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分析
桥梁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与难点分析

桥梁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与难点分析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的不断推进,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艺在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桥梁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桥梁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1. 地基处理:桥梁的地基处理直接影响桥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填土加固、灌注桩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基础施工:桥梁的基础是整个桥梁的支撑系统,对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基础施工时应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强度,同时注重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的浇注质量,以确保基础的牢固。
3. 构件制作与安装:桥梁施工的核心环节是构件的制作和安装。
在构件制作过程中,应控制材料的配比和制作工艺,保证构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在构件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施工顺序和安装方法,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4. 施工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桥梁施工需要大量的施工设备,如吊车、塔吊等。
在选择和使用施工设备时,应充分考虑桥梁的形式、规模和工程时间等因素,选择适用的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施工效率。
5.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
应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案,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桥梁施工工艺的技术难点1. 高难度桥梁形式:随着桥梁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采用高难度的形式,如斜拉桥、悬索桥等。
这些桥梁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掌握复杂的施工工艺和相关技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 复杂地质条件:桥梁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有的地区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有的地区则存在复杂的地层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桥梁工艺进行针对性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施工工期限制:桥梁施工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繁忙时,施工时间更为紧迫。
地质勘测报告研究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勘测报告研究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各种岩层、构造和构造断裂体系的总体组成和分布。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工程建设前,进行地质勘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工程选址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
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地下水位、土层稳定性、地震活动等地质因素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对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地质勘测在确定工程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避免选址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带,以免对工程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地质构造对地基处理的影响地质构造对地基处理的方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层稳定性等因素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对地基处理的选择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在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可能需要进行特殊的地基加固措施,如土钉墙、地锚和加固桩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地质构造对施工工艺的影响地质构造对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运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的施工方式和工艺方法,以适应地质构造的特点和要求。
例如,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可能需要采用隧道工程或者桥梁工程的方式进行施工,以避免因地质构造的限制而造成工程无法进行的情况。
四、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的影响地质构造的不同特点可能会增加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
例如,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地震可能会对工程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工程时需要考虑地震力的作用。
此外,地质构造的活跃性也可能导致地表沉降、地裂缝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地质构造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勘测可以通过研究地质构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工程选址、地基处理、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充分了解和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才能减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风险,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跨海大桥的工程难点与解决策略

跨海大桥的工程难点与解决策略跨海大桥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连接两个陆地之间的海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便利。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工程环境,跨海大桥的建设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工程难点。
本文将从工程专家的角度,分析跨海大桥的几个典型工程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跨海大桥建设的一个重要难题是海床的地质条件。
海底地质复杂,常常存在软弱土层、活动断层、沉积物等问题,这些都给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之一是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测,以了解地质条件的详细情况。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固地基、使用抗侧滑设备等措施,以增强桥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
其次,跨海大桥的建设还面临着海洋环境的严峻考验。
海洋环境具有强风、强浪、潮汐变化等特点,这些因素会对桥梁的结构和材料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可以在设计时对桥梁结构进行充分的风洞试验和水洞试验,以评估其在各种海洋环境下的性能。
其次,可以选用适应海洋环境的耐候钢材料,以防止腐蚀和氧化。
此外,海上施工时需要借助吊车、浮筒等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第三个工程难点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
跨海大桥通常需要具备较长的跨度和较大的荷载承载能力,这要求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工程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模仿已有跨海大桥的成功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也是确保桥梁安全的重要手段。
最后,跨海大桥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由于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跨海大桥的结构和材料容易受到腐蚀和疲劳损伤,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保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定期巡查和维护的措施,使用防腐材料和抗震设备,加强桥梁的抗倒塌能力和耐久性。
桥梁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

桥梁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桥梁工程是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重难点问题。
本文将对桥梁工程施工重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质条件复杂:1.地质勘察不准确:桥梁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以确定地下情况和设计合理的基础方案。
然而,地质勘察往往受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勘察结果可能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方案是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地质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2.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高会导致桩基施工的困难,同时增加桥墩的抗浮承载能力要求。
解决方案是采用抽水工艺降低地下水位,或者选择适当的桥墩构造形式,增加抗浮承载能力。
3.多层软土层:在软土层下施工时,易出现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案是采取加固措施,如土方垫层加厚、地下连续墙等。
二、复杂的桥型结构:1.大跨度桥梁:大跨度桥梁的施工困难主要体现在预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
解决方案是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采用分段预制、悬挂安装等技术手段。
2.斜拉桥:斜拉桥的施工要求高,需要精确的控制桥塔、桥墩的位置,同时保证拉索的精度和张拉力的均匀分布。
解决方案是采用先期测量和模拟计算的方法,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度和安全。
3.钢箱梁:钢箱梁的制作和安装需要高度的工艺要求和施工技术。
解决方案是加强工艺控制,提高焊接和制作的质量,采用现场拼装或模块化制造的方式降低施工难度。
三、施工环境复杂:1.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在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桥梁工程施工,会增加施工的困难和风险。
解决方案是加强严密的组织协调,增加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设施,延长施工时间等。
2.河流、湖泊交叉施工:桥梁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跨越河流、湖泊等水体,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临时施工措施,防止水灾等事故发生。
解决方案是建立可靠的施工桥梁或船舶,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减少对水生态的影响。
3.交通管制:桥梁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地区的交通管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解决方案是合理制定交通管制方案,协调好施工和通行的关系,保障交通的畅通。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

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难点及改进措施分析道路桥隧工程是指在路面、桥梁、隧道等建设领域进行的相关工程施工活动,确保道路桥隧的质量和安全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对道路桥隧工程施工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并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难点分析1. 地质条件复杂道路桥隧工程的地质条件对施工的影响非常大,地质条件复杂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在山区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地下水位高,在施工中容易遇到地下水冒泡、渗水、涌水等问题。
2. 施工空间狭小道路桥隧工程多建设在山区、河谷等地形复杂的地区,施工空间狭小是施工的另一个难点。
在有限的施工空间内,需要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道路桥隧工程的一个难点,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会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施工技术要求高道路桥隧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包括土石方施工、桩基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等,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5. 安全管理难度大由于道路桥隧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除了地质灾害、气候影响等自然因素外,施工现场还存在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高空作业、爆破作业等安全隐患,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
二、改进措施分析1. 提前进行综合勘察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进行综合的地质勘察工作,科学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根据勘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2. 合理规划施工空间在施工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 建立气象监测系统针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及时停工,保障施工安全。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标题: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引言: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连接了中国香港、珠海和澳门。
该桥的建设在整个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这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采取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克服。
本文将深入探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主体:一、地质条件困难港珠澳大桥位于珠江口海域,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这给桥梁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海床的深度和沉积物的类型变化多样,需要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桥梁基础。
其次,该地区还存在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需要建立防灾减灾措施。
为解决这些困难,施工团队采用了全球最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建立了灵活的基础设计方案,并加强了桥梁的防灾能力。
二、海上航道通行问题港珠澳大桥所在地的海上航道非常繁忙,与大桥的建设和运营相冲突。
这给桥梁的设计和建设增加了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确保航道的畅通和桥梁的安全。
采用了先进的导航技术和通航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航行交通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冲突。
三、环境保护需求港珠澳大桥所处的海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严格的环境保护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设者采用了生态恢复技术,包括建立人工鱼礁和海洋生态保护区,以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也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营管理港珠澳大桥的交通运营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海域管制、通行规则和交通管理等问题都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此,相关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交通运营管理计划,确保桥梁的安全和效率。
采用了现代化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和紧急事件响应等措施,为大桥的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总结与回顾: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面临着地质条件困难、海上航道通行问题、环境保护需求和交通运营管理等挑战。
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地表和地壳等地质体发生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的自然现象。
它是地球运动和内外地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工程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地质灾害首先对土地利用和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毁灭。
工程建设若将逻辑简化于土地上,没有充分的认知和考虑地质灾害的存在,将无疑增加开发项目的风险。
这就要求工程师在进行土地规划时,要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然而,即使进行了详尽的地质调查和评估,工程建设仍然面临着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正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工程建设。
雪崩、岩石滚落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是攀登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合理评估风险,以减少工作人员和设备的损失。
当然,在更加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考虑放弃一些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影响的区域,以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此外,地质灾害对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直接影响。
例如,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地震引发的地面破裂、地陷等现象,容易导致道路的塌方和破损,进而影响交通运输的顺畅。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进行解决,从而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地质灾害的变化相适应。
在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中,工程师们还需要考虑地震、滑坡和地下水位变动等地质灾害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此外,地质灾害会对水利工程产生影响。
山区的洪灾和山体滑坡对水库、水电站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产生重大威胁。
因此,在选址和设计这些工程时,工程师必须细致地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同时,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山区洪灾等地质灾害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其影响将不仅限于工程建设,还将对供水、灌溉、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桥梁建设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桥梁建设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引言本文旨在分析桥梁建设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帮助相关工程团队更好地应对挑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重难点分析1. 地质条件:某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可能不利于桥梁建设,如软土、泥沙等。
这将增加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可能导致桥梁的不稳定性。
2. 施工技术:桥梁建设需要高超的施工技术,包括基础施工、拱桥施工、悬索桥施工等。
若技术不到位或不符合设计要求,将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
3. 环境保护:桥梁建设常常需要在河流或湖泊中进行,这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减少对水生态的影响、确保水质安全等都是重难点问题。
4. 施工期限:桥梁建设的施工期限通常比较紧张,特别是在城市交通密集区域。
如何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按时完成工程,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解决措施1. 地质条件方面,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充分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并采用适当的地质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基等。
2. 在施工技术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检验,避免疏漏和失误。
3. 环境保护方面,可以采用环境友好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工期,减少对水生态的干扰;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施工对水质不会造成污染。
4. 在施工期限方面,可以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科学安排资源,采用工序优化和并行施工等措施,以减少施工时间并提高效率。
结论通过对桥梁建设施工重难点的分析,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挑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需要注重前期设计和规划,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桥梁建设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分析
桥梁建设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运行,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桥梁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会影响桥梁建设的工程进度,加大建设的难度。
本文以某大桥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处理影响桥梁建设质量问题的措施。
标签:复杂地质条件桥梁建设影响分析
在桥梁建设中,复杂的地质条件普遍存在,给桥梁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某大桥岩土层结构比较复杂,桥址区地层包括人工素填土、粘性土、碎石、砂、卵石、及砂岩、粉砂岩强风化层组成,局部有岩脉侵入,地表凹凸不平,因受到气候的影响,岩石风化比较严重,地表的植被覆盖率比较低。
复杂的地质结构使施工前期的勘察难度增高,增加了工作量。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岩土结构表现为地层的多样性及地层分布的不规律性等特点,在目前的勘探手段及资金有限情况下,给勘探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本文以某大桥作为案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大桥大桥起止桩号为K138+901.5~K138+688.5,長777m,最大高度为39m,设计为公路Ⅰ级,桥面净宽2×11m,上部结构为4×30+4×30+4×30+4×30+3×30+3×30+3×30PC连续T梁,下部结构为桥台分别采用肋式台、柱式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根据设计布置和要求,本次勘察以钻探为主,共布置26孔。
桥台左侧SQ001位于存煤场棚内,将其移至桥台右侧施工;SQ002因位于省道开挖边坡边缘,出于安全考虑,沿轴线移孔至安全地带施工;SQ019因位于电线杆下,出于安全考虑,移孔3m左右。
2地质条件对大桥建设的影响
2.1地形地貌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该场区属冲洪积河谷及残坡积坡地地貌,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一般高程介于156.0~164.0m之间;两侧桥台位于山坡上,自然山坡坡度25°~140°,地势较陡,山坡植被发育。
左幅因存煤场工棚修建开挖成斜坡,地面高程约195~200m,沙县台高程约195m;右幅也处于堆煤区,经开挖后高程约205m~208m,沙县台地面高程约185m;K138+930~K138+965左右安溪台附近为省道及两侧边坡区域,边坡高度最高约25m。
桥址区的高边坡使大桥在修建的过程中机械设备很难施工,延长了施工的工期。
该大桥近西北走向,跨越一冲~洪积沟谷,中间有条小河,河面宽度约20~30m,桥址区河道弯曲,暴雨季节河水骤涨,桥址区易因排水不畅形成洪水泛滥区,近年最高水位标高约157.828m。
季节性的暴雨使大桥桥墩受到水流冲刷,影响桥墩的寿命。
2.2地质构造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经地质测绘,桥址区受北东向大埔~政和断裂带影响,F07、F08断层从桥址区及附近经过;另据SQ021及SQ059号钻孔揭示,该处岩芯风化强烈,且基岩面明显下凹,并伴随有岩脉入侵,其中含少量粗粒石英,故推测有断层F08A 从该处经过,产状140°∠80°左右。
由于受到构造影响,桥址区内SQ015处发育有节理密集带,且在SQ010、SQ018、SQ055等处亦引起不均匀风化夹层。
区域抗震设防烈度皆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皆为0.35s。
根据现场测试的SQ007、SQ013号孔内的剪切波速分别为385m/s、435m/s,覆盖层厚度约5~45米,左幅沙县台46米多未见基岩,结合覆盖层厚度,该场区为Ⅱ类场地。
大桥区域岩土的承载力比较低,容易导致地基的不稳定,最终影响桥梁建设的质量。
2.3岩土的特性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根据钻孔揭示,桥区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新近人工填土(Q4me):素填土;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粘土、粉质粘土、卵石、粗砂;第四系坡积土层(Qdl):粘土、粉质粘土、碎石;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梨山组(J1l1、J1l2)砂岩、砂岩夹粉砂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砂岩及其风化层,局部见岩脉及风化层,且个别钻孔中见粉砂岩中含有碳质成分,J1l1岩层产状为80°∠30°,J1l2岩层产状为351°∠40°。
由于局部地基为砂层,在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浅的地方易产生液化,失去承载能力而导致工程失事。
桥梁地基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在软弱土地区,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地基变形,若不进行处理,将导致建筑物整体倾斜,该大桥场地虽有填土、砂、卵砾石及粘性土等地层分布,但厚度叫薄,且设计时,桥台及所有桥墩的基础均选择以基岩风化层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良好,不会产生地基变形而导致大桥倾斜。
2.4水文地质条件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地表水:为河沟水,桥址区河床较平坦开阔,河面宽度约25m~35m,正常水位高程约为155m~156m,雨季水位高程约157m~188m,设计水位高程约162.38m。
桥址区河道弯曲,暴雨季节河水骤涨,桥址区因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水泛滥区。
地下水:桥位区河谷地段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中孔隙潜水及下伏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0~3.0m,水位埋深较浅,受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低洼处迳流,富水性强,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坡地地下水以残坡积土层、基岩风化岩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为主,水位埋深17m~26m,随季节变化较大,水量受降雨影响大,此类水降雨后地下水垂直径流速度较大,对桥台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大。
地下水如果酸度过大,地下水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或二水石膏,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结构,或是造成钢筋锈蚀,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结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判断,桥址区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3建议分析
(1)对于各类不良地质的危害,工程选址时应采取避让为主的原则,避开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地段,如活动断裂、地震危害地段、发震断裂地带及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以上的强震区;岩溶发育程度高的地区、滑坡发育程度高的地区、危岩滚石和泥石流发育地段;严重沉降地区、矿藏采空区、顺层边坡地段、地形起伏及相对高度过大的山区斜坡地段;并应避让重点保护的自然区和人文选址,也不宜将场址选在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上,当无法避让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2)应选择岩土工程条件较优的区域或地段作为工程建设场地,对于主要建筑物宜布置在土质均匀、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地区。
在有条件的工程场地,应优先采用基岩或坚硬、密实土层作天然地基,并应注意避开各类特殊性岩土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地质体资源。
当难以整体利用场地时,应采取建筑物平面分散式布置,达到合理利用地基岩土及降低工程处理费用的目的。
4总结
该场区属冲~洪积河谷及残~坡积坡地地貌,河谷地势较平坦开阔,两侧桥台位于山坡上,两条断层从区内经过,对局部桩长及持力层选择产生影响,总体情况适于桥梁建设。
大桥址区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中硬土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现场测试的SQ007、SQ013号孔内剪切波速,Vse=385、435m/s,结合覆盖层厚度约5~45米,左幅沙县台46米多未见基岩,综合判别桥址区场地类别为Ⅱ类,建议抗震设计按《公路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执行。
桥址区内基岩埋深变化较大,建议采用桩基,以中~微风化岩层为桩尖持力层,基岩埋深较大处可采用摩擦桩,桩长由计算确定。
本桥岩性复杂,构造发育,根据所施工的钻孔情况看,桥区存在由于不同岩性及构造影响,其强度及风化程度不同,造成软硬岩夹层问题,采用端承桩时,施工中应注意软岩夹层问题。
SQ021、SQ023、SQ059等孔位处发育岩脉风化程度高于周围地层;另外,CK031、SQ001等孔位处基岩含粉砂岩,抗压强度小于10MPa,基础设计及施工时应注意穿过此类软弱夹层。
参考文献
[1]张树明.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探讨[J].科技传播,2013(13):165~166.
[2]李少庭,董承全.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基桩施工技术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