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的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是一致多民族国家,学会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特别重要。

二、学情分析我国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成绩先生经过历史的和地理的学习曾经有必然的了解,同学们有对民族关系有必然了解。

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一些民族成绩先生还不能很好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④处理民族关系准绳的基本内容及其彼此关系⑤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过讲授、情景材料分析、探求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成绩的基本准绳,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践去分析成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进步尊重多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盲目性,加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绳及彼此关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经常从报纸、电视旧事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成绩引发的冲突、乃至和平,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乃至国家分裂,1994乌干达民族大搏斗、乌克兰国内冲突、缅甸内战冲突。

这阐明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成绩,对于保护民族团结、国家一致、社会不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对民族国家,更应注重民族成绩,本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七课第一框题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准绳: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新课讲授:(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绳1、我国是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短视频播放---民族之歌《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言语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探求1:你从这首歌曲中看出了甚么?(我国是一个一致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教学设计1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1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程标准课程标准: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本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二、学生分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问题学生通过历史的和地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对民族关系有一定了解。

这些了解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问题学生还不能很好分析。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使命。

增强学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意识,坚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正确性;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在行动中积极维护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四、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展示:走进世博焦点展馆焦点一:宁夏馆(塞上江南)展馆外观以灵动的曲线、层叠的“千年时光切片”结构,高度概括了宁夏集“山”、“川”、“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

焦点二:新疆馆(和美新疆)结合新疆文化艺术的特色与亮点,将新疆的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传统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艺术等呈现在观众面前焦点三:西藏馆(天上西藏)“天上西藏”更体现了西藏各族人民“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满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展现了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西藏各族人民心向祖国、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风貌。

教学设计3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3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等相关知识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进行西藏变迁原因分析明确我国的三大民族原则;以缅甸战乱中民族矛盾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出示学生生活情景探究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提高学生探究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难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付诸行动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视频导入:十九大片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教材P71课堂探究“西藏的历史性跨越”自主思考:旧西藏和今天的西藏比较,西藏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过渡:西藏的巨大变化是我国56个民族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它的巨变离不开西藏人民自身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我们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同时,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正确性。

那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设问:我国坚持这一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依据。

(为什么?)学生自主思考回答。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明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具体的民族关系以及处理这种民族关系的原则掌握的还不够具体和透彻,因此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要穿遍56个民族的传统服装拍结婚照!这个像白日梦一样的结婚幻想,却生生被一对新婚小夫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成了现实。

(课件展示这对夫妻身穿少数民族的婚纱照,并邀请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二)进行新课一、民族之缘尊重始于了解,课件展示关于中华民族的小知识,了解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熟悉程度教师活动: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活动: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课本回答问题教师点播: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民族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民族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二、民族之情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教师活动:我国为什么能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根本原因)(2)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探究活动一:有人说:“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我国就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教学设计13: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13: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的国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惜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比赛等四、过程设计:本节课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先向学生介绍赛制:本节课总共分三个环节来进行,分别是抢答环节:猜一猜;必答环节:议一议;加分环节:说一说;最后以积分最多的评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要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首先必须先了解我国的民族情况,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家了解多少,下面进入第一个环节:猜一猜。

PPT:四个少数民族特色描述。

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学生抢答得分。

师:在我国除了这四个民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民族?从中说明了什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面我们在一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中感受我国的这一重要国情。

播放视频《爱我中华》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反映了各民族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并说明原因。

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师: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否意味着不存在任何问题?过渡:今天依然存在着经济文化发展部平衡的状况,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

因此要巩固这种关系,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必须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遵循符合国情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下面我们就这三条原则进入第二环节:议一议。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活动过程:三张图片展示;分组讨论,派代表起来回答每张图反映了什么原则,并解释内容和举例说明。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教案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明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都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现在做起,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直接出示第七课的框题内容 第一框题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二框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三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2、找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学案上的框架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新课教学】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数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主探究一】有人认为,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已经消除,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之间就消除了差别,也就不存在任何民族问题了。

教学设计2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20: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提高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合作的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情景材料分析、探究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正确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民族关系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相关,提高尊重少数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增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实例、设计课堂讨论题目、制作课件等。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情境一:学生分组课前调查: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优秀人物,为中国的统一、发展所做的贡献。

【导入新课】乐曲《嘎达梅林》,歌曲《格桑啦》教师:这两首曲子分别属于哪一个民族?你了解这两个民族的风俗吗?这两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你知道是谁吗?你还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和风俗吗?学生: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结果回答,说出《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乐曲,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格桑啦》是藏族的歌曲,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世代景仰的英雄。

教师: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介绍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贡献。

教师:补充展示各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讲授新课】一、我国的民族概况: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教学设计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设计1:7.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材分析】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播放歌曲)宋祖英《爱我中华》教师: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个民族,56枝花……”,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那么,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框题——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推进新课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我国民族的基本状况(多媒体展示图片)问题探讨:你能说出图片是哪个民族?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模块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的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本框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民族领域的体现,是学习民族问题的起点,对学习下一框民族制度有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教师:老师上大学时班里86人,其中15人为少数民族,现在他们大部分也回到自己家乡,走上了教师岗位。

让我们一起认真倾听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对我们的问候吧!
(播放各个少数民族同学发来向瑞金二中同学问好的视频)一方面让同学们对于多民族国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还能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在两年之后的高考中努力考出自己的水平,走出江西,接触更多更广阔的天地。

提问:瑞金有没有少数民族呢?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呢?其中有多少个是少数民族呢?当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民族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板书)
1.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问题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种民族关系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主要是因为a.新中国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从此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

b.我国贯彻落实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过渡)尽管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历史形成和遗
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而对这样一种民族关系的现状,我们国家该怎样处理呢?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板书)
在今年两会上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中有一个就是高考加分的问题,少数民族的高考考生能在考试中享受加分政策,在你认为这是不是民族平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民族倾斜政策是否符合民族平等进行一场小小的辩论。

下面有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直接开始自由辩论四分钟,最后各自总结陈词半分钟。

教师作出总结,当前实行的民族倾斜政策是为了让各民族的差距不要越来越大,民族之间特别是边疆地区相比汉族地区差距仍较大,因此这也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而采取的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变,加分政策也越来越细致以及加分的分数也在不断地减少了。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来学习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板书)
(1)含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教师点拨:民族平等含义中的“平等”不是“相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的人口及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2)提出依据: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律平等”。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c.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3)表现:政治(全国人大的代表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文化(受教育权是平等的)我们知道一支筷子很容易折断,那么一把筷子呢?这里面体现了什么道理呢?提出民族团结问题。

面对分裂势力,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失去团结我们还剩什么?
我的喀什小伙伴家开了一家手机店,在事件发生后每家店铺都发了警棍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不仅是汉族同胞还有少数民族的同胞都非常痛恨破坏和平的敌对分子,积极向政府举报揭发以及帮助擒获犯罪分子。

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是团结和谐的国家。

2.民族团结(板书)
(1)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教师归纳总结:人们渴望和平,需要各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那么国家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建设,各民族也就失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所以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重要性
a.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b.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措施
a.公民的义务
b.国家(政府职能)
播放在朋友圈截图关于盘山公路变高速公路的照片,以及配之以其的小视频,从身边人的事出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反思,这么多年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说明了什么?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含义:在民族平等、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为什么
a.民族之间的差距客观存在着;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d.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3)措施
问题探究: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生:国家采取一系列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民族的繁荣。

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还例如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的财政优惠政策等)
教师归纳:这些措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靠国家政策,二靠自己,三靠发达地区的支援。

这体现了内外因相结合的道理。

4.三大原则的关系
教师:三个原则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将三者的关系用关系图示表示出来,并给我们进行简单的解说,其他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

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前前物
提提质
条条保
件件证
共同繁荣
学生代表活动:一边展示上述关系图,一边进行解说,说明三者关系。

教师归纳: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过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那么,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三、怎么样巩固民族关系
展示微信截图,汉族同胞感受少数民族节日以及风俗,那么我们在面对各种
各样民族问题时应该这么做呢?结合课本74页,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三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我们要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我们接下来将对大家进行三道题的巩固训练,看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那么课堂的最后让我们以宋祖英的《爱我中华》结束今天的内容吧,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歌唱祖国,感受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板书设计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民

关平等(含义、为什么、主要表现)
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团结(含义、重要性、措施)
基共同繁荣(含义、重要性、措施)
本三者之间的关系


怎么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