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1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那只松鼠-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正常并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寓意3.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的递进和比喻的运用2. 能力目标1.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关注并保护动物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出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象、小动物的爱好和保护意识2.学生在分组活动中,增强彼此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导入思维、交流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文中词汇及特有语言表述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唤醒学生记忆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互动中获得知识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深层媒介含义,领悟夹生的知识点2.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1.1 热身老师由图书馆里搬来一本关于松鼠的生态图书,并带领学生一起浏览图书。

老师有选择地依次将以下问题抛出给学生讨论题:•松鼠是什么?•松鼠用什么东西睡觉?•松鼠是什么时候活动的?1.2 引入通过以上热身的引导,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图书馆的室外,放出几只松鼠,并让学生围观松鼠,近距离观察松鼠的活动状态,感受松鼠在树叶上跳跃、俯视周围、独自一人等动作。

2. 学习过程2.1 教师出题老师让同学们回到教室,先自由交流一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从以下几个问题或者问题组合中选择一道发给同学,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你来说,松鼠是怎样的动物? -松鼠在你居住的城市中是否常见?有什么特点? -熟悉动物的你,是否了解过松鼠的生态、习性?2.2 阅读文本学生回来后,老师熟悉学生小组活动成果后,着重让学生注意到在所小组活动中看到松鼠时所记录下的细节:松鼠在树上爬着、搜寻食物,或微微一动,就会被吓跑;松鼠会用前爪拿食物、夹小石头玩,用尾巴像气球一样。

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一遍。

2.3 师生互动•学生自由思考:松鼠为什么会受惊而飞奔?就其中的原因分组讨论并寻找相应的词语。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语文的相关知识点和重要性。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点,如字母、拼音、汉字的基本认识等;2.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认识字母、拼音、汉字的基本知识点;2.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难点1.如何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如何教学生认识汉字。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

其中,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出发,通过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大家每天都在做什么?有哪些事情需要用到语文?),让学生了解语文的应用场景,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在导入过程之后,教师会向学生详细讲解字母、拼音、汉字等语文知识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练习(15分钟)在讲解过程之后,教师会通过一些小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语文知识点。

4. 小组合作(20分钟)本节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会让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题目。

学生需要在小组中一起讨论、研究,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5. 总结(5分钟)本节课结束时,教师会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并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小组合作的评分,二是学生的个人评估。

小组合作的评分主要是根据小组学习成果及合作的过程,结合教师的评价进行评估。

学生的个人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估。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西师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3)学会生词和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韵律和结构,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韵律。

(3)学会生词和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2)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初步了解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生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简单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加强记忆。

3. 生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2)让学生模仿例句,运用生词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4. 内容理解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诗歌鉴赏与创作:(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结构,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 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沟通〕 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专心去想象、感受、体会。这 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潋滟、空潆〕 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 指名沟通,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 组内合作解决。
得那么动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沟通〕
西师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案 2
①〔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1.体会作家平淡中蕴含高深的文字境地。
1 课时
泉映月》。
教学过程:
2.播放《二泉映月》。
一、导入新课:
3.引入———今日我们来拜读韩静霆的《听泉》,看他对盲人阿丙的
大家爱听音乐吗?听过民乐吗?有一首中国民乐使的指挥家小泽征 《二泉映月》有怎样的理解?
尔由衷倾倒,他说这首乐曲应当跪下来听,大家到底想不想听啊?
三、师范读课文后,生再自由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爱的语句或段落,
和练习刻苦,他 13 岁时就已娴熟把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
2.理解艺术家对于自然、人类生活以及人的本性的深切感受。
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儿时丧母,二十岁丧父,三十多岁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字词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和教辅材料。

2. 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用具,如黑板、彩色粉笔、图片、PPT等。

3.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或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3. 生字词语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学生跟读并做相应的练习。

4. 课文理解和表达: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展开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拓展活动:通过游戏、歌曲、手工等形式,巩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2. 需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

1、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手段:生字卡、日历知识与技能目标:1、自由读文,自主识字2、理解“烦恼”“觅食”“嚷”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识字,自由读文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感情重点:掌握生字音形义难点:识记生字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1、同学们,一年有哪些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呢?2、秋季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3、生齐读课题4、你读课题后想了些什么?(自由说)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2个学习目标,请齐读目标(同上1、2)三、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2、比一比,看谁读的音准,声响亮3分钟后抽学生轮读(一)、生自由读文(二)、比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每生读一句)师纠正不准确的音四、自学指导(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给生字组2个词,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一)、自学生字并组词(二)、比认读生字、组词,指名认生字并组两个词。

说说“烦恼、觅食、嚷”的意思五、1、男女小组各轮读一节2、指导背诵六、作业:写生字各一排并组两个词。

教后反思:1、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手段:读悟知识与技能目标:1、品读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读中了解秋天特点,美丽情感态度目标:感受秋天的美丽重点:了解秋天特点难点:感受秋天的美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向我们微笑》生齐读题目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1、2)生齐读目标三、自学指导(一)自由读文,读到你喜欢的诗句画上横线,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一)、生读、画(二)、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读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自学指导(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说说秋天经我们带来些什么呢?下面开始自学,3分钟后检查(一)生读背(二)、第二次比读,比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并说说写了秋天的什么?(桂花)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打上“Δ”它们指谁?(夏天)2、第二节、三节、四节、五节各写了些什么?并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教案标题:《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师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西师版》。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素材:课文、练习题、词汇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本课的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课文学习(25分钟)1. 分组阅读课文,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进行朗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理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语言运用(2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关的语言运用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做练习题,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的复习重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课文跟读、词汇复习等。

2. 强调学生的课后复习重点和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火烧云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火烧云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火烧云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教材内容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抗战时期爱国诗人丁玲的《火烧云》两首诗歌。

通过这两首诗歌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现代文学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和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青玉案·元夕》和《火烧云》两首诗歌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3.学习诗歌的词语及其意义,诗句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表达及词语积累;2.丁玲《火烧云》的基本含义及情感表达;3.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意义。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辛弃疾和丁玲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歌的文本结构和意义;2.朗读法:老师逐句地朗读诗句,要求学生模仿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味;3.分析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和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4.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介绍本课所学内容:学习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和丁玲《火烧云》两首诗歌,了解两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学习《青玉案·元夕》(30分钟)1.朗读《青玉案·元夕》;2.分析《青玉案·元夕》中的词语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引导学生朗读《青玉案·元夕》,理解诗歌的韵味。

三、学习《火烧云》(30分钟)1.朗读《火烧云》;2.分析《火烧云》的基本含义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火烧云》中的情感表达和诗句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一、直奔重点,质疑激趣齐读最后一个段,学生自由提问。

(如:“游手好闲”是什么意思?佩佳是怎样游手好闲的?佩佳是怎样过这一天的?他是怎样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在自己能读懂的地方旁批,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 你读懂了什么?有些什么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初读体会(如:识记生字的方法、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体会、对问题的感悟)。

3.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梳理提炼。

三、合作探究,细读感悟根据学生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选择重点问题讨论:1. 佩佳是怎样失去这一天的?(1)用“--”勾画出写佩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Δ”标出写佩佳动作的词:睡、坐、吃、嬉戏。

(2)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

(3)结合勾出的词句理解“游手好闲”。

2. 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的?读一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妈妈对佩佳的关爱,读出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

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3. 妈妈帮助佩佳,佩佳心里会想些什么?你知道什么叫“失去的一天”了吗?读第5段和最后一个段,读出佩佳的懊悔。

4.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认为佩佳应该怎样度过这一天?四、拓展延伸,领悟升华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等。

课后出一期《惜时歌》板报或手抄班报。

板书设计参考:失去的一天睡坐吃游手好闲嬉戏参考资料☆算一笔老账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

假如人能活70岁,而每天睡觉8小时,那么70年会睡掉204400小时,合8517天,合二十三年零四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

如果每天吃早饭用20分钟,吃午饭用40分钟,吃晚饭用一小时,那么一天吃饭吃掉了两小时,70年要吃掉51100小时,合2129天,合五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四十年零十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搞个人卫生的时间为两小时,那么70年又会用掉五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35年时间。

如果每天用在走路、买东西上的时间为4小时,那么70年会用掉102200小时,合4258天,合十一年零八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二十三年零四个月时间。

如果每天用来和别人闲聊的时间为3小时,那么70年又聊掉了76650小时,合3194天,合八年零九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四年零七个月时间。

如果每年用在看病、吃药、特别护理等事项上的时间为12天,那么70年要用掉840天,合两年零三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二年零四个月时间。

而一般人每年都会有与别人发生口角、争端的事情,还有因不顺心而烦恼,以至不能做正经事的时间。

如果平均每年用在这种事情的时间为十天,那么70年要用掉700天,合一年零十个月。

这样,人还剩下十年零六个月时间。

如此算来,一个人活到70岁,自己只有十年半时间可以用来为社会做些事。

这还不算为了挣钱吃饭而必须花掉的时间(那是因为很多人在谋生同时也为社会做了贡献),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珍惜自己那十年半时间,一生就那么晃过去了。

另外,人们并不是都能活到70岁的。

可见,有人说“相当一部分人活了一辈子,不过是浪费粮食”,这是挺有道理的。

☆珍惜时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死人。

事实上,以上的那笔账,算得还是很保守的。

因为很多人每天睡觉不止八小时,吃饭也不止两小时,如此等等,那么,有十年半时间的,又有多少呢?弹琴的人,真正钻研琴学的时间又有多少呢?对于弹琴的人来说,钻研琴学、弘扬琴学的时间,实在是很紧的了。

珍惜时间,去实实在在地学习、研究,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才谈得上在琴学上有所成就。

对于会珍惜时间的人,他(她)们钻研琴学的时间,可不止十年半。

这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挤出来的。

从以上那笔账上,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只要肯挤,时间还是挤得出来的。

每天多挤出一点时间,你的时间就比别人的长。

当然,所谓成功人士们的时间比别人长,只是他(她)的时间利用率高罢了。

☆请珍惜时间冬去春来,日升日落,稍不留意,时间便像调皮的小孩,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中穿过,像一缕轻风一拂而过,不留半点痕迹,步子是那样匆促。

当他走到远方,他便举起手向那浪费时间的人摆手,嘲笑他们的愚蠢和无能。

红花萎谢,绿叶凋零,红颜变成白发,稚童变成了老朽,时间是无情的,它像一把锋利的锥子,总刺着那颗受伤的心,又像一把无情的烙铁,深深地烙在人们身上,永远挥不去。

斗转星移,季节交替,绿叶发芽,花草开放,小草为大地披上绿装,带来生机。

时间又是有情的,它就像一位成熟、矫健的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用自己的双手为世界添砖加瓦。

时间也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人,对于珍惜他的人,他总是慷慨地赠予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时间不等人,要做时间的主人,就必须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

☆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歌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巧分马驹会观察15聪明的使者经过:智辨根梢会学习蚂蚁穿线会思考结果:成功求婚一、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位历史人物。

课件出示人物头像,串词引导复习事情的起因. (文成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臣禄东赞(板书:求婚))这位大臣其貌不扬,千百年来,人们却称他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他是聪明的使者?他为什么那么聪明?那好,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导学案的提示,完成《预习准备》指名汇报第二题。

面对这些使臣唐朝皇帝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板书比赛智慧)让我们穿越时空遂道,来到一千多年前的比赛现场,看看题目有多难,禄东赞的方法有多好.二、比赛现场就设在课文的2。

3。

4自然段。

我们就深入课文,根据学案的提示去研究研究。

选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学习。

汇报第一个故事(生汇报时上台板书故事的标题)师:皇帝让使者们,(板书分马驹)。

把你感受的难读出来,抓词语“一百匹”数量多;“生的”,难度大。

方法的好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得? “分开关,隔一夜,一匹匹放”。

禄东赞的方法一定不会出错,你从哪句能看出来? “马驹见到自己的妈妈来了,急忙扑上去吃奶。

”禄东赞能答对这道题,在于他会(板书会观察)。

禄东赞的办法真是巧妙(板书巧).巧分马驹可以当作这个故事的小标题.小标题可以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 你还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吗?有不是选这个故事的吗?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你们的答案?第二个故事师:认根梢,方法基本同上。

皇帝出题让使者们(板书,辨根梢)从哪里你感受到这个问题的难?“一样大小”“一样光滑”“根”“梢”。

交流禄东赞的方法方法多简单呀!真那么简单吗?齐读勾画的语句。

学生提问,“为什么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

”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

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

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

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会学习)。

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

”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第三个故事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

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

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

皇帝让使者们做什么?(板书穿洞眼).读出难,“丝线”“很小”“弯弯曲曲”。

“蚂蚁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面爬去。

”重点理解“扭动”,可以看出蚂蚁行动的艰难,这题目是多么的难。

“努力”,是风和蜜糖起的作用。

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

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让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会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

)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三、师:面对唐朝皇帝一个又一个难题时,其余的使臣们一个个目瞪口呆,无能为力,禄东赞却显得是那样胸有成竹,结果怎样呢?请看到课文第五自然段。

(板书成功求婚,完成使命)禄东赞完成使命,还可以说完成什么?我们换个词语代替(任务)。

这两个词是否意思一样呢?(课件出示选择题)请同学回答四、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

指名汇报同学们,我们在写一件事的时候,也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写具体事情的经过,简要写写事情的结果。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清楚明白.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现在请看着板书,总结禄东赞的聪明。

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夹竹桃的婉美、韧性的特点,了解作者看到夹竹桃时的想象。

2.学习作者由眼前景物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边读一边想文字所描绘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了解夹竹桃的特点。

难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师导: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到季羡林爷爷家去欣赏夹竹桃。

二.品读语句,体会感悟。

师导: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作者来说,却是最值得留念、最值得回忆的花,可见作者多么的爱夹竹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语句点明了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反馈后,出示课件,读这句话。

师导:夹竹桃的婉美、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它又引起我怎样的想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 体会婉美。

1、.教师指名说“婉美”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