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随堂练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随堂练习

科举制的创立习题一、选择题:(18分)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正式设置进士科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4.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 C.900年 D.1300年5.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6.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 B.元 C.南北朝D.清末7.明经科举考试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A.选择题B.填空题 C.问答题D.作文题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 C.南北朝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列举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位皇帝。

(6分)三、阅读下列材料:(22分)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8分)(1)诗中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思想?(2分)(2)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2分)(3)如何评价这一现象?(4分)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4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6分)(3)进士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2分)(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四、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呢?(14分)参考答案一、1.A 2.C 3.C 4.D 5.D 6.D 7.B 8.D 9.C二、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1.(1)做官的理想。

(2)科举取士。

(3)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课时作业2: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时作业2: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我会填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2.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D.唐玄宗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5.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唐朝末年 B.明朝 C.清初 D.清朝末年7.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隋文帝8.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科举制 B.科举考试中进士科难考C.科举考试以诗取士D.科举考试科目是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9.创立武举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0.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②开设进士科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11.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C.促进唐诗的繁荣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D.促进士族制度发展12.下面史实与唐太宗有关的是( )。

A.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 B.首创武举和殿试C.始创进士科 D.采取分科考试方法二、材料解析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弟子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做官。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的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唐朝时期延续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试举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 清朝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 作文题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 唐玄宗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B.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武则天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武状元”,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安2.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出身低微而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科举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C选项明显错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2分)(写出两点,得2分)(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提高作业(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提高作业(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作业导航1.本课需掌握的基础知识: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情况;科举制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认识科举制的实质,提高分析能力。

3.认识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魏晋到隋之间,选拔官吏的方法是A.直接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直接从老百姓的子弟中选拔C.通过考试进行选拔D.由皇帝直接任命2.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3.武举制创立于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4.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的是A.武艺B.诗赋C.珠算D.医术5.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A.一千三百多年B.二千年C.二千五百多年D.三千年6.下列帝王中,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是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太宗⑤武则天⑥唐玄宗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7.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B.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C.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D.严格了考试程序和内容8.下列对科举制的理解,错误的是A.科举制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B.科举制的实行使朝廷的集权制进一步加强C.科举制使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D.科举制的实行彻底消弥了封建社会的矛盾9.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殿试”是指A.皇帝亲自出题面试B.宰相亲自出题面试C.各州县官主持考试D.秀才自行在自己的院落中考试二、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请回答:(1)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问答题11.简要总结科举制在我国古代的作用或影响。

★四、创新训练12.你认为我们现在的考试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一、1.A 2.B 3.D 4.B 5.A 6.D 7.A 8.D 9.A二、10.(1)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才是较完美的途径。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练习0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练习0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科举制的创立1、(2010·聊城学业考试)“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金榜”“寒窗”“名字香”“一举成名”与科举制度相符合。

2、(2010·重庆中考)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答案】选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选A。

4、(2010·淮安中考)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选A。

5、(2010·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种变化说明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选A。

6、(2009·湘西中考)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隋唐时期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是中国最早的选官制度。

7、(2009·芜湖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的这首《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解析】选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项选择题1.科举制创立于()A.东晋B.南北朝C.隋朝D.唐朝2.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3.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4.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B.元C.南北朝D.清末5.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C.南北朝D.隋朝6.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

它与我国古代的那一项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8.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玄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2)将这一制度完善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1.C2.D3.D4.D5.D6.C7.C8.D9.(1)科举制;(2)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3)巩固统治;选贤用能。

习题1:科举制的创立

习题1: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选择题1.《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3.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4.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

从图一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5.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 )A.行省制B.科举制C.监察制D.三省六部制6.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

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

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看什么贡献?(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BBDCB C二、7.(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诗赋。

(4)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进士科
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

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1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你能举出受科举制影响的例子吗?
14.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15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维度C 探究应用
16. 凡事都有利有弊,科举制度的好处我们已经说了不少,那么你能给科举制挑些毛病吗?
参考答案:
1A 2B3C 4B 5D 6C 7C 8A;9 明经科、状元;10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1 隋朝以前,官员大都从权贵子弟中选拔,不论优劣,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反而不能当官;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开始以考试来选拔官吏,打破了门阀的限制,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中央任职。

12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并进行武举考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3 略; 14①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②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5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1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