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玄参近年研究的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苦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关键词】苦参苦参(Sophoraflavescen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心、肝、肾、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的功能。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痒、湿疹、湿疮、皮肤搔痒、疥疮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等多种生物碱类成分,苦参醇kurarinol、苦参丁醇kuraridinol 等多种黄酮类成分,另含氨基酸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内酯类成分等。
近几年,对苦参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国内外对苦参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抗肿瘤活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是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所致,而且还是肿瘤细胞异常凋亡的结果。
因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对临床治疗肿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苦参对恶性葡萄胎、绒癌、子宫癌、埃氏腹水瘤和淋巴内癌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消灭作用,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还能通过改变细胞核酸的分子序列,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的、多部位的。
研究表明,用苦参碱治疗各种晚期癌肿,能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且不破坏正常白细胞的产生,甚至能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是许多治疗药物难以达到的。
对苦参碱在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概括起来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
MTT试验显示,苦参碱对HepG2抑制作用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DNA合成亦相应降低。
病理学研究表明,苦参碱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并具有直接杀伤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苦参碱抑制部分肿瘤细胞从G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苦参碱不仅能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良性分化,还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中药玄参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导报
Guiding Jo哪al 0f TCM
2007年lO月
October.2007
nin印0e璐is[J].帆hemi8try,1989,28(10):270l一 [2]Kajimato T,硒dal【a M,Shoy锄K.珂doids舶m Scr叩hu— laria
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2,(4):234—236 [16]黄才国,李医明,贺样,等.玄参中苯丙素苷对大鼠肝损
103
万方数据
第13卷第10期
V01.13 No.10
中医药导报 Guiding J0umal ofTCM
2007年10月
October.2007
1.3有机酸玄参中含有的有机酸目前发现有9个化合物 分别为4一羟基一3一甲氧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肉桂酸、熊果 酸、4一羟基一3一甲氧基肉桂酸u“、01e锄ollic acid、llr:§010柑c
tracts帆cerebral i8che】B1i8 injury i芏l r8ts[J].cKn J NeW
‘Dnlgs C1in Rem,2004,23(6):323—325
[20]u YM,H姐zH,Jiang SH,et a1.‰t姊崩ng of o商
oH砌cal dized
adduct8 0f dAMP肌d dGMPby phenyl-
ba饥cid功(熊ic去∞氧id胆(3酸一)、羟c基in一强4m一ic扯甲i氧d、基3一一苯hyd甲D∞酸【)、y一5一4一(mheytdh唧o珂-
e山y1)一2一矗】而啪】‘61。 1.4其它类 另外玄参中还有3个为甾醇和甾醇苷化合 物:B一谷甾醇一3一O—B—D一毗喃葡萄糖苷(B一8it08teryl 一3一O—B—D—glcopynm∞ide)【3】、B一谷甾醇葡糖苷、B一 谷甾醇;糖和糖醛化合物4个:葡萄糖、果糖、蔗糖、5一羟甲 基糖醛;1个二萜化合物柳杉醇"】。同时利用毛细管气相和 气质联用技术发现有103种挥发油成分,其中主要是脂肪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前言苦参是一种传统草药,被广泛用于亚洲的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皮肤病和风湿病。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学技术的发展,对苦参所含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学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文将简要概述苦参药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苦参的生物活性成分苦参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苦参素、异黄酮、芦丁、山茱萸甙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解热、镇痛等等。
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
苦参所含的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脐静脉缺血导致的胎儿脑损伤。
抗炎活性苦参所含的芦丁和苦参素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这些天然化合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肿瘤活性苦参所含的异黄酮具有非常强的抗肿瘤活性。
它们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的阻碍、细胞迁移的抑制等多种方式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表明,苦参素对人类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抗菌活性苦参所含的化合物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通过抑制肺炎链球菌的DNA聚合酶和改变其细胞膜来达到抗菌的效果。
其他活性苦参还具有一系列其他的药理活性,如解热、镇痛、抑制纤溶酶等作用。
研究表明,苦参素可以减轻高渗脑病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
临床应用目前,苦参药理学研究的的新进展已经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如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和风湿病等。
例如,在乳腺癌细胞治疗方面,苦参素可以增强阿霉素和多柔比星的抗癌效果;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苦参素可以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总结综上所述,苦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解热、镇痛等作用。
目前,它已经成为了传统中药利用的重要来源之一,并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苦玄参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积累动态的研究

苦 玄参 苷 I 进样量在 02 1~ .2 g问呈 良好线 性关 系。结 .2 4 4 4 11 材料 苦玄参药材分别于 20 -6— 0 60 采收 , . 0 50 2 0 .1 每月采 收 果见表 1 。色谱 图见 图 1 。 1次 , 号 依 次 为 2 0 0 , 0 57, 0 5 8 20 0 2 0 1 , 批 0 5 6 20 0 2 00 , 0 59, 0 5 0 2 0 1 ,05 2 20 0 。样 品均 采 自广西 中医学 院药用 植 物 园 0 5 12 0 1 ,0 6 1 并经药学 院刘寿养副教 授鉴 定为玄 参科 植物苦 玄参 Pci i a倒 一 r tr eL u 的干燥全草 ; ar o r a 苦玄参苷 I 对 照品 由广西桂 林植 物研 究所植化室梁小燕老 师提供 , H L 经 P C归一 化法 检测 , 含量 达到
一
a
40
1 1A) 二极管阵列检测 器 , ge t10 ei 34 , A inl0 sr s色谱工 作站 ( 国 l e 美 安捷伦科 技公 司 ; G一1 W 高速微 量离 心机 ( 京医用 离 心机 C 6 北
3 0 3
0 厂 )S30 ;B 2 0一T超声波提取器 ( 上海必能信超 声有限公 司 ) Mi {2 ; l — 1 0 l oeSm l i 一15超纯水器 ( 国密里博公 司 ) B 2 i r i pit 8 p cy 美 ; P 1D电子 1 0 分析天平( 国赛多利斯 ) 德 。
陈 勇‘ 刘 婧 李 兵 李 立 李耀华 , , , ,
( . 西 中 医学 院 药学 院 , 西 南 宁 1广 广 5 00 ; 2 广西 民族 医药研 究 所 , 西 南 宁 301 . 广 500 ) 30 1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谢小艳;夏春森【摘要】目的:对中药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有效、合理地开发玄参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玄参是临床上用于清热解毒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黄酮、脂肪酸、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均是玄参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抗茵消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降血糖、保肝、抗氧化的作用;另外,对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影响心室重构和心肌肥厚等作用.结论:近年来玄参的临床应用研究较为广泛,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10(006)005【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玄参;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者】谢小艳;夏春森【作者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R285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1],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安徽、江苏等地[2]。
玄参在民间常用为清热解毒用药,临床主要应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齿龈炎、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淋巴结炎等,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玄参的研究比较深入,笔者就近年来对玄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玄参主要含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尚含有植物甾醇、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挥发油、糖类、生物碱及微量的单萜和二萜等成分。
1.1 环烯醚萜类该类成分在玄参的叶、果实、种子、幼嫩枝、树皮和根中均有分布,其含量以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顺序排列,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其含量也不同。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黄永林;陈月圆;文永新;李典鹏;陈文娟;刘金磊;卢凤来【摘要】对广西传统的抗菌消炎药用植物苦玄参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解析,共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酸(2)、芹菜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酸(3)、迷迭香酸(4)、苦玄参苷Ⅳ(5)、苦玄参苷Ⅹ(6)、阿克替苷(7).其中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4页(P887-890)【关键词】苦玄参;化学成分;结构鉴定【作者】黄永林;陈月圆;文永新;李典鹏;陈文娟;刘金磊;卢凤来【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ece)植物苦玄参(Picria f el-terrae)的干燥全草,又名苦草、熊胆草、四环素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均可用药,民间用于治疗肺炎、感冒、咽喉炎、跌打损伤、淋巴结炎等炎症(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1992)。
已有较多的学者(成桂仁等,1982,1984,1985;甘立宪等,1982,1982;金静兰等,1987;王力生等,2004;邹节明等,2005)对苦玄参的化合物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分离到了三萜类、黄酮类及苯乙醇苷类等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黄燕等(2008)对苦玄参的抗菌消炎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方宏等(2008)对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梁小燕等(2007)对苦玄参的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苦玄参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研究进展苦玄参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 植物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的干燥全草,为广西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
在广西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
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
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 6 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 个皂酮、10 个皂苷〔4~17〕和 3 个黄酮〔18〕。
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
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
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李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
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 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

苦参现代研究进展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是传统中药材中常用的药用植物之一,也是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材。
它属于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
近年来,由于苦参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其药理学和医学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以下是苦参现代研究的一些重要进展:苦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苦参中主要含有苦参碱、苦参酮、咯哩酮类、黄酮类、黄降类以及多种植物生物碱等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目前有关苦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的药理学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苦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苦参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苦参碱能够通过调节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对肿瘤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苦参中的苦参酮也被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
因此,苦参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苦参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苦参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苦参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苦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因此,苦参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潜在药物。
苦参对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苦参具有一定的降血脂、降血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此外,苦参对于糖尿病、肝脏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苦参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的潜力。
苦参的副作用和毒性研究:虽然苦参具有多种药理学功效,但其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和毒性。
苦参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临床应用苦参时需要谨慎选择剂量,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邹 节明,吴敏菊 ,王力生.苦玄参 H L 2 PC指纹图谱研究 [] J .中国药学
杂志,20 , O ( ) 6 3— 6 . 05 4 9 : 6 66
[ ]陈勇 ,刘婧,李立 ,等 .苦玄参药材 H L 3 P C指纹图谱的研究 [ ] J .辽 宁
中医杂志 ,20 ,3 ( ) 7 9— 5 . 08 5 5 : 4 7 1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药 物 研 究
Th dcn su y e me iie td
6 ・ 2
C ieejun lo tum de e ad eho hr c hns o ra feh o e in n tn pamay i
苦 玄参 近 年 研 究 的进 展
广西中医药 , 0 8 1( ) 6— 7 2 0 ,3 1 :4 4 .
从苦玄参 中分离 出的 7种化学成 分进 行结 构解析 , 出它 得 们分别 为:芹菜素 、芹菜素 一 O— D一 萄糖酸 、芹 7一 B— 葡 菜素 一 一 仅一 一 7 O一 L 吡喃 鼠李糖基 (1 ) 一B— 一吡 —2 D 喃葡萄 糖酸 、 迭香 酸 、苦玄参 苷 Ⅳ 、苦玄 参苷 X、阿 克 迷
邹节 明 等 ,对 分离得 到的 2个 苦玄参 三萜类化 学成 分进行鉴定结构 ,分别鉴 定为 3 l 2一三羰 基 一1c一 ,l ,2 6t 羟基 一 (0 ,2 ) 一环 氧苦 味素 一 2S 4 5,2 3一二烯 和 3 1 ,1 , 2 2一三羰基 一l 一羟基 一 (0 ,2 ) 一环 氧苦味 素 一5 6 2S 4 , 2 3一二烯 一 p—O—B・D一吡喃葡糖 苷 。黄永 林 等 ,对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0 81 (01 4— 02 O 07— 57 2 1)2 06 一 1
苦 玄 参为 玄 参科 植 物 苦 玄参 ( ii f ea or) P r hr eLu ca e r .
的干燥全草 ,味 苦、性寒 ,具 有清热 解毒 、消肿 止痛 的功 效 。 、
方兔慧 丘 琴 甄汉深 林广莲 黄蓓倩 -
成都 6 13 1 17 1 .广西 中医学院 ,广西 南 宁 50 0 ;2 30 1 .成都 中医药大学 ,四川
【 摘
要 l 对苦玄参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 参考依据 。
【 关键词 1 苦玄参 ;综述
【 中图分类号】R 8. 2 25
[1 1 ]曾金强 ,潘小姣 ,杨柯 ,等.苦玄参不同提取 部位抑制 21 细 胞分泌 25
H e g H s g的实验研 究 [ ] BA 和 BA J .实验研究 , 0 0 2 1 ,7( 6 :2 — 9 1) 7 2 . ( 收稿 日期 :2 l. 12 ) 0 1 1 ,4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项 目 课题 (4 —0Z O ) 0 5 M 1 ;广西科技厅攻关项 目 ( 桂科攻 0302—4 252 );广西教育厅课题 ( 教 桂
[ ]陈勇 ,刘婧,李兵 ,等.苦 玄参 药材 有 效成 分 含量 积 累 动态 的 研 究 6
[] J .时珍 国医国药 ,2 1 , 1 ( ) 3 1 3 2 00 2 2 : 7 — 7.
[ ]邹节明 ,王力生 ,郭亚健 ,等.苦玄参 中一个新苦玄参酮苷 的分 离与结 7 构鉴定 [ ] J .药学学报 。20 ,柏 ( ) 6— 8 05 1 :3 3 .
替苷 。 4 药理作用
周芳 等 ,研 究得 苦玄参 干浸膏 对小 鼠热板 及冰醋 酸 刺激致痛反应有明显镇痛作 用 ,对 二 甲苯致小 鼠耳廓肿胀 、 冰醋酸致腹腔 毛细 血管 通 透性 增高 均有 明显 的抑 制作 用 。 黄燕¨ 们等 ,研究得苦玄参根 、茎 、叶的水煎液 和醇提液 在 体外 对金 黄色葡 萄球菌 、金 黄色葡 萄球 菌耐药株 、表皮 葡 萄球 、乙型溶 血性链球 菌等 均有一 定的抗 菌作 用 ,醇提 液 的体 外抗 菌作 用优 于水 提液 。曾金强 Ⅲ ,通过 观察发 现 等 苦玄 参不同提取部 位的含药血清对 2 1 2 5细胞分泌 H e g B A 有 明显 的抑制作用 ,但没 有明显 的量效关 系,对 H s g也有 BA
[ ]黄永林 ,陈月圆 ,文永 新,等.苦玄参 的化学成分 研究 [] 8 J .广西 植
物 , 00 0 ( ) 8 80 2 1 ,3 6 :87— 9 .
[]周芳 ,李萍 ,陈勇 。等.苦玄参干 浸膏抗炎镇痛作 用的实验研究 [ ] 9 J. 中国中医药科技 , 06 3 () 24— 4. 20 ,1 4 : 4 25 [O 1 ]黄燕 ,肖艳芬 ,甄汉 深 ,等.苦玄参 体外抗 菌作用 的实验研 究 [ ] J.
中的 2 2个共有峰。
2 含 量 测 定
定 的抑制作用 ,不 同提取部位 的抑制作用相差不大 。
参考文献
[ ]广 西壮族 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 (9 0年版)[ ] 1 1 0 S .广西科学 技术 出版社 ,19 : 2 . 92 25
郑成远 等 ,采 用 HP C法对 不 同产 地苦 玄参 中苦 玄 L 参苷 I 的含量进行测定 ,得出安徽毫 州和江西 樟树所 产药 材中苦玄参苷 I 的含量较 高。方宏 等 ,采用 H L P C法测
3 化 学成 分
[ ]郑成远 ,钟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 同产地苦玄参 中苦玄参 苷 I 4 A含
量 [] J .化学工程师 , 0 6 2 2 :3 — 9 2 0 ,15( ) 7 3 . [ ]方宏 ,梁小燕 ,宁德生 ,等.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 I 5 A和 I B的含量 分 析 [] J .广西植物 , 0 8 8 ( ) 0 — 1 . 2 0 ,2 5 :7 8 7 0
定 不同产地 的苦玄参 药材 ,得到苦 玄参苷 I含 量高 于苦玄
参苷 I ,不 同产地的苦 玄参药 材苦玄参 苷 I I 的含 量有 明显差异 。陈勇 等 ,采用高 效液 相色谱 法测定 同一 种植 地不同月份生育期的苦玄参 中苦玄 参苷 I 的含量 ,得 到其
平均含量 以 7 、8月份含量较高 。
一
跌打损伤 、疖痈 、毒 蛇咬 伤等证 … 。在我 国主 要分布 于广
西 、广东和云南 南部 ,为广西 常用 中药 。本 文将其 近 年来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指纹 图谱
邹 节明 等 , 采用 H L D D分 析法 ,以乙腈 一1 PC— A %
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测 定 1 0批苦玄 参样品 ,得到 8个 共 有 峰 ,1 ,6 ,8号峰 分别 鉴定 为顺 式 阿克 苷 、阿 克 ,2 ,7 苷 、苦玄参 苷 I 、苦 玄参苷 Ⅳ 和苦玄 参苷 I A。陈勇 等 , 采 用反相高效 液相 色谱 法 ,乙腈 一 03 磷酸 溶液 梯度 洗 .% 脱 ,以苦玄参苷 I 为参 照峰 ,确 立 了苦玄参药 材指纹 图谱
科研 [ 0 3]2 20 2号)。 通讯作者 : 甄汉深 ,教授 。E— a :8hn 6 .tn m i z @13 oi l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