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是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
本文将从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其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它描述了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的定义。
样本空间是指一个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掷一枚骰子的样本空间为{1, 2, 3, 4, 5, 6}。
事件是样本空间的一个子集,它表示我们感兴趣的结果。
例如,掷一枚骰子得到奇数的事件可以表示为{1, 3, 5}。
概率的定义是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计算概率的方法有频率法和古典概型法。
频率法是通过实验的频率来估计概率。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掷骰子的实验,统计出掷出奇数的频率,从而估计出掷出奇数的概率。
古典概型法是指在样本空间中,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例如,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每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每个数字的概率为1/6。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抽样和抽样误差。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它包含了我们感兴趣的所有个体。
例如,我们想研究全国人口的平均身高,那么全国所有人口就是我们的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它是总体的一个子集。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例如总体的平均值、方差等。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例如样本的平均值、方差等。
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过程。
为了保证抽样的公正性和代表性,我们通常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由于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所以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初中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整理

初中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整理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
初中阶段的概率与统计主要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1.随机事件:不确定性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2.样本空间: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用Ω表示。
3.事件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为事件A的概率,用P(A)表示,0≤P(A)≤14.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概率为0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5.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互斥事件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二、概率的计算方法1.古典概型:指每次试验结果只有有限种可能且各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
2.几何概率:指通过几何方法计算概率,如在长方形中随机取点计算概率。
3.组合方法:根据有放回或无放回以及是否考虑顺序进行组合的计算方法。
三、抽样调查1.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3.抽样误差:由于采样方法、样本数量不足等导致的偏差称为抽样误差。
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数据的度量:包括中心位置度量(如均值、中位数)、离散程度度量(如极差、方差)和分布形状度量(如偏度、峰度)等。
2.统计图表:包括直方图、饼图、折线图、箱线图等。
3.数据的描述性分析:通过数据的度量和统计图表,描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以上是初中概率与统计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提高数据整理与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统计思维,不断强化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祝您学习进步!。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学科领域中,概率与统计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预测天气变化到评估投资风险,从医学研究到市场调研,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无处不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简单来说,就是衡量某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它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如果一个事件完全不可能发生,其概率为 0;如果必然会发生,概率则为 1。
例如,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05,因为硬币只有正反两面,且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概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
对于等可能事件,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所包含的基本结果数除以总的基本结果数来计算概率。
二、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而样本空间则是指某个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比如,掷骰子这个随机试验,样本空间就是{1, 2, 3, 4, 5, 6},而掷出奇数点这个事件就是一个随机事件。
三、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某个事件已经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班级中,男生占 60%,女生占 40%。
男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比例为 70%,女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比例为 50%。
现在随机抽取一个学生,已知这个学生是男生,那么他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就是条件概率。
四、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数据可以分为分类数据(如性别、职业等)、顺序数据(如成绩的等级)和数值数据(如身高、体重等)。
五、数据的收集方法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是对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调查,能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但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抽样调查则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抽样时要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以提高推断的准确性。
六、数据的整理与图表展示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整理。
常用的图表有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一、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简单来说,就是衡量某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
比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05,意思是在大量重复抛硬币的实验中,正面朝上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一半。
随机事件,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而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
比如掷骰子得到的点数就是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就是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在地球上,水往高处流就是不可能事件。
概率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0 表示事件不可能发生,1 表示事件必然发生。
二、古典概型古典概型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概率模型。
它具有两个特点: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计算古典概型中事件 A 的概率公式为:P(A) = 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如,一个袋子里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基本事件总数是 8(5 个红球+ 3 个白球),红球的个数是 5,所以摸到红球的概率就是 5/8。
三、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不同,几何概型中的基本事件个数是无限的。
比如在一个时间段内等可能地到达某一地点,或者在一个区域内等可能地取点。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A) =构成事件 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举个例子,在区间0, 10中随机取一个数,这个数小于 5 的概率就是 5/10 = 05。
四、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在已知某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记事件 A 在事件 B 发生的条件下发生的概率为 P(A|B)。
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 ,其中 P(AB) 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
比如说,已知今天下雨,明天也下雨的概率就是一个条件概率。
概率与统计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它们描述的角 度和适用的范围又不尽相同。
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回归分析
1.相关关系:
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叫做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不确定关系。
2.散点图
3.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
ˆx a <1>回归直线方程: y ˆ b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 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 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3.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比较多时,首先把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 事先确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 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2)特点:
①无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②等可能性:试验结果在每一个区域内均匀分布。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3)计算公式: P( A)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
7.条件概率 (1)定义: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B|A)来表示。
概率与统计的关系及应用

概率与统计的关系及应用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应用。
一、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可能性的数学分支,它通过对可能结果的量化,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在概率论中,我们用事件的概率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中0表示不可能事件,1表示必然事件。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和预测。
统计学有两个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平均数、方差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推断统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概率与统计相辅相成,概率提供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而统计学则通过概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概率与统计的关系概率与统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概率提供了统计学所需的数学工具和理论基础。
1. 概率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概率论和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某个随机现象的结果,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如X)。
概率论研究的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而统计学则通过对随机变量的观测和实验,来对其概率分布进行推断和研究。
2. 概率与统计的推断统计学的核心任务是对总体进行推断,而概率论提供了统计学中的推断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统计学可以得出关于总体的推断和结论,这一过程中涉及到概率的计算和推断。
3. 概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概率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假设检验中,研究者根据样本数据和一定的概率模型,来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和推断。
此外,概率还应用于统计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估计。
三、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概率与统计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应用领域为例进行介绍。
1. 金融与风险管理概率与统计在金融领域和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可以通过概率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建模和评估。
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统计与概率的概念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与工具,用以描述和分析随机现象。
统计学和概率论是彼此紧密相关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介绍统计与概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研究和描述事物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统计的主要目标是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并对未知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
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经济学等领域。
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统计学的基础,通过收集样本数据来进行分析和推断。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整体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包括均值、中位数、方差等量化指标。
推断统计是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并给出估计值和可信区间。
二、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概率论研究的对象是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随机事件,并给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
随机事件是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或不发生的事件,例如掷硬币的结果为正面或反面。
样本空间是指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例如掷硬币的样本空间为{正, 反}。
事件的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介于0到1之间,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其可能性越高。
三、统计与概率的关系统计学和概率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们在理论和应用上互相依赖。
统计学可以利用概率模型来进行推断和预测,而概率论则是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统计学中的推断统计依赖于概率模型,通过概率分布来描述样本数据的变异性和误差。
基于概率模型,可以通过统计推断方法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和预测,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概率论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统计学中的推断统计,例如用概率分布来描述随机误差、计算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
概率论还与风险分析、金融工程、信息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联系。
总之,统计与概率是描述和分析随机现象的重要工具,它们密切相关且相互依赖。
统计与概率的关系

统计与概率的关系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有着紧密的关系。
统计是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或推断的一门学科。
而概率则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数学工具。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统计与概率常常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统计学中的概率论部分。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通过概率论,我们可以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预测和推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概率论来计算掷骰子时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或者计算在一批产品中出现次品的概率。
这些概率计算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统计推断中。
统计推断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的方法。
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我们需要根据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结合概率论的知识,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
例如,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一部分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推断,来估计整个人群的特征。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概率论中的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等知识。
统计与概率的关系还可以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统计和概率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一种药物的疗效,或者预测某种疾病的发生概率。
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股票的涨跌概率,或者估计某种投资产品的风险。
在工程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产品的可靠性,或者预测设备的寿命。
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统计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和推断;概率则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
统计与概率在统计学中的概率论部分以及统计推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数据的随机性
数据的随机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方面对于
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
律。
两个案例:摸球、上学时间。
史校长的采访 我并不是反对前一种教法本身,而是说如果这 么教,蕴含的随机思想并不强,学生也不感兴趣, 都知道了概率为什么还要做实验。而后来的这种教 法,学生体会到每一次摸的结果事先都不知道,但 是摸多了能够帮助我们做一些判断。这样一来,学 生既体会了随机,又感受到了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我想这种类似于“猜谜”的活动学生也会很有兴 趣”。
平均数案例
2. 师: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 (这里要明确调查六岁儿童的身高,渗透抽样调查的想法。学生 结合平均数的理解,回答调查完了可以计算平均数。) 师:总结:我们同学真了不起,既能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又能想到可操作的办法。那我们一起看看实际是怎样做的。 据统计,目前我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厘米,女 童身高平均值为118.7厘米。 和你们想的一样,市发改委就是参照了我市6岁儿童的平 均身高,才确定了免票线的高度。看来,这平均数的作用真是 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
流。)
验证类(淡化)
生1: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9/10,因为有10个球,其中9 个是白球。 (大家都表示同意)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分小组摸球,记录摸球的结果,验 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体会随机类
组织小组活动:盒子里有3个黄球、3个白球。每次摸 出1个,摸之前先猜猜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每次你都猜
限定的金额内考虑学生最喜欢吃的一种或几种水果,
或者其他的原则。
案例
(2)鼓励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例如,可以采
取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可以全部提案后,同学轮流在
自己同意的盒里放积木的方法等等。必须事先约定, 每位同学最多可以同意几项。 (3)收集并表示数据,参照事先的约定决定购买水 果的方案。
要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购买方
数据中蕴涵着信息(第二学段)
在上面的例子中,已经引导学生对全班同学
的身高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在这个学段中,要
求学生结合以前积累的身高数据,进行进一步的
整理,然后进行分析。
数据中蕴涵着信息(第二学段)
整理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例如,条形统
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高度段的学生数及其差
异;扇形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不同高度段的学
《标准》在三个阶段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 也成为了统计内容的首要主线。在第一学段中,提 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在第二学
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案例
新年联欢会准备买水果,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吃
的水果,设计购买方案。
[说明] 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体会数据调查、数 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此例可以举一反三。教学中 可作如下设计: (1)全班同学讨论决定购买方案的原则,可以在
史校长的采访
实际上这种“猜谜”绝不是“瞎猜”,在
《标准》案例40的说明中给出了这种推断背后的 科学依据,也就是虽然不能保证估计得完全一致, 但能保证在一定实验次数下,估计值与实际情况 相差不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史校长的采访 实际上,如果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1个白球, 可以知道摸到红球的概率为4/5(也就是8/10)。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保证有80%以上的可能使得 “摸到红球的频率在7/10到9/10之间”,需要摸 27次以上;保证有95%以上的可能使得“摸到红球 的频率在7/10到9/10之间”,需要摸60次以上。
案没有对错之分,但要符合最初制定的原则。
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第一学段(《标准》例19):对全班同学的 身高进行调查分析。 [说明] 学校一般每年都要测量学生的身高,这为学 习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资源,因此这个问题可 以贯穿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根据不同学段的学 生特点,要求可以有所不同。希望学生把每年测 量身高的数据都保留下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 在第一学段,主要让学生感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 一些信息。
数据分析观念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
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
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案例 :售货员的人数
商店经理要合理地安排售货员的人数。售货员过 多显然对商店是浪费,售货员太少将使一些顾客离去
而减少商店收入。安排多少售货员依赖于顾客的人
它们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第二学段还将学习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 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64 110 85 50 120 130 140
168
出生
2
4
6
8
10
12
15
18
小婷身高统计图
180 164 160 140 130 140 120 110 120 100 85 80 50 60 40 20 0 出生 2 4 6 8 10 12
平均数案例
2.出示:儿童乘车免票线“长个”了的标题。 师:你知道什么叫“儿童乘车免票线”吗?没错,就是这 条线,我们来看看(图略)。 经过市发改委与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京市六岁以下儿 童1.1米乘车免票线提高到了1.2米。 师:为什么要提高? (学生自然会想到:孩子们都长高了。) 师:我们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的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们可以调查一下。)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
尽可能多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数据,并且
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
是单纯地名词、计算方法等的掌握。 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统 计图。总之,“统计学对结果的判断标准是 ‘好坏’”,而不是“对错”。
专题三
统计与概率(三)
平均数案例
(3)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条信息。出示:我国人均水资源 只有2300立方米,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 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师:请大家静静的读一读这条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这里想让学生通过名次下降或贫乏再次提起对平均数的理 解。“贫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那么多水,怎么用贫 乏来形容我们国家了呢?) 总结:言之有理,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了,光比总量是不行的,还要看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好, 那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更应该去节约用水了。
北京城市女生身高生长情况统计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86 49
103
121
133
146
156
162
163
出生
2
4
6
8
10
12
15
18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64 110 85 50 120 130 140
168
出生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分类的方法,分
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开始。在此基础上, 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 整理数据的结果,而不学习正式的统计图表或 统计量。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方法
在第二学段,学生将学习条形统计图、扇形
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常见的统计图,并且能用
对了么?
体会随机类
生1:黄球和白球摸在手里的感觉不一样! 师:(饶有兴趣地)真的吗?让我们见识一下! 生1:(摸出一球,没看前猜测)黄色! (拿出后是白 色,生1低头坐了下去。) 师:怎么不试了? 生1:没有信心了。 师:怎么就没有信心了? 生1:摸在手里分辨不出来.
体会随机类
统 计
事实上,现在的数据不仅仅是数,图是数 据、语句也是数据。只要蕴含着一定信息,无 论是什么表现形式,就是数据,统计能帮助人
们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
——史宁中
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 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 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 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174
176
121
6
135 142
8 10 12 15 18
90
2
4
52
出 12
170
15
171
18
111 88 49
120
131 139
出生
2
4
6
8
10
12
15
18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出生 2 4 6 8 10 12 15 18
数,而顾客的人数是随机的,事先无法确定。商店经 理有办法吗?假定商店经理知道任一时刻来到k个顾客 的概率p如下: k 0 1 2 3 4 5 6 7 >7
p 0.03 0.10 0.14 0.19 0.21 0.19 0.09 0.04 0.01
案例 :售货员的人数
尽管经理无法预料任一时刻顾客的确切人数。也不排
平均数案例
3. 那你们能利用平均数帮我解决判断一件事情吗? 出示据统计,周一至周五晚高峰时,平均每小时需要通过 1号桥的车辆为1756辆,需要通过2号桥的车辆965辆(两 个桥的宽度等条件差不多)。王老师回家这两条路都可以, 并且驾车路程差不多你们觉得我走哪好?那我走那一定快 吗?为什么? (学生建议教师走2号桥,但偶尔也不一定快) 总结:同学们理解得很好,平均数可以用来作参考,但是 它反映的只是一般情况,并不能反映出某种特殊情况。
除某一天一个顾客也没有,而另一天有上百名顾客涌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