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宗元与他的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

小学生必读寓言故事通用12篇小学寓言故事篇一有一天,柳宗元得了重病,脾脏肿得很大,而且时常心脏悸闷。

他急忙请一医生治病。

医生察看病情后说:“依你现在的病情来诊断,服食茯苓应当最见疗效。

”第二天,柳宗元就叫人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茯苓来,自己煎着吃了。

结果服药之后,病不仅不见好转,相反地更加重了。

柳宗元非常生气,派人把医生找来,责怪他医术不精,开错了药方。

医生听了柳宗元的话十分奇怪,自己行医多年,这种病也见过一些,的确是对症下药的。

他便提出看看药渣子,是不是药买错了。

医生一看药渣,一阵惊呼:“唉呀,这全都是老山芋呀!是那个卖药的骗了你,你不辨真伪买下来。

你自己糊里糊涂不识货,现在却又来责怪我,你也太过分了。

”柳宗元吃惊地望着药渣十分惭愧,慢慢又愤恨起来。

从这件事推广开想,有不少事是与之类似的。

人世间,拿着老山芋去冒充茯苓出售,使得人家病情加重的事,其实多得很!又有多少人能够辨别其中的真伪呢?小学生寓言故事篇二鸡有翅膀,但它们飞得不高。

大头儿子说:“我要让它们像小鸟一样飞!”爷爷听了说:“行啊,可你要训练它们,它们就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大头儿子第一个星期是这样训练它们的:他把鸡抱起来往远处一扔,鸡便拍着双翅扑愣愣朝前飞几下,再落到地上;第二个星期大头儿子把鸡放到鸡窝顶上,把米撒在地上,引诱鸡飞下来吃。

开头两只鸡都怕,后来公鸡勇敢起来,一低头往下一飞,哈!它吃到了米。

胖母鸡也紧跟着飞了下来。

第三个星期,大头儿子抱着鸡,想爬到爷爷奶奶住的房子的屋顶上去练,结果被奶奶挡住了:“不行,鸡摔坏了可以杀了吃,要是你摔坏了怎么办?”大头儿子没办法,只好带着鸡到院子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上去练。

大头儿子搬来一条长木板,靠在老槐树的树干上,就张开双臂把鸡往木板上赶。

鸡不愿意,大头儿子只好把它们抱上去,然后抓出一大把米使劲往树窝里撒。

两只鸡终于明白了,嘀笃嘀笃从木板上走到树上,冲着树窝埋头吃起米来。

等它们吃完,大头儿子便在树下拍着手说:“飞!飞!快飞下来!”两只鸡便一前一后飞落到大头儿子身边,飞得可好啦,就像两只大鸟。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第17课《柳宗元》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柳宗元是一位风流倜傥、豁达开朗的官员,他以饮酒、游乐、写文章并喜欢相通达政治风云而责无旁贷,是大唐朝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文人。

他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他修身养性的追求却备受嘲笑,也让他深感无奈。

柳宗元在一次宴会上,与一位偏见人士蔡京发生了一番争论。

蔡京认为柳宗元荒废了才华,对他的修身养性非常不屑一顾。

柳宗元深受打击,决心离开宴会,前往边疆任职。

他希望在边疆习武修身,使自己更加强大和充实。

经历了许多风雨,柳宗元在边疆度过了很多艰苦和寂寞的时光。

他每天都刻苦修炼,提高武艺,并在时间充裕的时候,继续写作。

柳宗元不仅注重武艺,还在边疆看到了人民的苦难,他决心改变他们的困境。

柳宗元所在的地区正面临着当地官员的贪污腐败和黑恶势力的欺压。

柳宗元不忍看到百姓受到欺凌,决定站出来做正义的使者。

他检举了贪官和黑帮头目,并曝光了他们的不法行为。

他还组织了家乡的士子和勇士,与黑恶势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经过几番厮杀和努力,柳宗元战胜了黑恶势力。

而他的勇敢行为,也让百姓们深感敬佩和感激。

柳宗元带领着人民迈向了繁荣和和平的新时代。

他改变了家乡的命运,消除了贫寒的根源。

柳宗元的事迹被后人流传,并成为一段佳话。

他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铭记在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有才华和追求,更要有担当和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故事中的柳宗元,以其才华和正直的品质,在修身养性和追求政治梦想之间找到了平衡,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自己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柳宗元一样,修身养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并为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柳宗元的故事极具启发性,也让我们深感敬佩。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故事讲述了一只驴子被运到贵州,由于当地还没有见过驴子,所以看它是个庞然大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

下面是这个寓言故事的全文: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人就运了一头驴子到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驴子每天吃一点草,喝一点水,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后来,它慢慢地靠近山上的老虎,老虎看到它时,非常惊讶驴子的体积庞大。

驴子经常摇动耳朵,发出轰轰的声音,老虎就更加害怕了,以为驴子是个怪物。

有一天,老虎出来寻找食物,远远地看到了驴子。

驴子也看到了老虎,便大声嘶叫起来。

老虎吓得跑回了深山。

但老虎不甘心就这样被吓倒,又慢慢地靠近驴子。

驴子愤怒了,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大喜,心想:“原来它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啊!”于是猛然扑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本事。

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而不是依靠虚张声势和装腔作势来吓唬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强大、很成功的人或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大。

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自豪和自信。

但是,如果我们过于骄傲自大,就会忽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最终导致失败和惨痛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黔驴之技〔含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语义:贵州无驴,有人引入一头,放养在山下,老虎见它庞然大物,又叫声洪亮,很害怕,便躲开了;后来,逐渐接近它,并加以戏弄,驴大怒,只踢了一脚,老虎遂知,本领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

比喻虚有其表,本事有限〔已经使用完了〕,或表面上很庞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柳宗元画像出处:1、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2、后晋·刘昫《旧唐书·柳宗元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柳宗元传》;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传》。

二、柳宗元少年天才,进士、词科双及第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藉河东〔山西运城〕,出身门阀士族,祖上“世相重侯”。

到了武则天时,家族已经衰落,但仍历代为官,其曾祖、祖父都做过县令,父亲柳镇为京官,任侍御史。

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但也家道中落。

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家中尚有俩姐。

他是神童式天才,小时家教从母,与姐比试,“精敏绝伦”,为文赋诗,“卓伟精致”。

12岁,其父到江西任职,他随父游历,参与社交,接触社会。

能诗善文的父亲,与善良信佛的母亲,对他积极用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93年,他21岁,与刘禹锡为同榜进士,官校书郎。

5年后,他又博学宏词科及第,授集贤殿正字,赐书3000卷。

803年,太子侍读王叔文视他为奇才,荐为礼部员外郎。

805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10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任上,享年47。

三、柳宗元著名文学家,卓越政治家柳宗元,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天才绝伦,诗文卓伟,盛年而逝,实在可惜!可他的文学业绩,却是光辉灿烂的,留下作品600多篇〔首〕,主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由刘禹锡汇编为《河东先生集》45卷,加外集2卷。

柳氏寓言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柳氏寓言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唐 柳宗元
关于柳宗元
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故人称柳河东。 21年(805),唐顺宗即位,33岁的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协助王叔文
等改革弊政,为反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的大 事。王叔文革新集团执政不到7个月,因遭宦官和豪族大官僚的联合反 扑而失败。宪宗即位,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10年,艰苦生活 的磨练,辛勤的创作,使他在文学上获得了卓越的成就。著名的《永州 八记》就写于这个时候。有《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以及 《小石潭记》等。 元和10年(815),柳宗元奉诏回京,但旋即又改贬为柳州(现在属广 西)刺史。柳州所处荒僻,环境恶劣,柳宗元尽力为百姓做了不少兴利 除弊的好事,如释放奴婢、组织开垦荒地、兴办学堂、破除迷信落后风 俗、发展文化卫生事业等。4年后卒于柳州,年仅47岁。世人又称他为 柳柳州。
艺术手法:对比和类比
作用:突出论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寓言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 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
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 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 蛇添足》
柳氏寓言
柳宗元以高度駕御文字的能力,鋪寫寓言式 散文,故事中的結構更緊湊、人物更鮮活、 說理更深刻,文章的語言在高度鍊達中透 顯 出藝術性。此類作品的代表作如《蝜蝂記》 《臨江之糜》《黔之驢》等。
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 “韩柳”合称 • 骈文、古文和古文运动
骈文:骈偶四六,两两相对,一般为四六句,华而不实 古文:是韩愈提出,实为先秦散文,与骈文相对立的一种 散文,是不压韵的散文。 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散文传统,因此 人称古文运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文以明道”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关于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写过一篇《蝜蝂传》,说有一种小虫子名叫蝜蝂。

它有个习性,就是特别喜欢背东西,看到什么就背什么,它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虽然疲惫不堪,但却不愿停止,最终蝜蝂被压得爬不起来。

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拿掉背上的东西,可是它缓过来劲儿,还能继续爬行后,就又开始像原先那样接着抓取东西背上。

这种小虫还喜欢往高处攀爬,直至用尽力气,摔死在地上。

柳宗元对这些人是这样评论的:“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这些人的见识与小虫无异,实在可悲。

此外,柳宗元还写过一个《永某氏之鼠》的寓言,说永州有个人非常迷信,他因属鼠,便以为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

家中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打杀老鼠,仓库厨房也任凭老鼠横行而放任不管。

于是,老鼠们奔走相告,其他地方的老鼠蜂拥而至,大吃大喝也无灾祸。

就这样,他家再无一件完整的东西。

白天,老鼠与人在一起活动,晚上,老鼠响动让人无法入眠,即便到了这个地步,这人也不觉得讨厌。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
黔驴技穷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极为有限的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该成语出自唐朝柳宗元《三戒·黔之驴》:“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原文如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黔驴技穷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多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运了一头驴回贵州,可是一时又不知该派什么用
场,就把它放到山脚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出来觅食吃,看到了这只驴,认为它很厉害,就想吃掉它。

但是老虎发现这只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只是会叫而已。

于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官宦世家少年大才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官宦世家少年大才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永贞革新 ,年少得志
柳宗元21岁进士及第,名声大振,同时中进土的还 有他的好友刘禹锡。26岁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 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29 岁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两年后被调回长安, 任监察御史里行。这个职位使得柳宗元可以结识官 场上层人物,如帝师王叔文。 两年后,顺宗继位,任用王叔文、王伾实施改革, 柳宗元、刘禹锡均为改革派大将。 “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
用一句话来概括 1橐驼的秘诀 顺应树木的天性
2他植者失败的原因 违背树木的本性
3长官的特点
好烦其令
思考:橐驼其人其事是否真实?
写作本文的目的: 揭露和贬斥了中唐时期吏治繁政扰民、伤民 的弊端。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以及改革 政治的愿望。
始:(1) 当初,刚开始 [at first]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2) 刚刚,才 [just, only then] “千呼万唤始出来”
何:“担也”,本义“肩扛”,后作“荷” 《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 什么 [what]。“来者何人”,“这有何难” (2) 哪里 [where]。“笑问客从何处来” (3) 甚;多么 [very;how]。“水何澹澹” (4)何必。“羌笛何须怨杨柳 ”
仕途不幸,文坛之幸
永州十年,柳宗元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柳河 东全集》得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刘禹 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十余篇,创作《陋 室铭》、《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患难之交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再贬播州刺史(贵州遵义),柳宗元再贬柳 州刺史(广西柳州市)。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 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 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 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宗元客死柳州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 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并 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可以说没有刘禹锡,也就 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柳宗元与他的寓言故事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蒲州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

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

柳宗元所处的年代,唐王朝正处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急剧走向衰败的时代,柳宗元积极参加了力图改革的“永贞革新”,由于改革的失败,柳中元、韩愈等人遭到“系囚”待遇,被流放任永州司马。

虽然政治上遭到打击,忧国忧民之心不改,配合韩愈开展“古文运动”,创作了大量的古文,以针砭时弊,作为斗争的武器。

他的论说文中如《捕蛇者说》,杂文如《永州铁垆步志》、《鞭贾》,传记文如《宋清传》等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成分。

创作了《负版传》,塑造了一个小虫的形象,是一篇艺术性很高的寓言故事。

在他的文章中,大量的运用了寓言故事,以曲折隐晦的方式表达他的政治主张,反映现实黑暗的政治现状。

他的《三戒》、《负版传》、《骂尸虫文》《赠王孙文》都从不同程度抨击了统治者的贪婪、狠毒、卑劣和虚伪;《辨伏神文》、《衰溺文》对当时的虚伪、自私的风气进行了抨击。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不仅是深刻的典型性和现实性的完美结合,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些规律性的认知。

像《黔之驴》就给人讲了庞然大物并可怕的道理。

柳宗元运用叙事和描写技巧来生动的描绘寓言形象取得很大的艺术成就。

《勇谋氏之鼠》活画出群鼠猖獗横行的形象。

在《牛赋》中描写了牛与驴两个对立的形象,反映了柳宗元的人生理想和对现实的激愤。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结构和情节,复杂而清晰,如《黔之驴》就反映了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层次分明,故事曲折。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而生动,意尽言止,不拖泥带水。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十分注意发挥形象思维,寓言创作注意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形象,充分运用散文技巧,确立了寓言故事在文学上的地位,他在寓言创作上的成就,是对中国文学史的卓越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