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冷库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冷库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

23 。观察 刺激后 现原 基时 间 、 、d 子实体 生长性 状 、 产量 、 菇 单
鲜重 、 商品菇 比例 。每个 处理 5 袋 , O 3次重复 。
品菇 比例低 。由于其特 殊 的生物 学特 性 , 杳鲍 菇是 ~种 比较 适于冷库菇房 , 空调菇 房栽培 的食 用 菌… , 日本 , 在 杏鲍 菇 主 要是商品性工 厂化 周年 设施 化栽 培为 主 。近年来 , 者进 J 笔
杏鲍菇
冷库品种后熟期低温刺激 10 0 0—8 5 ( 0 60 —0 3 一O 3 72 0 )3 0 5 2
杏鲍菇 菌棒 经过 后熟培 养后 , 计 0 设
5 、~1℃ 、O 5 3个 温度 梯度 , ℃ 5 0 1 ~1 ℃ 设定 刺激 时间为 I 、
目 国内大部分 杏鲍 菇 的生产仍 然 以传 统方式 为 主 , 前 栽 培受 自然条件 和季节影响较大 , 品不能周年生 产 , 产 均衡供应 市场。传统方式栽培杳鲍菇 的产 量不稳定 , 品质 参差不 齐 , 商
要 采用普通 冷库 环境栽 培杏鲍 菇 , 对杏 鲍菇进 行品种 筛
和栽培 管理 , 已接种 的杏鲍 菇 菌棒 置于温度 设计 为 2 ℃ 的 把 5 培菌室培养 2 ~3 , 菌丝 长满菌袋后移 入 l ~ l℃进行 5 0d 待 2 8 出菇管理 。记 录 发菌 情 况 、 丝 满 袋 时间 、 实 体 的生 长状 菌 子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试菌株 ・ 杏鲍 菇 l ( 东微生 物研究所 ) 杏鲍 菇 2 号 广 ;
好、 大菇率高 、 单菇鲜 重 8g 商 品菇 比例大 , 平均 5, 转化 率高达 8 7% 。 9

表 1 不 同杏鲍菇菌株的比较试验结粜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杏鲍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风味独特等特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杏鲍菇采取覆土栽培,能够使杏鲍菇栽培的生物转化率由袋装架式栽培的40%~50%提高到100%左右,同时能节省疏蕾环节的人工费用,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

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 栽培料配方棉籽皮76%,麦麸15%,玉米面5%,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棉籽皮、麦麸、玉米面要新鲜、无霉变。

2. 栽培料处理拌料前将棉籽皮暴晒3~5天,然后按配方将栽培料混合均匀,按料水比1?1.4进行拌料,栽培料含水量达到60%~65%,pH值要调整到10~11。

3. 栽培棒制作3.1 栽培袋规格采用规格为17厘米×10~12厘米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2千克左右。

3.2 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6小时。

灭菌时间不能少,否则灭菌不彻底,污染严重。

3.3 菌丝培养灭菌后栽培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菌丝培养期空气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同时保持空气新鲜,保持弱光或黑暗条件。

4. 栽培方法4.1 栽培时间杏鲍菇覆土栽培要在地温为20℃左右时进行。

时间过早,地温高,易发生杂菌污染;时间过晚,地温低,不利于菌丝生长,不易出菇。

唐山地区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4月初进行,5月10日前出菇结束;秋季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进行,11月10前结束。

4.2 栽培方法4.2.1 做畦做成宽80~100厘米,深20~25厘米的栽培畦。

畦与畦之间留畦埂宽30厘米,便于出菇期管理。

4.2.2 栽棒先将畦底面撒一层石灰,然后将栽培棒脱掉塑料袋,直立在畦中。

栽培棒之间留为2~3厘米的间隙,间隙用pH值为8左右的沙土填满。

4.2.3 覆土覆土厚度是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覆土前先将栽培畦灌足水,水渗完后覆盖一层pH值为8左右的沙土,厚度为2~3厘米,做到畦面平整,土层疏松。

杏鲍菇出菇实验报告(3篇)

杏鲍菇出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

为了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通过优化出菇条件,探讨杏鲍菇的出菇技术,为我国杏鲍菇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杏鲍菇菌种:选用优质杏鲍菇菌种。

- 菌袋:采用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制成的菌袋。

- 实验设备:恒温培养箱、湿度计、温度计、光照培养箱等。

2. 实验方法:(1)菌丝培养:将菌种接种于菌袋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60%左右,培养时间为7天。

(2)出菇诱导:将培养好的菌袋移至出菇房,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诱导杏鲍菇出菇。

(3)出菇条件优化:分别设置不同温度(10℃、15℃、20℃)、湿度(85%、90%、95%)和光照(0 Lux、100 Lux、200 Lux)条件,观察杏鲍菇的生长状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出菇条件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1)温度:在10℃、15℃、20℃三种温度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20℃>15℃>10℃。

说明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2)湿度:在85%、90%、95%三种湿度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90%>85%>95%。

说明适宜的湿度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其生长。

(3)光照:在0 Lux、100 Lux、200 Lux三种光照条件下,杏鲍菇的生长状况依次为200 Lux>100 Lux>0 Lux。

说明适宜的光照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过暗或过亮的光照都会影响其生长。

2. 杏鲍菇二次出菇技术:杏鲍菇出完头潮菇后,菌袋含水量降低,影响第二次出菇。

为提高二次出菇产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浸泡法:将菌袋浸泡在水中一昼夜,捞出后放入菇房继续出菇。

(2)覆土栽培法:将菌袋埋入土壤中,上面覆土3厘米左右,浇水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菇。

杏鲍菇研究进展

杏鲍菇研究进展

杏鲍菇研究进展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杏鲍菇的认知不断提高,关于杏鲍菇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综述杏鲍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杏鲍菇的研究现状1、形态特征:杏鲍菇菌株外观呈圆柱形或扁球形,大小不等,菌肉肥厚,质地脆嫩。

菌丝体呈白色絮状,分支有时有极细的隔膜。

2、生长发育环境:杏鲍菇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

湿度方面,菌丝生长阶段湿度要求较低,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

3、营养成分: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等,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药用价值:杏鲍菇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用功效,可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二、杏鲍菇的研究方法1、传统方法:在杏鲍菇的研究过程中,传统方法如菌丝体培养、生理生化鉴定等仍在使用。

这些方法对杏鲍菇的分类和鉴定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2、现代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应用到杏鲍菇的研究中,如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杏鲍菇的分类、遗传育种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杏鲍菇的研究成果1、分类地位和基因组特点:通过对杏鲍菇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基因组大小约为476Mb,重复序列占比较高,且具有多个复制区块。

这些特征反映了杏鲍菇的物种复杂性和进化历程。

2、生态环境和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杏鲍菇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且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以及较寒冷的北方地区有广泛的分布。

此外,杏鲍菇在针叶林和阔叶林等不同生态环境中均有生长。

3、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研究表明,杏鲍菇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癌、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医学功效。

同时,杏鲍菇还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防止便秘。

四、结论通过对杏鲍菇的研究,我们已经对其分类地位、基因组特征、生态环境、分布以及食用价值和医学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逐渐在市场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其他食用菌相比,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要求,便能够成功种植出高质量的杏鲍菇。

下面,我们将介绍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一、菌种选取杏鲍菇的菌种主要分为植物菌种和动物菌种两种,其中植物菌种的适应性更强,栽培时选择植物菌种能够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二、培养基制作杏鲍菇的培养基是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培养基不仅能够促进杏鲍菇的生长,还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制作培养基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大米粉、玉米粉、小麦麸和饲料,然后添加适量的水混合均匀,最后将混合物放置在锅中蒸煮30分钟即可。

三、灭菌在种植过程中,灭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地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和细菌,避免外部细菌的污染。

灭菌有多种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电子束灭菌和紫外线灭菌等,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灭菌即可。

四、接种培养接种培养是杏鲍菇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接种方法和时间能够促进杏鲍菇的生长和发育。

接种时,将培养基放置于洁净无尘的工作台上,并在表面喷洒透明胶水,然后用无菌夹子将杏鲍菇均匀地搭在培养基表面,并在周围喷上一层透明胶。

五、生长环境控制杏鲍菇栽培过程中,生长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环境的温湿度直接影响着杏鲍菇的生长和产量。

在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湿度在80%-90%之间,空气流通良好,可以有效促进杏鲍菇的生长。

六、采收和贮藏杏鲍菇的采收时间一般为菌丝覆盖后的第7-10天左右,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菌体造成伤害,同时要及时清理已经采摘的部分,防止细菌污染。

采后的杏鲍菇应尽快包装或处理储存,包装时可以使用专业的保鲜膜或保鲜袋,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4天内食用为宜。

以上就是关于杏鲍菇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如果您也想尝试种植杏鲍菇,不妨按照以上步骤进行,相信您一定能够轻松成功。

该如何种植杏鲍菇?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

该如何种植杏鲍菇?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

该如何种植杏鲍菇?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杏鲍菇是近年来备受市场欢迎的食用菌类,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属于珍惜食用菌新品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养生,具有良好营养价值的杏鲍菇便受到了青睐,有着很高的栽培价值。

那么,该如何种植杏鲍菇?现将杏鲍菇的栽培技术和出菇管理介绍如下。

一、杏鲍菇的栽培技术1.种植原料:适宜杏鲍菇生长的基质原料很多,如杂木屑、棉子壳、废棉、甘蔗渣、麦秸、豆秸秆等均可作主料,为防止扎破栽培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粉碎。

辅料可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白糖、石膏粉等。

2.栽培方式:杏鲍菇的栽培因所用的培养容器不同,有瓶栽、箱栽和袋栽等方式,其中最方便和最实用的是袋式栽培。

袋栽的程序为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制栽培菌袋(包括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3.栽培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以秋冬和冬春栽培为宜,但在冬季气温较高的地区,安排在世12-2月出菇更好,因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原基,不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

杏鲍菇不同于其它平菇,如果头潮菇未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潮菇的发生,必然会影到总产量。

因此,无论南、北方都应根据出菇的适宜温度来安排恰当的栽培期,一般是以当地气温降至18度以下时提前50天制栽培袋为宜。

4.菌种制作:(1)母种。

常用的培养基为PDA或PSA。

也可用MGYA 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1g,麦芽糖20g,酵母2g,琼脂20g)、PDYA培养基(以1000ml为例:蛋白胨或黄豆胨1g,马铃薯300g,琼脂20g,葡萄糖20g,酵母2g)、麦芽浸汁培养基(以1000ml为例:麦芽浸汁20g,琼脂15g,蛋白胨5g)。

按常规法制作试管斜面、接种培养,一般菌丝长满管需8-10天,用后三种培养基还可加快菌丝生长速度;(2)原种和栽培种。

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曼霞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是味道最好的一种平菇,被称为“平菇王”,并且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极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在世界商业性栽培较少,污染率较高转化率低。

l、形态和生活习性(1)形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

菌盖宽2~12厘米,初呈弓圆形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型、圆形至扇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似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有小菌褶。

菌柄2~8厘米×0.5~3厘米,偏心生至侧生,罕中央生,棍棒状——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表面平滑无毛,近白色至黄白色中实。

(2)习性春末——夏初腐生——兼性寄生于大型伞形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植物的根上四周土中。

有很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

2、生物学特性杏包菇是亚热带草原—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食用菌,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的生境(不同的基质或寄主)分离出来或引进的杏鲍菇菌株,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也就是说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栽培时应特别注意。

(1)水分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

空气湿度要求在60%左右。

子实体生长和发育价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90%与85%~90%左右。

(2)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

栽培料中加棉籽壳、玉米粉,可提高其产量,以麦秆为主要原料,添加5%~10%棉籽粉不但可提高产量,还可使子实体个体增大。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

(3)温度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

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是10~15℃,一般适宜温度15~21℃,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等。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 产品种类和销售策略,满足消 费者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杏鲍菇的贮藏与运
贮藏
杏鲍菇应在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同时,要避免与有 害物质接触,以防止污染和变质。
运输
杏鲍菇运输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挤压。运输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并保持通风良 好。
07
冷库杏鲍菇高产栽培的经 营管理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分类地位
杏鲍菇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杏鲍菇属。
杏鲍菇的生长发育过程
初生菌丝生长
初生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形成发达的菌丝网络。
原基形成
珊瑚状分枝继续生长,形成菌 蕾,进而发育成原基。
担孢子萌发
杏鲍菇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 萌发形成初生菌丝。
珊瑚状分枝
初生菌丝形成珊瑚状分枝,这 是杏鲍菇菌丝发育的重要阶段 。
子实体发育
原基继续生长膨大,最终发育 成成熟的子实体。
杏鲍菇的生长发育条件
营养
杏鲍菇需要充足的碳源、 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
环境
杏鲍菇生长发育最适宜的 温度为10-20℃,湿度为 80%-90%,pH值为5.56.5。同时需要充足的氧气 和光照。
栽培容器与基质
杏鲍菇栽培一般采用塑料 袋或发酵料袋作为栽培容 器,以棉籽壳、木屑、麸 皮等作为主要基质。
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例如,在病虫害 发生初期使用生物防治措施,当病害严重时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以有效地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和传播。
06
冷库杏鲍菇的采收与加工
杏鲍菇的采收时机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栽培杏鲍菇的经济效益
沈 阳市 杏鲍 菇 市 场零 售 价 格 为 20~30元/kg,价 格一直较稳定 。春 、秋季是杏鲍菇主产季节 ,价格约 20元/kg,而夏季 、春节前后约 30元/kg。从市场供应 量 看 。杏 鲍菇 比金 针菇 略少 ,约 5~10 t/d,主要 集 中在 大 型农 贸市场 和早 市 。随着 人们 对杏鲍 菇 营养价值 认 识加深 ,其销量将迅速提高。
杏鲍 菇一 般可 出 2茬 菇 。其 出菇方 式有墙 式 出菇 和覆土 出菇 2种 。
3.4.1 墙式出菇法
1)码垛 方法 。在 菇房地 面上 直接码 袋 出菇 。两头 出菇 的菌 袋 可一 层 一层 地 重 叠堆 码 垛 ,形 成 一 排菌 墙 ,每垛 6—7层菌袋 。每排菌袋之 间相距 60-70 cm, 两 侧用 砖或 木桩 固定 。一头 出菇 的菌袋 可采 取双 排堆 码 ,即菌袋封 口一端 对顶 排列 。
杏鲍 菇 的营养 成分 十分 丰富 。干菇 中的植 物蛋 白 质含量高达 25.4%;含有 18种人体必需 的氨基酸 ,其 中谷氨酸 、精氨酸含量更高 ;含多种维生素 ,其中 VC 含量 7.6 ms/100 g;含多种 矿 物质 ,其 中铁 34 mg/kg、 钙 16 mg/kg、磷 870 mg/kg;含有大量寡糖 ,其含量是 灰树花 中的 l5倍 、金针菇 中的 3.5倍 ,具有很好 的美 容作用 :富含多糖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癌作用 。
2)催蕾管理。温度在 l0一l8℃条件下均可形成 菇蕾 ;低于 8℃难以形成菇蕾 ;高于 20 cI=则不宜进行 出菇 ,且木霉 、细菌等杂菌会从袋 口浸染 。湿度必须达 到 90%~95%(催 蕾 阶段湿 度管 理最 为重 要 ),早 中晚
2012年 第 2期
刘 芳 :杏鲍 菇栽 培技 术研 究
每 667 Inz大棚最 少 可栽 培杏 鲍菇 2万袋 ,每袋 成 本 1.5元 ,需 投 入 3.0万 元 ;每 袋装 干 料 0.5 kg,一 般 产 菇 0.3~0.4 kg;批发 价 8元 /kg,按 照 1.0 kg料 出 菇 0.6 kg计算 ,经济效益为 1.8万元/667 Ill。。
3 杏鲍菇栽培技术
3.1 栽 培季 节 杏 鲍菇 的 出菇温度 为 8~20℃, 自然条 件下 大棚
收稿 日期 :2012—02—03 作者 简介 :刘 芳(1971一 ),女 ,农 艺师 ,从事农 业检 测方 面的 工作 。
只能 在早春 、晚秋 出菇 。因此 ,沈 阳地 区在 9— 10月制 袋 、发菌 ,11—12月开始出菇 ;或冬季室内发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一4 月 出菇 。 3.2 培 养料 配方
摘要 :杏鲍菇是珍 稀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具有很高 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栽 培杏鲍菇可以获得较 高的经济收益。总结杏鲍 菇栽培 技术要点 ,详细介 绍出菇前后各阶段管理及采收 的方法 ,以期为杏鲍菇 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 :杏鲍菇 ;栽培 ;技术要点 ;出菇管理 中图分类号 :¥64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674—1 161(2012)02—0004—02
第 2期 总 第 212期 2012年 2月
农 业科技 与装 备
culturd Science&T echnolo ̄v and Equipm ent
NO.2 Toral NO.212
Feb.2012
杏 鲍 菇栽 培 技 术 研 究
刘 芳
(沈 阳市 农 业检 测 中心 ,沈 阳 110034)
栽培杏鲍菇的适宜培养料为棉籽壳 、杂木屑、玉 米芯 、甘蔗渣、豆秸秆等。木屑必须过筛、秸秆类必须 粉碎 ,以防止扎破栽培袋和便于拌料装袋(瓶 )。辅料 可添加麦麸 、米糠 、玉米粉 、碳酸钙、白糖、轻质碳酸钙 等。具体配方设计为 :1)棉籽壳 37%,木屑 37%,麦麸 22% ,蔗 糖 1%,过磷 酸 钙 2%,轻 质碳 酸钙 1% ,料 水 比 1.0:1.5;2)棉 籽 壳 37% ,玉米 芯 37%,麦 麸 18% , 玉米 粉 4%,蔗 糖 1%,过 磷 酸钙 2%,轻 质碳 酸 钙 1%, 料水 比 1.0:1.5。

向地面浇 3遍水。温度低 ,原基易成球状 ,不易分化成 菇 蕾 ,温 度越 低 ,球 状越 大 ,应 尽 量避 免 低 温 ;当温度 在 l0 12℃时 ,l0 15 d形 成 原基 ;当温 度 在 12—15 ℃时 ,7~8 d形 成 原基 ;当温 度在 16~18 cI=时 ,4—5 d 形成 原基 :要注 意温度 不 能超过 18 c【=。原 基发 生后 , 经过 2~3 d就可以分化成菇蕾。杏鲍菇的原基为白色 豆状 ,菇蕾为黄豆大小尖状 。
杏鲍菇是珍稀食用菌品种 ,属侧耳科。 目前在我 国栽 培 面积较 小 ,市 场价格 较贵 。从 形态上 看 ,杏鲍菇 为棒状 ,主体是柄 ,菌柄 占菇体的 90%以上 ,柄长 12 15 cm、粗 3 4 cm,基部 略膨 大 ,菌柄 洁 白 、粗 壮 、组 织 致密;菌盖肉厚 ,直径 3~5 cm,浅棕色 ,不易开伞 。杏 鲍菇 El感滑嫩 ,味似鲍鱼 ,并有淡淡的杏仁味 ,可以烹 调出美味佳肴。其保鲜期长 ,在 4℃条件下可保存 7 d 不变色 、不变味。杏鲍菇是最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品 种之 一 。 1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选定配方后 的拌料 、装袋 、灭菌 、接种 、培养等步 骤 ,与一般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基本相同。 3.3 菌袋 后熟
杏鲍 菇发 菌温度 一般 为 2O~25℃。从制 袋 到菌 丝 发满约 35—40 d,这时可以直接出菇 ,但产量不高 ,生 物学效率可达 60%。大量试验表明 ,杏鲍菇发满袋 后 。继续培养 10~20 d后再开始出菇 ,即进行菌袋后 熟 ,可 提高 产 量 20% ,生 物学 效 率 可 达 80% ,有 利 于 保证 菌菇 高产 、质优 。 3.4 出菇 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