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湿地综述

合集下载

湿地知识点总结

湿地知识点总结

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水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被水覆盖或者土壤含水量很高。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泥沼、水稻田、河口、湖泊、沼泽、泻湖、泻草地、盐碱地、内陆沼泽和河中森林等。

此外,湿地还包括了被水淹没、植被茂密的沼泽、水塘、腐殖质土地和短暂的湿地,以及其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湿地的分类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湿地可以分为沿海湿地、内陆湿地和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沿海湿地主要包括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和沙脊。

内陆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沼泽、沼泽和内陆河流。

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水田、水库、池塘和水利系统等。

根据水的咸淡程度,湿地还可以分为咸水湿地、淡水湿地和半咸淡水湿地三种类型。

咸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盐碱地、海湾、河口和河床。

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泥沼。

半咸淡水湿地主要包括沿海沼泽、沼泽和滩涂。

三、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据统计,全球湿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左右,但却居住着许多物种,包括各种鸟类、鱼类、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数据,全球湿地有超过1亿种生物,其中有30%以上的鸟类栖息在湿地中。

湿地是许多迁徙鸟类的栖息地,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生态环境,有利于鸟类的繁殖。

此外,湿地还是许多鱼类和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着它们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四、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水文系统的重要部分,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平衡和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湿地是气候调节器,它们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且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护大气环境。

再次,湿地对于维护水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净化水源、过滤污染物、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生态系统。

最后,湿地还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栖息地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五、湿地的保护湿地的保护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治理保护情况汇报

湿地治理保护情况汇报

湿地治理保护情况汇报
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
气候、净化水质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湿地这一珍贵资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湿地治理和保护工作,并在此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当地湿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明确了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湿地保护规划和治理方案,明确了保护目标和措施,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其次,我们加强了湿地的监测和管理工作,建立了定期的巡查制度,加强了对
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湿地水质、土壤、植被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湿地面临的各种问题,保障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

通过人工种植、湿地生态系
统的修复和重建,逐步恢复和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湿地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了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
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开展湿地科普知识的普及,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湿地的自觉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我们在湿地治理和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湿地保护和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我们将继续加大湿地保护和治理的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湿地概述

中国湿地概述
中国地形图
中国降水图
中国气候区
青藏高寒区
中国湿地分布
西北湿地 青藏湿地
1东北地区湿地
镜泊湖
长白山天池
2华北地区湿地
南四湖
白洋淀
南四湖
3华中地区湿地
千 岛

洪湖
洪泽湖大闸蟹
4西南地区湿地
泸 沽

丽江
抚仙湖
5华南地区湿地
台湾日月潭
6内蒙古湿地
呼 伦
贝Leabharlann 尔草原草原上的珍珠呼伦湖
科尔沁湿地
7西北地区湿地
月牙泉
喀纳斯湖
8青藏地区湿地
羊卓雍湖
纳木错
首批被列入的7块国际总要湿地
1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2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3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4香港米埔湿地
5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6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7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鹤舞向海
太湖湿地
太湖腐叶烂枝无悲情
枯黄无意总由他
枯荣总从容
1、类型多 2、面积大 3、分布广 4、区域差异显著 5、生物多样性丰富
二、中国主要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3、河流湿地 4、河口湿地 5、海岸湿地 6、浅海湿地 7、水库、池塘、稻田人工湿地
1、沼泽湿地
2、湖泊湿地
河流湿地
河口湿地
海岸湿地
浅海水域
水库
池塘
稻田
三、中国湿地分布
中国湿地概况
海洋、森林、湿地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海绵

疗养院 生命基因库
湿地是诗地
• 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

湿地保护工作年度总结

湿地保护工作年度总结

湿地保护工作年度总结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就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年度总结进行梳理,以期为我们继续推进湿地保护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湿地保护工作总体概况过去一年,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湿地保护与监管。

二、湿地保护工作主要成效1.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湿地总面积已超过5.5亿亩,湿地保护率不断提高。

2.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湿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湿地公园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国共建立湿地公园1149处,总面积达246万公顷,成为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三、湿地保护工作主要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制定了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法规,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强化湿地保护与监管。

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4.推进湿地恢复工程。

实施湿地恢复项目,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5.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

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培养湿地保护人才。

四、湿地保护工作展望未来,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将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紧紧围绕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湿地保护率,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提升湿地保护科学化水平。

3.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打造更多高品质的湿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湿地水文连通研究综述

湿地水文连通研究综述

湿地水文连通研究综述
《湿地水文连通研究综述》
湿地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湿地水文系统的基础。

近年来,湿地水文连通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综述了湿地水文连通的研究现状,包括湿地水文连通的概念、湿地水文连通的影响因素、湿地水文连通的模型和湿地水文连通的管理策略。

湿地水文连通是指湿地水体之间的水文连通,它可以改变湿地水体的水文特征,影响湿地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湿地水文连通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水理条件、水文水质条件和水文生态条件。

湿地水文连通的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湿地水文连通的影响因素,以及湿地水文连通对湿地水体的影响。

湿地水文连通的管理策略可以帮助改善湿地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综上所述,湿地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影响因素、模型和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湿地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湿地知识点总结一、湿地的分类湿地按照其形成和水文特点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陆湿地和海洋湿地。

根据湿地植被与水文关联度不同,内陆湿地分为沼泽、泥炭沼泽、浅水湿地、湿地草原、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根据纳入范围不同,湿地划分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

按照湿地社区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同,湿地可分为单一型湿地和多样型湿地。

二、湿地的生态特征湿地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水分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植被丰富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生态稳定性和自净能力等。

这些特征使湿地成为许多生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也成为生态平衡的重要维护者和调节者。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具有水文调蓄、水质净化、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水文调蓄方面,湿地可以缓冲降雨引起的洪峰,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危害,同时也能够补给地下水资源。

在水质净化方面,湿地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作用,可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在生境保护方面,湿地提供了多样性的生境环境,可以满足许多生物的生存需求。

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湿地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都依赖于湿地生存。

因此,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湿地的价值和保护湿地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生态价值方面,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库房和重要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许多资源,包括饮用水、灌溉水、能源、渔业资源、矿产资源等。

在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湿地可以提供清洁的水源、美丽的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等。

因此,保护湿地对于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湿地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立法保护、科学管理、社会宣传、公众参与等。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湿地保护的监测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同时,也应该加强湿地保护的科学研究,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

重要湿地知识点梳理总结1. 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土壤中含有水分或水表面覆盖着植被的区域。

湿地包括沼泽、沼泽、沼泽、湿地、河流、湖泊和洪泛区等。

湿地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和土壤保护等。

2. 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可以调节水资源,吸收和存储水分,减少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栖息地,许多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

此外,湿地还可以净化水质、固碳和调节气候等。

3.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依赖湿地生存,如水鸟、湿地植物和湿地动物等。

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 湿地的价值:湿地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首先,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渔业资源和湿地植物等。

其次,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和海岸保护等。

最后,湿地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 湿地的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

首先,湿地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其次,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最后,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矿等行为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6. 湿地保护和管理: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管控和保护。

其次,需要加强湿地的恢复和修复工作,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总之,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

保护和管理好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总结,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视和意识,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湿地研究综述

湿地研究综述

湿地研究综述湿地是指被水覆盖的地表,这些地表可能在某一阶段拥有不断变化的水位,从而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湿地被认为是一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它们有助于生态平衡、保护环境、阻止污染,并为人类带来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湿地研究变得日趋重要。

湿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的形成、发育和演变过程中,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

湿地形成和发育是在地质、气候因素影响和控制下完成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湿地的水文和植被,从而影响湿地的发育和功能,如水源湿地中的水位变化。

湿地内部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研究最核心的内容,主要研究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生物群落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食物网络等。

湿地远景规划也是湿地研究的一部分。

通过湿地远景规划可以更好地指导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为此,湿地研究者需要全面考虑湿地的地理、生态、社会、政治等要素,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未来规划。

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日益增多,对湿地研究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世界各地均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和管理湿地,并加强了对湿地的研究。

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湿地研究院、国家湿地联盟以及国家湿地保护和利用重点实验室等都是湿地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

湿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湿地的形成和发育、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湿地远景规划到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未来湿地研究将更加深入,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能提供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湿地研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有很多进展。

但是,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更好地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综述摘要:本文讨论了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功能与价值以及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并针对目前湿地研究的状况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湿地分类模型评价1、湿地的概念对湿地最通俗的理解是有水的陆地。

换句话说,湿地可被视为一个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生态系统。

但是要给湿地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很难。

这是因为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

国际上至今对湿地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各国有各国的定义,即使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定义也是不同的。

对湿地的定义约有50种,这些定义可分为两大类,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米以上外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

狭义的则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

目前国际比较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定义——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米的水域。

这个湿地定义范围很广,不仅限于沼泽、泥炭地、盐沼、红树林,还包括湖泊、河流和水深米以内的滨海水域。

也有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鱼池、虾池、盐田、盐碱地,水库和运河等。

2、湿地分类湿地分类是湿地研究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湿地进行不同的分类。

通常湿地分类法包括成因分类法、特征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等。

在众多湿地分类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方法包括Cowardin等于1979年提出的分类体系和Brinson于1993年提出的水文地貌学分类方法。

前者将湿地和深水系统首先分为生态特征类似的5个大系统,即海成、海湾成因、河成、湖泊成因和沼生湿地系统,其次,将每一系统下面再按照地貌部位的不同分成亚系统,对每一个亚系统按照基底物质组成的不同分成湿地类,湿地类又分成更细的亚类,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利用四级特征不能完全描述的湿地,还可用附加特征描述,以便更好地反映湿地水文、化学、土壤特性和人类影响。

Brinson的分类法则主要根据湿地的功能划分。

这种方法把地貌、水文和水动力特征看成是湿地的3个同等重要的基本属性,分析一个湿地的第1步就是将这3个特征归入相应的功能湿地类中。

按湿地的地貌位置可以把湿地分成4个大组:属河流地貌系统、属凹地貌系统、属海岸地貌系统和广泛分布的泥炭湿地。

水文特征的分类按湿地水源补给的方式不同分为:降水补给类、地表漫流补给类和地下水补给类。

水动力特征的大类根据湿地水流的强度和流向分成3大类:垂直起伏流、无定向的水平流和双向水平流。

在每一个大组下面可以再分类。

当湿地的具体特征用上述类别无法包含时,湿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其特殊的水文地貌特征。

例如对冻土带的酸沼,它是属凹地貌类,但是其主要靠冰雪消融水补给,在生长季节中常在其周围形成局部的小雪融水汇流流域。

水文地貌分类方法是一个层次化和模块化相结合的分类系统。

利用这种功能和特征分组的思想来搜集整理已知的湿地资料,从中抽象其共同点,不断对分类内容加以扩充,使之成为认识新湿地的重要工具。

特别是水文地貌学分类方法在湿地的功能评价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它构成了湿地评价的理论基础。

为了对湿地进行科学的描述,采用综合分类方法似乎更加有效。

综合分类法首先将湿地按成因分为几大类,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将湿地粗略地划分为海洋带湿地、内陆沼泽湿地和河成湿地,其次,再根据几类代表性的湿地基底物质组成的不同划分各自的亚类,最后,再对每一亚类根据影响湿地发育的“动力”(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特征进行描述。

这种分类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既具有Cowardin分层系统的优点,又具有Brinson功能分类的优点,同时又使得湿地分类便于与湿地模型结合,使得有可能对湿地发育、湿地功能变化进行动态的、定量的研究。

3、湿地的功能与价值3.1湿地功能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改善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的乐园”。

湿地可以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防止盐水入侵,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3.2湿地的价值英国《自然》杂志1997年公开评估的,认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价值是33万亿美元,其中全球的湿地生态系统又占45%,估计为14.9万亿美元。

然而,湿地的价值可能远不止这些。

湿地除了是生命和文明的摇篮外,还体现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

直接用价值表现为水资源,湿地产品鱼、虾、贝、藻类、莲、藕、菱、芡、泥炭、木材、芦苇、药材等,湿地矿产,能源如泥炭,水运等,想来上面所述的美元价值就包括这些直接利用价值了。

湿地的间接价值包括:流量调节降雨吸纳大量的水,干旱时又能释放水、防止海水人侵、补充地下水或来自地下水、营养物质的沉积、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海岸、文化遗产、景观价值、教育与科研价值等。

这些价值可能是难以用金钱计算的。

比如,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教授创造的杂交水稻,其中一个遗传系材料是采自海南省湿地的野生稻。

4、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湿地和周边环境系统的相关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对于湿地进行正常的功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湿地水位是联系湿地和接近的水体系统的重要状态变量。

由于湿地对水位变化极为敏感,在这个意义上湿地依赖于相近区域的水体的水质和水量。

对于和周边水体相互连通的湿地来说其依赖性更大。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交换水量的时间和季节变化来表征湿地这种水文联系,确定不同时间尺度的交换水量是这方面研究最基本的内容。

其次,在湿地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中与其邻近环境中泥沙的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湿地的形成往往是水体中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所致。

湿地在其生存期间系统泥沙冲淤或维持动态平衡,或主要作为泥沙的汇集地区,直至最后淤成陆地。

但是由于某种外界的动力变化,湿地也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例如:在海岸地带由于海平面上升或者陆地沉陷,海水可能侵入湿地,湿地逐渐被海水完全淹没直至全部消失。

这期间湿地中先前堆积的大量泥沙可能在潮水作用下重新悬浮,泥沙中的污染物质可能对附近海岸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湿地随时都在和周边环境系统发生着泥沙的交换。

这种交换不仅影响原湿地系统内部的演变,而且还直接影响湿地的范围和形态。

由于泥沙与水体常常一起运动,所以泥沙的变化和水体的变化必须同时考虑,才能正确判定湿地的发育与演变。

此外,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也会对湿地产生巨大的影响。

Crumpton曾对一些湿地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适合当地湿地情况的具体范围,并建议为提供野生动物连续的生境留出足够的缓冲带,同样,为控制营养物质的地表径流,也留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带。

显然,缓冲带的宽度是因地而异的,取决于当地的具体地形和生态状况以及地形坡度。

湿地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湿地结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互作用如在不同地貌的河口段,径流和潮流双向作用的强度对比也有所不同,从而使河口附近湿地的发育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这也可通过对比黄河和长江三角洲略见一斑。

同样,湖泊特征也往往对湖泊附近湿地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岸湿地和海洋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海平面的变动。

正象Moorhead 指出的那样,随着海岸带人口的增长和海平面的加速上升,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湿地的面积将会缩小,即便在堆积海岸地带,如果堆积速度低于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湿地仍然可能会被淹没。

Delaune的研究给人们加深了这一印象。

和湖泊湿地或海岸湿地相比,平原低地湿地只有其支流这唯一的水流和泥沙来源,因而它的发育也主要取决于汇流区域的水文泥沙特性。

湿地发育总是在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湿地所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岩性特征、河流-湖泊-海岸类型及其地貌特征、水下地貌等条件都与动力条件一起共同控制着湿地演变的方向。

4、目前湿地研究的状况迄今为止, 湿地研究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总体看来目前的研究具有下列特点:对发达国家的湿地研究较多, 而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湿地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从生态学方面进行湿地研究的较多, 而从湿地形态动态变化方面进行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关于单一外动力作用下的湿地发育过程研究较多, 而关于多种外动力综合作用条件下的湿地发育过程研究则相对较少;关于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研究较多, 而关于湿地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5、结语湿地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维持区域和全球生态平衡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大对湿地的研究,进而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2】马学慧, 牛焕光. 中国的沼泽.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3】陆健健. 中国湿地.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4】Mitsch W J( ed ) . Global wetlands:old world and new .E lsevier, Netherlands, 1994【5】王宪礼, 李秀珍.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1997【6】赵单,张怀清;石军南;王亚欣,北京湿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7】何山春,张善武,汪国胜;安徽湿地现状与保护[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8】高兴;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7期【9】朱而勤. 山东半岛近岸带沉积动力过程. 青岛: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2【10】Kusler J A, etal .Wetlands .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 1: 50~56【11】Maltby E. Waterlogged wealth: why waste the world, s wet places. UK: An Earthscan Paperback , 1986【12】Champion M. Ontario wet lands : an evaluation of adjacent lands .Global B iodiversity, 1995, 4: 12~14【13】Whigham( ed) . Wetlands of the w or ld I . Netherlands : Kluv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3【14】Boule M . An earl y history of w et l and ecology. in: Mitsch W J ( ed) . Gl obal w et land s: old world and new . Elsevier ,Netherlands . 1994【15】Champion M. Ontario wet lands : an evaluation of adjacent lands .Global Biodiversity, 1995, 4: 12~14【16】Kenimer A L .A multidisciplinary wet l ands research facility. USDA working group on water quality clean-clean environment-21st century conf proceed ings v2: nutrients . Kans as City, M O,M ar 5~8, 1995【17】Hefner J M. Classification and inventory of wetland s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 region . Water, Air & S oil Pollution.1994, 3~4: 209~216 【18】Hook D D et al. Hydrologic and w et l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piedmont bott omin South Carolina. Water, A i r & Soil Pollution. 1994, 3~4: 293~320 【19】Mitsch W J. Ecological models f or management of freshwater w et lands. in: J orgens on S E et al ( ed )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Model ling in Envi ronmental Management. Elsevier, Netherland . 1983【20】Arheimer B. Modelling the effect of w et lands on regional nit rogentransport .Ambio. 1994, 6: 378~3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