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零井采油工艺适应性评价
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881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从抽油机井系统来看,其能够持续地进行能力转化与能量传递,有效能量与油井的入口能量之比是油井采油系统的效率,而系统的效率,则包括地面和井下效率,从四连杆、减速箱、皮带、电动机等构成,后者是油管柱效率、抽油泵效率、抽油杆效率、盘根箱效率构成的。
地面因素主要有抽油机在运转过程中负荷具有交变载荷的特点,要求在选择驱动电动机容量时都留有足够的裕度。
井下因素主要有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抽油杆的摩擦及弹性伸缩损失。
设计和管理因素主要有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的大小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载荷、泵阀球的运动、柱塞的有效行程及运动状态都起着决定作用[1-2]。
2 提高抽油机井提高系统效率措施系统效率是由产液量、有效扬程、电机输入功率等因素决定的要提高系统效率就必须要减少各个环节的损失。
2.1 优化抽油机井间开制度单井系统效率的高低是有杆抽油井运行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单井系统效率越高,产液的吨油耗电量越少。
以“有效冲程最大化、生产载荷最小化”为原则,重点开展油井间开、参数优化、平衡调整等工作,治理井泵效提高5.6%,系统效率提升1.2%[3]。
通过评价电费与效益关系,确定无效井临界效益产量0.033吨/小时,依据液面恢复,按照单井供液能力,确定停井时间。
关井时间通过液面恢复法确定最佳关井时间5天。
充分依托现有数字化建设条件,通过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两个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建设,实现油井管理智能化,打造智能采油示范区,图1[4-5],见表1。
图1 地层井下关井压力测试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陈鹏 曹开开 刘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 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油田开采选用的多为有杆抽油法,近些年来油田开采工程的开展,采油成本有了明显的上升,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此来提升采油效率,提高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一、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目的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砂岩油藏内油水运动规律,揭示油藏注水开发的主要矛盾和潜力,为编制油藏年度开发规划、长远开发规划和综合调整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砂岩油藏获得最高的、经济合理的水驱采收率。
二、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评价2、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评价3、综合含水率及耗水量大小的分析评价4、注水利用率分析5、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小的评价6、自然递减率和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评价7、可采储量评价8、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三、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方法1、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适应性是衡量油藏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油藏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从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高低分析评价注水方式和注采井网的适应性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用现井网下和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来表示:Hh R c式中: R c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h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m ; H —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m 。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本质上是注入水体波及系数的反映。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的大小和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用注水井总的吸水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油井的总产液厚度与总的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来表示:i i P H h R =或 ooP H h R =式中:Rp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h i 、h o —注水井总吸水厚度、油井总产液厚度,m ; H i 、H o —注水井、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m 。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还可以用丙型(西帕切夫)水驱特征曲线来确定:p pp BL A N L +=BN mo 1=Rmomo NE N R =式中:L p —累积产液量,104t ;N p —累积产油量,104t ;N mo —水驱动用储量(可动油储量),104t ; N —石油地质储量,104t ;E R —由油藏地质特征参数评价出的油藏最终采收率,f 。
采油厂厂长在月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在采油厂月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2013年月日)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进入2013年以来,我们召开的第一个月度会。
此次会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月度总结部署会,更应该说是一个春季上产的动员会、鼓劲儿会。
进入2013年以来,全厂的原油产量一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分析原因既有严寒风雪天气的影响,也有运行管理等主观上的原因。
进入2月中下旬,通过全厂上下的不懈努力,原油产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态势,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起色、取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距离我们的计划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最为突出的仍然是产量问题,目前全厂日产水平只有2770吨,距离月度计划相差了近40吨(月度计划2807吨),距离年度剩余水平相差了近80吨(年度剩余2844吨)。
产量的形势非常的严峻,压力也非常大。
今天已经是3月4号,距离一季度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目前,气温、地温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回升,少风少雨,各项生产条件非常好,是我们抓上产的一个绝佳时机。
因此,采油厂研究决定,利用3月份的时间,开展一次全厂范围的春季原油上产活动,全力推动原油产量踏水平,并把3月份定为“基层活动月”。
一是要求采油厂承包领导和承包科室、三级单位的领导和股室人员要全部下沉到基层、深入到井站,按照“四位一体”的承包要求,与基层单位一道抓好原油上产、队伍稳定、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工作,发挥好机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帮助基层查找制约生产的各类问题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有效的措施办法,把影响上产稳产的各类因素消除掉,推动和促进基层管理水平和产量运行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是各单位要尽快组织召开动员会,层层发动我们的广大职工,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掀起齐心协力共抬产量的热潮。
三是要把上产活动的重点放在运行的提速提效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靠提高运行速度、工作质量和效率,靠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挖掘生产潜能,促进产量提升。
坚决杜绝盲目上措施、拼工作量的现象。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有答案)

采油工高级工理论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1.AA001在地质学中认为()是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天然物质记录,也是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岩石的总称。
(A)沉积岩(B)碎屑岩(C)地层(D)沉积岩2.AA001地质()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
(A)规律(B)现象(C)时间(D)时代3.AA001地质时代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另一个是地质事件发生到8.9(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15.AA005属于古生代的是()(A)白垩纪(B)侏罗纪(C)二叠纪(D)三叠纪16.AA006沉积()是指地层剖面上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重复出现的现象。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7.AA006沉积岩的岩性及岩相变化的规律是受沉积()控制的。
(A)环境(B)气候(C)岩层(D)水动力18.AA006由于地壳升降、气候、水动力强弱因素变化的不平衡,所以沉积剖面上的沉积()就表现出不同级次来。
(A)储层(B)层理(C)岩层(D)旋回19.AA007湖相油层根据标准层的分布规律及二级旋回的数量和性质,用()确定对比区内油层组间的层位界限。
(A)特殊层(B)标准(C)标准层(D)标准曲线20.AA007湖相沉积油层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
(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砂岩组(D)相别21.AA007在油田范围内()湖相沉积的单油层,不论是岩性和厚度都具有相似性.(A)同一时间(B)不同时间(C)同一环境(D)不同环境22.AB001确定了开发层系后,就确定了()的井数。
(A)井网(B)油田(C)区块(D)井排23.AB001一个开发区的每一套开发层系,对其井网、注采系统,工艺手段都要()做出规定。
(A)统一(B)独立(C)综合(D)尽量.35.AB005油井动态分析的任务是拟定合理的(),提出合理的管理及维修措施。
“双碳”愿景下CO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4 年 2 月第 43 卷 第 1 期Feb. ,2024Vol. 43 No. 1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306023“双碳”愿景下CO 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张成龙1 王瑞景2 罗翔3 张斌斌4 刘廷1 马梓涵5 刁玉杰1(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 保定071051;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三厂,青海 海西816400;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710018;5.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453)摘要: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 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 2-EOR )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
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 2-EOR 研究侧重于CO 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 2-EOR 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 2-EOR 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 2-EOR 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 2-EOR 工程选址遵循“CO 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 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 2-EOR 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 ),以期为油藏开展CO 2-EOR 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CO 2-EOR 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指标;地质要素;工程要素;安全要素;经济要素中图分类号:TE357.4;TE38;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4)01-0158-10Evaluation of CO 2⁃EOR project site selection indexesunder “dual carbon ” visionZHANG Chenglong 1,WANG Ruijing 2,LUO Xiang 3,ZHANG Binbin 4,LIU Ting 1,MA Zihan 5,DIAO Yujie 1(1.Center for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aoding 071051,China ;2.Development Company of PetroChina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 ,Karamay 834000,China ;3.No.3 Oil Production Company of PetroChina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 ,Haixi 816400,China ;4.Changqing Industrial Group Co.,Ltd.,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 ’an 710018,China ;5.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PetroChina Daqing Oilfield Co.,Ltd.,Daqing 163453,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vision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and “dual carbon ”, CO 2-EOR sequestration that can promote oil and ga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o achieve “low carbon ” and even “negative car⁃bon ” becomes the preferred technology and the most realistic choice. In respect of no matter test and numerical sim⁃收稿日期:2023-06-14 改回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中和专项“咸水层CO 2封存盖层的力学−化学长期作用机制与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4214101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与资源化利用调查”(DD12120113006600)。
采油工艺简介

接箍是抽油杆组合成抽油杆柱时的连接零件。按其结构 特征可分为:普通接箍、异径接箍和特种接箍。
普通接箍:连接等直径的抽油杆
异径接箍:用于连扶接正不器同直径的抽油杆
特种接箍:主要有滚轮式接箍和滚珠式接箍,用于斜 井或普通油井中降低抽油杆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 减少对油管的磨损
B-下冲程
采油工艺简介
抽油机悬点载荷
1.静载荷 包括:抽油杆柱载荷;作用在柱塞上的液柱载荷;沉
没压力对悬点载荷的影响;井口回压对悬点载荷的影响 2.动载荷
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
抽油机运转时,驴头带着抽油杆柱和液柱做变速运动, 因而产生抽油杆柱和液柱的惯性力。
3、摩擦载荷
采油工艺简介
第三节 抽油机平衡、扭矩与功率计算
(3)抽油杆:能量传递工具。
采油工艺简介
1-外螺纹接头; 2-卸荷槽; 3-推承面台肩; 4-扳手方径; 5-凸缘; 6-圆弧过渡区
采油工艺简介
抽油杆的杆体直径分别为13、16、19、22、25、28mm,
抽油杆的长度一般为8000mm或7620mm,另外,为了调节 抽油杆柱的长度,还有长度不等的抽油杆短节。
采油工 程任务
采油计量和分离
经济有效地提高油井 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采油工艺简介
采油工程特点:
采油工艺简介
★ 涉及的技术面广、综合性强而又复杂 ★ 与油藏工程、地面工程和钻井工程等紧密联系 ★ 工作对象是条件随油藏动态不断变化的采、注井 ★ 难度大 ★ 涉及油田开发的重要决策和经济效益
2)下冲程:柱塞下行,固定阀在重力作用 下关闭。泵内压力增加,当泵内压力大于柱塞 以上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部的 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部,使泵排出液体
AICD控水技术在南海东部油田的应用及适应性评价

104传统的被动式流入控制器(ICD)在油井中产生一个额外的压降,通过平衡完井压差和油藏压差,从而平衡整个井段上的入流,进而延缓水/气发生锥进,提高产量。
尽管被动式ICD能够延缓这种锥进,但是一旦发生了锥进,被动式ICD将发生失效。
即发生水锥或气锥后,水或气将完全占满油井,并抑制油的流动,从而显著降低产油量。
自适应ICD(AICD)能有效克服长水平井中完井段的这种常见问题:当所有的区域都产油时,AICD表现为传统的ICD,主要用于平衡入流。
然而,当发生水锥或气锥时,AICD将会产生阻塞作用,显著减缓该区域水或气的流动,使得油井全井段均衡产出,从而提高产油量[1]。
1 AICD 控水技术原理依据伯努力方程中流体动态压力与局部压力损失之和恒定的原理,通过流经装置的不同流体粘度的变化控制装置内碟片的开度,如图1所示。
当相对粘度较高的油流经阀体时,碟片开度较大;当相对粘度较低的水或气流经阀体时,碟片因粘度变化引起的压降自动调小开度,从而达到控水、控气、增油的目的[2-3]。
图1 AICD阀工作示意图南海东部砂岩油藏水平井水锥形成机理在水平井采油过程中,由于井筒周围产生压力降及油藏中的物质平衡关系,使得底水油藏中会出现油水界面发生变形呈锥形上升,这种变形已通过实验结果证明,在水平井中,油水界面将以脊形上升,垂直于水平井方向的横截面形状相似于直井中形成的“锥面”,称为底水的脊进或锥进,如图2所示。
图2 水平井底水锥进示意图AICD控水技术在南海东部油田的应用及适应性评价刘宁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AICD具有防水、控水、控气、防砂、增油、多目标一次完成的技术特点,能够实现抑制高含水井段产出、增大低含水井段产出,实现自动调整水平井段的产液剖面,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
本文依托南海东部油田AICD整体实施情况,通过分析应用效果,对该技术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对后续同类型油藏现场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各项)

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一、机械采油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1、指标的确定通过研究分析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经论证优选,计划以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及规范,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12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冲程、冲次、抽油泵径、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动态控制图上图率,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2、指标的计算方法(1)油井利用率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00⨯-=yz x c n n n K …………………………(1) 式中:K c ——油井利用率,%;n x ——开井数,口;n z ——总井数,口;n y ——计划关井数,口。
注:① 开井数指当月累积产油达到1吨以上(含1吨)的油井(含在册捞油井),当月累积伴生气达到1千立方米以上(含1千立方米)的油井,为采油开井;② 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③ 油井利用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利用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半年油井利用率以6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年度油井利用率以12月的油井利用率为准。
(2)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100⨯-=∑∑∑r w rr D D D f ……………………(2) 24∑∑=L w T D (3)式中:f r ——采油时率,%; ∑r 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w D——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无效生产天数之和,d ; ∑L T——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h 。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新投产井在投产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产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测压停产等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 合
容 易
适 合
困 难
适合 不 适 合 不 适 合
容 易 较 难 容 易
投 资 成 本
技 术 成 熟 情况
中 等
成 熟
较 高
成 熟
高
成 熟
低
成熟
高
低
成 熟 成 熟
3 边 零井 供 电方 式评 价
了一定 规模 的试 验 应用 , 免 修期 有待 进一 步确定 。 智
能 间歇 式 抽 油机 是 近 年 来 针 对低 产 区块研 发 而 成 , 具 有抽 油 机 和捞 油 两 种 方 式 的共 同优 点 , 在 大庆 油
田 已形 成一 定 的应 用规模 。
2 边 零井 采油 设 备的驱 动 方式 评 价
通 过 对各 种 采 油 方 式 适 用 条件 的分 析 , 结 合 测 试 诊 断技 术 发展 情 况 , 抽 油 机 无 疑 是 最 为成 熟 的采 油 方式 ; 其 次是 螺杆 泵 , 目前从 应 用 数 量看 已成 为第
3 . 1 系 统 电 力
系统 电 力 供 电是 目前 油 田生 产 的 主 要 供 电方 式, 具 有 远距 离 输 送 、 供 电稳 定等 优 点 , 但 一 次性 投 资 较 高。
井。
目前 应用 天然 气进 行 发 电 门 的技 术 已经 相 当成
熟, 只要 边 零井有 充 足 的伴 生气 产 出 , 就 可以利用 进 行 天然 气发 电 。以1口驻 站 职守 边零 井为例 , 日耗 电 约8 6 0 k W ・ h , l m。 天然 气 约 发 电 2 . 3 k W ・ h左 右 , 日需耗 天然 气 3 7 0 m。 , 因此 日产伴 生气需 要在 4 0 0 m 左右 , 且 气 源稳 定才 能采 用 天然 气发 电 。
3 . 3 柴 油 发 电
此外 , 还 有 直 线 电机 柱 塞 泵 和 智 能 间 歇 式抽 油
机两种 非 常规采 油 方式 。 直 线 电机柱 塞 泵具 有无 杆 、
电机 驱动 是 目前 应 用 最 为广 泛 的一种 方 式 , 目 前有Y系列、 YMJ系列 、 C J T 系列等 拖动装特 性 , 节 能效 果 相 对较 好 。 2 . 2 燃 气 引擎驱 动 燃 气 引擎 驱 动 , 即采 用 燃 气 发 动机 直接 拖 动采
正 常 排液 能 力( m 。 / d )1  ̄ 2 0 0 3 0  ̄ 7 0 0 3 0  ̄ 6 0 0 1 6  ̄ 2 0 0 3 0  ̄ 3 1 8 0 0  ̄ 4 0 正 常 举 升 高 度 ( m ) < 3 0 0 0 < 3 5 0 0 3 0 0 0  ̄ 3 6 6 0 9 0 0  ̄1 2 0 0< 3 0 0 0< 3 0 0 0
2 . 1 电机 驱 动
种, 通 过在 油 田上大 量 的实 践应 用 , 对其 适用 条件 已
经 形 成 了共 识 , 下 表是 常规 机 械 采 油 方 式 的适 应 条 件 统计 。
表1 六种 机械 采 油 方 式 的 适 应 性 分 析
对比 项目
抽 油机 电 潜 泵 水 力活 塞 泵 螺 扦 泵 气 举 捞 油
6 8
内 蒙 古石 油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3 期
边零井采油工艺适应 性评价
唐光 亮 , 吴 清红 , 韩 长胜 , 辛 爽 , 宋志江 , 邓 毅 , 陈会 军
( 中 国石 油 华 北 油 田公 司 二 连 分 公 司 , 内蒙古 锡林浩特 0 2 6 0 0 0 )
生产成 本具有 重要 意 义 。 关 键词 : 边零 井 ; 采油工艺; 适应 性 中图分类 号 : TE 3 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3 一O 0 6 8 一O 2
1 边 零井 采油 方式 适应 性 评价 常规采油方式 有抽油机 、 螺杆 泵、 电潜 泵 等 六
摘
要: 边零 井一 般 远 离油 田电力和 原 油 生产 系统 , 后 勤辅 助依托 较 差 , 合 理 选择 边零 井 采油 工艺 .
有 利 于 实现 边零 井 高效 开发 。 边 零 井的 采油 工 艺涉及 采 油 方式 、 驱动 方式 、 供 电方 式 的优 选 . 从技 术和 经 济角度进 行分 析 论证 , 从 而确 定 最佳 采 油工 艺 , 对提 高采 油 工 艺适应性 、 降低 管理 难度 和安 全 隐患 、 减少
3 . 2 天 然 气发 电
二 大 采油方 式 ; 电潜 泵适 合 高产 液井 的举 升 , 对 于产 量 较 低 的边 零井 不 宜 采 用 ; 气 举 采 油 需 要建 设 复 杂 的地 面 循 环设 备 、 投资高 , 不易推广 ; 水 力 活 塞泵 工 艺 因测 试 困难 和 能 耗 高等 原 因 , 在 绝 大 多数 油 田已 基本 不再 应用 ; 捞油 方式 投 资低 , 生 产设 备不 用 常驻 井上 , 可 多 井共 用 一 套设 备 , 适 合 低产 、 低效 的边 零
斜 井 及 弯曲 井限
易 信 磨 适 合
适 合 不 适 合 适 合 适 合
高 油 气比 适 合
适 合 不 适合 适合 适 合 适 合
质 适 荔砂
结 蜡
维 护 管 理 难易 程 度
喜羞 喜
适 合
容 易
油设 备 , 以燃 气 引擎 替代 电机 。 该 驱动 方式能 有效 利 用 套管 气资 源 , 单 井 使用 要 求 日产气 在 3 0 0 m。 以上 。 但 热洗 清蜡 容易 造 成井 筒积 液 , 伴生 气产 量减少 , 影 响发 动机 正 常运 转 , 可 根据 边 零 井 规模 和气 量适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