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基本常识教学文案
书法基础授课教案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书法基础入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欣赏水平。
三、教学对象:初学者四、教学课时:8课时五、教学工具:1. 教学课件2.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3. 书法教材4. 书法作品图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书法概述1. 导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图片,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让学生观看书法家的示范视频,初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
第二课时:文房四宝及握笔姿势1. 讲解: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使用方法和保养知识。
2. 讲解: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让学生掌握“三点握笔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握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基本笔画练习1. 讲解:讲解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的书写方法和特点。
2. 实践:让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基本笔画。
3.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笔画。
第四课时:基本笔画组合练习1. 讲解:讲解基本笔画组合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 实践:让学生进行基本笔画组合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笔画。
第五课时:书法作品欣赏1. 讲解:介绍不同书法家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书法的艺术魅力。
2. 欣赏:展示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美。
3. 讨论:引导学生对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六课时:临摹练习1. 讲解:讲解临摹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临摹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实践:让学生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笔画。
第七课时:创作练习1. 讲解:讲解书法创作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创作的基本方法。
2. 实践:让学生进行书法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书法入门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包括书法的起源、发展、工具和技法等。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3.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基本笔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书法概述2. 书法工具介绍3. 正确握笔姿势4. 基本笔画练习5. 书法作品欣赏三、教学重点1. 正确握笔姿势2. 基本笔画练习四、教学难点1.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2. 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五、教学准备1. 书法教材2. 毛笔、毛边纸、墨、砚台等书法工具3. 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书法的艺术美。
(二)书法概述1. 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工具和技法等基本知识。
2. 强调书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三)书法工具介绍1. 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 让学生了解各种书法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四)正确握笔姿势1. 教师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强调中指、无名指和食指的运用。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握笔姿势,确保正确。
(五)基本笔画练习1. 介绍书法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2. 教师示范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强调笔画的粗细、长度和结构。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笔画,注重笔画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六)书法作品欣赏1. 展示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书法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提高审美能力。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握笔姿势和基本笔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基本笔画,临摹经典书法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练习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基本笔画和书法技法的掌握程度。
3. 书法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书法作品,评价其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等方面的表现。
书法基础教案

书法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书法基础知识,提高书法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惯和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介绍常见的书法字体和特点3. 研究基本的书写技法和字形结构4. 练常见的汉字和短句的书写三、教学方法1. 前期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图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实践练:安排适当的练时间,让学生动手写字,纠正写字姿势和笔画顺序。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书写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知识讲授:介绍书法的发展历史、字体分类和基本的书写技法。
3. 示范演示:老师进行书法演示,展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笔画顺序。
4. 练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写字惯。
5. 反馈评价:老师进行书写作品的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研究。
五、教学资源1. 书法字帖和练纸2. 图片和视频资料3. 音频录音和讲解材料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书写质量和进步情况。
3. 学生互相评价,提供改进建议和帮助。
七、家庭作业1. 要求学生每天练一定的时间,提高书写技巧。
2. 布置书法字帖的抄写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多写多练,从而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书法启蒙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书法启蒙常识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
3. 帮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书法的基本概念、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难点:正确执笔和书写姿势的养成。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书法发展历程、书法作品欣赏、执笔方法演示等。
2. 实物教具:毛笔、墨、宣纸、毛边纸、铅笔等。
3. 学生用具:毛笔、墨、宣纸、毛边纸、铅笔等。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PPT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3. 引出课题:书法启蒙常识。
二、新课导入1. 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技巧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2. 介绍书法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3. 欣赏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美。
三、书法执笔方法1. 通过PPT展示正确的执笔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
2. 强调执笔时的注意事项:手指自然弯曲,笔杆与纸面成45度夹角,笔尖与执笔处保持2-3厘米距离。
四、书写姿势1. 通过PPT展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
2. 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书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练习,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书法的基本概念、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导入1. 介绍书法的几种基本字体:楷书、行书、草书。
2. 欣赏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字体的特点。
基本书法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
2. 掌握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包括笔、墨、纸、砚等。
3. 熟悉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
4. 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书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教学难点:1. 书法的正确书写姿势。
2. 书法基本笔画的练习和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书法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书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书法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讲解笔、墨、纸、砚等工具的名称、用途和选用方法。
3. 书法的基本笔画:展示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书法工具。
2. 教师示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基本笔画,学生跟随练习。
3.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的基本概念、工具和笔画。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书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书法知识?2. 引导学生回忆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姿势。
二、讲授新课1. 书法的基本结构:讲解汉字的结构规则,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2. 书法作品欣赏:展示不同字体、风格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三、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书法工具。
2. 教师示范书法作品创作,学生跟随练习。
3.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法的基本结构和作品欣赏。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书法作品,提高书法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书法的基本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3. 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 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书写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2.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4.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5.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介绍书法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强调书法的重要性。
(二)新授1. 书法的基本概念:介绍书法的定义、特点和艺术价值。
2.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书法的发展历程。
3. 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介绍毛笔、墨、纸、砚等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4.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讲解基本笔画和结构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练习1.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基本笔画的练习。
2. 学生在练习中注意笔画的粗细、长度和结构,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书法的基本知识。
2. 强调书法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了解程度。
3. 学生正确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为今后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书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书法入门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掌握书法的基本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 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4. 熟悉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技巧。
5. 初步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本教案以书法入门教学为基础,通过讲解书法的历史、工具、姿势、笔画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书法的基本认知,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的艺术美。
(二)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1. 书法概述:- 介绍书法的定义、分类(如:硬笔书法、毛笔书法)。
- 讲解书法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书法流派。
2. 书法工具:- 介绍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及其使用方法。
- 展示不同类型的笔、墨、纸、砚,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3. 书写姿势:- 讲解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强调姿势对书法练习的重要性。
- 演示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让学生跟随练习。
4. 基本笔画:- 介绍基本笔画(如:横、竖、撇、捺、点)及其书写技巧。
- 展示基本笔画的示范作品,让学生观察学习。
(三)实践练习(30分钟)1.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基本笔画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练习效果。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书法基础知识初中教案

书法基础知识教案课程名称:书法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书法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内涵。
2. 书法实践中的运笔、用墨和构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作品、书法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练习书法的纸、笔、墨、砚等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受。
二、书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
2. 学生通过观察书法作品,了解书法的特点。
三、书法的种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书法的种类,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
2. 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书法作品,了解各自的特点。
四、书法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特点,如线条、结构、章法等。
2. 学生通过观察书法作品,分析书法的特点。
五、书法欣赏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介绍书法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笔法、墨色、构图等。
2. 学生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实践书法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一、书法实践(20分钟)1. 教师示范书法实践的基本步骤,如运笔、用墨、构图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书法实践。
二、书法交流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2.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三、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书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基本常识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
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
显然书写工具是必湏讲究的,否则会直接影响书写效果。
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文房四宝不仅在书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形式与内涵中,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汉水,体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
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硬毫笔有狼毫、紫毫笔等等。
笔性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倒,适合于写小字和行草书。
但硬毫笔由于笔锋坚硬,书写时锋芒容易外露。
软毫笔以羊毫为主,笔性柔软细腻,蓄墨多,适合写篆书、隶书、楷书和行草诸体,因羊毫比较长,可以做大斗笔,写大字。
兼毫笔则是由硬毫与羊毫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其性能也因硬软比例的多寡而分。
如“七紫三羊”即七分紫毫,三分羊毫;“五紫五羊”即五分紫毫,五分羊毫;这类笔软硬适中,刚柔相剂,比较适合初学者选用我国生产毛笔的历史非常悠久,能制做毛笔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但最有影响的还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和苏州的湖笔厂,俗称湖笔。
近年安徽、江西、山东制造的狼毫笔也有不少上品。
我们在挑选毛笔时主要的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极富弹性。
、齐:指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
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
笔锋有长短之分。
锋长者叫“长锋笔”;锋短者叫“短锋笔”;长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瘦细,锋腹软,贮墨多,宜于写行、草书。
短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粗壮,锋腹刚,贮墨少,宜写楷书、篆书、隶书。
其次,毛笔有大小之分。
选用毛笔的大小应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定,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用大笔,这是常理。
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新笔使用,由于笔毫上有胶质成分,因此必须先用水浸开。
切忌用热水,这样就会破坏毛笔的弹性,每次用完后冼净晾干,以免受损。
墨:它是我国的特产,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是松烟墨,松涸是用松林熏的涸和动物的骨胶制成的,墨色浓黑而沉着,入水后易化,较易磨。
第二种是油烟墨,是采用桐油或煤油、麻油等熏的烟,加入胶质和香料等制成的。
特点是墨色乌黑而有光泽、耐水性强。
第三种是混合墨,它是由松烟、油烟混合制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一般都用墨汁练习书法,相对好一点的“一得阁“”中化墨汁“和上海的“曹素功”墨汁,若将墨汁况点水,再用墨研磨一下,则晕化效果会更佳。
书写楷书时用墨宜浓,不宜淡,但不可太躁。
书写行草书以既浓非淡为宜,千万不要太浓,浓则景响行笔。
书写篆书、隶书,用墨的浓淡和度近似楷书。
纸: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种类也很多,其中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
宣纸是以青檀、楮树皮等多种原料揉制、蒸煮、制浆等精细加工制成。
其特点是纹理清晰,质地坚韧、色泽古雅,润墨性强,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要组成部份。
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生宣可分为单宣、夹宣、净皮、棉料等。
由于生宣吸水性强,墨色层次丰富,能在书法作品中反映出枯湿浓淡的变化,故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
熟宣是生宣加明矾等制成,质地不吸水,一般工笔画采用熟宣。
半生半熟宣也是采用生宣制成,质地吸水性能介于生熟宣之间,一般色宣都有半生宣。
宣纸以安徽经县所产的红星牌为最佳。
另外我们在练习书法时一般是用稻草成的毛边纸、元书纸即可。
砚:砚的种类很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一般以石砚居多,砚按产地分有广东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县的洮砚,以及山东的鲁砚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端砚。
写字姿势写字首先要讲究姿势。
姿势正确与否不但影响书写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书写者的身心健康。
姿势正确,便于发挥指、腕、肘、及至全身的气血,书写的点画也宜于稳正、舒展。
否则,不仅妨碍书写效果,也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影响身体健康。
身体的主要部位只有感到轻松、自然、灵便,才能持久、得力。
这就是写毛笔字要讲究姿势的道理。
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书写时应根据字的大小而定,写寸楷以内的小字,宜采用坐势,写寸楷以上的大字宜采用站势。
坐势:总的要求是,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即端坐不要腰驼背,头不歪斜,微微俯视下方,胸部不能靠在桌沿上,两肩平齐,两臂自然撑开,左手轻按所写纸张,双足平放地面。
立势:站着写字要求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即俯视前方,身子略向前倾,不能靠在桌沿,左手轻按纸张,右臂悬空,两足自然分天,与肩齐宽,左足稍前,右足稍后。
执笔方法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此乃有正法也有变法,众说纷纭。
如: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谈执笔说:“我觉得执笔和拿筷子是一样的作用,筷子能如人意志夹起食物来即算拿对了,笔如人意在纸上划出道来,也即是执对了。
”此说也并无道理。
笔者认为,我们选用古人在书写实践中总结出来而又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指执笔法:即:厭压、勾、格、抵五法。
厭是大拇指端紧贴笔管内侧,力量向右上,略俯而斜,此谓之“厭”。
以食指第一节笔管外侧,力量向左下,略俯而斜,与大拇指形合力,这样一支笔就轻松地夹在两指之间,但要注意捏紧而不能捏死,此谓之“压”。
这是执笔最主要的两个手指。
以中指第一节近指节入弯曲如钩,力量向右下勾信笔杆外侧,此谓之“勾”。
以无名指爪内交际处紧贴笔杆内侧,力向左上,与中指相对,此谓之“格”。
以小批紧贴无名指下端,以輔佐无名指力量的不足,此谓之“抵”。
五指中食指和中指在笔杆的侧向里用力勾住;大拇指、无名指,小指由笔杆的内侧向外用力顶住。
两股力量对立又统一,真正达到五指齐力。
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指实是指五指各自都发挥力量,并合理分配,朝着四面八方用力。
掌虚是指手掌要空虚,便于圆转挥运,以致十分舒适随意。
所谓“腕平掌直”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几乎平行,而手掌要几乎垂直执笔时要注意几点:1.执笔不能太紧,传说手上的功夫以背后突然抽笔不动为标准,这是不恰当的。
太紧不能灵活,且笔力不易贯注到笔端。
2.执笔不宜太低,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书体的需要而定,尽量以最能发挥力量为佳。
3.执笔时笔杆尽量保持垂直。
众所周知,笔正则锋藏,在运笔时锋是否能挺立起来,当然并非机械地垂直,应随着笔势的来往,笔杆不断地稍有摆动,这样方能灵活而富有变化。
4.执笔还有着腕、枕腕、悬腕、悬肘、这样方可任意挥洒,痛快淋漓,以免受到腕和肘的束缚。
临帖的方法、要求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书法临习就是依照范帖进行书写基础训练和作品欣赏,它是接受书法传统,发展书法的必由之路。
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是书写技法、书法形象作品精神。
临习方法:(1)读帖书法临习应先动脑后动手,未临摹之前,先要理解,这就需要读帖。
读帖就是体会范帖的神韵,认识范帖,分析它的写法,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摹帖摹帖就是直接依托在范帖或其仿样上书写。
常用的摹写形成有四种。
仿影法:把透明的纸覆在范帖上,照着纸面上透过来的字影描摹。
描红法:在印有红色范字的纸上描摹廓填法:也叫双勾填墨法。
就是把透明的书写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沿字点画的外沿精确勾画,然后照空心字描摹。
廓填法的好处是在勾勒过程中能加深对范帖点画形态的认识。
丰肌法:就是把透明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在字的点画中线上勾画,然后看着字帖沿单线描摹。
(3)临帖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凭观察、理解和记忆书写。
常用的临写形式有四种。
对临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可以写得与范字一样大,也可以放大或缩小。
背临法:不看范帖,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
意临法:不求局部点画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对帖的大关系上和神韵的把握上。
创临法:运用对范帖点画、结体、篇章和风格的认识、书写范帖上没有的字,或联字成文,创作作品。
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书案左上方。
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不能歪斜,书写时纸可上下左右移动。
墨不可蘸得太饱,养成完后再蘸的习惯,不能写一笔就蘸墨。
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每天的临帖时间应保证半小时以上,至少应写三十字,节假日也不要间断。
如欲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这点时间是很不够的。
初学可参照点画运笔动作图示,但千万注意这只是为初学方便而提供的图示。
事实上点画的运笔都是一气呵成的,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动作的重复。
因此,临写点画既不能信手涂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样动作僵化。
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临习中逐渐领悟笔法,否则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不容易了。
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
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
特别要注意第一笔起笔的位置。
初学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写在格子中间就算达到目的了。
米字格是供临习书法的界格纸,临习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画位置,充分利用米字格,能帮助我们尽快掌握字的结构安排,为过渡到“背临”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用笔以指执笔,靠腕、肘和臂的运动,使笔锋着纸而出现各种点画,叫做用笔。
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由于用笔方法的不同,笔画有方有圆,或方圆兼备。
用笔是关系到书法线条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书法最根本的要素。
掌握了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到位的笔画,然后构成优秀的书法作品。
用笔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的书法实践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懂得了用笔方法,然后在临帖和日常书写时依次类推,身体力行地进行这些技法的投入训练,自然会达到融洽、熟能生巧的地步。
书法从楷书学起什么是书法?《现代汉语词典》里说: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
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
而我国的文字形态的变化。
大体依次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八个阶段。
那么,学习书法应追本溯源,先从篆隶入手,后学楷书,其实不然,学书法应先从楷书学起,这是因为:(1)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正说明只有先学好楷书打好基础,才能依次学行、草、隶、篆书。
(2)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钩、挑、折八种,楷书具备了这八种基本笔画,且形态清晰分明,结构整齐,匀称端正,容易掌握。
(3)从魏晋以来,楷书都作为正规的字体使用,实用价值最大。
在我国楷书的书写艺术中,首推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为代表之作,他们各领风骚自成体系。
各种书体的介绍篆书:是大篆和小篆两大类的合称。
甲骨文、金文以及籀文等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大篆隶书:萌芽于战国,兴盛于汉,隶书因篆书演变而来,有些字形还带有篆书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