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临床应用
TCT阴道镜及病理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TCT阴道镜及病理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对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4500例患者行TCT检查,其中提示细胞学异常者198例,我们对其施行阴道镜检查,同时取宫颈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TCT检查4500例,提示细胞学异常者198例,年龄20-68岁,平均32(岁,以30-40岁以下者居多,占病例总数的45℅。
其中阴道不规则流血26例,接触性出血30例,白带增多38例,宫颈糜烂70例,其它9例。
1.2 诊断标准:1.2.1 TCT诊断标准:按TBS分级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1)正常细胞学涂片;(2)良性细胞学改变:各类微生物感染、炎症、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和修复性改变;(3)鳞状上皮细胞异常:1.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未定(ASCUS);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细胞改变或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II;CINIII);4.鳞癌;(4)腺体细胞异常:1.绝经后出现良性子宫内膜细胞,进一步区分是反应性抑或肿瘤性;2.子宫颈管内膜腺癌;3.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外腺癌;4.腺癌等。
1.2.2 TCT检查的临床意义:是普查宫颈癌、早期诊段,早期治疗降低宫颈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发现宫颈上皮内病变采取合适的处理,可阻止这些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
1.2.3 哪些人应定期做TCT:18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等检查,当发现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都应行TCT检查.1.2.4 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的危险评价:细胞学LSIL.阴道镜下直接活检诊断为CIN1者和细胞学ASCUS,HR-HPV DNA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当时无不正常发现者,事实上无以后两年内同样的危险(10%——15%)患CINⅢ或癌。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分析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4 )0 5 - 0 1 0 2 - 0 2
临床研 究表明 ,宫颈癌患者逐渐增 多 ,且发病 人群也逐渐扩 大。
目前 ,该疾病 的发病诱 因并不 明确 ,早期症状 为阴道出血 ,随着 病情
尽早治疗 。 目前 ,临床上常用 的诊断方 式为薄层 液基细胞学检查 。笔
层 液 基细胞 学检 查作 为 临床 诊 断 宫颈病 变的主 要 方式 ,能够提 高确 诊率 ,有利 于尽早 进行 干预 治疗 ,提 高 ・ 豳 床 疗 效。 【 关 键 词】 薄层 液基 细胞 学 ;宫颈病 变;临床 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R 7 3 7 . 3 3
文 献标 识码 :B
关节 疼痛 、肌力 恢复 情 况以及骨 折端 的对位 情 况4 项 ,总评 分为 1 0 0
分 ,其 中 日常 生活情 况为2 O 分 、肌 力情 况为2 5 分 、关节 疼痛情 况 1 5
分 、骨折端 对位情 况4 O 分 。根据此4 项标准 进行总 评分 ,进 行相加得
少,术 后患者康复时间缩短 ,降低 了术后并 发症 的发生。
药, 2 0 1 2 , 7 ( 4 ) : 8 1 - 8 2 .
观察两组 患者采取不 同的治疗方法 优 良率 ,以及 日常生活评 分进 行对 比分析 。
1 . 5统计 学方法
所有数据 采用S P S S 1 7 .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 采用耐 佥 验,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P <O . 0 5 , 表示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者为研究薄层 液基细胞学检查在 宫颈病变诊 断中的临床效果 ,对 医院 4 0 0 0 例行薄 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患者的临床病例 资料作 回顾性研 究 ,得
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邓若尘;罗绮宁;颜惠琦【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摘要】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宫颈脱落细胞采用LCT检查和Bethesda分级系统(TBS)分类,对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患者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活检确诊.结果 2 523例LCT 检查结果中,无上皮内病变及恶性病变(NILM)为阴性,阴性率82.44%(2080/2523);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病变为阳性,阳性率17.56%(443/2523),阳性病变中ASCUS 141例占31.8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37例占8.35%;LSIL 172例占38.83%;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65例占14.67%;鳞状细胞癌(SCC)2例占0.45%,非典型腺细胞(AGC)26例占5.87%.年轻妇女的LCT阳性率最低,与其它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SIL及以上病变与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符合率为71.55%.结论采用LCT检查和TBS分类诊断系统能及早发现宫颈病变,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总页数】2页(P516-517)【作者】邓若尘;罗绮宁;颜惠琦【作者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200;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200;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相关文献】1.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徐慧2.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温开镇;张荣君;吴淑玲;张贻荣;白志敏3.宫颈癌筛查系统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妇女健康体检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J], 崔莹莹;荣风年;张蓓4.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细胞游离原卟啉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J], 马仲丽5.宫颈癌筛查系统及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妇女健康体检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余春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宫颈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用于诊断宫颈疾病。
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的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100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疾病,其中检测出非典型鳞状细胞、异常腺上皮细胞、鳞状细胞癌,并与病理诊断比较,观察其对于宫颈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价值。
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对炎细胞诊断率符合率为79.6%,非典型鳞状细胞的诊断符合率为77.7%,异常腺上皮细胞诊断符合率为84.0%,鳞状细胞癌诊断符合率为75.0%。
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是用于诊断宫颈疾病的首选方法。
标签: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宫颈疾病液基薄层细胞(简称TCT)检测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的诊断,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及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
所以TCT检测技术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疾病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資料选取2012年2-8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患有宫颈疾病的患者100例,年龄25~65岁,所有患者均有白带带血、接触性出血、阴道流液、宫颈肥大,宫颈赘生物、宫颈不同程度糜烂、宫颈疾病物理治疗术后、宫颈癌家族史等。
1.2 方法1.2.1 TCT准备(1)检查前24 h避免性生活。
(2)24~48 h内不要冲洗阴道,也不要做阴道内诊。
(3)如有炎症先治疗,然后再做TCT检查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4)TCT检查最好安排在非月经期进行。
1.2.2 采样(1)外阴消毒。
(2)窥器暴露宫颈,将宫颈刷缓缓伸入,使刷头导入宫颈管内,向前伸,紧贴宫颈口四周。
(3)沿轴同向缓慢旋转5圈以上,切记反向旋转。
(4)将宫颈刷头推入细胞保存液瓶内,为使细胞充分漂洗到保存液中要充分震荡瓶子。
(5)将细胞保存液瓶标记,核对无误后送病检室。
2 结果100例宫颈疾病患者中TCT检测炎细胞43例、异常腺上皮细胞21例、非典型鳞状细胞14例、鳞状细胞癌3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均高达80%左右,尤其对于异常腺上皮细胞的检测价值更高。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蒋丽;杨列;杨光明;代云【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06【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800例行T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检查呈现阳性患者实施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800例患者接受TCT检查,检查呈阳性结果80例(10.00%),其中ASC有40例(5.00%),LSIL有20例(2.50%),HSIL有16例(2.00%),SCC有4例(0.50%),在TCT检查中出现阳性反应的患者,年龄高发段为26~42岁,共计38例(47.5%),对阳性患者进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与TCT阳性结果进行比较,患者阳性检出率以及检出符合率分别包括SCC:100.00%、100.00%,HSIL:100.00%,83.33%;LSIL:68.60%,62.32%.结论在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宫颈液基细胞学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及时、有效进行确诊,减小漏诊,提高治疗效率.【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蒋丽;杨列;杨光明;代云【作者单位】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溧阳 213300;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溧阳 213300;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溧阳 213300;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溧阳 21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相关文献】1.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J], 李琴艳;付雯;邹鹏2.HPV感染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及组织活检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J], 李娜;张荣斌3.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病变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J], 张莉4.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宫颈组织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J], 张敏5.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宫颈组织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罗玉娟;朱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2 9 0 5: 2 8 7 .
和结 直肠 癌的第 3个常见 的恶性肿瘤 , 是
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 恶性肿 瘤 。2 0 0 8年 全球 估计新发 宫颈癌病 例 5 2 . 9 8万 , 死 亡
外 口及颈管转 5周收集脱落 细胞 , 并将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4. 2 66
官颈癌前期 病变 发展至 宫颈 癌需较 长 时间, 因此早筛查 、 早诊断 、 早治疗是 防 治宫颈癌 的有效措施 。虽然 巴氏涂 片 5 0
的需 要 。
统: ①正 常范 围或 良性反应 性改 变 ; ②不
能 明 确 意 义 的 非 典 型 鳞 状 上皮 细 胞 ( A S C
—
准。将诊 断意义 不明 的不典型 鳞状 细胞
( A S C U S ) 以 上 病 变 者 进 行 阴 道 镜 下 活 检, 将 细 胞 学检 测 结 果 与 活检 结 果 对 比 分
1 0 0 %都能被 收集 , 使受 检 的细胞 层薄 且
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 , 很大程度上提 高 了
析。结果: 1 0 0 0例 T C T检测 的患者 中, 宫 颈病变发 生率 9 3 %, 其 中 良性 病 变 7 6 1
例( 7 6 . 1 %) ; 宫 颈 上 皮 内病 变 1 5 例
病例 2 5 . 5 l 万人 , 其中 8 5 %新 发 病例 在 发展 中国家。随着宫颈癌筛查 的开展 , 发
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5680例患者的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对阳性行阴道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在所有样本中,有319例为阳性,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55例炎症,10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5例鳞状细胞癌。
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病变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宫颈病变[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146-02宫颈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
该疾病通常少有前兆,且临床症状不甚明显,易受到忽视[1],一旦患者出现自觉症状通常已进入疾病较晚,故危害性较大。
为了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方式进行研究,笔者选取了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体检和住院的5680例检测样本,并对其检测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体检和住院的5680例检测样本,年龄18~72岁。
对其性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验,结果显示阳性319例,其中185例在我院接受阴道镜下检查和活检。
1.2 方法选用南宁松景天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仪进行相关检测。
1.2.1 样本收集使用无菌干棉球,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拭去,把毛刷放进宫颈口,并适度加压,顺时针旋转6圈左右,收集宫颈管及其外口脱落的细胞,把刷头取出,放置在标本保存液内,并对保存瓶进行标记,将瓶盖盖紧,送至实验室,制成直径20 mm的均匀薄层涂片,使用浓度为95%的酒精进行固定,行巴氏染色,由两名病理学专业人员进行阅片,并出据诊断报告。
并根据国际癌症协会关于细胞学诊断的相关标准进行分类,asc及以上为阳性,反之为阴性[2]。
1.2.2 标本质量以满意和不满意来评价各样本质量,样本中包含保存完好的鳞状细胞数超过5000个是满意图片的基础要求,若不满意则说明理由并给予建议。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
据报道,宫颈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
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
与CIN相关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
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病理学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1936例按巴氏tbs分类法报告诊断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涂片中的阳性病例,强调在现实条件下细胞病理学在官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2011年来我院硷查1936例妇女宫颈刮片进行巴氏染色法,tbs分类法报告。
结果:1936例中有29例不满意,占1.5%;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73例,占3.8%,通过随访阴道镜病理组织学结果,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符合率为80.1%,细胞学为asc-us者中有35%经病理证实为cin。
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作为比较正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
作为防癌普查的一条捷径,已证实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诊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1]。
【关键词】细胞病理学;宫颈病变;tbs分类法报告
宫颈上皮内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在月经期阴道ph 值的改变,阴道滴虫、淋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损伤、雌激素水平改变等多种因素可引起子宫颈的病理性改变。
而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
现回顾性分析本院1936例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并通过随访其中上皮细胞异常者,对照分析临床表现与细胞病理学阳性的关系,探讨该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检查1936例已婚妇女,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37岁,均非经期标本。
1.2 取材制片取材应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交接处,以宫颈外口为圆心,轻轻刮取一周,避免损伤组织引起出血影响检查结果。
若白带过多,应先用无菌干棉球轻轻擦净黏液,再刮取标本。
患有子宫颈糜烂者应在宫颈糜烂边缘与正常宫颈黏膜交界处刮取,并要刮取全面,
不可只取某一部分。
1.3方法
1.3.1巴氏染色法标本一>固定一>水洗一>苏木素一>水洗
—>0.5%盐酸一>95%酒精橘黄g—> 95%酒精一>ea50—>95%酒精—>无水酒精。
1.3.2细胞学诊断方法采用tbs系统报告,宫颈病变的范围包括良性细胞改变及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病变根据程度可分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和腺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x2检验。
2 结果及分析
tbs分类法报告1164例(60%)为炎症反应性细胞改变;asc 52例(2.6%),其中asc-us 47例,asc—h 5例;lsil14例(0.7%),其中cin—ⅰ 11例,cin-ⅱ 5例;hsil 5例(0.2%)均为cin—ⅲ;宫颈癌2例(0.1%)。
其中宫颈糜烂的患者出现病变者占4.0%,癌变者占o.10%。
绝经5年后不规则流血者发生癌症的危险性很大,其阳性率为8.5%。
宫颈赘生物中从不典型到高度病变,并有原位癌的发生。
对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普查。
宫颈光滑或有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患者亦有潜在宫颈癌的可能。
因此对此类患者也应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细胞病理学检查。
目前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的类型有关。
本文中hpv患者的阳性率高达21.4%,并全部集中在lsil。
asc-us是宫颈细胞学tbs分类法中提出的诊断术语[2],是一类描述性诊断,其诊断标准为细胞的异常较反应性改变更明显但未达到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程度,可以是增生活跃的良性改变或潜在恶性改变,不能对其进行明确分类而命名。
角化不良细胞、不典型化生细胞、不典型修复细胞、与萎缩有关的不典型鳞状上皮均包含在asc-us内。
asc-us一直是宫颈病变诊断治疗的难点。
国外文献报道asc-us的诊断在tct检查中占5%左右,本文2.6%的诊断率与北京协和医院的报道相近(2.13%)[3]。
国外有文献报道对asc-us行活检,其中15%—50%为cin,5%一10%为中重度cin,有些甚至为浸润癌。
所以建议对asc-us/lsil应首先进行高危型hpv 检测,hpv(+)再进行阴道镜检查,hpv(-)则可继续按正常人群方案筛查。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大约是5—10年。
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促
进了宫颈癌普查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例如:宫颈液基薄片技术(tct)结合pcr技术,肿瘤标志物,检测免疫化学方法等等,大大提高了检测的阳性率,但成本离,技术较复杂,基层医院不易普及。
宫颈刮片细胞病理学检查即便是采用巴氏分类法和tbs也有80%以上的符合率。
及时发现早期宫颈癌,及时恰当的处理,治愈率接近100%。
本研究1936例tbs结果中宫颈上皮内病变发生率3.8%,低于国内一些文献报道[4],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对象多为门诊病人而健康体检人员少:可见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适用于临床宫颈病变的筛查。
总之,宫颈细胞病理学作为一项观察女性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形态的诊断技术,在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方面具有活检组织学检查所不具备的优点在宫颈病变诊断和宫额癌筛查中有很大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博文,主编.子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
[2] 黄受方,新版《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读后感[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3):161-163.
[3] 李彩娟,郎景和,程雪梅,等,宫颈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病理对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8):8-11.
[4] 李隆玉,乔志强,张敏芳,等,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0):
96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