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

1.“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在中国,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传统节日与你相随。节日,其实就是属于文化、属于亲情的重要提醒。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

①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不变的生活传统③可以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④庆祝时需要尽力追求新潮,更多借助现代传媒表达节日祝福

A.①② B.①③

D.②④.③④ C解析:选B “在中国,朗月秋风,春祭冬藏,天人合一,家国相望,万千心事都有传统节日与你相随”表明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丰富传统节俗活动,增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节俗内涵,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①③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②中“不变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借助现代传媒表达节日祝福的内容,且庆祝传统节日不是一定要追求新潮,④中“需要尽力追求新潮”说法错误,排除。

2.2018年7月10日,“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焦家遗址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海岱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专家介绍,在遗址区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的城墙和壕沟遗存,城墙的年代不会晚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焦家遗址( )

①对于研究海岱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是海岱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标志③对于展现世界文

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④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D C.②③.②④

解析:选A 焦家遗址属于文化遗产,而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故①③正确;

②错误,焦家遗址不是海岱文明形成与发展的标志;④不符合题意,题干并未涉及焦家遗址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与“上海精神”相通的“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常新的

D.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解析:选A “和合”理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

界的,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并不都是优秀文化;C项错误,传统文化能够做到因时而变,其具体内涵才会增添新的内容;D项与题意不符,题干并未涉及文化创新。

4.(2019·烟台诊断)2018年,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以春节庙会、非遗互动、校园联欢、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的项目,给世界人民,包括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欢乐春节”讲座吸引了上百位市民,让当地民众不仅了)

( 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期待。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

充分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③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D.①④.②④ C解析:选C 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欢乐春节”活动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营造了了解中国生肖文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从而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了期待,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②不符合题意;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求同存异,保持民族特色,③错误。

5.“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告诉我们要( )

①承认民族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③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加强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A.①④ B.②③

D.③④ C.①②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6.如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我们首先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解析:选C 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启示我们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民族特性,C项正确;漫画未体现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内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2019·吉林调研)主题为“带传千古情,路聚一家人”的2017中外文化交流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圆满落幕。本次中外文化交流节中,留学生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与展示,中国学生们也带来了歌舞、太极、汉服、书法等的展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这体现了( )

①留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①④B .①③A.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与交流的盛宴”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往返开行2 490列,同比增长近七成。中欧班列所到之处,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交融之地。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中华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欧班列在连通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物产,在方便欧亚大陆人民互通有无的同时,架起了世界人民友谊桥梁。中欧班列的开通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②错误,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在题目中没有体现。中欧班列在连通了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物产,在方便欧亚大陆人民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华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③入选。

9.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向师长请教;如今,上网看看、去百度搜索则是很多小孩子的自觉选择。这佐证了( )

①互联网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②互联网能够自觉地传道、授业和解惑③大众传媒能够促进文化传播④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D C.②④.③④

解析:选B 材料表明互联网汇集了来自古今中外的信息,具有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功能,人们借助上网工具可以自主学习和分享文化信息,①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通过大众传媒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方便地选择、交流和传递信息,③符合题意;互联网本身只是传递知识的载体,不能自觉地教育大众,②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10.2018年10月18日至28日,有着1 300年历史的东方水乡——浙江嘉兴桐乡市乌镇,举办了第六届乌镇戏剧节。为期11天的戏剧节中,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 800余场古镇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15场论坛、12场朗读会,构建出戏剧理论和教育的生态。乌镇戏剧节的举办( )

①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②说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提升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说明加强交流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D .③④.②③C

解析:选A “来自5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部特邀剧目,共计109场演出在这里上演;1 800余场古镇嘉年华诠释了没有围墙的全民狂欢”,表明戏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乌镇戏剧节的举办促进了中外戏剧文化的融合,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戏剧节的举办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④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促进戏剧发展的根本途径。.

11.原创民族舞剧《粉墨春秋》在布鲁塞尔上演。该剧通过3个年轻人在梨园“喜顺班”学戏的经历,将京剧唱念做打的技艺、杂技和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欧洲观众和旅居海外的华人献上一场视觉盛宴。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②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

A.①② B.①③

D C.②④.③④

解析:选B 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促进中欧文化的交流与共享,①正确;举办这一活动不代表世界各国认同中华传统文化,②错误;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正确;举办这一活动并不能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相互融合,④错误。

12.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专题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专题片的热播( )

①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得益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日益多样③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④显示出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④

D .③④ C.②③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应是源于实践。②不符合题意,专题片之所以热播在于它紧紧围绕新的实践内容,没有提到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多样。③符合题意,专题片的热播体现了其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创新。④符合题意,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体现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和欧盟都主张文化多样性,提倡文明对话,中欧文化关系正朝着全面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中欧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签署了中欧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互办文化年,我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和欧盟文化代表团频繁互访。同时,中欧文化艺术界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日趋活跃,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回答,在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中欧之间为什么要在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尊重文化多样性?

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在当今世界大变革大调整过程中,中欧之间为什么要在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尊重文化多样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调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回答:具体可从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重要性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础。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的民族文化构成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中欧文化求同存异、相互借鉴,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上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便于取长补短,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和理解个性,中欧之间只有尊重差异,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发展本民族文化。.

睦相处,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⑤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中欧各国才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也让世界共享中国倡议的智慧成果。五年来,世界各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的双边或多边的经济合作;不是中国争夺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地缘优势的措施,而是开放包容、面向全球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世界经济早日走出低增长格局提供了现实的方案,得到了全球范围的积极响应。

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文创活动、短视频展示、VR(虚拟现实)体验、AR(增强现实)体验等新技术把最美的中国展示给世界。上海剪纸、水版水印、嘉定竹刻、上海灯彩这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进博会增添了一抹文化亮彩。欢快的民族表演,丰富的特色美食,鲜明的国家文化标识,走进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令人目不暇接的国家展馆,全方位演绎当地风土人情……千姿百态的各国

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在充满文化底蕴和现代魅力的上海碰撞交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进博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

解析:首先,明确本题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我国在进博会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做法:用新技术(比如短视频展示等)把最美的中国展示给世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文化传播手段);展示上海剪纸、水版水印、嘉定竹刻、上海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等。把所获得的这些重要信息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②积极展示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借助进博会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让其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④通过进博会,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