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树油田井网井距适应性研究

合集下载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二次开发合理井网井距分析方法

SPC-井网密度,口/km2
1.1.1井网密度和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油藏,水驱控制 程度对井网密度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此,要达 到同样的水驱控制程度,各类油藏所必须采用的 井网密度也相差很大。可见,在确定不同油藏的 注采井网密度时,首先应该定量的研究该油藏在 不同井网密度下水驱控制程度的好坏,才能为合 理井网密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前提,为合理注采 井网的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据。


<5
18

对于具体油藏,通过研究其采收率和井网密度的具体关系,确定合理 的井网密度,以期达到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1.2 油藏井网密度计算与评价




1.2.1采液吸水指数法 1.2.2合理采油速度法 1.2.3规定单井产能法 1.2.4注采平衡法 1.2.5分油砂体法 1.2.6单井控制储量法 1.2.7最终采收率分析法 1.2.8综合经济分析法 1.2.9俞启泰经验公式 1.2.10其他方法
回归经验相关关系式 M=98e-0.0101/spc M=91e-0.03677/spc
>120 80~120

Ⅳ Ⅴ
30~80
10~30 <10
14
8 5
37.9
21.6 13.5
M=101.195e-0.0367/spc
M=94e-0.0583/spc M=100.93e-0.1012/spc

一、 合理注采井网系统研究

合理的井网密度进行研究。论证井网密度是油 田开发方案设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井 网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投资规模 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所谓合理井网密度是 指: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 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 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 部收益率、投资回报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 佳、最终采收率也高的井网密度。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

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应用研究为合理区域的油田开发工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预期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井网密度。

标签:井网密度;经济效益;1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井距分析合理井网密度的概念为在当下的开发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下,为实现最低的储量损失,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维持更长时间的稳定产出,在经济层面所能接受的最大采收率对应的分布密度。

这里的“合理”是相对特定的环境来说的,当环境和外部条件出现改变的时候,之前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那么就演变为“不合理”。

所以,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以及不同时间下,合理井网密度会出现变化,并非维持固定数值。

而关系到井网密度数据的因素重点为以下几个部分:(1)储层的分层性、连续性及宏观非均质性对井网密度影响这里的分层性就是油藏板块垂直方向划分的单油层的具体数目,具体环境中考虑运用每口井钻发现的油层数目进行描述。

而连续性即为小层在特定平面中分布区域的数值大小,通常借助相应的分布函数来进行描述,而非均质性即为不同油层之间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渗透率的差异状态。

通常而言,砂岩分层性越明显,连续性不足,非均质现象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定更大的井网密度。

(2)储层流体流度对井网密度的影响流体流度是关系到采收率的物理因素。

当注采压差维持不变时,采油效率跟稳产界限保持不变的情形中,流度越小要的井距离就变小。

(3)油藏的储量丰度及构成对井网的影响储量丰度的概念为在一定区域面积中,地质储水量以及相应开采储量的大小,而这里的采储量运算时,将一定区域面积中的储量跟水驱采收率进行相乘而得到。

在另外的条件保持大致相同时,考虑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油藏可采储量的丰度越大,那么更深入提升井网密度的空间也变大。

在储量构成方面,低渗透区域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难开采部分变多,因此设定的井网密度相应提升。

(4)油田每口井生产能力及加密调整边际经济效益对于开采油井的产出能力进行加密调整十分有必要,这也会直接关系到油田的累积增加产能。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研究——以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沙河子组油藏为例

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部署研究——以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沙河子组油藏为例
差。
图 1 + 屋油 田区带 划分
投 入 资 金

号 钻 井
产 出 比 (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O 元 ) ( O 元 ) ( O 元 ) 1‘ 1‘ 1‘ 1‘
固定成 本 变动 成本
合计
投 入
精 细地 层 对 比的 基 础 上 , 用 各 种 新 方 法 和 新 技 术 应 反复 研 究 , 从而 提 高认 识 。 杂断 块 构造 和 储层 的 精 复 细研 究对 开 发 中后 期 的油 田具有 十分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方 案 实施 前期 要 进行 经 济效 益 评 价 , 证 方 案 在 验 的可 行性 , 而 获得 效 益最 大 化 。 从 [ 考 文献 ] 参 [] 谭 仲 平 , 复 杂 断 块 油 气 田滚 动 勘 探 开 发 特 1 等.
泉头 组 、 娄库 组 、 登 营城 组 、 河子 组 , 中沙河 子组 沙 其 为主要 目的层 。 区 内8口井 中有 5口井 进 行 了取 心 , 从岩 心 观 察 看 , 然裂缝不发 育 , 天 目的 层 沙 河 子 组 岩 心 未 见 裂 缝, 同时 区 内 的 S 8 W —2的 成 像 测 井 也 支 持 了上 述 观点。 七棵 树 油 田地 应力 监 测及 倾 角 测 井显 示 , 区 本 现 今最 大 主应 力 方 向为 近东 西 向 , 由此 推 断 , 区内人 造 缝方 向应与 地 应力 方 向一 致 , 应为 近 东西 向 。 也 初 步 认为 辨 状河 三 角洲 是 本 区沙 河子 组 的主 要 沉 积相 类 型 [, 体 主要 为 水下 分 流河 道 。 1砂 ] 通过 S W8 井 2 块 砂 岩物 性 样 品分 析 , 9 目的 层孔 隙度 分布 范 围 为8 5 ~1. , 均值 为 1 .5 , . 62 平 30 渗透 率 分布 范 围 为 0 12 8. . 4 ~ 2 2×1 m, 均 值 为 1 . 1× 0 平 57 1 / 0 m ( 3 , 层 为 低 孔 低 渗 透 储 层 , 性 较 图 )储 物

高强度抽油杆在七棵树油田水平井中的应用

高强度抽油杆在七棵树油田水平井中的应用

高强度抽油杆在七棵树油田水平井中的应用X李 臣1,郭显赋1,靳丹丹2(1.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2.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摘 要:七棵树油田水平井的应用,加大了抽油杆的载荷,对抽油杆抗拉强度、收缩率、伸长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为有效适应水平井举升工艺,优化了组合结构,降低了最大载荷,提高了抽油杆的抗拉强度,延长了抽油杆的使用寿命,为水平井在七棵树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保证。

优化后的杆柱结构在现场使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最大载荷;抽油杆;水平井;抗拉强度 中图分类号:T E 3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3—0149—011 研究区油藏特征七棵树油田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境内,构造位置处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车家窝堡圈闭,西临十屋油田,东南为秦家屯油田。

主要目的层为沙河子组。

油藏平均埋藏深度1960m 。

孔隙度分布范围为9%~1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4~33.76×10-3Lm 2,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地面原油密度为0.8481g/cm 3,地面原油粘度7.23mPa s,凝固点16.5℃、含硫为0.16%、含蜡量18.15%,属低粘度、低硫原油。

原始饱和压力8.88MPa ,溶解气油比37.58m 3/t 。

地层水总矿化度2907.3mg/L,水型为碳酸氢钠型[1]。

原始地层压力14.1MP a ,压力系数为0.72,原始地层温度75.6℃,地温梯度为3.4℃/100m,属常温常压系统。

为高效开发低孔特低渗的油藏,七棵树油田采用水平井工艺,水平井的大量投入使用,在提高单井产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泄油面积的同时增加了载荷,对抽油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详细研究了普通抽油杆与高强度杆的异同。

2 普通抽油杆与高强度抽油杆的比较表1常规钢抽油杆的机械性能表钢级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 Pa 使用范围D 794-965620重负荷油井C 620-794412轻、中负荷油井K588-794372轻中负荷,并有轻微腐蚀的油井常规抽油杆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直径小,使用范围广,目前在有杆泵抽油井生产中约占到90%以上,常规抽油杆按照钢级可以分为C 级、D 级和K 级三个等级。

延长油田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延长油田合理井网密度及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1631 计算及应用1.1 体积波及系数与井网密度根据谢尔卡乔夫方法的变型得到:Ev=e^-a/(1)a =18.14(k/μ0)^0.4218 (2)式中:Ev为体积波及系数,f;a为井网指数,f;n为井网密度,口/km 2;k为空气渗透率,10-3μm 2,取0.5;μ0为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mpa·s;取4.29。

表1、图1即为不同体积波及系数与井网密度、井距关系,可以看出随体积波及系数增大,井网密度越大,相应井距越小。

表1 不同体积波及系数下与井网密度关系体积波及系数井网密度/(口·km -2) 井距/m 0.510.59 3070.614.37 2640.720.58 2200.832.89174图1 波及体积系数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1.2 满足一定采油速度要求的井网密度根据我国砂岩油藏开发条例要求及对原油的需求,初期采油速度都力争在1.0%以上,满足一定采油速度的井网密度可由下式确定:n =(1+β)·V·N/(q o ·t·A)(3)式中:β为 注采井数比,f;V为采油速度,f;取0.01;N为地质储量×104t;取806.5;q o 为平均单井日产油,t/d,取0.42;t为年有效生产时间,d,取300;A为含油面积,km 2,取15.99。

1.3 满足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井网密度以单位含油面积计算,井网密度与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有如下关系:knim R N s E a ⋅=⋅(4)式中:N kmin 为单井控制可采储量×104t/口;E R 为采收率,%;a为储量丰度,×104t /km 2;s为井网密度,口/km 2。

本区目前动用地质储量为806.5×104t,储量丰度49.0×104t /km 2,采收率按18.0%、单井控制可采储量0.5×104t计算,可打油水井290口;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按0.4×104t计算,可打油水井363口;15.99km 2的面积对应的井网密度分别是18.14,22.68井/km 2;相应的井排距是235,210m。

七棵树油田关停期间注水实施分析

七棵树油田关停期间注水实施分析

七棵树油田关停期间注水实施分析张赫【摘要】七棵树油田属于低孔特低渗的构造岩性油藏,天然能量以弹性能量为主,试油试采结果表明,油藏的天然能量不足.自开发以来,地层累计亏空严重,地层压力亏空大,为了保证复产后能量充足,应在关停期间加强注水,提高地层压力.【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1页(P56)【关键词】注水;注采比;地层亏空;补充能量【作者】张赫【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东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831 油田概况七棵树油田构造上位于梨树断陷中央构造带车家窝堡断块圈闭,西临十屋油田,东南与秦家屯油田相邻。

整体上为由西南向北东抬升的单斜构造,受小宽走滑断层、火烧高断层、秦家屯断层等三条断层的夹持形成“一隆一凹”的复杂断块,主要含油区块为SW8和SW10井区,位于北部斜坡带。

SW8-SW10井区地层层序均为陆相碎屑沉积的砂泥岩互层,其中2、3号小层为主力小层,4、5号小层局部发育。

七棵树油田属于低黏度、低硫的中质油,油藏属于常温系统。

2 开发状况截至2015年12月底,共有油井47口,开井44口,日产液134.6t,日产油75t,含水44.41%;共有注水井25口,开井25口,日注水248m3,月注采比1.54,累计注采比0.71,地层累积亏空10.26×104m3。

七棵树油田采用菱形反九点法,既考虑提高侧向油井受效程度,又考虑了后期转注的灵活性。

但是受断层切割作用影响,50%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容易产生暴性水淹现象,13%油井没有能量补充。

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油藏中部注采对应较好,对应井组呈现见效趋势;边部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现象,SW10井区南部没有注水井补充能量。

七棵树油田标定采收率17.33%,现井网条件下预测采收率28.6%,与利用童宪章图版[1]计算的理论采收率35%相比,还有提高采收率潜力。

SW8-9-3井定向剖面修正设计

SW8-9-3井定向剖面修正设计

构造名称: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
井别:开发井
井型:定向井
井号:SW8-9-3
定向剖面修正设计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
2010年07月27日
设计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设计人:贾志刚
日期:2010-07-27 设计单位审核意见:
审核人:
日期:
审批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处
审批意见:
审批人:
日期:
1.1 定向剖面数据表
注: a、本剖面数据不含补心高度,施工中注意修正。

b、井口坐标为实测坐标。

1.2 定向轨道分段数据
1.3 定向轨道点数据(/30m)
1.4.1 垂直剖面图
1.4.2 水平投影图
二、井身质量要求。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

88一、井网形式已有理论及经验论证井网形式是否适应油田开发主要判断依据有三点:一为是否可以以较高的采油速度在开发初期生产,并且实现无水采油期的最大化;二是井网形式在开采末期是否达到较高的采收率;三是必须有利于油田开发中的井网调整。

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行严重,单井储量较低,注采井网的井排距不能过大以保持合理的驱替效率;同时还要保证不能由于距离的过小发生过早水淹和水窜现象。

在考虑经济效益因素的前提下,已有的同类油藏开发实践表明:在井网密度相同的条件下,菱形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均高于正方形九点井网(图1)。

结合低渗透油田的实际情况,宜选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和矩形五点井网。

并且菱形反九点井网是低渗透油田井网加密调整的推荐形式。

图1 低渗透油藏常用井网采出程度对比图二、井网形式的数值模拟论证针对低渗透油藏主要采用的井网形式—矩形五点法和菱形反九点发井网通过数值模拟对油田某区进行开发效果预测。

参考该油田其他区块开发经验,在采用相同的合理经济井网密度12.3口/km2、井排方向为NE70°~75°的前提下,分别进行540(井距)×150(排距)的矩形五点法井网和菱形反九点法井网进行布井,采用相同地层、生产参数进行15年生产预测。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图2):在菱形反九点井网在15年的生产中产量明显较高,其初期最大产量也较大。

油藏开发井网适应性论证方法及分析刘 冉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关键词】井网形式;油田开发;适应性研究图2 不同井网累计产油量曲线对比图三、结论及建议由已有理论、开发经验以及数值模拟论证方法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的特征,菱形反九点法井网在开发中对产量和开采程度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 发效 果进行 了数 值模 拟 , 模 结果表 明 : 数 菱形 井 网 采 出程 度和 水驱波 及范 围最 高 , 其次为 反 九点 井 网、 矩 形井 网 , 五点法 最低 , 而且 菱形 反九 点井 网 已在 长
庆油 田低压 、 特低一超低渗油藏广泛采用 , 开发初期 井网适应性较强 , 因此本井区设计采用菱形反九点
造, 笔者 通过 七棵 树 油 田井 网优化 、 井距优 化研 究 , 实施 的过程 中取 得 了较好 的开 发效 果 。 在 关键 词 : 开发 方 式 ; 网井 距 ; 井 产能 井 单
中图分 类号 : E3+ T 2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o 6 912 1 )8 14 O 1 0—7 8 (O 11一O 1一 2
统。
10 井距5m, 0m。从
数模 优化 结果 分析 , 方案 一井 距较 小 , 井 控制储 量 单 小, 初期 产量 高 ,5 末采 出程度达 到 2 , 于方 1年 4/ 优 9 6
案二 的采 出程 度 。因此 确定 本井 区排距 为 1 0 井 5 m,
粘度 、 硫 的 中质油 。 层压 力在 1.5 4 5MP 低 地 27 ~1. 2 a
之 间 , 均 为 1 . 8 a 压 力系 数在 0 7 ~0 7 平 3 7 MP , . 0 . 3之
间, 平均 为0 7 , . 2 属于 异常 低压 系统 。 层温 度在7 . 地 3 9 '3 ~7 . ℃之 间 , 均为 7.  ̄ 地 温梯 度在 32 . 8 平 60C; . ~3 9C/ 0 m 之 间 , 均 为 3 5 10 属 于 常 温 系  ̄ 10 平 . ℃/0m,
2 1 井 网优 化 .
七棵 树油 田属 于典 型 的低 压 、 特低 渗透 油藏 。 油 藏 具 有 规模 小 、 储层 厚 度 薄 、 层 间泥 质 隔层 薄 、 油 需
开发 方 案设计 了 多套开 发井 网并 对这 些井 网 的
要压裂改造等特点。为了提高油藏产能及最终采收
率 , 者针 对 七棵 树油 田油 藏特 点 , 究 了水平 井开 笔 研 发 的可行 性 , 通过 井 网井 距优化 设计 、 水平 井参 数优 化设 计研 究 , 取得 了较 好 的开发 效果 。 1 油藏 地 质特征
建 立起驱 替 , 采井 距不 能过 大 ; 注 又要考 虑油 田开 发
90 7m。 目的 层段 沙一 段 , 主力 层砂 体 孔 隙度分 布 范 围8 1/ 5 9 , . 6 9~1 . 峰值 区间9 "1 ; - 2 电测解释 渗 ' 透 率分 布 范 围0 0 ~8 . x1q , .1 18 0 m 峰值 区 间0 0 .1
注采 井 网。
2 2 注 采井 距优化 .
七棵树油 田位于吉林 省公主岭市境 内, 距长春
市 6k 5 m。构 造 上 处于 梨 树 断 陷东 部 向斜 带 的 东 北
部 , 构 造 形 态 为 北 东 轴 向的 向斜 构 造 , 造 幅 度 其 构
低渗透 油 藏既要 考虑 注水 井和 采油 井之 间能 够
刘松广等 七棵树油田井网井距适应性研 究
15 1
图 1 数值模拟不 同井网采出程度与时 间关系曲线图
图 2 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极限井 网密 度图
3 单 井 产能 确 定
3 1 采 油 指数计 算 .
S 8 区 5 范 围 内有 效 厚度取 各 小层 加权 平 W 井 m
均值为 87m, .5 考虑合采时层 间干扰的因素 , 动用厚
距为40 图 2。 5 m( )
2 井 网井 距 的确 定
收稿 日期 :O l 8 2 2 1 —O —1 作者简介 : 刘松 广(9 1 ) 男, 1 8一 , 工程 师 ̄0 5年毕业于中 国石 油大学石 油地质专业 , 要从 事石油地质研 究及 油 田开发 20 主
工作 。
21 年第 1 期 01 8
度 取 碾平厚 度 的 9 为 7 8 生产 压差 为 6O a O .m, 。MP ,
经济合理井 网密度 , 它是指在经济最佳井网密
度 的 基础 上 , 加三 分 之一 经 济 最佳 与 极 限井 网 密 度
的差值 。
利 用上 述 方 法 确 定 的 合理 井 网密 度 1. we / 15 l l k , 济合 理井 距 60 m。经 0m。 利 用 数 模 设 计 了 两 套 井 网 方 案 , 案 一 排 距 方
的经 济合 理 性 , 网 不 能太 密 ,根 据 胜利 油 田地 质 井 科 学研 究院确 定 的技术极 限井 距 的极 限供 油半径 计 算 公 式计 算 出 井 区极 限供 油 半 径 7m, 5 技术 极 限 井
距 为 10 图 1 。 5 m( )
~o 5 0 m , . ×1 。属于低孔、 特低渗储层 。主力油层
14 1
内蒙 古石 油4 r L. -
21 年第 1 期 01 8
七棵 树 油 田井 网井 距 适 应 性研 究
刘 松 广 , 科 战 , 晓 微 , 宏 伟 王 陈 杨
( 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要: 七棵 树 油 田构 造上 处 于 梨树 断 陷 东部 向斜 带 的 东北部 , 其构 造 形 态 为北 东轴 向的 向斜 构
只 有 2个小 层 , 油层 相对 单一 , 油层 平均 厚度 7 6 .m, 油层 间的泥 质 隔层平 均厚 度7 2 油 藏埋深 10 一 .m。 8O
2 0 m。 原 油 密 度 0 8 8 g c , 层 原 油 粘 度 2 10 . 4 1 /m。 地 . 0 mP . ; 油 比 3 . 8 / ; 固 点 1 . ℃; 7 aS气 7 5 m。m。凝 6 5 含蜡 量为 1 . 5 ; 硫量为 0 1 ; 81% 含 . 6 初馏 点8 ℃, 于低 A o 4 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