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1. 科技:指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所生产出来的物品、服务和生产力。

2. 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基于TCP/IP通信协议而构建起来的网络,它可以使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3. 数字化:是指将纸质或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也可指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4.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思维,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5. 机器学习:是指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主学习并提高性能的过程。

6. 大数据:是指由传感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多种渠道采集而来的大量数据,需要使用特殊的技术和工具来存储、管理和分析。

7.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将计算资源、软件和数据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

8.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将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实现物品之间的互联和智能化。

9.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记录、验证和存储各种交易和信息,并提供高度安全性和透明度。

10. 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和多媒体技
术,创建出一种模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场景和体验。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与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一样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一样,声音一样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展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局部。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与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围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自用必背50个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自用必背50个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50个-354汉语基础考试用【必背】第一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等。

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元音更加响亮。

3.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p、m、f”等。

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4.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如花(hua)可以划分出“h、u、a”三个音素。

5.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7.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字音之声调、句子之语调的不同主要是由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8.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音强的不同所致。

9.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他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10.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在音高变化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

11.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习惯上叫作“零声母”,如“衣、无、语、安、恩”等都属于没有辅音声母的“零声母”音节。

12.复元音: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4.XXX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XXX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心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XXX: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障碍而形成的音叫XXX。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首的子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题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语音1.语音: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是非,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工夫的久暂。

5.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首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体式格局不同。

6.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障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障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声母,位于音节前段,首要由辅音构成。

11.韵母: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体式格局和状况。

16.调值: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是非的变化体式格局,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现代汉语超全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超全名词解释

绪论1.春秋战国时期:雅言汉代:通语明代:官话辛亥后:国语新中国:普通话2.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

3.语言: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

4.语言的属性【简答】:结构上: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

词汇为建筑材料。

语法为结构规律。

而构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功能上看分三方面:人与人的关系: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全体成员服务。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的工具。

事物的类别、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言来证明。

人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人们凭借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5.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不重要】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包括优秀、典范的文艺作品的语言。

但内涵、功能比文艺作品的语言含义丰富广泛得多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6.现代汉语特点【简答】:语音方面(音乐性强)(1)没有复辅音。

无str、sp,噪音小;汉语拼音字母ng、zh、ch、sh是两字母表一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复元音比例高。

元音是乐音——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3)音节整齐简洁。

整齐——辅音+元音/复元音。

简洁——音节数目少。

(4)有声调。

每个音节有几个固定音高型式的声调。

【作用】1表示不同意义。

2使音节界限分明。

3使语音高低升降变化,音乐性强。

词汇(1)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1古汉语单音词更多,发展到现代汉语,双音节化。

目——眼睛;石——石头2多音节短语减缩为双音节词。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4.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8.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9.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20.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

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21.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2.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

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3.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22.儿化的规律:①无韵尾或u韵尾,只加卷舌动作。

如小车儿小鸟儿;②有-i, -n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有的要改变韵腹。

如:一块儿,一点儿;③有高元音i、ü韵腹的,加央元音2 ,如:小鸡儿,有趣儿;④有舌尖元音[ ],[ ]变成2 。

如:瓜子儿,树枝儿;⑤有-ng韵尾的,卷舌时使韵尾丢失,元音鼻化,有i 韵腹的要加 2 ,如:帮忙儿,花瓶儿。

23.语气词“啊”的音变: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 o(不包括ao, iao)e, ê, i, ü时,读ya,写作“啊”或“呀”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u (包括ao, iao )时,读作wa, 写作“啊”或“哇” 3.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时,读作na,写作“啊”或“哪” 4.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ng 时,读作nga,写作“啊” 5.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er, -i[ ]时,读作ra,写作“啊”6.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i[ ]时,读作[ZA],写作“啊”24.“一”、“不”的变调:①“一”、“不”在去声前读阳平,②“一”在非去声前读去声,③“一”、“不”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

25.塞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6.擦音(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27.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就是说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单位,是一个辅音,并不是两个辅音的复合(复辅音)。

28.鼻音(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29.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颤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

30.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31.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2.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

33.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34.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

35.舌面前音(j.q.x)由舌尖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称“舌面音”。

36.舌面后音(g.k.h)又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

俗称“舌根音”。

37.零声母:音节没有辅音声母。

38.(1)开口呼:韵母不是i.u.v和不以i.u.v起头的韵母。

(2)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

(3)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

(4)撮口呼:v或以v起头的韵母。

39.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40.(1)阴平(第一声)最高而平,即由5度到5度,表示声音比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升降变化,调值55.因此,阴平又叫55调。

(2)阳平(第二声)由中音升到最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个高升的调子,调值35。

因此,阳平调又叫高升调或35调。

(3)上声(第三声)由低音先降到最低音后升到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调值214.因此,上声调又叫降升调(凹调)或214调。

(4)去声(第四声)由最高音降到最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个全降的调子,调值为51。

因此,去声调又叫全降调或51调。

第三章文字1.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主要特点: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3.六书:古人总结的古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5.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6.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

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7.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文字,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8.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9.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

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10.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自独立,易写好认。

11.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12.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13.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

14.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15.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16.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17.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18.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19.定序:是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第四章词汇1.词汇又称语汇。

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 或特定范围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词汇和词的关系:词汇和词不同。

词汇是词的集合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3.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构成词的基本单位。

4.语素的分类:a按音节多少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b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c按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5.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由语素充当。

6.词和语素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造句单位,语素却不是。

区别词和语素可采用剩余法。

7.词和短语的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识别词和短语可采用扩展法。

8.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9.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

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

10.词义的性质: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11.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分类:基本义和转义。

12.引申义是人们根据相关性联想规律,由原义(本义、基本义)发展引申(或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13.比喻义是人们根据相似性联想规律,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形成的意义。

14.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15.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16.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

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17.同义词的作用:①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②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③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④可以使语气委婉。

⑤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整。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一个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