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案例分析优选稿
帕金森病病案讨论

帕金森病病案讨论第一篇:帕金森病病案讨论病例:患者,男,54岁。
患者2年来发现四肢颤抖,且逐渐加重,先是左侧肢体,1年来波及到右侧肢体,伴有行走困难。
近1个月头部出现不自主晃动,说话声音变小,饮水时有呛咳,吞咽费力,流口水增多,写字困难,行动更加迟缓,时有走路跌倒,并常有便秘。
既往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但一直未确诊,也未系统治疗过,为进一步诊治而来诊。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病史,无脑炎、外伤、中毒等病史。
查体:体温36C,脉搏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5mmHg。
神志清楚,构音障碍,表情呆板,瞬目减少。
屈曲体态,起步缓慢,行走呈碎步。
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可见不自主晃动、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强,双手震颤呈“搓药丸”样。
“小写症”阳性。
四肢深、浅感觉无障碍,各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分析思考:1.诊断及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答:该患者所患的是(原发性)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
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1)姿势与步态。
面容呆板,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
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静止性震颤(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九样”震颤)。
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
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
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5)其他。
易激动,汗液、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2.锥体外系受累可出现的两类症状是什么?答: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调节肌张力,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掌管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如行路的双臂摆动、模仿、手势、面部表情动作、某些防御性反应运动等)。
帕金森氏病病例范文

帕金森氏病病例范文背景介绍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弱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位60岁男性患者的帕金森氏病病例,包括病例背景、症状展现、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案。
病例背景患者信息•姓名:李先生•性别:男•年龄:60岁•病史:无明显疾病史•家族史:无相关疾病主要症状1.随着疾病进展,李先生开始感到全身乏力,尤其是双腿和双臂。
2.李先生出现静止性震颤,经常发生在右手和右腿。
3.运动减弱:李先生的步态开始变得缓慢,行走时姿势笔直,且腿部活动幅度受限。
4.李先生感到全身肌肉僵硬,尤其是颈部和四肢。
诊断过程李先生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关注,并咨询了医生。
以下是他的诊断过程和检查结果:临床检查1.神经学检查:李先生的静止性震颤在休息时明显增加,行走时减轻。
肌张力增加,腿部肌张力明显高于上肢。
步态缓慢,行走时姿势笔直,条形动姿势。
眼窝反复闭合。
2.深脑电图(DBS):显示巴士基体节皮质通路的异常。
辅助检查1.电生理学检查:脑电图检查显示基底节异常兴奋,前额及顶颞区离散棘波,慢波增多。
脑磁图显示休息震颤时增加的θ波活动。
2.脑部CT扫描:未检测到异常。
3.脑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中脑黑质体积减小及下丘脑部分异常。
4.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AT Scan):显示多巴胺转运体密度减少。
诊断结果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李先生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病。
该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失和胆碱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变。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1.多巴胺激动剂:如左旋多巴,通过增加脑内多巴胺水平来缓解运动症状。
2.抗胆碱药物:如苯海索,通过减少胆碱能兴奋性来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
T抑制剂:如司酮肟,可延长多巴胺在脑内的作用时间,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物理治疗1.物理治疗:通过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李先生改善肌肉僵硬和提高运动能力。
帕金森氏病20例分析

帕金森氏病20例分析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目前该病的致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帕金森氏病的病人逐渐增多。
现就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20例帕金森氏病做一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20例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
年龄42~80岁,平均70.2岁。
有高血压病史2例,糖尿病病史5例,冠心病病史7例,均无脑卒中病史。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有18例以脑梗塞收入院,2例以肺部感染、脑萎缩收入院。
一侧肢体活动不灵12例,两侧肢体活动不灵4例,构音障碍6例,长期卧床2例,尿潴留1例,面具脸3例,无震颤,均可查到铅管样或齿轮样强直。
1.3 脑CT扫描。
全部病例均进行CT扫描,有腔隙性脑梗塞者13例,为非肢体功能障碍的责任病灶,完全正常者5例,脑萎缩2例。
1.4 诊断标准。
①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②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两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③左旋多巴治疗有效;④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
1.5 临床诊治经过。
患者病史长者2~3年,短者1~2个月。
病初多按脑梗塞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临床治疗多个疗程,有的给予康复锻炼,病情仍无好转,均为渐进性加重,最终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2例长期卧床,导致反复肺部感染,追问病史均无典型卒中样发病。
该组患者最终经我院或省内较大医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给予抗帕金森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可以生活自理,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肌肉萎缩已经很难恢复,但肌强直显著减轻。
2 讨论帕金森氏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美国APDA称年龄小于40岁便开始患病者为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它三种为亨廷顿氏病、老年性痴呆症、卢伽雷氏症)。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病病例分析女性,64岁,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2年入院现病史:2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活动不灵、无力,静止时右手抖动,逐渐渐重。
1年前右腿也无力,行走时右下肢发僵。
曾按脑梗死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近半年患者感全身僵硬感,行走速度明显减慢。
发病以来智力正常,无吞咽困难,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服用硝苯地平片10mg,每日3次;病前无其他疾病及服用抗精神病药史。
否认家族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
面部表情略呆板,计算力、记忆力及定向力均正常。
颅神经检查正常。
四肢肌力正常,右手静止性震颤,颈部及四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右侧更著。
轮替动作缓慢,行走步幅小,右上肢伴随动作幅度小。
指鼻准,跟膝胫试验稳。
深浅感觉正常。
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头MRI:未见异常。
诊断:帕金森病治疗:可以先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效果不佳时可以应用美多巴。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老年女性,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运动缓慢,右手静止性抖动。
症状从一侧肢体逐渐波及另一侧肢体病前除高血压外无其他疾病及特殊服药史。
神经系统检查主要表现为表情呆板,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运动缓慢,轮替动作慢,行走时步幅小、伴随动作少。
头颅MRI未发现明显异常。
定位诊断:患者主要表现为右手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和运动缓慢,定位于锥体外系。
定性诊断:患者有运动缓慢和肌张力增高,符合帕金森症状诊断。
患者为老年人,隐袭起病,缓慢进展,症状从一侧开始,除锥体外系受累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证据,病前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及其他疾病史,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病。
鉴别诊断:1)与其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鉴别:该患者除了锥体外系的症状以外,没有锥体系、大脑皮质、小脑、自主神经受累及眼球运动障碍等表现,不支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诊断。
2)与继发性帕金森病鉴别:除高血压外,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不支持继发性PD。
帕金森病例七则

当视幻觉短暂出现并且患者知道那不是事实,可以暂 不治疗。当患者不认为那是幻觉时应该开始治疗。首先要 停用抗帕金森病作用较弱而可能加重幻觉的药物,如金刚 烷胺。如果该患者依然有幻觉而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较重不 能停服培高力特,可以在睡前服用喹硫平(25毫克到75 毫克)可以缓解幻觉症状。
12
帕金森病例七:妄想
13Leabharlann THANK YOUNo Image
14
5
老年患者服用左旋多巴比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出现 幻觉、困倦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要低。70岁以上患者比 年轻患者发生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的可能性小。对于本例患 者可以服用复方多巴,常用剂量为左旋多巴达到600- 700毫克/天。对于有姿势不稳容易跌倒的患者可增加左旋 多巴剂量直到姿势不稳得到改善或者出现不良反应。
10
帕金森病例六:幻觉
年龄:70 性别:女 症状:病史6年,目前出现视幻觉。她时常看到有其他人 或者动物在她的卧室里,然后她会起身检查是真的有这些 人或者是幻觉。目前服用的药物包括信尼麦25/100(每 次一片半,每天四次),培高力特(1毫克,每天四次), 金刚烷胺(100毫克,每天2次)。 策略:幻觉是帕金森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服用大剂量左 旋多巴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老年患者中更容易出现。
6
帕金森病例四:剂末效应
年龄:50 性别:女 症状:病史8年,服用信尼麦(25/100,每天四次)和普 拉克索(1毫克,每天3次)。该患者出现运动症状波动 (服药3小时后出现剂末效应),无异动症。 策略:运动症状波动是帕金森病的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在 服用左旋多巴5-7年后的患者容易发生。一种方法是将复 方多巴从标准片转换为控释片或者合用标准片和控释片。
3
睡眠后帕金森病症状能显著改善。这种有基因突变的帕金 森病患者比散发帕金森病患者进展慢,但容易发生左旋多 巴诱导的异动症。因此这些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服用左旋多 巴制剂,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才是合理的药物,普拉克索 对于伴有抑郁症的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较好。
帕金森案例

帕金森案例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姿势困难和动作迟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帕金森病的案例。
张先生,60岁,退休之前一直是一名体育教师,生活规律,身体素质较好。
但是在退休后的一年里,他开始感到手部颤抖、行走不稳,有时还出现肢体僵硬的情况。
这些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他去了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医生告诉他,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改善症状。
张先生开始接受帕金森病的治疗,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医生为他开了药物,包括镇静剂、多巴胺类药物等,用于缓解他的震颤、肌张力增高等症状。
同时,他还进行了一些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运动治疗等。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张先生的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
他的手部颤抖减轻了,行走变得更加稳定,肌张力也有所缓解。
他感到很庆幸能够早日发现并接受治疗,避免了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为了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张先生还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注重饮食营养,增加运动,特别是进行一些适宜的锻炼,如散步、太极等。
他发现运动对改善自己的症状和心情非常有帮助,能够减轻肌张力和焦虑情绪。
尽管帕金森病无法治愈,但是张先生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希望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疾病,与家人一起度过每一天。
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案例,让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并提供帮助和支持给其他的患者。
帕金森病病例分析

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 原则,即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至 有效剂量,避免突然停药或加量。
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性,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运动症状的改善(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 、非运动症状的改善(如抑郁、便秘、睡眠障碍等)以及生 活质量的变化。
PART 02
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分析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神经元丢失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这种丢失 导致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
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存在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形成路 易小体,这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标志。
预防措施建议
合理用药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进行康复 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方法
1 2
运动并发症处理
根据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 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 少,导致黑质在T2WI上呈高信号,这 是帕金森病特征性的MRI表现之一。
功能MRI技术在PD诊断中价值
功能MRI技术可以检测帕金森病 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状 态,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功能MRI技术,可以观察帕 金森病患者脑内不同区域之间的 功能连接情况,有助于理解帕金
纹状体DA含量减少机制探讨
多巴胺合成减少
帕金森病的案例

帕金森病的案例:Michael J. Fox1. 背景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最早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于1817年首次描述。
这种疾病主要由脑部神经细胞的退化引起,导致患者在运动、平衡和协调方面出现严重问题。
帕金森病的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平衡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案例过程2.1 初诊与病情发展迈克尔·J·福克斯(Michael J. Fox)是一位加拿大演员和作家,于1961年出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
他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好莱坞的明星。
然而,在1991年,福克斯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
福克斯最初的症状是在拍摄电视剧《家居男人》期间出现的。
他开始出现手部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演艺事业。
福克斯在接受多个医生的咨询和检查后,最终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2.2 公开宣布与治疗福克斯在1998年公开宣布自己患有帕金森病,并决定从演艺事业中暂时退休,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帕金森病研究和患者支持方面。
他成立了“迈克尔·J·福克斯基金会”(Michael J. Fox Foundation),旨在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和治疗。
福克斯接受了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他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此外,福克斯还接受了深部脑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这是一种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脑部神经细胞的手术。
2.3 研究与倡导福克斯的基金会在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他们资助了许多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最终的治愈方案。
福克斯本人也积极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包括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
此外,福克斯还通过媒体和公众演讲等方式,倡导社会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和支持。
他公开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和生活故事,鼓励其他患者坚持治疗和积极面对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案例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典型护理案例(帕金森)
一、患者病情
床号:###床姓名:###性别:男年龄:74岁籍贯:###
入院日期:2012—03—20
入院医疗诊断:1.帕金森病、
2.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3.前列腺增生术后
主诉:行动迟缓伴左上肢不自主抖动九年余
现病史:患者九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困难,步伐变小变慢,转身及翻身困难,左手静止性震颤,穿衣、夹菜动作迟缓,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头昏,卧床坐立或站立
后头昏明显,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服用多巴丝肼片后,行动迟缓及肢体不
自主抖动好转,但头昏无明显好转,平素精神一般,有焦虑情绪,夜间睡眠可,
大便干结,2—3天1次,小便无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过敏史)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80/120mmHg,平素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在160/120mmHg左右,有前列腺切除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
等传染病史,否认输血史,无药物、食品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家族遗传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
1、饮食情况:饮食规律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饮食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主
2、休息与睡眠情况:患者有焦虑情绪,每日睡眠5—6小时
3、排泄情况:大便干结,2—3天1次,小便无明显异常
4、日常活动与自理情况:机体活动能力1度,生活能自理
5、嗜好:无烟酒不良嗜好
心理社会资料:(包括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个人工作学习情况,经济与家庭支持系统等)
患者为退休教师,经济上没有负担,发病九年,病程较长,症状进行性加
重,所以,患者及家属比较焦虑,担心疾病预后。
患者配偶已去世,现由子女照顾。
二、身体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情况、心肺腹部体检等阳性体征、专科
情况)
T:36.5℃P:68次/分R:20次/分卧位BP:160/100mmHg立位BP:120/78mmHg身高:175cm体重:70Kg,患者神志清醒,由卧位转为坐卧位或立位时感头昏,记忆力、计算力下降,余高级神经功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眼球各个方向运动正常,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慌张步态,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齿轮样增高,左上肢静止性震颤,针刺觉两侧对称,快速轮替运动不协调,跟腱串联试验不能完成,平衡障碍,颈强直。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它诊断性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磁共振示:多发性腔梗
胸片示:陈旧性肺结核
四、目前主要治疗方案(饮食、静脉用药、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药物、雾
化治疗等)
患者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仍予多巴丝肼片,必要时加用多巴胺受
体激动剂:普拉克索0.125gtid余吡拉西坦、神经节苷脂应用神经细胞,予血塞通扩血管、改善微循环。
五、主要护理问题:
1、躯体移动障碍:与黑质病变、椎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震颤、肌强直、体位不稳、随意运动异常有关
2、自理缺陷:与神经肌肉障碍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体位性低血压致头晕有关
4、便秘:与活动减少有关
5、焦虑:与病情进行性加重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本病相关知识及药物治疗知识
7、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难、饮食减少和肌强直、震颤所致机体消耗量增加有关
8、有受伤的危险: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关
9、自尊的紊乱:与震颤、体位不稳导致身体形象改变有关
六:主要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如活动、外出需有人陪伴。
2、指导患者起床等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防止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有头晕或眩晕症发生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3、鼓励患者自己照顾自己,增加独立性,必要时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4、鼓励患者每天活动关节至少两次,加强主动活动,主动活动不好时,协助进行活动。
5、指导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多活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排便困难,使用开塞露通便。
6、提供粘稠不易反流的食物,让患者每吃1口吞咽2—3次,进食时尽量保持坐位,手颤厉害可协助进食,流涎过多可使用吸管。
7、进食困难,饮水返呛患者及时给予鼻饲。
8、告知患者必须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掌握有关自我护理知识。
9、让患者了解常用药物的种类、用法、服药注意事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告知患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某些症状加重或疗效减退,让患者了解什么是“开关”现象、“晨僵”现象、“冻结”现象以及如何处理。
10、鼓励患者表达并注意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及时给予正确的信息和引导。
11、指导患者保持着装整洁和自我形象的完美,为其创造良好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护理操作:翻身、拍背、鼻饲,口腔护理等
七、专科护理问题:
1、帕金森病病情观察要点是什么?
①、观察有无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体位不稳等症状。
②、观察患者有无面具脸、写字过小症、折刀样肌强直、齿轮样肌强直、慌张步态。
③、重点观察有无吞咽困难、进食有无呛咳等现象。
④、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幻觉、异动症、“开关”现象等。
⑤、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2、什么是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上肢开始,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类似“搓丸”样动作。
具有静止时明显震颤,动作时减轻,入睡后消失等特征。
故称为“静止性震颤”
3、什么是肌强直?
肌强直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和全身的肌肉。
分为:折刀样强直、铅管样强直、齿轮样强直。
折刀样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在开始时较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呈所谓“折刀”现象,多伴有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
铅管样强直:本病人肌强直表现为屈肌和伸肌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关节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
齿轮样肌强直:患者伴有震颤,检查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齿轮感。
4、什么是面具脸?
面肌强直使面部表情呆板,双眼凝视和瞬目动作减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造成“面具脸”
5、什么是慌张步态?
迈步后碎步、往前冲,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步,称为“慌张步态”。
6、感觉的分类
感觉是作用于各感受器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感觉包括两大类: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一般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浅感觉:是指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是指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