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营养学讲义

合集下载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

反刍动物营养学思考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2、养分:食物中的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即通常所称的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凡能提供养分的物质叫食物或饲料。

3、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它以反刍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4、反刍动物生产的特点(1)节粮型畜牧业(2)物质转化效率低(3)与人类竞争资源(4)环境的污染者,也是保护者(5)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6)维持食物链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成员5、瘤胃的功能:微生物消化,是发酵饲料的场所。

6、反刍: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再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这一过程称为反刍。

7、反刍的作用:进一步切细饲料,有利于食糜中饲料颗粒的选择性排空。

8、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

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

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9、网胃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0、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1、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2、影响瘤胃发育的因素•微生物种群建立•自由饮水•肌肉组织发育•有可发酵的底物•组织的吸收功能13、唾液的分泌: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

反刍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ppt课件

反刍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ppt课件

目前,反刍动物蛋白质的研究不断的向动态化、微观化 发展。
• • • • 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氨基酸、小肽的研究 基因表达以及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研究 相关激素调控的研究
蛋白质定义
• 粗蛋白:样品中的氮含量乘以6.25。包括真蛋白(TP)和 非蛋白氮(NPN)。NPN包括尿素、嘌呤、嘧啶、硝酸盐、氨 和游离氨基酸等。 • 蛋白质:由氨基酸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 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 氨基酸
反刍动物营养学-蛋白质营养
目录
蛋白质营养的意义与发展 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代谢生理 蛋白质瘤胃降解 蛋白质瘤胃合成 小肠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水平对生产水平的影响 氨基酸营养
研究蛋白质营养的意义:
蛋白质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切生命活动的参与者。 反刍动物通过对蛋白质的消化、 吸收,转化为优质的动物产品。 反刍动物营养中蛋白质的营养 旨在揭示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 消化、吸收过程,用最少的饲 料蛋白来满足瘤胃微生物最佳 合成效率所需的瘤胃降解蛋白 (RDP),并使动物表现出理 想的生产性能。
NFC-CA-CB1 NDF-[NDFIP(%CP)*CP]/100-CC [NDF*木质素(%NDF)*2.4]/100
饲养实际常见几种情况
• 低能低蛋白日粮:进入瘤胃的尿素再循环氮增多,虽对微生物可提供 一部分氮源,但由于能量和氮源不足,使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降 低。 • 高能低蛋白:瘤胃能量有富余,但氮源不足,可用一部分非蛋白氮 (NPN)去补充,以降低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成本,并提高微生物蛋白 质的产量。 • 高能高蛋白:当降解蛋白质能满足微生物的需要,多余的降解蛋白质 则是浪费,这时应选择降解率低的饲料,或采取降低降解率的措施, 以便获得更多的小肠蛋白质。 • 青饲料加高可溶性蛋白:蛋白质降解和氨的释放速度过快,与碳水化 合物的分解速度不相匹配,影响了微生物蛋白质的预期产量,因此应 调整日粮,以降低蛋白质降解速度。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脂类的营养讲诉

反刍动物营养学(年上学期)—脂类的营养讲诉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分类
可皂化脂类 1.简单脂类


组成Βιβλιοθήκη 来源甘油酯
甘油+3脂肪酸
动植物体特别是脂肪组织

2.复合脂类 (1)磷脂类 (2)鞘脂类 (3)糖脂类 (4)脂蛋白质 非皂化脂类 1.固醇类 2.类胡萝卜素 3.脂溶性维生素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真脂肪(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是猪油,花
生油,豆油,菜油,芝麻油的主要成分。
类脂 肪
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
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胆酸、 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ω-3 脂肪酸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ω-3家族OMEGA 3 FAMILY 普通名称 Common Name α-亚麻酸Alpha linolenic acid (ALA) 十八碳四烯酸 Parinaric acid 二十碳四烯酸Eicosatetr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DPA)
非皂化脂类: 在动植物体内 种类甚多,但 含量少,常与 动物特定生理
固醇
代谢功能相联
系。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特性

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特性

反刍动物的营养代谢特性武彦芳【期刊名称】《山东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3页(P11-12,13)【作者】武彦芳【作者单位】山东省昔阳县畜牧兽医中心 045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7反刍动物营养学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摄入、消化代谢和转化利用与生产和生命活动相互关系对饲养反刍动物意义十分重大。

用单胃动物的营养观点指导反刍动物的饲养,难免造成饲养管理不当。

反刍动物具有四个胃,依次为瘤胃、网胃(蜂窝胃)、瓣胃和皱胃(真胃)。

前三个称谓前胃,皱胃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具有胃腺。

前胃的一部分则不具有胃腺,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软化,特别是利用共生微生物将饲草进行分解。

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尤其是粗饲料大多都未经充分咀嚼就呑咽进入瘤胃贮藏起来,经瘤胃液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再咀嚼,充分混合唾液,重新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到瓣胃,进行脱水。

然后送到皱胃消化。

最后送入小肠进行吸收。

反刍动物还有食管沟:嘴唇状双层结构,始于贲门,延伸至网—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续。

收缩时成一中空管子,使食团穿过瘤—网胃,而直接进入瓣胃。

在哺乳期的犊牛,食道沟可以通过吸吮乳汁而出现闭合,称食道沟反射。

1.1 网胃的功能(1)如同筛子,将随同饲料吃进去的重物滞留下来。

(2)对食物起磨碎、发酵及运转作用。

1.2 瓣胃功能(1)阻留食物中粗糙部分,继续加以磨细,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后面的皱胃。

(2)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如:水分、肽、VFA、一些无机离子。

1.3 皱胃的功能分泌消化液,使食糜变湿。

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酶能消化部分蛋白质,但不能消化脂肪、纤维素和淀粉。

1.4 唾液的分泌(1)在采食和反刍过程中要分泌大量的碱性唾液,含有氨、钠、钾、钙、镁、磷等。

唾液的分泌量与采食和反刍的时间成正比,饲料越粗,分泌量越大,唾液中的缓冲盐可以中和挥发性脂肪酸,对以稳定瘤胃pH值很重要。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引言反刍动物是一类特殊的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

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动物的营养需求和摄入途径,以优化它们的饲养和养殖条件。

本文将介绍反刍动物的营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研究成果。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在理解反刍动物的营养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它们的消化系统。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瘤胃、网胃、沟胃和真胃。

瘤胃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一个部分,它起到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

瘤胃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反刍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这种微生物发酵的过程被称为反刍。

网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二个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液体吸收。

食物在瘤胃中进行反刍后,通过槽的运动进入到网胃中。

网胃内的物质会被分离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固体部分会形成食糜,液体部分则被吸收进入到血液中。

沟胃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三个部位,它是一个紧贴在真胃之前的结构。

沟胃与网胃类似,也起到过滤和吸收的作用。

沟胃将食物进一步处理,并将其分成液体和固体两部分。

真胃真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个部位。

在真胃中,食物被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真胃分为底胃和大网胃两部分,底胃负责分泌消化酶,大网胃为食物的储存和进一步消化提供空间。

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

反刍动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纤维素和淀粉。

纤维素是一种难以消化的物质,但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以转化为短链脂肪酸等供反刍动物吸收利用。

淀粉则可以直接被反刍动物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蛋白质是反刍动物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反刍动物通常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产物来获取蛋白质。

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来源有所不同。

脂肪脂肪是反刍动物营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脂肪还可以帮助动物吸收和利用脂溶性维生素。

反刍动物营养学莫放1

反刍动物营养学莫放1

大麦类型 瘤胃pH 反刍时间 吞咽食团次数 消化率
(Min/d) (次/d)
整粒大麦
6.2
402
521
78.0
颗粒大麦
5.1
216
263
76.7
(3) 采食行为。采食慢,唾液多,反之则少。
瘤胃内环境
防止瘤胃环境过酸,特别是控制瘤胃pH低于6的时间对纤维素的消化和维 持瘤胃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精饲料所占日粮比例和饲料种类、加工方法 对纤维素的消化有很大的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skov的研究表明,氨化秸杆、甜菜和大麦 的消化率分别为54、83和83%,若30%的氨化秸杆与70%的甜菜或70%的大麦混 和后,消化率分别下降到70%和65%,也就是说,•氨化秸杆的消化率分别只有 44%和22%。
瘤胃pH受饲料颗粒的影响。饲料颗粒缩小,可使发酵速度加快,也使发 酵更为完全,瘤胃pH降低。
瘤胃内环境
pH
7.1
7
6.9
pH
6.8
6.7
6.6
6.5
6.4
6.3
8:00 11:00 14:00 17:00 20:00 23:00 2:00 5:00
瘤胃内环境
影响瘤胃pH的因素:
(1)饲料种类与组成,粗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慢,产生的VFA相对较少,而 采食和反刍时间较长,唾液分泌量多,若以粗饲料为主,瘤胃pH通常在7以上;
4. 瘤胃渗透压
是调节组织液和瘤胃液的一种动力 正 常 和 血 液 平 衡 (300Mosm/kg) 毫 渗 克 分 子 , 饲 喂 后 渗 透 压 提 高 到 350~400Mosm/kg,饮水下降,随后恢复。
瘤胃内环境
知识点 瘤胃渗透压
渗透压以渗透摩尔来表示(Osmoles)。一个渗透摩尔(1000个毫渗透摩尔, mOsm)含有6×10 23个溶解离子/升溶液。渗透压来自于离子对水分子的吸引 力。通常用溶液冰点降低程度来表示。冰点每下降1.86℃相当于1000 mOsmol/kg Warner和Stacy(1965)报道,喂前瘤胃液渗透压通常比血液渗透压低;而饲喂后 数小时内瘤胃液渗透压高于血液渗透压,而后逐渐回至饲喂前的水平。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

反刍动物营养学反刍动物的营养学是指它们的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的一类研究。

由于它们的特殊饮食习惯,反刍动物有着独特的营养需求和对营养的健康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展关于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

反刍动物包括草原动物、家畜和家禽等,它们通常以各种草料及其制品作为主要营养来源。

这些动物的营养状况与它们摄取的各种营养成分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气候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也有影响。

因此,了解反刍动物营养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设计营养配方,及时发现反刍动物饮食不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满足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

多种营养素是反刍动物的关键营养素,它们的含量和比例是反刍动物的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氮素、磷素是反刍动物营养状况的关键营养素,氨基酸是动物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而微量元素如钙、镁、硫、钠、钾等,及维生素等有机物,是反刍动物的关键营养素。

确定反刍动物营养需求的途径有多种,包括非研究观察法、实验室分析法、静态模型法、动态模型法以及免疫学法等。

其中,实验室分析法是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它提供营养分析结果,能为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提供有效根据。

此外,为了更好地针对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研究者也可以利用动态模型把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与草料营养特性、草料采收量等因素联系起来,这样可以使反刍动物的营养健康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免疫学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利用反刍动物体内抗原反应的变化来检测反刍动物营养状况,从而可以对反刍动物的营养提供及时、精确的监控信息。

总之,反刍动物营养学是一门涉及反刍动物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及其影响的研究,它的关键是提供科学的营养解决方案,确保反刍动物的营养健康。

科学的营养管理,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刍动物的产量,改善它们的生活质量,为反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反刍动物营养学讲义

反刍动物营养学讲义

反刍动物营养学讲义第一部分:引言I. 引入反刍动物A. 定义和特点B. 反刍动物的重要性C. 反刍动物的分类第二部分:反刍动物消化系统I. 概述反刍动物消化系统A. 口腔和食管B. 反刍室C. 瘤胃D. 真胃E. 小肠F. 大肠和直肠第三部分:反刍动物的饲料消化I. 高纤维饲料的消化A. 纤维的降解B. 微生物发酵C. 产生短链脂肪酸D. 吸收和利用短链脂肪酸E. 高纤维饲料的营养价值II. 高蛋白饲料的消化A. 蛋白质的降解B. 氨基酸的吸收C. 高蛋白饲料的利用率D. 高蛋白饲料的影响因素III. 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消化A. 糖类的降解B. 糖类的吸收C. 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利用率D. 碳水化合物饲料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反刍动物的营养需求I. 能量营养需求A. 维持能量需求B. 生长能量需求C. 繁殖能量需求D. 运动和工作能量需求II. 蛋白质营养需求A. 维持氮平衡的蛋白质需求B. 生长和发育的蛋白质需求C. 繁殖的蛋白质需求D. 乳牛的蛋白质需求III. 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 A. 维生素需求B. 矿物质需求第五部分: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I. 饲料的配制A. 饲料成分的选择B. 饲料配方设计C. 饲料加工和保存II. 饲喂技术A. 饲喂频率和时间B. 饲喂量和饲喂方式C. 饲喂管理的注意事项III. 水的供应A. 水的重要性B. 水的供应方式IV. 疾病和营养相关的管理A. 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B. 疾病和营养的相互关系C. 营养调整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第六部分:实例分析I. 牛的饲养管理A. 干草的选择和喂养B. 精饲料的配制和使用C. 奶牛的饲养管理II. 羊的饲养管理A. 草料的选择和喂养B. 浓缩饲料的配制和使用C. 母羊的饲养管理第七部分:结语I. 总结反刍动物营养学的重点II.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方向III. 复习和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消化吸收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随淀粉进食量增加而 增加

幼年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状况随年龄而异
表1 由不同前体物合成的葡萄糖占绵羊体 内葡萄糖周转量和肝脏葡萄糖合成量比例
(Begman,1973;Lindsay,1978)
占葡萄糖周转量% 前体物 占肝脏葡萄糖合成量%
饲喂状态
丙酸 血液来源 27-40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和代谢具有极其重要 的位置




葡萄糖代谢在所有脊椎动物碳水化合物代 谢中间居中心位置 葡萄糖是动物机体内唯一能通过血浆和细 胞在全身循环的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是动物机体重要的能量载体物质 葡萄糖与机体各种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20世纪末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研究取得 了长足进步
肉用阉牛
1096 487 0 1443 -60 707 2150 1054
乳牛
2007 345 1600 3313 220 1276 4589 2582
RG——葡萄糖周转量,指离开血浆参 加代谢并会重新返回的葡萄糖量 OG——葡萄糖氧化量,指被氧化生成 CO2葡萄糖量
表3 激素对糖异生作用的调节
(Van soest,1994)




9.9-23.2
9.9-39 12.28-15.8
Orskov(1980)
Orskov(1980) 王玲(2003)
绒山羊
代谢葡萄糖(MG)

定义:饲料经动物消化吸收后,可以给动物本身代谢提供 的可消化的葡萄糖总量。 公式: MG=POEG+BSEG =0.09K1×Pr+0.9K2×BS



葡萄糖营养研究必须从NFC与NDF相互联系中探 求 葡萄糖营养研究必须把能量载体物质和能量利用 结合起来 葡萄糖营养研究必须和蛋白质营养代谢结合起来
植物的碳水化合物
细胞内容物
细胞壁物质
有机酸
单糖
淀粉
果糖
果胶物质 β-葡聚糖
半纤维素
纤维素
木质素
NFC
NDSF(中性可溶性纤维) NDSC(中性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NDF


采食调控 营养物质代谢稳衡控制(蛋白质、葡萄糖、 脂肪、矿物质代谢稳衡控制) 营养物质谐调分配 抗营养应激调控
反刍动物葡萄糖代谢的稳衡控制体系

碳水化合物投入——产出体系 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 • • • • 改变饲料碳水化合物的采食量 改变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 改变粪中碳水化合物的损失量 改变乳糖分泌量 改变代谢能中C3+C6能的比例

优质粗饲料
Y3=0.0062CA+0.092CB1+0.0052CB2-0.027PA-0.059PB1-3.68 (R2=0.999,n=6,P<0.01)

低质粗饲料
Y4=0.0029CA+0.045CB1+0.0029CB2-0.03PA-0.9PB1-0.29 (R2=0.999,n=6,P<0.01)
亚麻饼
棉籽饼
49.94
45.72
18.83
6.37
68.77
52.09
MG值的测定方法
(韩非、任莹和卢德勋,2001)

BSEG
• BS:用尼龙袋方法 • K2:用绵羊的小肠液冻干粉体外培养法

POEG
• 丙酸产量:用公式估测 • K1用以下公式估测:
81.40 k1 0.796 x
R2=0.8005,P<0.05,N=17
(Herrera-saldana 等,1991;Huntington,1997)
表9
乳牛(日产乳量>30Kg)日粮碳水 化合部分平衡要求
占日粮% NDF 瘤胃可降解NDF NSC(差减法) 25-65% 50-65%日粮NDF 35-40% 50-60%日粮碳水化合物总量 32-40% 50-70%日粮淀粉总量 0.9-1.2(Nocer,Rnssll,1988)

糖原沉积——动员体系 葡萄糖周转体系:在特定代谢库内葡萄糖生成或 进入或被氧化利用这一代谢过程称做为葡萄糖周 转。
表2 肉用阉牛和乳牛葡萄糖周转的一些 参数(Huntington,1997)
参 数
IGL(g/d) OG(g/d) 合成乳糖量(g/d) 肝脏葡萄糖净产生量(g/d) 内脏净输出量(g/d) 由淀粉消化提供的葡萄糖量(g/d) TGE (g/d) RG (g/d) 注:IGL——葡萄糖不可逆损失量,指 离开血浆不再返回的葡萄糖数量 TGE——葡萄糖总进入量,指肝脏 葡萄糖净产生量加淀粉消化提供的 葡萄糖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干碾压
蒸汽+碾压 干碾压 蒸汽+碾压
80.7±3.9
84.6 92.7 94.0
干碾压
蒸汽+压扁 玉 米 76±1.8 蒸汽+碾压 高温处理 磨碎 干碾压 高 粱 71.3±2.7 蒸汽+压扁 高温磨碎 磨碎
76.2±7.9
84.8±4.1 72.1 89.9 49.5 59.8±12.0 78.4 73.2 70.0
估测绵羊瘤胃中丙酸产量的公式

能量饲料:
Y1=0.051CA+0.0037CB1+0.0043CB2+0.011PA-0.00093PB1-0.79 (R2=0.999,n=6,P<0.01)

蛋白质饲料
Y2=0.0016CA+0.0087CB1+0.00042CB2-0.0036PA+0.34 (R2=0.999,n=6,P<0.01)

日粮来源(外源葡萄糖)
日粮碳水化合物 消化酶 葡萄糖 进入组织代谢层次

微生物途径来源(内源葡萄糖)
日粮碳水化合物 微生物发酵 丙酸 乳酸 葡萄糖

糖异生来源(内源葡萄糖)
日粮蛋白质 消化酶 AAs 蛋白质合成 合成葡萄糖
微生物蛋白质
不同生理阶段和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体内 葡萄糖来源

初生反刍动物:日粮来源 瘤胃发育完全反刍动物:微生物途径为主
估测绵羊瘤胃中丙酸产量的公式(2)

式中:
• CA(mg)=可溶糖含量 • CB1(mg)=淀粉含量 • CB2(mg)=可利用纤维含量 • PA=非蛋白氮含量 • PB1=快速降解蛋白质含量
反刍动物葡萄糖调控内容



调控瘤胃发酵类型,提高丙酸产量 调控日粮淀粉降解程度,优化在MG中间过 瘤胃淀粉所占比例 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 调控肝脏糖异生作用,控制合成内源葡萄 糖前体物比例和肝脏葡萄糖净生产量和葡 萄糖氧化量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实用技术

饲料加工调制技术
营养平衡技术 营养调控剂使用
• 缓冲剂 • 酵母培养物 • 瘤胃素


表6 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饲料淀粉消化 率和消化部位的影响(Huntington,1991)
饲料 加工调制 方法 干碾压 蒸汽压片 玉 米 蒸汽碾压 高水分处理 粉碎 淀粉采食量 (Kg/d) 2.06±1.08 2.20±0.52 6.91 3.89 10.65 淀粉消化率(%) 瘤胃内(占 采食量%) 76.2±7.9 84.8±4.1 72.1 89.9 49.5 瘤胃后(占 采食量%) 16.2±6.7 14.2±3.7 19.0 6.3 44.0 占进入量% 68.9±18.4 92.6±4.1 68.2 67.8 86.5 全消化道 92.2±3.0 98.9±0.8 91.2 95.3 93.5

养殖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进步
• 低质粗饲料固有的葡萄糖营养障碍 • 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毒血症和酸中毒的迫切需求

两次主要飞跃
• 由定量化研究向模型化研究飞跃 • 由理论研究向营养调控技术实用化飞跃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研究思路必须创新

把葡萄糖营养研究放在整个NFC(非纤维性碳水 化合物)的视野内进行
• NFC是一个充满未知知识的领域(TERRA INCOGNITA)
ADF
建立现代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论 体系势在必行

乳牛日粮内碳水化合物部分占到65%以上。日粮内碳水 化合物平衡状况对乳牛健康和生理性能有重大影响
• 促进瘤胃营养物质消化 • 影响瘤胃内微生物蛋白合成 • 保证瘤胃正常的生理功能

反刍动物日粮碳水化合物不平衡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 • • • 瘤胃消化不良 动物减重 出现酸中毒、真胃移位和蹄叶炎 粗饲料利用率下降
加工调制 方法
全粒玉米 破碎 压扁 磨碎 青贮 蒸汽+压片处理
表8
籽实种类 小 麦 大 麦 燕 麦
不同来源和不同加工调制方法对一 些籽实淀粉瘤胃消化率的影响
淀粉含量%±SD 70.3±2.9 64.3±3.3 58.1±4.3 加工调制方法 干碾压 蒸汽+碾压 瘤胃消化率 (占淀粉进食量) 88.3 88.1
这节课上自习
谢谢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 论体系及其应用
刘畅
报告内容



前言 反刍动物体内葡萄糖来源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和代谢特点 反刍动物葡萄糖代谢的稳衡调控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目标的整体思路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技术措施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技术实用化:系统集成 反刍动物葡萄糖营养调控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干碾压
高 粱 蒸汽压片 高水分处理 粉碎 大 麦 小 麦 燕 麦
1.81±1.49
4.78 3.64 3.81
59.8±12.0
78.4 73.2 70.2
26.1±11.4
19.6 19.6 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