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技术

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技术

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技术一、引言草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传统的草鱼养殖方法存在着水面占地大、养殖密度低、水质难以保持稳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二、养殖环境的选择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山区小溪流水环境。

这种环境具有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水流平缓等特点,能够提供良好的养殖条件。

三、养殖设施的建设1. 纳污井纳污井是养殖场的核心设施,用于收集废水和粪便。

纳污井的设计要考虑到深度和容量,并且要设置隔沉板,以便将废水和粪便分离,减少底泥对水质的污染。

2. 养殖池养殖池是草鱼的生活和繁殖场所,其设计要兼顾养殖密度和水质要求。

养殖池的大小、深度和形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3. 水循环系统为了保持水质稳定,需要建设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增氧设备和环流管道等。

通过循环和过滤,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提高养殖效率。

四、养殖管理技术1. 种鱼选择在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中,应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种鱼。

草鱼的种类多样,要根据当地的水域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

通过合理的养殖密度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在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中,养殖密度应根据养殖池的大小、水质的稳定程度和鱼类的生长速度来确定。

3. 健康管理养殖过程中,要重视鱼类的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饲料投喂、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4.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的关键。

养殖者要掌握饵料的种类和投喂量,根据鱼类的需求进行科学的饲养。

五、结语山区小窝流水无公害高密度草鱼养殖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建设合适的养殖设施和科学的养殖管理,实现了高密度、高效益的养殖。

这种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够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养殖者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种技术。

山区自然流水生态草鱼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山区自然流水生态草鱼养殖技术 - 养殖技术

山区自然流水生态草鱼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山区“鱼窝”养鱼是指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作为养殖水源,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根据地形建设几十到几百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坑塘进行养鱼。

在健康养殖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主流的今天,我们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降低养殖成本为目的,从2022年2月起,着手在山坡上种草来进行“鱼窝”健康养殖草鱼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建造“鱼窝”“鱼窝”建造要因地制宜,选择在引水方便、水量充沛、流量稳定、地形倾斜、有落差和注排水方便之处,利用山间溪流或小河边的空闲地筑池,池深一般在1.5~2.5m,可充分利用地形建成方形、圆形均可,塘埂用卵石或石块砌成、用水泥混凝土勾缝,塘壁适当要高些,以防洪水冲进塘内和鱼跳出塘外。

注排孔口的相对位置宜选择在有利池水交换处,其大小一般是100~200mm,并设有拦鱼栅。

1.2种草开春后,在“鱼窝”附近坡地进行种草,种植草类为“桂牧一号”象草,种植面积是池塘面积的3倍左右。

1.3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前10d左右,须用石灰水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

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大、规格齐、体质好,这是因为大规格的鱼种适应力强、生长速度快,并且当年可上市,因此应选用体重100~250g的鱼种为宜。

鱼种过小当年不能上市,鱼种过大鱼种成本高且运输不方便;放养的品种主要以草鱼为主,搭配少量的鲤鱼、鲢鱼、鳙鱼等。

鱼种放养前用聚维酮碘浸洗消毒。

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数量见表1。

表1鱼种放养情况1.4管理1.4.1投喂完全依靠人工投喂,一般以青饲料为主搭配少量的全价颗粒饲料,青饲料主要是种植的象草。

青料每天按体重的5%~8%投喂,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好。

在7~10月,每天傍晚用颗粒饲料补充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

1.4.2水质管理进排水系统流水池应尽量做到交换量大而流速小,这样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又不会使鱼因水量大而导致能量消耗。

进水应从鱼池上部流入,排水孔应设在鱼池最低处。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是一种在山区地区流行的养殖业务,山区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条件适宜,是鲟鱼养殖的理想场所。

鲟鱼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介绍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选择养殖场址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需要选择水质清澈的土地水源,以确保鲟鱼养殖的健康和安全。

在山区地形复杂的地方选择养殖场址时需要特别注意地势高低以及水源的清洁度。

二、搭建养殖设施在流水池鲟鱼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搭建合适的养殖设施。

首先要确保流水池的合理布局,选择适当大小的池塘,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

其次是要保证流水池的防渗工作,以防止鱼塘漏水。

最后是要建设支撑设备,如水泵、过滤设备等,以保证水体的清洁和养殖鲟鱼的健康。

三、培育鲟鱼幼苗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中要求培育鲟鱼幼苗,以保证养殖鲟鱼的数量和质量。

在幼苗期需要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在养殖池中定期投喂鱼饵,保持水质优良,以促进鲟鱼的健康成长。

四、鲟鱼的饲养管理在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中,鲟鱼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鲟鱼是肉食性鱼类,喜食活体或死体的小鱼和虾类等。

需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让鲟鱼获得充足的营养,健康成长。

五、水质养殖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中水质的养殖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养殖者定期检查水质情况。

在养殖的过程中要保持水体的清洁,避免水体污染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保证水质清洁也是保证养殖鲟鱼健康的重要因素。

六、定期排水换水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中需要定期排水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在换水的过程中需注意水温和水质的平衡,防止温度变化等因素对鲟鱼的影响。

通过定期排水换水,可以保持水体清洁,促进鲟鱼的生长和发育。

七、疾病防治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中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检查鲟鱼的健康情况,加强水质和饲料的管理。

一旦发现鲟鱼出现异常症状,应该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

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山区鲟鱼的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由于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水质清澈,非常适合鲟鱼的养殖。

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肉质鲜美,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而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鲟鱼的养殖效率和品质,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青睐。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的适宜条件1、水质山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大部分地区水质清澈,无污染。

选择适宜水温、富含氧气、无污染的河流或山泉水作为养殖水源,保证鲟鱼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2、地理环境山区地势起伏,适合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建设流水池。

利用山区的高差,可以方便地进行水流的控制和循环,保证鲟鱼有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3、气候条件山区气候凉爽,适宜鲟鱼的生长。

在山区鲟鱼的养殖季节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做好养殖的防护和温控工作,保证鲟鱼的正常生长。

二、山区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1、建设流水池在山区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利用地形的高低差建设流水池。

通常可以选择山间水源,通过管道输送水到养殖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流水池的建设要符合山区的地形特点,保证水流畅通,便于管理和养殖。

2、选择适宜品种在山区鲟鱼的养殖中,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鲟鱼品种。

一般来说,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等品种适应性非常强,适合在山区流水池进行养殖。

3、保证养殖水质养殖水质是影响鲟鱼生长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山区鲟鱼的流水池养殖中,一定要保证水质清澈,富含氧气,无污染。

可以使用过滤设备和增氧设备保证水质的良好。

4、科学饲养管理在山区鲟鱼的养殖中,要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比和投喂管理。

根据鲟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确定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要定期对鲟鱼进行健康状况和生长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5、适时收获鲟鱼是一种生长周期较长的鱼类,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收获的标准。

在山区鲟鱼的流水池养殖中,要根据鲟鱼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水质,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收获。

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技术

青 饲料 的 日投 喂 量 一 般 为 池 鱼 总 重 量 的 3 0 5 6具 体 应 根据 天 气 、 温 、 质 和鱼类 的摄 食 0/, 9 水 水
2 池塘的设计和建造
池 塘形 状 为 圆形 或椭 圆形 , 利 于池 水循 环 交 有
. 面积 、 水深 的一 种集约 化养殖 方式 。该养 殖方式 立足发 挥 山区 2 1 池 塘形状 、
类 ( 鱼为 主 )投 喂青饲 料为 特点 , 别于工 厂化 流 换 , 留死角 ; 草 、 有 不 池塘 面 积应 根 据水 源 情 况 而定 , 般 一 水养鱼 等其 它流 水 养 鱼方 式 。具 有 占地 面 积小 、 放 以 1  ̄3 为宜 , 0 0m 既能保 证池水 的交换 量 , 又便 于
维普资讯

直与 饲 料 2 0 0 8年 第 4
山 区小 池塘 自然 流 水 养 鱼 技 术
张 成 文
( 建省周 宁县水技 站 , 建周 宁 3 5 0 ) 福 福 5 4 0
山区小 池塘 自然流水 养鱼是 一种 利用 山区 自然 量泥沙。此外 , 因草鱼为温水性鱼类 , 要求一年中至
高 出池 塘水 面 2  ̄3 m, 0 0c 以利 形成 跌水 冲注 , 加 增
池 水溶 氧 ; 进水 口的方 向应 与 池壁 切 线 成 4 。 角 , 5夹
水质要 求 清 新 、 污 染 , 氧 5mg I 以 上 , 无 溶 / 上 以利池 水循环 交 换 。排水 口设 在池 底 的 中央 , 具 兼
个 5 0℃之 间 。 水 源使养殖 池塘水 体 不 断 流动 交 换 , 而使 池 塘水 少 有 6 月 以上 的养殖 期水 温在 1  ̄3 从
体始终 保持较 高 的溶氧量 , 增加单 位 水体放 养量 , 促 进鱼类 新 陈代 谢 和摄 食 生长 , 高单 位水 体 鱼 产量 提

山区流水养鱼高产技术

山区流水养鱼高产技术

山区流水养鱼高产技术
熊谱成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山区自流水十分丰富,利用自然落差流水养鱼,即节能、节工、又投资少,收效大。

流水养鱼是一种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方式之一,一般667平方米可产成鱼2000~4000公斤,高产的可达8000公斤,是池塘养鱼的十多倍,这是利用山区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一条新路子。

一、鱼池条件1.鱼池位置选择背风向阳,沟溪两岸、水库坝下,渠道两旁建池,鱼池底质以沙壤土为主,自然流水落差2米以上。

2.鱼池结构池形可以多样,但以圆形鱼池水流畅通无死角.排污方便,面积以进水量多少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熊谱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
【相关文献】
1.山区小坑塘自然流水养鱼高产技术 [J], 俞茂元
2.浅谈山区冷流水养鱼技术要点 [J], 陈发国;陈敏
3.山区流水养鱼高产试验成果 [J], 鲜文全;孟正奎
4.喀斯特山区池塘流水养鱼技术 [J], 杨龙
5.山区流水池塘优质高产养鱼模式 [J], 李周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原山区池塘微流水养鲤鱼

高原山区池塘微流水养鲤鱼

高原山区池塘微流水养鱼我县有丰富的水资源,许多的山塘、池塘可进行微流水养鱼。

但由于技术落后,使它们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

我们经过示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亩产鱼达到1000公斤以上,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条件及前期工作1、池塘必要的条件。

池塘面积不低于0、5亩,最标准的为1、5---2、0亩,水源充足,池塘排灌水方便,蓄水深度能保持1米以上。

在投放鱼种前把池塘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对池塘进行细致的补漏工作。

2、池塘消毒。

把池塘水排掉留下少许,能淹住塘底即可,然后用生石灰对全塘泼洒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00公斤。

3、鱼种投放。

我地以鲤鱼消费为主,因地制宜,故以养鲤鱼为主,搭配少量鲢、鳙鱼和罗非鱼。

鲤鱼种最好选用建鲤,建鲤为杂交品种、体形好、长势快,鲢鳙及罗非鱼种可在县内采购或到湖南靖州采购。

鱼种投放进鱼塘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从外地带入病毒,也提高鱼种的成活率,鱼种消毒办法是:用2%的食盐水侵洗鱼种,侵洗时间以鱼的忍受力为标准,一般不超过2-3分钟,侵洗后要及时把鱼种放入清水中恢复体力。

4、鱼种投放量。

鱼种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4月前(公历)每亩投放2两左右鲤鱼种2500尾、鲢鳙鱼种50尾(2—5两/尾)。

第二次在7月初(公历)每亩投放25克鲤鱼种4000尾、搭配少量的鲢鳙鱼种或罗非鱼种(搭配量在50-70尾/亩)。

二、饲养及管理1、饲料喂养。

在鱼种投放前7天先施人蓄肥每亩20担(约800公斤)入塘,放鱼种时要消毒,鱼种入塘2天后开始投饵训食,训食方法为: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敲打可发出声音的东西,然后慢慢的投少量饲料,坚持训练1周时间,池塘里的鲤鱼基本上就会全部来吃饲料。

投饵须坚持“四定”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饲料要选择品质良好的全价颗粒料(通威牌、船牌为最佳鱼饲料品牌),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2%—6%视天气、水温、鱼吃食情况而定。

2、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人不脱岗,常“三查三看”,每月一次连续3天用药饵喂鱼,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生长鱼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很重要。

山区流水的养鱼技术

山区流水的养鱼技术

山区流水的养鱼技术利用山区自然落差流水养鱼,可以一水多用,对解决山区“吃鱼难”和脱贫致富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流水养鱼具有节能、节地、节饲料、节工;投资小,收效大等优点。

现将山区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水质和鱼池的要求1、水质条件:流水养鱼的水质要求无工业及农药污染,无臭、无异味、无明显的油膜浮沫,水源充足,一年中要有6个月以上水温处于20-30℃之间。

水温不得低于15℃,如水温过低,应在流水池前增建一个晒水池升温。

水的酸碱度要求是中性或弱碱性。

此外,要防止暴雨后浑水入池。

2、鱼池位置:一般选建在背风向阳的沟溪两岸、水库坝下和村前屋后为宜。

鱼池底质以细沙为好,自然水位落差应在2米以上。

3、鱼池结构:鱼池用碎石砌成,池形无严格要求,面积10-40平方米,池高1.5-2米,水深0.8-1米。

每个池的进出水口都要独立,并设置拦鱼栅。

池内水流要求均匀,循环到角,中央形成滞水区,以便于捞取鱼粪草渣。

二、饲养管理1、放养鱼种:一般选择草鱼为多,搭配少量的鲤、鲫、鳊鱼,规格要求每公斤10尾左右。

2、控制流速:一般要求流速控制在0.3-0.6米/秒之间,流速过大,鱼易消耗体力,过小则鱼易缺氧致死。

流速随着季节气温而变化,一般春季缓流,夏季急流,秋季缓流,冬季微流。

3、人工投喂:流水养鱼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饲料一般以青饲料为主,如青草、南瓜叶、山芋藤和豆叶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种草养鱼和投颗粒饵料。

青料每天按鱼体重1∶1投喂,在30-40分钟内吃完为好。

颗粒饲料一般每小时投喂一次,夜间减少两次,水温23℃以下时按鱼体重的3-5%投喂,23℃以上时按鱼体重的5-10%投喂。

4、注意防病:鱼种投放前,最好进行免疫注射或用盐水浸泡处理。

在冬春季要用3%的食盐防治水霉病,在夏季要注意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病的防治,发病期要每天投喂一次蓖麻叶和大蒜叶。

青饲料投喂前要用20ppm的漂白粉液浸泡10分钟。

每周用10ppm漂白粉液浸洗消毒鱼体一次(在鱼池内进行),根据水面大小投喂50-100公斤含有痢特灵药物的颗粒饲料(每50公斤饲料中含痢特灵0.3-1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开化县水利局、开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周明泉、徐丰收、方杰锋、王华恩、占勇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养殖设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捕捞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6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区流水坑塘
面积在10m2~50m2,池内无滞水区的人工砌筑的鱼塘。

3.2
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

4 产地环境
4.1 水质要求
养殖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 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

养殖地水源上游以上无或不直接存在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5 养殖设施
5.1 流水坑塘
流水坑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流水坑塘(鱼池)要求
表1(续)
5.2 鱼池防逃设施与进、出水口要求
坑塘设进水与出水口,其大小视坑塘大小、放养量及保持水质而定,进、出水口须设置铁丝网或小竹棒做成的拦鱼栅帘。

6 鱼种放养
6.1 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

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2d,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cm,截水后用生石灰0.3kg/m2或漂白粉20g/m2兑水全塘泼洒,2d后进水。

消毒后10d放养鱼种。

6.2 鱼种来源
应来源于良种场或具备种苗生产许可证的鱼种场。

6.3 放养品种
以草鱼为主,可搭配青鱼、鳊鱼、鲤鱼、鲫鱼。

6.4 放养规格
草鱼要求1龄~2龄的鱼种,其它搭配鱼种尾重不小于50g。

6.5 质量要求
体表清洁,鳞片完整,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6.6 放养密度
10尾/m2~20尾/m2为宜。

6.7 放养时间
立冬后至雨水前放养为宜。

7 饲养管理
7.1 流水调节
7.1.1 春季流水调节
春季每天塘水交换1次~3次。

7.1.2 夏季流水调节
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

7.1.3 秋季流水调节
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

7.1.4 冬季流水调节
冬季每1d~2d塘水交换达1次。

7.2 巡池、建档
每天巡池一次,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

尤其在鱼种放养后一段时间,应及时发现清除病鱼。

每口养殖坑塘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投饲、用药、水温等情况的记录及巡池观察记录。

7.3 投饲
7.3.1 定时投饲
每天二次,投饲时间以每天上午8时~9时、下午3时~4时为宜。

7.3.2 定位投饲
根据坑塘流水方向,选好投饲位置,定位投饲。

7.3.3 定质投饲
投以新鲜、娇嫩的无公害青饲料,也可辅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符合NY 5072规定的要求。

7.3.4 定量投饲
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

7.4 防缺氧
及时清除进水口杂物,防止闭塞,保持流水畅通。

经常清除坑塘内鱼粪及残饲,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

7.5 防逃
经常检查进、出水口鱼栅是否损坏,汛期要做好防洪工作。

8 鱼病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重抓环境,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渔药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要求。

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见附录A。

9 捕捞和运输
9.1 捕捞
小型坑塘用小型网具捕捞,注意勿伤及其他鱼体。

较大面积坑塘可选择用网具或放水捕捞。

9.1 运输
起捕后的活鱼不得用影响安全质量的工具装运,暂养和运输用水应符合本标准4.1的规定,注意及时供氧,提高商品鱼的存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