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卓越法律人才高校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我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应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实现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发展。
地方院校制定以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强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适合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通过参与地方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11月23日,公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
该计划旨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大量未能入选该名单的地方高校而言,将在获得中央教育资源支持方面落后于入选院校。
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和培养基地入选标准也给地方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如何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变革,自觉按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决定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未来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一、地方院校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专业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毕业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
因此,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方案及首批培养基地名单,意味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致力于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教育计划,它包括了学术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旨在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支持和机会。
本文将从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以及评价标准几个方面全面介绍该计划,并探讨其对法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影响。
一、计划背景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当前法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法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满足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二、计划目标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的能力和素养。
2.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法律人才,使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更具竞争力。
3. 引导法学研究方向向国际化、前沿性和实践性方向转变,提高法学研究的水平和贡献度。
三、计划实施方式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教育。
该计划将为法律专业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多元化、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学术研究生活、出国交流等。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将更加创新和多元化,例如利用网络教育、线上学习、MOOC等方式,提高教育效益。
2. 职业培训。
该计划将为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职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包括法律实务、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助力他们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
3. 实践经验。
该计划将为学生和职业人员提供实践经验,包括实习、实地考察等,使他们真正地了解和感受法律工作的实践性和复杂性,提高法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评价标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质量。
该计划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将包括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等方面。
全国法学专业10强院校

全国法学专业10强院校NO 1 北京大学2019年2月20日,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正式签署法学本科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开设五年制本科双学位项目,培养通晓内地与香港法律的复合型人才。
北大法学院学科齐全、名师云集,开展的法学教育涵盖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在职法硕、法学博士等多个层面。
北大法学院现有学科中的刑法学、经济法学、法理学和宪法行政法学是全国重点学科。
NO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
作为重点学科,法学在该校得到足够重视,施行小班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敢于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
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校重视度上,法学这一专业较其他学科都相对重要些。
这可能也是人大法学排名在前原因所在。
NO 3 清华大学清华法学院有高质量的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并且是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本科教育,按通才培养理念,只设法学专业。
研究生教育,设有法学一级学科所涵盖的除军事法学外的所有专业,并设有法律硕士项目和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法”硕士项目。
NO 4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以法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法学专业是学校的主要专业,该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0%左右。
考生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后将随机分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律职业人才。
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能够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华东政法大学》简介精选PPT

学校官网:/
招生电话:(021) 67790220
谢谢!
华东政法大学
院校简介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 华政”,位于中国上海,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 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创 始成员、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 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重点大学,被誉为 “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 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重点信息
* 重点学科数量:1
* 硕士点数量:45
* 博士点数量:15
* 学校院士数量:0 * 是否双一流:否 * 综合满意度(5分制):4.4 * 环境满意度(5分制):4.8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源路555号
电子邮箱:zsb@
法学界“九大名门”

法学界“九大名门”法律行业很看重“出身”,这里的出身指的是法学领域人人皆知的“五院四系”,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们被戏称为出身“名门”,在人才市场上颇受欢迎。
“五院四系”指五所政法类院校和四所大学的法律系,占据着法学界的半壁江山。
这是国务院和教育部共同提出的概念,旨在将优秀的法学资源集中起来,树立榜样,带动各个高校的法学专业蓬勃发展。
除了我们已经重点介绍的“五院”之一的中国政法大学和“四系”之一的北京大学法学院,“五院”还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四系”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吉林大学法学院。
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华东政法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由上海市管理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__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被评为A,政治学被评为B,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评为C+。
法律史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A+、A、A-),分别是应用经济学、法学。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分别是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民商法学;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国民经济学等。
五院四系详细解析

五院四系是指我国著名的五所政法院校及其法律专业:中国政法大学(原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原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中南政法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
这五所学校是新中国建立时第一批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法律人才。
四系包括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和吉林大学法律系,这四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全国享有盛誉。
具体来说,北京大学法律系是第一个恢复招生的全国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可以说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一块“试金石”,为中国法学教育培养了无数英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效仿的样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建立得比较早的院校,它对于中国法学教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武汉大学法律系自建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如今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吉林大学法律系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从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实务的专家学者,成为立法和司法实务部门的中坚力量。
五院四系各有特色,师资力量雄厚,毕业生广布法律界各领域,为我国法治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报考五院四系需要考取比较高的成绩,对于法学有浓厚的兴趣,同时需要做好持久学习的准备。
这些高校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法律界、政界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总之,五院四系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优秀传统,培养了无数优秀的法律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和法治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推动法治的发展,加强法治建设。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

2020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目、分数线、考研经验汇总院校简介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上海市,简称”华政“,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
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
专业介绍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于1996年开始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首批招生单位。
法学院是第一、二、三届(现任)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所在单位。
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JM)是专业型硕士学位之一,我国自1996年试办法律硕士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设置。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法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拟入选高校名单
一、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0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广东商学院广西大学海南大学
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
1 / 1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
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2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
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
三、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2个)
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甘肃政法学院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大学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