

叶光富还曾获得“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7. 陈冬:陈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他在2016年乘坐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参与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

8. 汤洪波:作为中国首位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汤
洪波在2021年乘坐神舟十二号进入太空,为空间站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青年人物的事迹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他们勇敢、敬业、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航天事业这条道路上,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事迹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事迹7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事迹7篇感动中国航天追梦人事迹篇12021年5月15日清晨,“天问一号”平稳成功着陆火星。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

从那一刻,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此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仍有一位女调度员保持平稳的语速,准确而坚定地发出一条条指令。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沉稳冷静的女孩就是“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还不到三十岁的女孩,却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第一位女性总调度。

1992年,鲍硕出生于北京丰台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母亲是首钢的一位普通工人。

上学后,每当别人问起她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回道:“成为一名航天人。

”时光如梭,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鲍硕心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丝毫未变,并为此发奋学习。

除了学习,她找不到第二条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XX年,十八岁的鲍硕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并选择了一个令很多人陌生的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学校是好学校,专业更是强专业。

众所周知,北京理工大学是“国防七校”之一,实力相当雄厚。

因在各个行业与各个层面曾培养了大批领袖人才与优秀的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

鲍硕选择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对外人来说极其陌生,但绝不能小觑。

全国只有十所学校设此专业。

前三名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而此专业在北京理工又称得上“王牌专业”。

鲍硕之所以选择此专业,还是源于那个一路执着的理想。

这次,她向理想跨了一大步。

她并没有为此丝毫放慢脚步,因为后面的路更坎坷,更艰难。

个人兴趣、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时时刻刻督促着她努力向前。

她曾回忆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越院士的课,老先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深深影响着我,引导着我为热爱的研究方向不懈努力。

”毕业后,鲍硕成功进入航天系统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大事记陈有荣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于15日至17日发射,权威人士透露,尽管目前气候变化异常,但不会影响飞船正常升空。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升天后,预计围绕地球飞行14圈,然后返回地面,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在华夏飞天之梦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所走过的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

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
日返回地面。

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

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首次载人航天、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夙愿指日可待。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陈有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