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其复合粒子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及磁性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特有的性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其中,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铁纳米复合颗粒具有较小的粒径、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磁性,因此在催化、生物医学和磁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通过在核壳结构中添加其他材料,可以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如在磁光记录中的应用、环保领域中的催化降解等。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课题旨在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并对其磁性质进行研究,从而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主要方法:使用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粒子,并通过控制其反应条件和添加一些表面活性剂等,可以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

2.研究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组成特征主要方法: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出的纳米复合颗粒进行表征,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手段分析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

3.研究铁纳米复合颗粒的磁性质主要方法:运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测量样品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等磁性质,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铁纳米复合颗粒,并对其磁性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以下预期成果和意义:1.制备出稳定、均匀的铁纳米复合颗粒,并对其核壳结构、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

2.研究得到纳米颗粒的磁性质特征,如磁滞回线、磁化曲线等,对分析其磁性质进行探究。

3.为纳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意义。

四、论文结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阐述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论文结构。

FePt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FePt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

FePt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FePt磁性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

在磁存储、生物医学和化学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研究FePt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是当前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FePt纳米粒子的合成条件和后处理方法,探究对FePt纳米粒子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方法,深入了解FePt纳米粒子的结构性质和磁性质,为其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基础。

3. 研究内容和方法3.1 FePt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胶凝法制备FePt纳米粒子。

将Fe(III)、Pt(II)金属前驱体分别在正己烷中溶解,混合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型的扩散界面,通过温度控制和还原等条件控制合金化反应的进程,得到FePt纳米粒子。

3.2 FePt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对FePt纳米粒子进行结构和性质表征。

4. 研究进展首先,通过调节金属前驱体的浓度、温度和高温还原时间等条件,调控FePt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制备出了具有高度晶化度和单一相结构的FePt纳米颗粒。

其次,通过高分辨TEM技术,发现FePt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存在着随机取向和自组装等特殊结构,其尺寸约在10-20 nm左右。

最后,对制备的FePt纳米颗粒进行磁性测试,并观察到了FePt纳米颗粒在室温下具有超强的磁性能,最大矫顽力高达13 kOe。

5. 研究展望下一步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究改变还原剂类型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寻找制备高质量FePt纳米颗粒的更好途径;从电磁相关性能、催化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展开应用性能研究,拓展FePt纳米颗粒的潜在应用前景。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宋立超;赵燕军;王征【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40)3【摘要】磁性纳米粒拥有优越的磁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并成为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癌药物的良好载体.本文对氧化铁磁性纳米粒的性质、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等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设计思路及其在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applied to magnetic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as good carriers of anticancer drugs because of their pro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high stabil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perties of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The preparation methods,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and the design idea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drug transport in the magnetic target system progress are also reviewed.【总页数】4页(P304-307)【作者】宋立超;赵燕军;王征【作者单位】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相关文献】1.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邢珍珍;郑济林;陆宵彤;张杰;田京2.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催化降解废水中邻苯二酚的研究 [J], 冯春梁;邹文祥;李丽;毛晓旭;杨迎麟3.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交换及相转移 [J], 刘波洁;李学毅;陈威;刘忍肖;葛广路4.药物载体材料壳聚糖衍生物壳层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J],5.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 [J], 韩莎莎;赵僧群;刘冰弥;刘宇;李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铁氧化物磁性纳米材料模拟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铁氧化物磁性纳米材料模拟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铁氧化物磁性纳米材料模拟酶的应用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模拟酶的性质氧化铁纳米颗粒是磁性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可控性受到广泛关注, 并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组织修复、生物传感、生化分离等各个领域。

而在氧化铁磁性纳米材料中研究较多的是Fe3O4 和°-Fe2O3。

近年来, 在利用Fe3O4MNPs 进行肿瘤靶向检测的实验过程中首次发现Fe3O4 有类似于天然过氧化物模拟酶的特性, 能够催化H2O2 氧化邻苯二铵(OPD) 等底物发生显色反应。

这一发现成为磁性纳米材料在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从而开辟了利用磁性纳米材料同时进行免疫检测和磁分离的新思路。

Fe3O4 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许多优点使其可以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①稳定性好; ②具有尺寸效应, 催化活性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强; ③催化活性对于环境温度、pH 值和底物浓度有依赖性;④制备方法简单, 材料制备成本低廉、可大规模制备, 同时还兼具磁性等其他多功能特性。

另外,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Fe3O4 MNPs 的形貌和表面修饰剂也会影响其催化活性。

研究了Fe3O4 MNPs 的形貌对H2O2-TMB 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球形Fe3O4 纳米颗粒的相对活性> 三角形Fe3O4 纳米颗粒的相对活性> 八面体Fe3O4 纳米颗粒的相对活性。

研究了 6 种表面修饰剂对Fe3O4 MNPs 模拟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发现带正电荷的Fe3O4 MNPs 对带负电荷的底物的亲和性更强, 其催化活性也更强。

研究进一步表明可以通过对Fe3O4 MNPs的修饰调节其催化活性。

当通过共价作用将巯基和氨基修饰到Fe3O4 MNPs 的表面后, 该纳米颗粒对H2O2-ABTs 体系的催化能力大大增强, 可能的原因是表面修饰的Fe3O4 MNPs 对H2O2 的亲和能力增大, 导致其催化能力增强, 并且巯基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能促进低浓度H2O2 的分解, 产生能氧化ABTs 变色的¢OH。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

2010年第29卷第7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1241·化工进展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孙涛,王光辉,陆安慧,李文翠(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12)摘要: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多功能性材料,在医学、催化和磁记录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水热合成法;改性途径,包括表面活性剂改性、有机聚合物包覆,和硅、碳、金等无机材料包覆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磁性;纳米粒子;制备;保护;复合中图分类号:O 4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0)07–1241–10Research development of magnetic magnetite nanoparticlesSUN Tao,WANG Guanghui,LU Anhui,LI Wenc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12,Liaoning,China)Abstract:Magnetite nanoparticle is a kind of materials with many functions,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such fields as medicine,catalysis and magnetic recording etc.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agnetic magnetite nanoparticles,including co-precipitation,thermal decomposition,microemulsion,an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etc. Current strateg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re also discussed,such as surface modification,polymer coating,silica coating,carbon coating,gold coating and so on. Finally,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magnetism particles is presented.Key words:magnetic;nanoparticles;preparation;protection;composite近年来,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主要包括磁流体[1]、催化剂[2]、生物工艺/生物医药[3]、核磁共振成像[4]、数据存储[5]等领域。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研究进展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研究进展

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研究进展
朱庆鹏;王冲;陈志明;宋娇娇;蒋明新
【期刊名称】《合成化学》
【年(卷),期】2022(30)4
【摘要】Fe_(3)O_(4)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磁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催化剂、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易团聚、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制约了Fe_(3)O_(4)纳米粒子的深度应用。

本文结合课题组在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磁性
Fe_(3)O_(4)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并讨论了磁性Fe_(3)O_(4)复合纳米材料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页数】12页(P323-334)
【关键词】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功能化修饰;纳米材料;吸附剂;回收;进展;应用
【作者】朱庆鹏;王冲;陈志明;宋娇娇;蒋明新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9
【相关文献】
1.儿茶素功能化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的研究
2.Fe_(3)O_(4)@mSiO_(2)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Fe^(3+)吸附性能的研究
3.Fe_(3)O_(4)磁性纳米流体在磁场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4.基于石墨烯和
Fe_(3)O_(4)@TiO_(2)@AuNPs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用于检测洋蓟素5.采用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可控制备磁性Fe_(3)O_(4)空心纳米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磁性Fe_3O_4_EDT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磁性Fe_3O_4_EDT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A
其吸收峰向低波数移动 < 除此以外 * 在 ;CB< >/ ?@ A = 和 EC=< ’/ ?@ A = 处的两个吸收峰也分别和 #123 中 ( A .、 (D& A (D& 及 ( A H 键 的 吸 收 峰 相 对 应 * 同 时 * 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 使参与形成氢键的化学 键的力常数减少 * 吸收频率向低波数移动 * 在图 =I
?
?- !
结果与讨论
红外光谱分析
图 = 为改性前后样品以及 #123 的红外光谱 图 < 由图 =5 可见 * 未经改性 +,- ./ 的特征吸收峰为 >;/< ; ?@ A = 和 - /B=< C ?@ A = * 分别对应于 +,- ./ 的 特征吸收峰和 +,-./ 表面的羟基伸缩振动峰 * 由于 纳米粒子表面结合水的存在 * 在 = B-;< / ?@ A = 处出 现了 D A . A D 的弯曲振动峰 < 在图 =? 中 * #123 的特征吸收峰为 = B&;< E ?@ A = 强吸收峰、 - >’’ F A= 间宽而散的吸收峰以及 - =’’ ?@ = >’’ F ;>’ ?@ A = 之间的数个吸收峰 * 分别对应于缔合态酰胺 ! 带的 缔合态的 !.D 吸收和 ( A .、 !( G . 吸收、 A( (D& ) & 及 ( A H 键的吸收 < 对于经 #123 改性后的 +,- ./ 粒 子 * !( G . 向长波方向移动 * 并和 +,- ./ 表面的羟基伸 缩振动峰合并 * 在 = B&-< C ?@ A = 处出现了强的吸收 峰 * 这可能是 (.. 与 +,- ./ 粒子表面形成了一定 程度的化学键合 * 从而导致了 ( G . 的电子更分散 *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

铁氧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增强磁性的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针对于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功能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其中,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铁氧体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磁性材料,广泛用于储能、信息存储、医学诊断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在工业、医学、环保等多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铁氧体是由氧化铁和氧化铁进行烧结而成的陶瓷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磁性和化学稳定性。

铁氧体纳米材料与传统铁氧体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活性位点,因此在磁性、导电性、光学性能等方面都有更好的特性,更利于实现多种应用。

目前,常用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共沉淀法、高能球磨法、微波合成法、水热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多种方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在水中单独或一起加入铁盐和碱性沉淀剂,使反应物沉淀成铁氧化物并形成铁氧体纳米粒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制备出来的铁氧体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均匀,表面性质良好,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合成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存在着晶格缺陷和氧化状态不稳定等问题,对材料性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高能球磨法是在惰性气氛或氧气中将铁和氧化铁混合研磨,形成铁氧体纳米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尺寸均一,且具有高的磁性和良好的晶格状态稳定性,但是其制备过程中需要高能量消耗,且对操作环境要求较高,制备成本较高,对普及应用有一定限制。

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水中加入铁盐和碱性稳定剂,形成膠体溶液,并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方式制备铁氧体纳米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铁氧体纳米粒子尺寸分布均匀,表面性质优良,晶格有序,稳定性高。

但是,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寻找稳定的自组装体系,并优化反应条件,以制备出性能更好的铁氧体纳米粒子。

近年来,人们在铁氧体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绿色合成方法,即通过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方法。

这种方法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具有可再生性、环境友好性、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极具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性纳米氧化铁及其复合粒子的研究进展1吴叶军,王军,诸越进,姚敏,徐传会,陈杰宁波大学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E-mail:wyj-0628@摘要:纳米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

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复合材料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以有机物为先驱体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及以聚合物、二氧化硅为基合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磁性;氧化铁;复合粒子1.引言近年来,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了多种研究领域的广泛兴起。

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FeO,γ-Fe2O3,Fe3O4)已被广泛研究。

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光性、磁性和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屏蔽效应,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

在催化、功能陶瓷、磁性材料和透明颜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某种基体中制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可有效防止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有效地控制其颗粒尺寸。

此外,磁性颗粒镶嵌在不能混合的介质中将导致一些奇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方法有许多,传统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湿法和干法。

湿法包括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等;干法主要包括火焰热分解法、气相沉淀法、低温等离子化学气相沉淀法等,并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纳米氧化铁的各种制备工艺[1-4]。

本文将介绍以有机物为先驱体制备磁性纳米氧化铁的研究进展,以及以聚合物、二氧化硅为基的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2.纳米氧化铁的制备纳米氧化铁按晶体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许多种。

FeO、γ-Fe2O3、Fe3O4都是常见的氧化物[5-7]。

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磁特性。

常温下,FeO是反铁磁性的,T c为183K;γ-Fe2O3是亚铁磁性,T c为865K;Fe3O4也是亚铁磁性,T c为849K。

羰基铁、醋酸铁、乙酰丙酮铁、油酸铁等是制备纳米氧化铁的常用的先驱体[8-15]。

在这些先驱体中,五羰基铁是使用相对比较频繁的先驱体。

以Fe(CO)5为先驱体制备纳米氧化铁可分为两步:Fe(CO)5受热分解,逐步转化为Fe(CO)4,Fe m(CO)n,Fe m(CO)n团聚成核,进一步分解形成无定形的纳米铁颗粒[30];纳米铁颗粒在氧化剂作用下,形成纳米氧化铁颗粒。

不同的Fe(CO)5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都影响着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8-10]。

Hyeon等人以辛基醚为表面活性剂,(CH3)3NO为氧化剂,研究了Fe(CO)5在油酸中的分解反应[8]。

将Fe(CO)5加到油酸和辛醚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混合物且使之回流,100℃下保持1h。

经1h陈化后,混合物颜色由橙色转变为黑色,生成无定形的纳米铁颗粒;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氧化剂(CH3)3NO,在氩气的保护下,混合物在130℃保持2h,颜色变成棕色,纳米铁颗粒被氧化,得到γ-Fe2O3纳米颗粒。

通过调节Fe(CO)5和油酸的摩尔比,颗粒尺寸可控制在4nm-16nm之间,颗粒呈六边形,尺寸均匀,结晶性良好(图1)。

Teng等人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纳米颗粒的影响[9]。

采用和Hyeon等相似的方法,以硬脂酸代替油酸,温度控制在200℃,制得的γ-Fe2O3纳米颗粒尺寸非常均匀,粒度为3nm。

1本课题得到宁波自然科学基金(2007A610023)、浙江省教育局科学研究基金(20061635)和浙江中国自然科学基金(Y407267)的资助。

与油酸相比,硬脂酸具有相似的有机链,但没有C=C 键。

可能由于这个不同,导致硬脂酸在纳米氧化铁颗粒表面的排序与油酸不同,从而提高了颗粒的分散性。

当硬脂酸与Fe(CO)5的摩尔比为1.5时,制得的纳米γ-Fe 2O 3颗粒分散性最好。

.Cheon 等研究了Fe(CO)5热分解制备纳米氧化铁的过程中纳米颗粒的形貌演变[10]。

以DDA (dodecylamine )为分散剂,在氧气气氛中,180℃下Fe(CO)5分解;DDA 与Fe(CO)5的摩尔比为1:1时,得到包含三种形貌的纳米γ-Fe 2O 3粒子:菱形(40%)、球形(30%)、三角形(30%)(图3);摩尔比为10:1时,颗粒尺寸增大至50nm ,为六边形。

以TOPO (trioctylphosphine oxide )代替DDA ,得到的单分散的纳米γ-Fe 2O 3粒子,尺寸为6nm 。

研究表明,相对于TOPO ,DDA 与铁晶表面的作用力比较弱。

当有足够的DDA 时,弱的作用力不仅有利于铁晶表面原子移动,而且使得铁晶更容易生长。

当DDA 与Fe(CO)5的摩尔比为10:1时,反应9h 后,仍有大量不同尺寸(40nm -10nm )的颗粒混合在一起。

但当反应时间延长至16h ,虽然有小尺寸(<3nm )的颗粒存在,但数量极少,绝大多数颗粒为50nm 的六边形纳米γ-Fe 2O 3颗粒。

这与Ostwald ripening 过程相符合。

相对地,以TOPO 代替DDA ,在TOPO 与纳米晶表面较强的作用力下,纳米晶的生长受到限制,从而颗粒尺寸相应地变小,约为6nm 。

图2 γ-Fe 2O 3的XRD Fig2 XRD image of γ-Fe 2O 3图1 在油酸中制得的11nm 的γ-Fe 2O 3粒子的TEMFig1 TEM image of γ-Fe 2O 3nanoparticles 11nm in diametersynthesized in oleic acid图3A、12nmγ-Fe2O3颗粒的TEM,B、C、D分别为菱形、球形、三角形的HTEM,E、菱形的2D和3D模型Fig3 (A)TEM images of ~12nm γ-Fe2O3 nanocrystals and TRTEM images of(B)diamond,(C)sphere,(D)trangle shapes and (E)3-D and 2-D model projected along<110> direction of a diamond structure.Sun和Zeng报道了利用醋酸铁高温分解制备单分散纳米Fe3O4粒子[11]。

在氮气保护下,醋酸铁溶解于二苯醚,再与1,2十六烷基二醇、油酸、油胺的混合溶液混合; 265℃下回流加热30min,得到4nm左右的纳米颗粒。

利用SMG(seed-mediated growth)法,在先驱液中加入适量的纳米Fe3O4颗粒,可促使纳米颗粒生长,得到不同尺寸的纳米粒子。

李文章等利用2-吡咯烷酮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制备出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选择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3H6Si(OC2H5)3)对磁性材料进行了表面修饰[12]。

经XRD、TEM、VSM、FT-IR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均一(8~10nm)、结晶度高、磁响应较强;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可以改变粒子的大小;经表面改性以后,-OH、-NH、-NH2、-C-O、-C-OH等多种功能基团负载到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增强了微球的生物相容性。

Jana等人研究了油酸铁在十八烷中的高温分解[13]。

通过调节油酸的量或油酸铁的浓度,可使纳米Fe3O4颗粒的尺寸控制在8nm-50nm之间。

研究还发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活性剂,如胺、酒精,可以促使纳米粒子的尺寸变得更小。

此外,油酸的浓度还影响着纳米Fe3O4颗粒的形貌。

当油酸的浓度超过铁离子的浓度5倍时,可以制得纳米Fe3O4棒。

但纳米棒的数量比较少,其间总有大量的类立方或六边形的纳米Fe3O4颗粒存在。

最近,Wang的研究小组发展了液-固-液法,制备出了一系列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Fe3O4粒子[14]。

使液相(酒精/脂肪酸)、固相(硬脂酸钠(如亚油酸钠))、液相(水/酒精)三相在一定温度下共存,固相居中,形成“三明治”结构。

金属离子分散于水/酒精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固相反应形成相应的硬脂酸盐;硬脂酸盐与酒精/脂肪酸相在固液相界面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纳米颗粒溶胶。

当体系温度为160℃时,可制得9nm的Fe3O4纳米颗粒。

与γ-Fe2O3,Fe3O4相比,对FeO的研究相对少些。

Redl等以醋酸铁、五羰基铁为先驱体,在三辛酯胺或辛酯中分解,制得了方铁体Fe x O(0.84<x<0.95)[15]。

FeO的结构随着颗粒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小于10nm时,颗粒极容易被氧化,转变为γ-Fe2O3或Fe3O4;大于10nm时,由于原子在晶格中扩散速度较慢,限制了氧化层的厚度,FeO的结构比较稳定。

3.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性紧密地与颗粒、晶粒尺寸或薄膜的厚度有关,当其尺度与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物理长度相当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磁性材料的新特征。

然而,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团聚常使纳米材料丧失其优良特性。

通过将磁性纳米颗粒分散在某种基体中制成磁性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防止纳米颗粒间的相互团聚,有效控制其颗粒尺寸。

此外,磁性颗粒镶嵌在不能混合的介质中导致一些奇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如:极大提高了样品的矫顽力、Faraday旋转、磁光Kerr效应、催化作用及超顺磁性等。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所显示的奇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是由其独特的纳米结构、晶粒尺寸效应及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决定的。

在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通常选用的基体材料包括各种聚合物及二氧化硅等,以下将分别对以这两种材料为基体制备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3.1聚合物为基的磁性纳米氧化铁复合粒子的制备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光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

聚合物与磁性纳米颗粒复合后显现出新的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一类新型的功能材料。

下面将分两部分进行介绍:具有多核的磁性纳米氧化铁复合粒子的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3.1.1多核的磁性纳米氧化铁复合粒子的制备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复合粒子具有较大的磁化率,以达到控制和检测的目的。

因此,复合粒子中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含量显得比较重要。

通常采用增加包裹的磁性纳米颗粒的数量来提高复合粒子的磁化率。

制备多核的纳米复合粒子,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沉积法[16,17]、包裹法[18]。

沉积法的基本过程是将磁性纳米颗粒的前驱体溶液或其溶胶加入到聚合物的微乳液中,通过处理,使纳米颗粒沉积在聚合物的胶束中。

沉积法工艺简单,合成的颗粒尺寸均匀,但磁性纳米颗粒的质量含量比较低,而且磁性纳米颗粒经常需要经过表面修饰。

Ugelstad等人采用多孔的聚合物为基,提高磁性纳米颗粒的沉积率,磁性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可提高到30%[16]。

Caruso等通过多次沉积,使磁性纳米颗粒的质量百分比达到20%[17]。

包裹法制备多核的纳米复合粒子,常与微乳液法结合[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