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般物价水平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辟谣中美物价对比

辟谣中美物价对比

辟谣中美物价对比日前,一条微博在互联网上疯狂流传:中国,工资5000元,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花20美元,买辆车最多*****美元――宝马。

孙笛毫不犹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特意穿着崭新的行头回国――9.9美元的CROS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裤,30美元的TommyHilfiger牌T恤衫。

孙笛发现,这些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

“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了!”孙笛向记者感叹。

她清楚地记得,出国前她和朋友在汉拿山餐厅吃了一顿烤肉,点了3个菜,一共120元。

回国后还是在同一家店,点同样3个菜,价格却变成了240元,“盘里的肉还少了”。

这几个我不要,其他的都包起来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与孙笛有同感,他最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托人从海外买东西。

最新的成果是一台折合人民币*****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这台相机的价格是4万元。

事实上,在去年年底的美国之旅以前,他从没想过中国的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

动身之前,一个因生意原因多次往返美国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什么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

”对此,时寒冰半信半疑,毕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

但很快,时寒冰就受了“第一次刺激”。

在洛杉矶一家中餐馆,他们4个人点了分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需49美元,“比上海便宜得多”。

时寒冰以为老板算错账,特意又问了一遍,结果朋友笑他说:“这有啥奇怪的,你要是去商场,就更觉得离谱了。

”这句话让偏爱实证调研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500美元;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台国内在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在广告牌上的标价只需*****美元。

为何有人说中国物价比美国还贵

为何有人说中国物价比美国还贵

为何有人说中国物价比美国还贵王龙【摘要】"在美国卖9.9美元的鞋子,39.9美元的牛仔裤,30美元的T恤衫,同样品牌在国内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连日来,这场"比价"游戏引来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至今的四轮通胀,通胀高峰CPI的涨幅分别为18%、21.9%、8.7%和当前的6.5%,这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

【期刊名称】《中国质量万里行》【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1页(P4-4)【关键词】美国;中国;物价;牛仔裤;T恤衫;CPI;购买力;鞋子【作者】王龙【作者单位】江苏【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714“在美国卖9.9美元的鞋子,39.9美元的牛仔裤,30美元的T恤衫,同样品牌在国内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连日来,这场“比价”游戏引来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至今的四轮通胀,通胀高峰CPI的涨幅分别为18%、21.9%、8.7%和当前的6.5%,这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

显然,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是挣钱比美国少物价比美国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导致物价居高不下。

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收入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远远超出经济的发展速度。

政府财政收入的过快膨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本应属于国民的财富。

中美物价对比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照出了我国发展方式的不足。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更在国民的富裕。

中美棉花价格对比研究

中美棉花价格对比研究

中美棉花价格对比研究随着全球棉纺织品市场的日益扩大,对比中美棉花价格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家,其棉花价格对比对于全球棉花市场和棉纺织品产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棉花价格的对比研究,分析两国棉花价格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棉花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中美棉花价格对比首先我们将对中美棉花价格进行对比。

根据国际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美棉花价格的走势大致如下:2019年中国棉花价格:每公斤约为4.5元人民币美国棉花价格:每磅约为65美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美棉花价格在过去三年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之间,中美棉花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涨幅。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中美棉花价格的差异。

在对比中美棉花价格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生产成本差异:中美两国的棉花生产成本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其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这些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美国棉花生产的成本较低。

而中国的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相对较差,因此棉花的生产成本较高。

这也是导致中美棉花价格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国际贸易政策:中美两国在棉花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贸易政策差异。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其棉花出口受到了一系列的国际贸易政策限制,这使得美国棉花的市场价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中国的棉花出口也受到了一定的政策限制,但相对来说影响较小。

这也是导致中美棉花价格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 消费需求差异:中美两国的棉花消费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之一,其棉花消费需求比较稳定。

而中国的棉花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棉纺织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也是导致中美棉花价格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14个方面全面比较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成本与待遇

从14个方面全面比较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成本与待遇

从14个方面全面比较中美两国人民的生活成本与待遇1.个人所得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大大高于周边地区和要紧发达国家(香港是2%-15%,新加坡是2%-28%,马来西亚是1%-29%,加拿大是17%-29%,日本是10%-37%,美国是15%- 33%)。

专门多老百姓以为中国个人所得税是10%左右。

大伙儿被新闻说得西方国家个税才高。

我要告诉大伙儿的是,中国最高个人所得税率是45%,世界上仅仅几个国家才有这么高,美国最高个人所得税率33%。

我的一个朋友月薪15000,七扣八扣拿到手才11600,个人所得税20%;另外一个朋友18000,七扣八扣拿到手才13500,个人所得税2800左右,你说这还存什么钱?还号称工资高呢。

老贴回忆:活在美国: 中美之间的真正差距专门多人连中国的个人所得税表都没有见过,让你看了吓一跳,我列在那个地点吧: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6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7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8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9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在美国,为了防止你失业,投资失败等时候多交了税,每年年底你自己把退税证寄过去就能够,在网站直截了当能够办理。

比如,你这一年失业了两个月,退两个月个人所得税。

美国你交了个税后,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会给你寄一个表,假如你交满个税信用40点,文件上会写得专门清晰,59岁后你每个月能从国家领1000多美元一个月,假如那个时候你残废,你夫人和小孩分别能够每个月领取700美元。

我当时在美国仅仅工作两年,缴税信用差不多有20余点。

这确实看起来专门舒服。

你的投入有回报。

2.养老大伙儿每个月工资会被扣一笔美其名曰的养老金,专门多外来在深圳打工一族,没有深圳户口的都会被扣,这是国家强制的。

中国5年物价对比表

中国5年物价对比表

中国5年物价对比表1. 介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它的物价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过去5年的物价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物价波动的原因。

2. 2016年物价对比以下是中国2016年的物价对比表: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食品 2.50 元房租2000 元交通 5 元/公里教育5000 元/年医疗200 元/次其他各异2016年的物价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导致价格竞争激烈。

此外,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通货紧缩政策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2017年物价对比以下是中国2017年的物价对比表: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食品 2.80 元房租2200 元交通 6 元/公里教育5500 元/年医疗220 元/次其他各异2017年的物价相较于2016年有所上涨,主要原因是部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

此外,中国经济逐渐复苏,需求增加,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 2018年物价对比以下是中国2018年的物价对比表: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食品 3.00 元房租2400 元交通 6.5 元/公里教育6000 元/年医疗240 元/次其他各异2018年的物价相较于2017年略有上涨,但涨幅较小。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稳定措施,包括降低税率和加大财政支出,以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

5. 2019年物价对比以下是中国2019年的物价对比表: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食品 3.20 元房租2600 元交通7 元/公里教育6500 元/年医疗260 元/次其他各异2019年的物价相较于2018年再次略有上涨,但整体上涨幅度较小。

中国政府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稳定物价。

6. 2020年物价对比以下是中国2020年的物价对比表: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物价项目平均价格(人民币)食品 3.50 元房租2800 元交通7.5 元/公里教育7000 元/年医疗280 元/次其他各异2020年的物价相较于2019年继续上涨,但涨幅仍较小。

中国与美国CPI指数分析

中国与美国CPI指数分析

目前,国内的CPI指数统一执行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八大类”体系,即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含若干个具体项目,总共有300多项。

其构成权重分别是食品3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

在此,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CPI指数的分类与权重构成。

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

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

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

影响中国CPI指数的三大原因粮食价格不会大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CPI(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在2004年呈现了一个向上的半抛物线走势。

从元月份的2.4%,在2月份轻微回落0.3个百分点,然后一路上扬,在7月和8月达到5.3%的最高点。

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从4月份中国政府开始了一轮宏观调控。

受时滞效应影响,CPI 数据并没有立即回落。

高盛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女士此前曾预计,到10月份,CPI 数据可能达到最高点。

与粮食产品密切相关的还有油料和肉制品。

1-8月份,食用油和油料价格上涨22%到26%之间,8月与上月相比,则互有涨跌,总体稳定。

肉制品1-8月上涨非常不均衡,猪肉价格上涨35%,牛肉和羊肉上涨只有9%和5%。

但受粮食成本上涨的推动,8月份猪肉价格比上月上涨3.9%,鸡蛋则飙升7.6%。

能源成为新的推动力“能源价格的上涨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带来新的变数。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克鲁斯·莫利先生认为。

2003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同比增长了9%,而2004年1-6月份,石油需求又劲增20.6%。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现状
许多研究试图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分析或实证检验来探讨收入分配将如何影响总消费。这些研究中隐含着一种倾向,那就是希望证实或证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特征,以支持或批判更为均等的收入分配将提高总消费这一观点。Btinder(1975)试图证明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能提高总消费需求,但是,他的研究赋予了较强的假设条件,得出的结论相应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内很多研究也试图找到“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总消费需求”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李军等,2003)。从这些已有的研究看,研究边际消费倾向的基本理论仍以凯恩斯消费函数为主流,基本模型为:c=a+br,其中c为即期消费,a为自主性消费(即消费者维持生存所必须的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r为当期可支配收入。为了便于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我们引入两个基本假设:第一,自主性消费对所有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均为同一常数;第二,所有的消费者同质,即除了即期可支配收入外,消费者所有其他性质均相同,在这个假设条件下,相同收入的消费者边际消费倾向相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每个收入阶层的代表性消费者进行分析,这也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分析范式。
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
(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价格差异性
从居民自主性消费来看,其边际消费受着不同因素的影响。影响不同地区同种商品或服务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当地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替代商品以及互补商品的价格水平、要素或商品的供求状况、商品和服务在地区间的可贸易性等。由此可知,土地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别大、收入水平差别大、地区间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比重高的地区之间的价格差异会比较显著。不可贸易商品和服务是影响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工农业产品易于流动,不同城市之间的价差较小,因此,衣着和食品是城市之间价格差别最小的两个类别。而房地产和服务消费在地区间基本不能流动,城市之间价格差异明显,成为构成各个城市价格差距的主要因素。从大类来看,房地产和教育是差别最大的两个类别,从小类来看,教育类中的小学(免费教育)和市重点高中收费差别最大。而医疗方面的住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2023物价所总结

2023物价所总结

2023物价所总结引言2023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一年,各国的物价水平对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2023年的物价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当年的物价情况。

一、全球物价走势1.1 全球通货膨胀率2023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商品价格上涨、货币供应增加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通货膨胀率约为X%,较前一年上升了X个百分点。

1.2 不同国家的物价变化在2023年,全球各个国家的物价变化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

以下为一些典型国家的物价走势:1.2.1 美国2023年美国的物价上涨较为温和,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贸易摩擦影响。

根据美国统计数据,2023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约为X%。

1.2.2 中国2023年中国的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为X%。

1.2.3 欧元区2023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呈现出不同国家间的差异。

德国、法国等欧洲经济体的物价上涨较为温和,而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

整体来看,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约为X%。

二、物价上涨原因分析2.1 原材料价格上涨在2023年,许多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等。

这主要是由于供需关系的变化、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2.2 劳动力成本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出现了增长。

这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推动了物价的上涨。

2.3 货币供应增加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缓解财政压力,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

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加,从而影响了物价的上涨。

三、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3.1 生活成本上升物价上涨会直接导致居民的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

食品、住房、交通等基本生活费用的增加,对人民的生活负担造成了明显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一般物价水平的比较分析
【摘要】本文由《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引出,从四个方面说明拿中美一般物价直接进行比较是不客观的。

【关键词】物价,通货膨胀,收入,权重
近来,有关中美物价比较的报道和网帖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中国的物价真的高于美国吗?《人民日报》9月13日发表报道,从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直观、全面地比较了中美物价水平:国外品牌的普通消费品,在北京的确比纽约贵;国外品牌的高档消费品,在北京的售价更是贵得离谱;有些“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在中国的售价往往比美国高一些;而市内公共交通以及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商品和服务,纽约则比北京贵很多。

在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而在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不管是“洋品牌”还是“中国制造”,在中国的售价高于美国,这主要与我们的税制有关:我国的税收以间接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为主,商品被层层加税,所含税赋高,价格自然较贵。

其实,除了税,在中国流通的商品还“附加”了各种各样的费:在商品运输环节,物流成本极高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其最有说服力的是“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在商品销售终端,进场费、摊位费之类的费用多不胜数,“灰色成本”则是“公开的秘密”。

每一项针对商品和商家的乱收费、乱罚款最终都会摊进商品价格,由消费者承担。

而美国税收跟产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分开。

每一次购物,商品价格都不含税,税是透明的。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物价高于美国,绝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它还与整个社会的法治大环境有关。

个人认为直接比较物价并不准确,不客观。

首先,比较的不应只是绝对价格,还应该有收入水平。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能抛开收入水平单纯地比较物价。

物价高不高从来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收入而言,人们热衷于比较中美物价并且越比越郁闷,其心理落差并不在于中美商品价格,而在于中美民众收入及其实际购买力。

2010年美国GDP 达到15.6万亿美元,中国的GDP为6.5万亿美元,美国人均收入达到4万多美元,
中国人均收入仅为3000多美元,两者相差十多倍。

我们的平均收入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却承受着更高的物价水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正常现象。

其次,比较的不应只是表面数字,还应该有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不是美国的物价有多么便宜,而是物价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物价其实就是一根指挥棒,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呈现。

为何美国涉及人工和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服务,会有那么高的价格?这体现了对人和知识的尊重。

对于社会而言,最大的财富到底是什么?是人而不是工具,只有人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涉及人工的服务须有高价。

而对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是什么?是创新而不是资本,只有创新才能让更多的资本实现增值,所以,涉及知识产权的服务和商品也会有较高的价格。

这种定价完全遵循着市场的理念。

此外,人们之所以要拿中美的物价水平比较,也暗含着这样一个问题,即CPI涨幅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不一样。

假设CPI涨幅高达6%以上,但人们实际感受到的物价水平,肯定比这要高得多。

这就说到CPI的构成。

中国
食品3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 居住13%
交通通讯10%
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
衣着9%
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
烟酒及用品4% 美国
住宅42%
交通17%
食物饮料15%
教育通信6%
医疗6%
休闲活动6%
服装4%
其他物品与劳务4%
在中国,食品所占权重最大,达34%,而烟酒及用品最少,只有4%。

食品类中,猪肉所占权重又最大,约占CPI整体权重的9%。

对普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而言,权重越高的商品,必需的程度越大,烟酒没有没关系,衣服贵了买不起可以穿便宜的,甚至缝缝补补又三年,但饭不能不吃,基本的居住和通行不能没有,病了不能不去看医生。

我们的CPI中,仅包含了居住类的价格指数,未包含商品房价格,住房类比重权数被低估。

根据国际惯例,房价不计入CPI:房地产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品,不是耐用消费品。

而美国将其既看做资本品又看做消费品,通过合理估值计入CPI中,而非直接将购买自有住房一次性支出计入。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在做客中国经济网访谈节目时指出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主因。

出口一美元的商品,获取的美元在国内无法流通,国家就必须增发6.3元的人民币来取得平衡。

没有具体商品支撑的增发的人民币,一旦流通,必然造成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而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货币流向中国,商品流向了美国,物价稳定,美元购买力变强。

而且,中国的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靠压低劳动力价格来确保利润,而不是增加自己知识产权的含量。

所以,只比较中美两国的物价水平,可能还不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

如若比较两地的物价涨幅,或许能够反映一地的通胀程度。

中国通货膨胀率年份CPI% 2000年0.4 2001年0.7 2002年-0.8 2003年 1.2 2004年 3.9 2005年 1.8 2006年 1.5 2007年 4.8 2008年 5.9 2009年-0.7 2010年 5.1 美国通货膨胀率年份CPI% 2000年 3.38 2001年 2.83 2002年 1.59 2003年 2.27 2004年 2.68 2005年 3.39 2006年 3.24 2007年 2.85 2008年 3.85 2009年-0.34 2010年 1.64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9月13日报道;
中国经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