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空心人》书影
《鸡尾酒会》(《The Cocktail Party》1950年) 书影
《四个四重奏》 (《Four Quartets》) 书影
弗兰茨· 卡夫卡
(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 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表现主 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12—1914年,卡夫卡写成了第一部长篇 小说《美国》 卡夫卡在1918年写成的《审判》是他的第 二部长篇小说,体现了卡夫卡式的艺术风 格。 他的第三部小说《城堡》(1922年)是一 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
马赛尔· 普鲁斯特,法国小 说家,西方意识流小说的 奠基者,现代主义文学先 驱,代表作《追忆似水年 华》
《追忆似水年华》 书影
《喧哗与骚动》书影
《喧哗与骚动》通过对康 普生家庭成员的遭遇变故 和日趋颓唐的精神世界的 描写,反映了美国南方庄 园贵族阶级走向没落的必 然趋势和南方传统价值观 念的沦丧覆亡,在一定程 度上也对资本主义价值标 准进行了批驳。全书共四 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班 吉的部分”、第二部分为 “昆丁的部分”、第三部 分为“杰生的部分“、第 四部分为”迪尔西的部分 “。ow Men》1925年), 描绘了“有声有色、有影 无声”,没有理想、充满 空虚绝望的现代人形象。 诗人中的本质内涵已经消 失,人的存在仅仅是死亡 国土上的一个空架子,成 了“空心人””和“稻草 人”。至此,艾略特进入 了创作顶峰期,并确立了 作为西方现代派诗坛领袖 的地位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前半期流行于西方世界最为复杂的 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最先起源于法国,在第一、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影响全欧,30年代时波 及美国、墨西哥、日本,成为一种国际性文化现象。以 1919年布勒东与苏波合著的第一部下意识书写的作品 《磁场》为开端,到1969年让· 许斯特正式宣布超现实 主义团体解散为终结,相继有半个世纪之久。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萧伯纳 第三节 劳伦斯 第四节 托马斯·曼 第五节 昆德拉 第六节 纳博科夫 第七节 海明威 第八节 索尔·贝娄 第九节 塞林格
2
第一节 概述
3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快速、锐气和新颖的表达模 式,实现了文学主潮的华丽转身,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延续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一、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他兼收并蓄地吸收马克思、尼采等人 的哲学思想和布莱克、易卜生等人的 艺术成就,确立了积极乐观的“创造 进化论”、针砭时弊的社会问题剧和 以反讽、悖谬及讨论见长的“萧伯纳 式”风格。
• 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 奖词称赞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 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浸 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
萧伯纳
康拉德 高尔斯华绥 毛姆
戈尔丁
莱辛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 法国文学
19世纪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的创作确立了现实主义的辉煌,随着20世纪 社会状况和审美观念的急剧变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已 经发生了很多变异。一是长河小说的涌现;二是描写空间的扩大。
罗曼.罗兰
纪德
杜伽尔
杜拉斯
最后伊莉 莎离开息 金斯,嫁 给了一直 追求她的 佛莱第。
二、最受观众喜爱的萧剧——— 《匹克梅梁》
• 《匹克梅梁》的情节引人入胜,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 多种解读,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关于人的社会身份问题。
✓首先,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社 会身份的差别。特权阶级与普通民众 在社会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区隔:一 方面表现为实在性的,主要指占有资 本或财产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符 号性的,即谈吐、举止、品位的差别。 萧伯纳在本剧中着意探讨的是身份的 符号性。

外国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为什么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1、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学;2、开创了俄国写“多余人”形象的传统;什么是“多余人”?是指俄国一些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贵族青年,他们看到了专制的罪恶,又不敢起来反抗,又不与当局合作,又不与下层平民结合。

他们否定既定的价值观念,过着堕落和放荡的生活,寻求刺激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最终一事无成,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标志着一种代表新的价值观念的知识分子阶层从封建体制中逐渐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一支独立的力量来为新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开始萌生,只是由于缺乏社会基础的支持和思想准备不够,所以才处在孤立的境地,才导致“多余人”们更多的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程度不同的悲剧结局。

“多余人”概念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而作为形象则最早出自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了毕巧林、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罗亭、冈察洛夫在《奥勃罗莫夫》中塑造了奥勃罗莫夫等,形成了“多余人”形象系列。

实际上“多余人”在历史上真正失去价值和意义是到了契诃夫的笔下。

《叶甫盖尼·奥涅金》3、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后来以果戈理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家群被称为:“自然派”。

4、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由破落的贵族,处于生计需要所担任的“小职员”、“小公务员”等。

他们身份卑微、薪金微薄,遭人鄙视,长期受着物质穷困和精神压抑的双重折磨,往往命运多舛,结局悲惨。

“小人物”是俄国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狂人日记》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之死》等。

5、开创了各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童话等。

比较好的中篇小说像《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造成安娜的悲剧原因有哪些?1、社会原因: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2、卡列宁的原因:虚伪、麻木不仁。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
3、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 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 结果。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主要受亚里士多 德“摹仿说”的影响,特别是19世纪中期的现 实主义文学,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 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19世纪后 期,作家们开始感觉,以往的文学,过于强调 再现外部客观世界,而主观内在因素被忽视了。 于是,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 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 世界的真实展示。现代主义文学基本上倾向于 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西方现代主义 文学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释名 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美诸多具有反 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复杂性,并涉及绘画、 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 是二十世纪一种很有影响的艺术思潮。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 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社会生活的变化: 19世纪中后叶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飞速发 展。科学对人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得多, 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在新的经济结构体制下,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 化程度加深,西方人精神上的恐惧不安加剧。加上二 十世纪初欧美社会的各种现代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动摇 了宗教信仰,使人对人的本性产生怀疑,对未来的命 运与前途深感悲观与焦虑。

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现代主义流派众多,价值观念的取向复杂而 多元,但它们作为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文学 思潮,又具有一些基本一致的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一点,就是 “反传统”,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明显不 同于(或曰“超越”了)传统文学。具体如 下:

[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概述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艾略特 卡夫卡 乔伊斯 萨特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学主要思潮之一,也是 对受这一思潮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统称。 作为文学思潮,它以反传统为标榜,以内在论为依据, 从个体心灵出发,侧重开掘非理性因素,对文学的观念与 方法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多样化实验,造成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作为文学流派,现代主义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文学现象,可以 概括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文学。它们大都反对传统文化以整 体压制个人、以物质压制心灵、以理性压制感性的弊端, 在艺术上突出孤独个人非理性心理的地位,把文学看作人 的语言化生存,并据以探索文学描写的新对象新方法,在 与传统文学的差异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为西方文学打开了 新的局面。
菲立浦· 托马索· 马里内 蒂
意大利文艺理论家、 小说家、诗人、戏剧家、 未来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和 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整 套反传统理论。他的剧本 《他们来了》实践了自己 的理论主张。《他们来了》 全剧无情节、无人物、无 高潮,总共才几百个字, 三四句台词。该剧对后来 的荒诞派戏剧有较深的影 响。
菲立浦· 托马索· 马里内蒂
意识流小说是1915至 1940年间流行于欧美, 后来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广 泛影响的一个现代主义文 学流派。它突破了现实主 义小说高度关注外部环境 和人物情节的传统模式, 主张直接摹写个人内心的 意识流动,成为一种“或 许是最纯粹的自我表现形 式”。
意识流概念的提出
“意识流”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 提出。他把人的意识描述为一条无法切断的河流,即 “主观生活之流”。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肯定,“真实”只存在于“意 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 弗洛伊德提出只有“潜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现 实”,其本性是反对束缚,不合逻辑,同意识、前意 识混杂在一起,时时处处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要求突破 压抑,实现补偿性满足。艺术是白日梦,一场潜意识 借助象征机制挣脱压抑、获得补偿性满足的白日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约翰· 福尔斯 John Robert Fowles(1926-2005)
曾短期就读于爱丁堡大学。1945 年至1947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 队服役两年。在牛津大学专修法文, 对法国文学艺术兴趣浓厚。大学毕业 后先后在希腊等地教英文。 第一部小说《收藏家》(1963)取得 成功后,福尔斯专门从事写作。 是一个多产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 多年,创作的多部畅销小说,从不重 复同一个内容。但最值得称道的是 1969年《法国中尉的女人》。
威廉· 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 1911~1994)
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 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 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 演员。 194o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 当时的战争。 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 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 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 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 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华伦夫人的职业》 Mrs. Warren's Profession
代表剧作。1894年首演的4幕剧。属“不愉快的戏 剧”一类,批判不讲道德、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 揭发披华贵外衣者的堕落,但对华伦夫人这类卖淫从业者 给予了深切同情,因为逼良为娼是社会的罪恶。 华伦夫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在姐姐引导下由卖淫而开 妓院,成了有钱人。她有一群相好,并生下可爱的女儿薇 薇,使她受到良好教育。薇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对母亲 的职业产生了怀疑,追问之下知道了实情。她本要责备母 亲干的肮脏勾当,但了解母亲悲惨的身世后觉得母亲的做 法并不羞耻。薇薇才貌出众,周围有一批求婚者,她逐渐 了解到,其中有些是她母亲的老相好,有一个是她的同父 异母弟弟。薇薇受刺激,离开母亲,回到律师事务所,决 心永不结婚,埋头工作养活自己。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B、超人哲学。由权力意志引申出 超人哲学,认为权力意志并非对一切人 一视同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去发挥自 己的权力意志,只有等待超人出来拯救 人类。超人是超乎普通人的上等人,是 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现实的 人卑微懦弱,超人则超越人类。
C、关于人的本性。否定千百年来人
们崇敬的“真、善、美”,指斥“正义、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 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 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感动,无需赘述; 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情操,他 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 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 上帝的存在调和——那是另一大安慰;

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 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 理解。

因此其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 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 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


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超越善与恶》
《权力意志论》等
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
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 下面几句话来描述:

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 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 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 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
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 背景与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发生了几件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非理性主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

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

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

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

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
又称后结构主义。

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

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

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

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
5.阶梯诗:
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6.戈多
是法国其名剧作家内克特创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是一个朦胧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7.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特殊的幽默风格;其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再次是“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最后是特殊的
题材,主要作家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场》等。

8.博尔赫斯:
(1899——1986)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阿根廷小说家和诗人。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之一。

从小阅读了大量英文版的世界名著,从小立场要从事文学创作,9岁时使翻译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小说,并在报纸上发表,一战后,全家移居瑞士,1923年出版第一版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1941年第二本短篇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问世等。

1956年获何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国际性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博尔博赫在艺术上追求新厅、独特、别出心裁的特点在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表现的淋漓尽致,它可被称为贴着博尔博赫交标的侦探小说。

9.超现实主义
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是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试图将文艺创作从更改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从再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它一般具有下列特征:强调表现超现实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创作人为法国的布勒东《磁场》,还有阿拉贡·艾吕雅等。

10.新小说
是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首先出现的一种以反传统小说为目标的文学思潮流派,也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来出现的反巴尔扎克式的各种新颖小说样式的结构,一方面明显受存在主义影响,主张文学以现实为主,以存在为主,现实生活与人生成为文学描述的中心,提倡介入生活,但同时又认为文学不应编制现实,编造生活,而应客观真实地表现世界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罗布·格里耶《橡皮》,萨洛特《怀疑的时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