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

合集下载

反物质维度时间研究

反物质维度时间研究

反物质维度时间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反物质维度时间研究是现代科学领域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它涉及到了物理学、天文学、量子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反物质维度时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反物质维度时间的定义、性质、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反物质维度时间的定义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其具有与普通物质相同的质量,但却是具有相反电荷的粒子。

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框架下,反物质与普通物质之间存在一种称为对称性破缺的现象,这种对称性破缺导致了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

反物质维度时间则是在这种对称性破缺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指的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描述了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时间流动方式的差异。

在普通的三维空间中,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流动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时间是不可逆的,只能向前流动,而不能向后流动。

在反物质维度中,时间可能是可逆的,也就是说时间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流动,这种时间的可逆性在宇宙中的某些角落可能会出现,这就是反物质维度时间的含义。

反物质维度时间具有许多神秘的性质,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其可能与黑洞和虫洞有关。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极为奇特的天体,其引力场极其强大,能够吞噬一切物质,甚至连光线都无法逃脱。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理论,黑洞的内部可能存在奇点,即无穷大密度的点,在这个奇点附近,时空可能会发生扭曲,产生不可思议的效应,比如时空的可逆性可能会在这里得到体现。

虫洞是另一个与反物质维度时间相关的概念,它是一种可以连接不同宇宙的通道,可以实现超光速旅行的理论。

当我们将反物质维度时间带入虫洞理论中,就会发现一些新的可能性,比如虫洞两端所处的时间可能是相互倒置的,即一个端口的时间是正向流动,而另一个端口的时间是逆向流动,这种情况就是反物质维度时间的一种体现。

目前,对于反物质维度时间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科学家们还在探索其各种可能性。

由于反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存在,其在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中并不容易观测到,更别说在其可能存在的维度中观测到了。

粒子物理学中的反物质研究毕业论文

粒子物理学中的反物质研究毕业论文

粒子物理学中的反物质研究毕业论文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研究反物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反物质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引言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组成以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了我们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理解。

而反物质则是作为物质存在的镜像存在,具有与普通物质相同但电荷相反的性质。

二、反物质的历史和发现反物质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在1928年的理论预测中提出。

他认为每种粒子都有一个对应的反粒子。

而第一个反粒子——反电子(即正电子)则由卡尔·安德森在1932年的实验中被发现。

三、反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反物质与普通物质在质量、自旋等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然而,它们在电荷、荷质比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反物质中,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普通物质中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但是电荷的相反性会导致反物质在与普通物质相接触时发生反应。

四、反物质的产生和探测方法反物质的产生可以通过粒子对撞实验或核反应来实现。

在这些实验中,高能量的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反物质。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探测器等设备对反物质进行探测和鉴别。

五、反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反物质,但与普通物质相比,其数量极为稀少。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宇宙中反物质的分布和起源。

他们通过观测宇宙射线或太阳风等现象来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

六、反物质的应用前景反物质在能源、医学、储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的湮灭反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可以用来作为未来的能源供应方式。

此外,反物质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潜力,比如用于放射治疗。

七、当前研究中的挑战和困难尽管反物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研究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其中之一是反物质的产生和储存,由于反物质的稳定性较差,如何有效地产生和储存反物质仍然是一个难点。

此外,由于反物质与普通物质的湮灭反应会释放出高能射线,如何安全地处理这些辐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

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

四、破缺的镜像
1. θ—г疑难
介子 衰变 正介子 中性介子(偶宇称)
介子 衰变 2正介子 中性介子(奇宇称)
(θ介子和г介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寿命,
属于同种介子。)
李政道、杨振宁: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
四、破缺的镜像
2.吴健雄的钴-60实验 实验结果:
这两套装置得到的末态电子分布图案都并不
是互为镜像的。
宇称守恒条件:
必须左右对称,左右手螺旋两种机会相等。 实验结论:宇称不守恒。
四、破缺的镜像
物质世界的破缺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那么反物质的世界在哪里?
观点一:
原本宇宙的物质数量比反物质的数量多一点,物质与反物质相撞湮灭后只 剩下物质,如此我们便没有看到反物质。 观点二: 反物质世界始终存在,只是离我们的物质世界太远而没有办法看到。
1997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有一个高达 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 泉”。
1998年,丁肇中发起的寻找宇宙反物质事件,使得这一领域一度成为全球科学
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三、反粒子的寻找与制造
2001年,沈文庆院士牵头组织中国其他四家单位正式加入RHIC- STAR ,并开 始了基于多气隙电阻板室技术飞行时间探测器(TOF)的研制。 2009年,STAR-中国组完成飞行时间探测器模块,并安装在STAR探测器上。 2010年,上海应用物理所等STAR合作单位发现首个反物质超核——反超氚核。 2011年,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4核。
14 6
C N e
14 7 0 1
三、反粒子的寻找与制造
反粒子又该如何获得,它们之间又是怎样转化的呢?

反物质湮灭能量有多大

反物质湮灭能量有多大

反物质湮灭能量有多大
1g反物质完全湮灭约相当于是4万3千吨扎药。

爱因斯坦从狭义相对论中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据此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如果正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湮灭,所有的质量都将会转化为纯能量,质能转换率达到了极致的100%,远高于核裂变和核聚变。

根据E=mc^2,如果1克反物质与相等质量的正物质发生湮灭,将会释放出的能量约为1.8×10^14焦耳,相当于4.28万吨TNT当量。

反物质简介: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

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也就是反物质。

电子和反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有相反的电荷。

质子与反质子也是这样。

粒子与反粒子不仅电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质也都相反。

1。

反物质制造方法

反物质制造方法

反物质制造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超级酷炫的反物质制造方法!你们知道吗,这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又神奇的宇宙宝藏!
想象一下,反物质就像是隐藏在宇宙深处的神秘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咱先来说说什么是反物质。

简单来讲,它和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物质可是大不一样!就像光明和黑暗,是完全相对的存在。

那怎么制造反物质呢?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就好比要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一步步小心翼翼。

科学家们会使用超级复杂的粒子加速器,让粒子以超高的速度碰撞。

就好像两个勇敢的战士,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决出胜负。

“哇塞,这也太酷了吧!那真能制造出来吗?”当然能啦!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呢。

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改进技术,就跟我们在生活中努力追求梦想一样,永不放弃。

咱再想想,要是真的成功制造出大量的反物质,那会怎么样呢?哎呀,那可不得了!说不定就能推动能源领域的巨大变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可不是我瞎吹,这是真的有可能实现的呀!
所以啊,大家要对科学充满信心,对反物质制造的未来充满期待。

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亲眼看到反物质被广泛应用,那时候,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总之,反物质制造是一项极具挑战又令人兴奋的科学探索,值得我们一直关注和期待。

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家们加油,期待他们创造更多的奇迹吧!。

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

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

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在宇宙的深处,隐藏着无尽的奥秘和未知。

其中,反物质与物质的不对称性成为了科学界一直努力解答的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的概念、研究历程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概念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其基本粒子与正常物质中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带有相反的电荷。

例如,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质子的反粒子是反质子。

物质不对称性指的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数量远远超过了反物质的数量,这种不平衡状态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就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二、研究历程从20世纪初,科学家就开始对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展开研究。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彭罗斯发现了正电子,从而确认了反物质的存在。

随后,科学家们开始思考为何宇宙中的反物质数量如此稀缺。

20世纪50年代,多个实验证实了物质不对称性的存在。

1964年,苏联物理学家扎尔金提出由于一种称为“CP对称性破缺”的机制,才能解释物质不对称性的存在。

CP对称性指的是在宇宙的标准模型中,对物质进行空间反演和电荷共轭运算应该不会改变物质的性质。

然而,物质不对称性的具体原因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早期发生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可能引起了物质不对称性,但具体细节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解决方案为解答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之谜,科学家们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1. CP对称性破缺的机制通过进一步研究CP对称性破缺的机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物质不对称性的根源。

目前,实验和理论研究依然在进行中,以期找到能够解释不对称性的机制。

2. 反物质的制备与储存为了更好地研究反物质与物质不对称性,科学家们致力于提高反物质的制备和储存技术。

例如,欧洲核子中心(CERN)在2010年成功地合成了氢原子的反物质——反氢,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3. 太空探索为了进一步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和物质不对称性,科学家们计划进行更多的太空探索任务。

例如,欧洲空间局计划于2022年发射的“欧洲反物质天文台”将利用精密的探测器和望远镜,观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分布,并研究物质不对称性的相关现象。

反物质究竟是什么?几张图马上看懂

反物质究竟是什么?几张图马上看懂

反物质究竟是什么?⼏张图马上看懂提到反物质,最让⼈能联想到的应该不是它真是科学中的概念,⽽是众多⼩说电影种描述的对反物质的幻想。

星际迷航中的联邦星舰企业号把反物质⽤作飞船的燃料,是在星际迷航系列中的基础设定。

阿西莫夫幻想的机器⼈⼤脑著名科幻⼩说家阿西莫夫,在他的众多机器⼈作品中,认为机器⼈脑中的电⼦是反物质电⼦,也就是正电⼦(普通电⼦带负电,电⼦的反粒⼦就是正电⼦)不过在现实⽣活中,反物质并不是⼀种燃料,也不是机器⼈脑中的电⼦元件,⽽是⼀种由众多反粒⼦组成的物质。

早在100多年前。

科学家们在⼀个描述电⼦的⽅程中发现,其中电⼦的取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所以就开始推测,我们的世界可能存在⼀种反物质,反物质由反粒⼦组成,就像我们世界的物质由粒⼦组成。

镜像世界早期的理论认为,反物质由反粒⼦组成,反粒⼦是粒⼦脱离负能量状态后留下的空洞,因此反粒⼦与相应的粒⼦可以湮灭。

这种湮灭有可能使粒⼦与反粒⼦同时转化为能量,这是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能量转化效率。

经过计算表明, 1 克反物质与 1 克物质湮灭所产⽣的能量就⾜以超过⼆战末期美军投掷在⽇本⼴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弹所释放能量的总和。

不难设想,若有朝⼀⽇⼈类能⼴泛利⽤反物质作为能量来源,⽆疑将会带来巨⼤的技术飞跃。

最⾼能量转换,正反物质湮灭遗憾的是,随着⼤量实验的进⾏,⼈类在短短⼏年之后便发现了第⼀颗反粒⼦,正电⼦。

正电⼦的出现证明了反粒⼦并⾮是粒⼦脱离负能量状态后产⽣的空洞,⽽是与电⼦电荷相反的粒⼦。

不过关于正反粒⼦湮灭所带来的巨⼤能量,依然是正确的。

1933年⾸张观测到正电⼦存在的云室照⽚在之后的⼏⼗年,世界上相继发现了反中⼦,反质⼦甚⾄反氢原⼦等反粒⼦。

反物质的发现与⽣产已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对于反物质的保存,仍然是⼀个巨⼤的技术难题。

反粒⼦遇到正粒⼦就湮灭,所以⽬前实验室产出的反物质,都极其微量,并且都是发现后瞬间消失。

如果⼈类有⼀天能想办法制造出保存反物质的装置,他将不⽌是推进宇宙飞船的燃料,⽽是推动整个⼈类⽂明的燃料。

反物质

反物质
反物质
正常物质的反状态
01 主要概念
03 研究历史
目录
02 主要特点 04 人体
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 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也就是反物质。电子和反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有相反的电荷。质子与反 质子也是这样。粒子与反粒子不仅电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质也都相反。
赵忠尧是人类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并观测到正负电子对的湮灭现象。
主要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 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也就是反物质。
电子和反电子的质量相同,但有相反的电荷。质子与反质子也是这样。那么中子与反中子的性质有什么差别? 其实粒子实验已证实,粒子与反粒子不仅电荷相反,其他一切可以相反的性质也都相反。这里我们讨论一下重子 数的概念。
主要特点
在多数理论家看来,宇宙中正反物质的大尺度分离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三千万光年的范围内没有反物质 天体,已说明宇宙中大块的反物质是不存在的。但是理论家也相信,极早期宇宙中正反物质应当等量。这样,需 要做的事是寻找物理机理,来说明宇宙如何才能从正反物质等量的状态过渡到正物质为主的状态。这里,理论家 也遇到了非常尖锐的困难。
反物质也是很多科幻小说中的“标配”。比如,在电影《达芬奇密码》的姊妹篇《天使与魔鬼》中,仅仅含 有0.25克反物质的炸弹就足以将梵蒂冈从地球上抹去;而电影《星际迷航》中的“企业号”飞船则使用由物质— 反物质湮灭产生的强大推力来获得超光速飞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丁点就能摧毁一个星球超级威力不到500克的破坏力超世界上最大氢弹超级动力仅需要几十毫克就能把人类送上火星超级能量一小“滴”便可维持纽约全天全城能量看电影,学反物质《星际迷航》在《星际迷航》系列电视和电影中,反物质反应堆驱动“企业”号进行太空之旅。

虽然这次实验不可能令科学家研制出曲速引擎飞行器(WarpEngine)、反物质驱动装置,或是找到比《星际迷航》光速旅行更快的旅行方式,但却有可能揭开宇宙起源之谜。

《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姊妹篇《天使与魔鬼》电影中,藏匿在罗马的反物质炸弹成为电影的主线。

不过,制造和保存微量反物质是一件非常困难和耗资巨大的事情,用于制造超级武器的前景更是距离现实非常遥远。

在美国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把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

而在美国作家丹·布朗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的姊妹篇《天使与魔鬼》中,0.25克反物质炸弹就足以将梵蒂冈从地球上抹去。

反物质,正常物质的反状态,极不稳定而几乎不存在于自然界。

研究人员8年前在实验室里制成反物质,但这些反物质一接触容器壁便瞬息湮灭。

抓不住,便无从加以深入研究。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7日发布报告,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

绝对零度“抓住”反物质研究人员2002年在真空环境里造出反氢原子,但造出后不到片刻便已湮灭。

如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研究员首次成功“抓住”这种反物质。

鉴于反物质接触容器壁后便即消失,研究人员利用特殊磁场对反物质加以捕获。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杰夫·杭斯特告诉BBC记者,反氢原子具有“少许磁性”,“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罗盘指针,能够利用磁场探知它们的存在。

我们制成一只强有力的"磁瓶",在里面造出反物质”。

另外,反氢原子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否则便难以捕获。

杭斯特所在研究团队花费5年时间,设法让反氢原子温度降至0.5开氏度,相当于零下272.65摄氏度、即接近绝对零度,使反氢原子处于低能量状态。

“如果它们运动得不至于太快,那么就算被"抓住"了,”杭斯特说。

加以“微调”有望制造更多丹·布朗在畅销书《天使与魔鬼》中把反物质描述成人类目前所知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它能以百分之百的效率释放能量,不造成污染,不产生辐射,一小“滴”便可维持美国纽约全天所需能量。

从理论上说,不到500克反物质的破坏力超过世界上最大氢弹的威力。

如果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仅需要几十毫克,同时时间也大为缩短,只需要6周的时间就可以到达。

不过,研究人员首次捕获的成果为38个反氢原子,持续时间为五分之一秒。

这等数量的反物质不足以让一只100瓦灯泡发光二十亿分之一秒,更别提用作剧烈炸药。

杭斯特教授解释道,研究人员掌握捕获反物质技术后,今后可在具体操作程序层面加以“微调”,便有望制成数量足够多、保存时间足够长的反物质,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扇门。

解谜关键助解开宇宙起源物理学上一个最大的谜团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为何由占据压倒性地位的正常物质构成,而不是反物质。

根据物理学定律,这两种在宇宙诞生时出现的物质数量上应该没有任何差异。

反物质的发现,使人们联想上世纪许多不解之谜,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遭遇从天而降的“火球”,大片原始森林顷刻化为灰烬。

至于爆炸起因,一些人推断是小行星撞击,一些人猜想是反物质所致“湮灭”。

深入研究反物质,是解开宇宙起源之谜的重要环节。

“我们希望查明,物质与反物质之间是否存在某些我们尚不知道的区别,”杭斯特说,“这种区别或许存在于更基本层面,或许牵连宇宙起源时某些高能量活动。

”38个反物质存活六分之一秒将开启“星际之门”卡尔加里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罗布·汤普森教授说:“这是一项重要发现,可能有助于实施一些实验,使我们对当前物理学的基本看法产生巨大变化,证实我们当前了解到的知识。

我们捕捉了大约38个原子,存活六分之一秒,数量相当少,连一杯咖啡都热不了,更别提驱动《星际迷航》中的星舰"企业"号了。

现在,我们可以启动下一步工作,使用工具去对这些原子进行研究。

”共有42位研究人员参与了实验。

这些实验或许有助于科学家揭开有关宇宙最难解的谜团之一。

英国斯旺西大学教授麦克·查尔顿说:“氢原子是所有原子中结构最简单的,反氢是可以在实验室最容易制造的反物质类型。

深入了解它将有助于揭开已知宇宙由物质而非反物质构成的几乎所有谜团。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名词解读反物质反物质就是正常物质的镜像,正常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构成,核外则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但是,反物质的构成却完全相反,它们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爱因斯坦预言过反物质的存在。

按照物理学家假想,宇宙诞生之初曾经产生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而两者一旦接触便会相互湮灭抵消,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

然而,出于某种原因,当今世界主要由物质构成,反物质似乎压根不存在于自然界。

正反物质的不对称疑难,是物理学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悬疑1首个发现者或是中国人中国的反物质研究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赵忠尧担任技术顾问,因此西方称他为“中国反物质武器之父”。

外界认为,赵忠尧是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这个发现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奖。

但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1932年在云雾室中观测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而不是1930年首先发现了正负电子湮灭的赵忠尧。

安德逊也承认,当他的同学赵忠尧的实验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正在赵忠尧的隔壁办公室,他的研究是受赵的启发才做的。

悬疑2反物质天使or魔鬼反物质,它能轻松地帮助人类进行星际旅行,或许也能轻易制造出毁灭地球的“超级核弹”。

反物质是一种致命武器,威力强大,不可阻挡。

一旦将其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充电平台上移走,灯光会令人眩目,周围会响起雷鸣般的咆哮声,它们会自动焚毁。

有人提出,人类可能有朝一日利用反物质的破坏力去摧毁整个世界。

神秘“反物质”或成为人类的“末日武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欧洲当地时间的17日表示,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尽管只是少量的反氢原子而已,但已被科学界视为人类研究反物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存在时间是关键实际上,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就首次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

但反氢原子只要与周围环境中的正氢原子相遇就会湮灭,因此实验室中造出来的反氢原子稍纵即逝,科学家们根本无从研究它的真面目。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反氢原子可以大量制造,但如何让它们存在时间长一点仍是难题。

因此,这次实验成果的突破就在于,人工制造的38个反氢原子存在了大约0.17秒。

这个时间在普通人看来也许非常短,但对科学家来说,已比先前有了实质性的延长,足够他们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利用磁场作“陷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介绍说,这次之所以能够将反氢原子捕获长达0.17秒,要归功于一种特殊的磁场。

在实验室中,反氢原子是在真空环境里制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瞬间就会与正物质发生湮灭并消失。

而这个强大而复杂的磁场会像陷阱一样“拖延时间”,使反氢原子与正物质的接触稍作延缓。

实验显示,利用这种磁场,可以将“牵制”反氢原子的时间延长到十分之一秒的量级,这对于观察研究反氢原子来说已经“足够长”。

最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制造出的数以千计的反氢原子中,成功地使其中的38个存在了大约0.17秒。

科学家称,研究反物质,之所以选择氢原子入手,是因为氢原子只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因此被看做是物理学领域最佳的研究对象。

[详细]科学家首次捉到反物质原子可能成人类末日武器来源:汉网-武汉晚报2010年11月19日02:33我来说两句(10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科学家首次“捉”到反物质原子神秘“反物质”或成为人类的“末日武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欧洲当地时间的17日表示,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尽管只是少量的反氢原子而已,但已被科学界视为人类研究反物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存在时间是关键实际上,早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就首次制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

但反氢原子只要与周围环境中的正氢原子相遇就会湮灭,因此实验室中造出来的反氢原子稍纵即逝,科学家们根本无从研究它的真面目。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反氢原子可以大量制造,但如何让它们存在时间长一点仍是难题。

因此,这次实验成果的突破就在于,人工制造的38个反氢原子存在了大约0.17秒。

这个时间在普通人看来也许非常短,但对科学家来说,已比先前有了实质性的延长,足够他们进行较为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利用磁场作“陷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介绍说,这次之所以能够将反氢原子捕获长达0.17秒,要归功于一种特殊的磁场。

在实验室中,反氢原子是在真空环境里制造出来的,正常情况下瞬间就会与正物质发生湮灭并消失。

而这个强大而复杂的磁场会像陷阱一样“拖延时间”,使反氢原子与正物质的接触稍作延缓。

实验显示,利用这种磁场,可以将“牵制”反氢原子的时间延长到十分之一秒的量级,这对于观察研究反氢原子来说已经“足够长”。

最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制造出的数以千计的反氢原子中,成功地使其中的38个存在了大约0.17秒。

科学家称,研究反物质,之所以选择氢原子入手,是因为氢原子只包含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因此被看做是物理学领域最佳的研究对象。

反物质研究的重要一步尽管这只是在实验室中制造并短暂捕捉到反物质原子,但科学界仍然欢欣鼓舞,认为这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突破,距离反物质的“真相”又“近了一步”。

刊登这一研究成果的英国《自然》杂志称,成功“捕捉”反氢原子后,通过比较反物质和正物质,科学家们就可以测试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最核心的基本对称理论。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罗尔夫·霍伊尔在17日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这是反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的一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