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保尔·瓦雷里
〔1871—1945〕 瓦雷里是一位学者型诗人.瓦雷 里的诗学强调"清醒意识"的作用,把创 作看作一种主动自觉的艺术追求,其 实质在于运用理智支配下的形式与结 构,对感觉经验进行整理综合.他借鉴 通感论,致力于捕捉复杂多样的感官 印象,着意表现其内在联系,暗示情感 体验的变化及其所蕴含的主客观秩序 的共鸣呼应,进而赋予象征意象以非 同凡响的个性.代表作《海滨墓园》.
未来主义
20世纪最先出现于意大利、继而波及全欧的一种 文艺思潮.未来主义无论是对文学艺术创作,还是对现 代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社会人生的审视,都具有极 大的影响.它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彻底 抛弃艺术遗产和传统文化;歌颂机械文明和都市混乱, 赞美"速度美"和"力量";主张打破旧有的形式规范,用 自由不羁的语句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意大利的菲 利浦·马里内蒂〔1876——1944〕是未来主义的创始 人和理论家.法国的阿波利奈尔〔1880——1918〕是 一位从浪漫主义转向未来主义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烧 酒集》.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的 一些早期创作也属于未来主义的作品.如:《穿裤子的 云》〔1912〕等.
超现实主义的其他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的风云人物还有苏波、艾吕 雅等一批激进文学青年.其团体在运动发展 过程中历经改组分化.就总体而言,他们接受 马克思"改造社会"的观点,热心投身现实斗 争;同时强调思想革命,坚持独立自主;不 过更加向往绝对自由,倾向无政府主义.
意识流小说
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 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 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理逻辑去组织故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 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 结果。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主要受亚里士多 德“摹仿说”的影响,特别是19世纪中期的现 实主义文学,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 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19世纪后 期,作家们开始感觉,以往的文学,过于强调 再现外部客观世界,而主观内在因素被忽视了。 于是,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 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 世界的真实展示。现代主义文学基本上倾向于 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释名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 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 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 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中后叶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飞速发 展。科学对人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 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制下,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 化程度加深,西方人精神上的恐惧不安加剧。加上二 十世纪初欧美社会的各种现代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动摇 了宗教信仰,使人对人的本性产生怀疑,对未来的命 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流派众多,价值观念的取向复杂而 多元,但它们作为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文学 思潮,又具有一些基本一致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一点,就是 “反传统”,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明显不 同于(或曰“超越”了)传统文学。具体如 下: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概述1.1 文学发展的背景1.2 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1.3 现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4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与作品第二章:白话文运动的兴起2.1 白话文运动的原因与意义2.2 鲁迅与白话文运动的贡献2.3 鲁迅的主要作品与影响2.4 学生练习阅读鲁迅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第三章:文学革命与新文学创作3.1 文学革命的背景与意义3.2 郭沫若与新月社的文学创作3.3 茅盾的小说创作与现实主义文学3.4 学生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实第四章: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4.1 抗战文学的特点与主题4.2 巴金的《家》与抗战文学的情感表达4.3 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市井生活的描绘4.4 学生讨论抗战文学的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第五章:现代文学的多元发展5.1 现代文学的多样化趋势5.2 沈从文的《边城》与乡土文学的兴起5.3 张爱玲的小说与都市文学的兴起5.4 学生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特点,进行文学创作练习第六章:解放区的文学创作6.1 解放区文学的背景与特点6.2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6.3 赵树理的小说与农村题材的文学6.4 学生探讨解放区文学的政治与艺术价值第七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7.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7.2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女性文学7.3 艾青的诗歌与民族精神的抒发7.4 学生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表达第八章:改革开放后的文学新潮8.1 改革开放与文学的新趋势8.2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与魔幻现实主义8.3 王安忆的《小鲍庄》与城市经验的书写8.4 学生讨论文学新潮对传统现实主义的挑战与拓展第九章:现代主义文学与实验文学9.1 现代主义文学与实验文学的定义与特点9.2 北岛的诗歌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探索9.3 残雪的小说与实验文学的风格9.4 学生分析现代主义与实验文学的创新之处第十章: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10.1 当代文学的多元趋势与跨文化影响10.2 莫言的《蛙》与当代文学的国际影响10.3 网络文学与数字时代的文学新形态10.4 学生探讨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第十一章:台港澳文学11.1 台港澳文学的特色与历史背景11.2 台湾文学中的乡土文学与都市文学11.3 香港文学的现代性与地方色彩11.4 学生分析台港澳文学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第十二章: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12.1 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影响12.2 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12.3 张艺谋的电影与文学关系12.4 学生讨论文学与电影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第十三章:中国现代文学与戏剧13.1 现代文学中的戏剧创作13.2 曹禺的《雷雨》与现代戏剧的成就13.3 老舍的《茶馆》与戏剧的社会关怀13.4 学生分析现代文学戏剧的艺术特色与社会意义第十四章:中国现代文学与美术14.1 文学与美术的交融14.2 现代文学作家与美术家的合作14.3 文学对美术创作的影响14.4 学生探讨文学与美术的互动关系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文学的传承与批评15.1 现代文学的经典化与传承15.2 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15.3 学生练习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15.4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批评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围绕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涵盖了不同阶段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文学流派
文学是作家对于人类生存状态进行审美观照 的产物。
二十世纪的世界文学走出了长期以来那种以 某一流派主导整个时代、以某一巨匠称雄整个 世界的传统模式,而呈现出多种流派或先或后 地同时存在、各行其道、各领风骚的态势。
在文学内部,有两种理论对作家们的艺术追求 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世界文学”理论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 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歌德
3、捕捉本民族的历史机会,率先表现人类后 来才会体验到的生活。
(二)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文艺理论 20世纪以前的作家:写什么 20世纪的作家:怎么写 文学的成功不在于传达的内容如何,而在于
选择的形式如何;文学家的功绩在于以独特 的形式表现时代的情绪,以及把内容转化为 形式。
二十世纪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由大 一统走向了多元化。
第三、创作的三动因。 1、创作是白日梦,“自我”是作品中的
主角。 2、创作源于游戏,是孩提时的游戏的
延续。 3、创作动因不是现实对人的作用,而
是“里多比”,即性。
在形形色色的反理性哲学中,对现代 主义文学影响最大的,是以法国哲学家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把人的存在作为全部哲学的基 础和出发点。
“现代的”、“创新的”的内涵。
世界文学史上把这种反现实主义、主张非 理性和自我表现的文艺现象,笼统称为现代 主义文艺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 广义的现代主义,是指迄今为止的所有现 代主义文学艺术思潮流派 。 狭义的现代主义,是指规范的现代主义文 学内容和思潮流派。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二、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发展到今日,大致经过三 个阶段:
(一)19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现代派的确立和兴 起时期。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与写作技巧

现代文学作品赏析与写作技巧
当代文学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每一部作品都 是作家心灵的抒发。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和创作 者能够认真赏析现代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 写作技巧和文学修养,为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 量。
感谢观看
THANKS
● 03
第3章 现代文学作品的写作 技巧
人物塑造的技巧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是至关重要的。通 过刻画人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作家能够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活立体。细节描写是展现人物特征的 有效手段,同时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和成长过程也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技巧。
情节设计的技巧
01 紧凑性和连贯性
提高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确保封面视觉效 果突出
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宣传 作品
01 制作宣传海报
吸引眼球的设计和内容
02 发布新书消息
提前预告新作品发布计划
03 与读者互动
回复读者评论和提问
作品评价与反馩
读者反馈
收集读者意见和建议 关注读者评论情况
专家评议
参加文学奖评选 接受专家学者批评
学习借鉴
借鉴他人创作经验 吸收他人意见和建议
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创新表达
突破传统形式, 追求创新和个性
人性探索
称颂人性的光辉 和探讨人类内心
的复杂性
社会关注
注重对当代社会 现实的关注和批

现代文学作品的流派
01 现代主义文学 02 后现代主义文学 03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家
弗朗茨·卡夫卡
《变形记》 《审判》
詹姆斯·乔伊斯
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总结
深入人物内 心
展现人物独特性 和成长过程
选择适合故 事的叙事结

展现人物关系和 情感变化

《现代主义文学》课件

《现代主义文学》课件

威廉·福克纳
要点一
总结词
南方文学与意识流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福克纳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意识流和多角 度叙述手法闻名。通过对南方历史、文化和人物的深刻描 绘,福克纳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的 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运用多角度叙述手法,展现了南方 家族的衰败和人的精神困境。
萨缪尔·贝克特
主题与风格比较
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经验、心理现实和社会疏离,而 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更加关注语言游戏、文本解构和反叙 述。
风格
现代主义文学以形式创新、意识流和象征主义为特点, 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采用碎片化、拼贴和元叙述等手法 。
叙事结构比较
现代主义文学
重视情节和故事的结构,采用非线性、多视角和断裂 的叙述方式,打破传统的故事情节和时间线。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和矛 盾,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有助于引 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02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表现主义
总结词
强调主观感受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详细描述
表现主义文学流派强调对内在情感和主观体验的直接表达,不拘泥于传统叙事 结构和客观现实。它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来揭示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以 及对外部世界的独特感知。
总结词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详细描述
通过描述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在都 柏林一天的生活,展现了现代社会中 人的精神困境和迷茫。小说运用了大 量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手法,突破了 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追忆似水年华》
总结词
回忆录式小说的典范
详细描述
通过对主人公马塞尔·普鲁斯特一生经历的回忆,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 的风貌。小说以回忆录的形式展开,通过对往事的细腻描绘,揭示了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综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它的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于是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成为其基本特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特征是在四种基本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扭曲和严重的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

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是由现代资本主义关系的腐蚀作用所造成的,它们是在巨大压力下被扭曲的。

现代派文学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也正在此。

异化: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

《资本论》前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后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标志:反传统非理性现代主义文学亦称为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在20年代出现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形成第二个高潮;50、60年代以来,现代主义在理论和创作都又较大的发展,被称为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19世纪末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社会因素: 20世纪混乱的社会现实(人欲横流,道德沦丧)思想基础: 非理性主义哲学 (法国诗人韩波认为波德莱尔和美国作家爱伦▪坡开辟了“现代主义”,并由此开始对理性精神的讨伐。

)现代主义分:前(期)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前(期)现代主义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70年代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章概论一、现代性:○1时间概念,相对古代而言,指某一思想、现象的性质是现实、当下、此刻的○2价值判断,相对崇古者:古代包含:经典、范本、精美等价值评估(循环论)现代性的指称意味:短暂、不可靠、无规范性(进化论)相对创新者:现代性意味:创新、进步、新潮、科学合理等。

○3功力机制:时空分离、脱域、反思性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

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

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三.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性、反思性)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合而成的文学思潮,总体上还是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思想特征:表现为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1、都强调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

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

反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为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重要主题。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艺术特征1、象征性。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

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3、意识流。

热衷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 异化程度则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

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 对未来的命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西方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权力意志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等理论和学说,使现代主义文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色彩。

主要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1788-1860)的唯意志哲学和悲观主义。

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权力意志论”。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的本体“生命冲动”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理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说关于潜意识的理论。

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

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

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主要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象派、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其观念演变和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和复杂的,不同的流派与团体往往各有各的主张,但它作为20世纪一个极富于创新和反传统精神的文学思潮,在总体上又有基本一致的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文化是人的外化与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文化批判,本质上是基于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人类创造了文明,但文明在本质上与追求人性自由、追求自然的人相对立。

20世纪高度发展的西方现代文明使人处于严重的异化之中,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化与文明的批判,正基于西方人力图摆脱异化走向自然的愿望,因此,异化也就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四方面表现出来。

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物质世界对人的异化,表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

社会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是社会对个体的人的异化,表现了整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对立。

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就是他人对个人的异
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客观物理世界转向主观心理世界。

现代主义作家视客观实体为非真实,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认为艺术的使命是非写实的、泛表现的,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

在一些现代主义作家看来, 传统文学那种看似逼真的人物和物象描写,实则是一种假象;现实并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紊而不乱的整体结构,而是片断的、琐屑的、非逻辑的无序结构,因此,必须摒弃对人物性格、和一切与之相关的附属品的描绘, 使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理现实。

他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 所关注的不是巴尔扎克式的外在社会结构形态,而是人的精神、心理现象。

如表现主义作家力图展示“本质的东西和藏在内部的灵魂”, 即使写具体的人物和物景,也只是将其作为精神现象的外壳与形式,写物的目的不在物本身,而在与之对应的精神力量。

意识流小说家往往把人的意识流动状态作为客观现实生活加以描写,把转述人的变化的、不可知的、难下定义的精神世界看成自己的主要任务。

现代主义对主观真实和内倾性的刻意追求,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模式。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方式, 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神话式象征的意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诗性揣摸,是将最内在的、最深刻的心灵体悟转化为认识的对象,因而,它的价值就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往往是多义性的。

出于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的需要,现代主义作家不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表象作直观的再现,而往往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形、结构错乱等手段,构建一个象征性的神话式艺术世界,以揭示生活中更深刻、更广泛的意蕴。

艾略特的《荒原》用古代繁殖神性能力丧失而造成的土地荒芜、庄稼枯死来建构一个象征体“荒原”,全诗大量运用人类学、神话学、圣经故事和西方古典名著故事形成一个庞大的象征框架,意象重叠、意蕴纷呈而艰深。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故事背景模糊,主人公无名无姓,是某种观念、思想、意志的代表,他用象征隐喻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一个个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神话世界。

此外,普鲁斯特、里尔克、乔伊斯的创作也往往把读者置于意义的深渊之中,通过不断的阐释和发掘,才能获得审美的意义。

现代主义文学借助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从所指走向能指,形成一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第四,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

现代主义作家处在20世纪这个宗教信仰失落,传统价值观念失落的社会,他们往往从更深层次上思考着人的命运、人的本质和人类前途的问题。

他们觉得人类自身具有恶的根源,人的本质力量有美的一面,又有丑的一面,因而,他们希望通过艺术来表示与人性之恶的抗争,表示对丑恶现实的反抗。

对死亡、黑夜、堕落、犯罪、畸形、变态、疯狂、瘟疫、尸体……描绘,大大超过传统文学,表现出“以丑为美”、“反向诗学”这一新的美学倾向。

不过,现代主义作家的“以丑为美”不是把生活中的丑作为美来肯定,而是企图在丑的自我暴露、自我否定中肯定美,使丑升华为美;他们无情地解剖、否定现实与自我的平庸。

正如波特莱尔所说,“发掘恶中之美”。

因此,在这种美学追求的背后,蕴含着对人生的严肃而崇高的爱。

第五,现代主义文学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某些作家的创作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现代主义作家信奉艺术本体论,认为形式即内容,追求“艺术的非人格化”。

他们对艺术形
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与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反传统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大量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内心独白”、“自动写作”、“偶然结合”、“意识流”以及顿悟、象征、隐喻、暗示等表现手法,对语言、符号、图画、结构、风格技巧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

现代主义对形式技巧的探索与追求,使文学的表现方法得到了丰富与拓展,但是,现代主义在形式与技巧上的革新与实验也并非都是成功的。

「理解掌握」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分期,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哲学基础、主要文学流派和艺术表现特征
思考与练习:
1.现代派文学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2.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起直接影响和作用的哲学流派有那些?它们的主要内核分别是什么?
(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