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研究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牛口炎与口蹄疫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摘要:牛口炎和口蹄疫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牛口炎属于非传染性疾病,而口蹄疫则具备极强的传染性,属于一种特殊性动物传染病。
在牛患上牛口炎和口蹄疫两种疾病之后,均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水泡症状,牛口炎和口蹄疫在症状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进而导致许多兽医工作人员混淆了二者的细节差异,影响了兽医工作人员的正常诊断。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牛口炎和口蹄疫的具体症状以及诊断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深层次研究牛口炎和口蹄疫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为广大兽医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工作指导与技术帮助。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鉴别;诊断;防治引言:在养殖场日常饲养与管理环节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不正当操作,可能会导致牛群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或者是导致牛遭受细菌与病毒的侵袭,进而出现比较复杂的传染病。
一旦在养殖场内部出现大规模动物疫病,则有可能随时威胁牛群的生命安全,一部分特殊病毒可能会传染人体,对养殖场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因此,畜牧兽医以及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效防范牛口炎和口蹄疫,注重日常监督与管理,有效保障养殖场日常经营秩序。
一、牛口炎和口蹄疫发病原因首先,在养殖场内部如果出现牛口炎疾病,则有可能与养殖场的日常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有关,在养殖场内部开展日常饲养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牛群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饲养方式。
如果养殖场内部工作人员并未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开展专业化养殖工作,所使用的牛群饲料品质较差,饲料较为坚硬,秸秆粉碎质量较差,在牛群进食的过程中,大量秸秆碎渣可能会对牛群的口腔黏膜造成一定损伤,牛口腔黏膜遭受损伤之后可能会轻微出血,随后遭受细菌与病毒的感染,较大面积的口腔粘膜损伤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出血,牛由于过度疼痛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牛身体素质逐渐变差,一旦牛口腔黏膜遭受病毒侵袭之后,导致口腔发炎,有可能会诱发牛口炎。
此外,一部分牛由于营养不良,体内缺乏抗坏血酸、核黄素等各类营养物质,也有可能会引发牛口炎。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牛口蹄疫(FMD)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包括牛、猪、羊、山羊等。
牛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牛口蹄疫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口腔溃疡、病畜不愿进食、严重跛行,以及产奶量下降;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病毒抗原的检测和病毒核酸的检测来确定病情;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是针对发病动物群体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
具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
这些检测方法对牛口蹄疫的诊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及早发现并控制传播,避免疫情的蔓延。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控制牛口蹄疫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针对牛口蹄疫的多价疫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对多种病毒血清型进行预防。
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兽医人员和畜牧户的宣传教育,提倡对牲畜定期接种疫苗,加强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2. 动物检疫加强动物检疫工作,对进出口的牲畜进行严格的检疫和监控,阻止疫情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在牛口蹄疫疫情流行地区,要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避免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3. 卫生管理加强牲畜的卫生管理,保持圈舍和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
加强对淡水和饮水设施的管理卫生,避免水源污染造成疫情的扩散。
4. 加强信息通报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系统,对疫情的动态进行及时监测和通报。
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隔离病畜、清除病原,并向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5. 改善养殖条件改善畜牧业的养殖条件,减少人畜共患病的机会。
合理规划畜牧养殖场地,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标准,降低疫情的发生率。
三、结语牛口蹄疫的病毒变异性大、传染性强、易于扩散。
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572023.9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万玛措(青海省甘德县柯曲镇畜牧兽医站,青海 甘德 814100)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牛羊极易出现口蹄疫病,致使牛羊的死亡率增加,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为有效预防牛羊口蹄疫病,应加大对该疾病的研究投入,了解其形成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疾病发生时做好鉴别诊断工作,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牛羊死亡或疫病传播,这对推动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牛羊口蹄疫病的发生原因牛羊口蹄疫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
该病的病毒感染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例如牲畜不仅可以直接感染病毒,而且可以相互传染。
在牛羊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其受到病毒感染及出现牛羊口蹄疫病的可能性将会明显增加。
牛羊口蹄疫病不具备地域性,在世界各国均有可能发生。
此外,牛羊口蹄疫病的传染性相对较强,牲畜患病后若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极有可能引发病毒的大面积传播,致使其他牲畜因感染口蹄疫病而导致大规模死亡。
2 牛羊口蹄疫病的症状及诊断2.1 症状为有效防治牛羊口蹄疫病,必须充分了解其临床症状,以便在牲畜患病后能够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牛羊口蹄疫病常见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患病后,牲畜的蹄部及口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症,如水疱,且口腔区域的水疱相对于蹄部区域的水疱更为严重。
若没有及时对牲畜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导致水疱扩散,而且将朝牛羊的咽喉区域扩散甚至溃烂,进而造成牛羊无法正常进食。
牲畜在患病后无法及时得到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未对该种病症加以重视,未细致观察牲畜的状态,进而造成疾病不断恶化,引起大规模传染。
牛羊在幼年阶段患病时,由于其病症表现相对明显,故而养殖户可及时发现病症,例如,幼年阶段的牛羊在患病初期大多出现体温增加及厌食等状态,而成年牛羊在患病后由于其本身身体状态及活动与患病后的状态没有太大差别,故而养殖户仅能够在牲畜体表出现水疱后才能发现。
但在发现成年牛羊体表出现水疱时,牛羊口蹄疫病大多已恶化到一定程度,此时再采取治疗措施会增加治疗难度。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

分析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及防治对策牛口蹄疫是一种由牛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动物疾病,其传染性极强。
牛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牛、猪、羊等偶蹄类动物,引起牲畜传染性的、急性的病毒性疾病。
牛口蹄疫对养殖业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及早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站立困难、呼吸急促、眼部流泪、蹄部溃疡等。
在牲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怀疑牲畜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病毒。
还需要对牲畜的病史做进一步了解,包括近期是否有与疫区动物接触、是否有牛口蹄疫疫情爆发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诊断牛口蹄疫最为准确的方法。
对疑似感染牛进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病毒。
3. 病理学检查对于死亡的牛进行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是因为感染牛口蹄疫病毒导致死亡。
病理检查主要通过观察组织标本中是否有牛口蹄疫病毒的特征性结构来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牛口蹄疫最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牲畜是否感染了牛口蹄疫进行诊断。
二、牛口蹄疫的防治对策1.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生,首先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疫情的动态情况。
要严格控制牲畜的交通和运输,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
要加强对牛舍、饲养场等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
还需要加强对畜生的养护,提高畜生的自身免疫能力。
2.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牲畜感染了牛口蹄疫,应立即隔离患病动物,同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
对于患病的牲畜,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减轻病情。
3. 销毁病死动物对于因感染牛口蹄疫病毒而死亡的牲畜,要进行及时的销毁处理,防止病毒在环境中传播。
对销毁的病死动物和动物排泄物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探析牛口蹄疫、牛口炎两种疾病的诊断分辨与治疗方法

口蹄 疫 指 口蹄 疫 病毒 诱 发 的传 播迅 速 的热 性 急性 接 触性 传 染 照病 理解 剖 、发病 原 因 、临 床症 状 非 常容 易对 牛 口炎 和 牛 口蹄 疫 病 ,可发 生 于偶 蹄 动物 ,幼 畜死 亡 率能 够 高达 5 0~7 0 %。 牛 口炎 作 出诊 断 ,但 为 了鉴 别其 与 其他 疾 病混 淆 ,仍 推 荐采 用 实 验室 诊 为 常见 的 可治 愈 的 营养 缺乏 症类 的疾病 ,为 了避 免 牧场 人 员将 牛 断 ,包括 补 体 结合 试 验 、免疫 荧 光 技术 、琼脂 扩 散试 验 等 ,而 且
养 殖 户们 头 疼 不 己的一 个 问题 ,遇 到此 病药 及 时 隔离 , 消毒 ,治 病 ,而 且 高热 状 态 的牛体 温 为4 0 ~4 1 ℃ ,这 种 高热 体温 能 够在 水 疗 ,如果 不 及 时 的诊 断及 治疗 ,会造 成 牛很 高 的死 亡 率 。希 望 能 疱破 溃 后 下降 ,但水 疱 需要 得 到有 效 的护 理 ,以免 其感 染 化脓 造
够 为 中国农 场 牛类疾 病 防控提 供 参考价 值 。 关 键词 :牛 口蹄 疫 ;牛 口炎 ;诊 断; 治疗
成 溃 疡 、坏 死 或 蹄 匣 脱 落 ,在 治 疗 不 当的 情 况 下 可 引 起 死 亡 , 目前 幼 畜 病死 率 为 5 0—7 0 %,成畜 病 死 率 为 1 5 %。 由于传 播 迅 速 ,患 牛 感 染 2 ~3 d 后 能 够 波及 牛 群 ,因此 容 易 造 成 大 流行 。按
泡 沫 的 流 涎 ,可 在 开 口时 听 见 吸 吮 声 。 口腔 黏 膜 存 在 发 炎 ,在 5 结语 蹄 、口腔 、舌 能 够见 到 蚕豆 至 核桃 大 小 的水疱 ,同 时 内含 透 明液
牛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牛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牛羊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猪等蹄类动物,甚至有时也可感染马等哺乳动物。
口蹄疫病毒对蹄类动物的危害极大,易引起急性临床表现,传播迅速,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及时的发现、鉴别诊断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
一、口蹄疫的发病及传播途径1. 发病症状:口蹄疫是一种病程短暂、传染力强、病死率低的传染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高热、溃疡、呼吸困难等。
在感染后的3-8天内,患牲畜体温剧烈升高,出现明显的厌食、呕吐、强烈的流涎等症状。
牲畜口腔、蹄部、乳头等处也会出现溃疡的病变,呈现红、肿、烂的症状。
2. 传播途径:口蹄疫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直接和间接接触、空气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呼吸道排泄物、血液等也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
疫情控制中需采取全面监测和有效隔离的措施。
二、口蹄疫的鉴别诊断1. 病理学检查:口蹄疫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在患牲畜的口腔、蹄部、乳头等处可发现溃疡病变。
对于疑似病例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寻找病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现代诊断技术中的一大进步,通过PCR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口蹄疫病毒的存在。
对于疑似病例的诊断必须依靠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检测口蹄疫抗体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疫情的监测中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潜在的传染源进行查清。
三、口蹄疫的防治1. 疫苗接种:通过接种口蹄疫疫苗来提高牲畜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畜牧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牲畜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牲畜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早期助理治疗:一旦发现患牲畜出现疑似口蹄疫症状时,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咨询兽医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减少病情的发展和传染。
牛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

动物生产牛羊口蹄疫的发生、鉴别诊断及防治杨永春(云南省文山市小街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云南 文山 663009)口蹄疫病是牛羊养殖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且发病急、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不仅影响到牛、羊等的生长,同时也会给养殖户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牛羊口蹄疫是在畜类养殖中,经常会暴发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传染率高,传播速度快,牛羊在患病之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牛羊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 牛羊口蹄疫的发生1.1 流行特点牛羊口蹄疫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在该疫病暴发之后,多种动物都有可能会感染该病毒,该疾病发生之后,发病较为迅速,传播面广,在较短时间内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牛羊同时发病,其主要易感种牛羊幼龄期,死亡率比较高,该疾病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暴发,但冬春季节为该疾病暴发的高峰期。
1.2 典型症状牛羊在感染口蹄疫之后,其典型症状主要位于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在这些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处在孕期的母畜和新生幼畜由于抵抗力弱,是重点感染种群,在感染该疾病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治疗,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肌炎,致死率比较高。
牛羊在感染该疾病之后,典型症状虽大体一致,但还是存在有细微的差异,牛在感染该疾病之后,初期症状比较轻;而牛在感染该疾病之后,病毒的潜伏期比较长,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症状较为复杂。
1.3 剖检病变牛羊口蹄疫暴发之后,其体表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鼻端和蹄部等地方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水疱,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水疱会破裂,患处皮肤溃烂。
在剖检死畜时,发现死畜的咽喉、气管等多个部位都有烂斑出现并伴有炎症,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牛羊心肌处还出现有白色条纹。
2 牛羊口蹄疫的鉴别诊断2.1 诊断牛羊口蹄疫属于常见型的疫病,基本上有经验的养殖户对于该疾病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该疾病在暴发之后,各种症状表现也比较明显,比较容易确诊。
但是,口蹄疫的病毒类型众多,在进行诊治时,如果不了解病毒类型贸然进行诊断可能也不利于牛羊的恢复。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

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研究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偶蹄类动物,其特点是易传播、病程短、死亡率高。
牛口蹄疫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牛口蹄疫的爆发。
一、病因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包括A型、O型、C型和亚洲一型等多种血清型。
这些血清型在临床上表现出相似的症状,但在病毒学性质上有所不同。
这些病原体通过接触感染、空气传播或者食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对偶蹄类动物造成致命危害。
牛口蹄疫的传播途径是多样化的,需要采取全面的防控措施。
二、临床症状1.急性发病期:发病初期,患畜出现高热、精神萎靡、步态不稳,进食量减少等症状。
口腔黏膜粘膜出现充血,形成疮疡,蹄部发生溃疡和脱皮,造成患畜的不适感和疼痛。
2.亚急性发病期:患畜出现腹泻、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因为疼痛和不适,患畜可能出现抗拒性和暴躁性行为。
3.慢性发病期:一些患畜可能发生慢性感染,症状较轻,但蹄部出现充血、溃疡等情况,严重影响患畜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诊断:通过患畜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可以初步诊断出牛口蹄疫,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低,常常需要配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验证。
2.实验室检测:通过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畜的组织样本、血清和病原体抗体,从而确定患畜是否感染了口蹄疫病毒,并判断病毒的血清型。
3.野外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野外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牲畜的疫情状况,发现可能潜在的传染源,为病情的控制和防护提供参考。
四、防治措施1.隔离患畜:一旦发现患畜感染口蹄疫病毒,要及时隔离患畜,防止病毒向其他偶蹄类动物传播。
要对患畜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加强环境清洁: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因此要对牲畜的生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研究
作者:王成伟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牛口炎以及牛口蹄疫的症状,以病理特征和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症状还有防治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从这些方面对其进行鉴别诊断,这样具有准确和安全以及高效的优点,对于动物疫病防控这项工作地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的价值。
关键词:牛口炎;口蹄疫;防治措施;鉴别诊断
牛口炎以及牛口蹄疫均属于是口蹄疫病毒所引发的一种偶蹄类动物共同患有的具有接触性和热性以及急性特点的传染病。
这两种并均具有传播范围广和流行极快以及危害巨大这些特点。
患病牲畜以及潜伏期动物属于极其危险的传染源。
患病牲畜的乳汁和尿液以及唾液还有;泪液以及粪便中都含有病毒,该种疾病主要是以消化道入侵,同时也可以由呼吸道感染。
十分容易将这两种疾病混淆,下面介绍鉴别牛口炎以及口蹄疫这两种病的鉴别手段。
一、口蹄疫、牛口炎发病原因
牛口炎病因主要氛围传染性病因以及非传染性的病因。
其中非传染性的病因同时包括机械性的病因,例如,牛误食了粗糙或者是较为尖锐的饲料以及饲料中混有木片这些硬物。
缺少核黄素和抗坏血酸还有烟酸以及缺少营养均会导致牛感染牛口炎病症。
传染性的病因主要包含口蹄疫和坏死杆菌病还有牛黏膜以及流行热和水疱型口炎这些疾病都会导致牛口炎这一疾病。
而口蹄疫则属于是急性和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类疾病,口蹄疫并主要是由口蹄疫的病毒所引起的。
二、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
(一)牛口炎
一旦牛群患上牛口炎,其口腔内唇内侧的牙龈以及舌上和舌下,还有颊内面与鼻孔和硬颚的四周与口角就会出现和胡椒粒和豆粒般大小地扁平丘疹产生上皮的缺损。
在病灶的表面表现出黑色或者是微黑色的。
当病牛上皮脱落之后将会形成圆形的凹陷。
通常患牛口腔会出现月牙状或者是帽徽状的溃烂与丘疹。
牛在患病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一般食欲比较正常。
但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将会出现口臭和泡沫状的口涎,并且在其眼部周围具有少量浓性的分泌物。
(二)口蹄疫
患有口蹄疫的病牛通常提问会升高并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并且空腔内还会出现明显地泡沫。
在患牛开口的时候可以听到吮吸的声音。
同时口腔黏膜会发言,同时舌头中水疱和蚕豆
瓣一样大小,并且口腔内部存有透明液体。
该病主要发生在颊部黏膜和舌面以及齿龈和蹄冠,还有口唇以及蹄踵的皮肤,甚至有时还会在患牛阴唇和鼻镜还有乳房这些部位出现。
三、鉴别诊断
牛口炎和口蹄疫都是高热型十分强的传染性疾病,其最高体温可以达到41摄氏度,通常表现为精神沉郁还有食欲减退,还有牙龈以及舌面还有唇部内面出现水泡,同时经常白色的唾液从口中流出,一旦水疱破裂将会出现溃烂的情况,并且蹄部会变黑。
在发病的时候,口腔和蹄部以及乳房还有鼻端这些部位极易出现水泡与烂斑,并且在咽喉和气管以及胃黏膜部位均有溃疡与烂斑。
在小肠与大肠黏膜处出现出血性的炎症。
同时在心急表现会出现淡黄色或者是灰白色的斑点与条纹,一旦牛患有这种疾病,且没有及时的治疗,则很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流行,这种疾病可以在两天时间内感染全场。
针对牛口炎还有口蹄疫疾病诊断我们能够了解到,对于这种疾病很容易做出初步诊断。
但是想要和别的疾病进行鉴别,应该这中疾病采用实验室诊断的方式。
主要针对实验监测方式与结果来鉴别与诊断疫情。
四、防治牛口炎以及口蹄疫的措施
可以采取口腔消毒和消炎的方式,对于发病严重的患牛强心补液。
由于一般的患牛食欲正常,可以在其饮食之后用1%高锰酸钾液来冲洗口腔,在创面涂抹碘甘油后洒步牛蹄疮迅速愈散,对于那下病情严重且体制较为瘦弱的病牛需要静脉注射5%的糖500到1000毫升,和维生素C20mL,CNBlOmL,全部的牛都需要进行隔离治疗,通常在5到7天方可治愈。
这类疾病在临床防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想要防治这类疾病迅速的在牛群中蔓延开来,应该在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进行严格检疫。
杜绝从病区引进牛种,对于已经患病的牛要对其进行隔离并消毒,从而能够防止疫情大面积的扩散,对于那些亚健康的牛要采取注射高免疫的血清,这样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
同时还要做好日常免疫接种的工作,需要保证圈舍的温度,使其处于通风和干燥以及卫生的状态,同时对于牛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从而使牛免疫的能力得到迸一步的提高。
对于牛口炎以及口蹄疫这种疾病,还缺少有效治疗的药物,因此,需要采取增强牛本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的方式,针对具体的病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可以运用多种抗生素进行治疗,进而防治发生继发性的感染。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发生传染性的口炎时,不仅要做好治疗的工作,同时还要对圈舍还有饲养场进行全面的消毒,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到养牛场内,可以在养殖长迸门的地方处铺设消毒池,对于进出人预案还有车辆消毒,每天需要进行两次消毒,这样能够时疫情的蔓延得到控制。
五、体会
对于牛口炎和口蹄疫这类疾病,一旦发现必须马上采取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同时补糖补钙,并且还要改善饲养的条件,做好消毒与杀菌的工作,方可治愈。
发病养殖场饲养以及兽医
等相关人员在进出饲养场的时候必须更换衣物和鞋,同时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严禁和其他饲养场之间走动,进而方丈室认为感染以及疫情的扩散。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牛口炎以及口蹄疫鉴别诊断的阐述,使我们了解到,这两种疾病均具有传播范围广和流行极快以及危害巨大这些特点。
患病牲畜以及潜伏期动物属于极其危险的传染源。
通过本文阐述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给养牛场防治这种疾病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促进养牛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稳奎,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4,06:30-31.
[2]范新武,试析牛口炎与口蹄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08:223.
[3]蒋韬,免疫层析技术在口蹄疫POCT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15:145-146.
[4]陈备娟,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用于口蹄疫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动物的鉴别诊断[D].南京农业大学,2015,18:125-128.
[5]王占锋,水泡性口炎的RT-PCR及ELISA诊断方法建立[D].吉林大学,2013,08: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