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山造山带侵入岩类型及填图方法的选择
甘肃北山地区观音山——扫子一带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方向建议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观音山——扫子一带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方向建议曹 恒,陈 浩,陈镇海,段柏秀(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甘肃省肃北县观音山~扫子山一带金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由于缺乏对带内矿体成因、控矿构造样式、金属矿物赋存状态等的研究,在找矿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为此本文分析金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构造类型、控矿构造特征、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为马鞍山~红石山成矿带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甘肃北山地区;控矿构造;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0-0114-2Characteristics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ore prospecting directionin Guanyinshan - shauzi area,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CAO Heng, CHEN Hao, CHEN Zhen-hai, DUAN Bai-xiu(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00,China)Abstract: A new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Guanyinshan shauzishan area of Sub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Due to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genesis of ore bodies,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tal minerals in the bel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explor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factors, ore-forming structural types,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which are the marks of Ma The direction of mineral exploration in Anshan Hongshishan metallogenic belt is pointed out.Keywords: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ore control structure; prospecting direction马鞍山~红石山金、铁、铬、钨成矿带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地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甘肃北山花牛山一带铅锌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侧 分 段 成群 . 成 片 集 中分 布 . 构 成 铅锌 的 区域 成 矿 带。
2 ) 控 矿和 容矿构 造 。该成 矿带 内各种 方 向和不 同规模 的次级 断裂 构 造 十分 发育 . 次 级 断裂 构造 主
要 有 花西 滩北 压扭 性 断层 、花 牛 山北压 扭性 断 层 、 柳 西 西扭 性 断层 、 小 泉 东 东南 扭 性 断层 、 小 泉 东 东
了多 旋 回 、 多时 代 、 多期 次 的 叠 加 、 改造和置换 . 形
成 了复杂 的构造变 形式 样
2 . 2 . 1 成 矿 前 构 造
1 ) 导 矿构 造 。该 成矿 带地 质 构 造复 杂 。 地 质 构 造 骨 架 均呈 现东 西 向或 近东 西 向展 布 特征 . 主 要 发 育 以柳 园一 五峰 山韧性剪 切带 主导 的南 、北两 侧东 西 向构 造带 , 地层 、 岩体 、 褶皱 、 逆 冲 断 裂 均 呈 现东 西 向或 近 东 西 向展 布 . 在 区 内处 于支 配 地 位 . 构 成
翼 为花 牛 山地 层 , 赋 存有 花牛 山铅锌 多金 属矿 床 . 说 明构造活 动对 成矿 具有 明显控 制作 用
2 . 2 . 3 成矿后 断裂
明. 它在 漫 长 的地 质发 展 历史 进程 中经历 了 由深 部 到浅 部 , 由 中高温 到低 温 、 由韧性 到 脆 韧 性 的复 杂
下古 生界 奥 陶 系花 牛 山群 ( O 2 I - [ ) 一岩组( O 2 H ) 、
二 岩组 ( O 2 H ) 、 三岩 组 ( O H ) 和 四岩 组 ( O : H ) 地层 ,
为 一套 裂谷 盆 地相 一 大 陆边 缘裂 谷 相 陆源 碎 屑 岩夹 碳 酸盐岩 建造 组合 。
甘肃北山某地区成矿远景区圈定及靶区优选

229甘肃北山某地区成矿远景区圈定及靶区优选岳 强(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12)摘 要:甘肃北山某地区位于甘肃省北山造山带南带,塔里木板块东缘,是连接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中朝-西伯利亚板块的纽带,是一个多旋回的复合造山带。
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的综合研究与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钨矿、岩浆岩熔离型铜镍矿的有利条件。
综合圈定重点成矿远景区4个;优选找矿靶区9个,其中A类2个,B类3个,C类4个。
本次研究为本区下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找矿靶区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地质找矿方向。
关键词:地质背景;成矿远景区;找矿靶区;潜力评价;甘肃北山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229-3Delineation of Metallogenic Prospective Area and Target Selection in a Certain Area of Beishan, Gansu ProvinceYUE Qiang(Zhangye Geo-mine Survey Instisute of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 Zhangye 734012, China)Abstract: A certain area of Beishan in Gan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belt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in Gansu Province, at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arim plate. It is the link connecting the Kazakhstan Tarim China North Korea Siberia plate. It has a long ge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and complex structural and 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the Orogenic belt, and is a multi cycle composite Orogenic bel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typical ore deposits,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area ha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earching for ductile shear zone type gold deposits, post magmatic hydrothermal (vein) type tungsten deposits, and magmatic rock melting separation type copper nickel deposits. Comprehensively delineate 4 key mineralization prospect areas; Select 9 target areas for ore exploration, including 2 in Class A, 3 in Class B, and 4 in Class C. This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next step of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is area, as well as the optimization of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Keywords: Geological background; Prospective areas for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Potential evaluation; Beishan, Gansu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岳强,男,生于1987年,甘肃张掖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野外地质矿产勘查。
甘肃北山小草湖超单元地质特征

斑状二长 花岗岩
黑云二长 花岗岩
颜色 浅灰、 灰白色
灰白色
灰白色
结构构造 细粒半自形结构,
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含量及特征
中奥长石( & 45% ) 、微斜 长石( > 15% ) 、石英 ( 20% ) 、 黑云 母 ( 15% ) 、普 通 角 闪 石 ( 3% ) 及 微 量 榍 石 ( > 0 5% ) 、磁铁矿、磷灰石等组成。中奥长石为半自形板 条状, 粒径 1 ~ 2mm, 略具环 带构造; 钾长 石半 自形 ∀ 它形, 粒径 2mm ; 石英为它 形, 粒径 1 ~ 2mm。暗 色矿 物总量接近 20% , 副矿 物中榍 石含量 高, 多 与暗 色矿 物相伴产出, 并偶见电气石。角闪石结晶早于黑云母,小草湖岩体岩石类型递进变化趋势图 Fig 2 Progressive variety trend of the rock ty pe 1a∀ 硅石英; 1b ∀ 富石英花岗岩; 2 ∀ 碱长花岗岩; 3a ∀ 钾长花岗岩; 3b ∀ 二长花岗岩; 4 ∀ 花岗闪长岩; 5 ∀ 英云闪长岩; 6* ∀ 石英碱长正长岩; 7* ∀ 石英正长岩; 8* ∀ 石英二长岩; 9* ∀ 石英二长闪长岩; 10* ∀ 石英闪长岩; 6 ∀ 碱长正长岩; 7 ∀ 正长岩; 8 ∀ 二长岩; 9 ∀ 二长闪长岩; 10 ∀ 闪长岩
本文为中国地调局甘肃 1#25 万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 项目编号 200213000020) 的成果。
12
甘肃地质
第 16 卷
图 1 小草湖一带地质略图( 据 1#25 万红宝石幅区调修编) Fig 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Xiaocaohu
1 ∀ 新近系苦泉组; 2 ∀ 石炭纪扫子山组上段; 3 ∀ 石炭纪扫子山组中段; 4 ∀ 石炭纪扫子山组下段; 5 ∀ 石炭纪白山组上段; 6 ∀ 泥盆纪雀儿山群; 7 ∀ 小草湖超单元含白云二长花岗岩; 8 ∀ 小草湖超单元黑云二长花岗岩; 9 ∀ 小草湖超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 10 ∀ 小草湖超单元细粒花岗闪长岩; 11 ∀ 马鞍山北超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 12 ∀ 四顶黑山序列花岗闪长岩; 13 ∀ 角度不整合界线;
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因

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因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北部,属于岩浆侵入型和韧性剪切型混合成因的金矿床。
矿体主要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金窝子矿区中,为年代为古生代早期的千岛岩体中所分异出的韧性剪切带,是中国西部地区最主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该矿床的成因与该地区经历的地质历史密切相关。
在古生代晚期,该地区曾发生多次构造变形和建造期与再造期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地貌和岩浆侵入体。
随后,隆起增高的松潘-夏河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侵入和活动火山,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性岩类、深成质岩浆和热液化作用,为后来金矿床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金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岩浆侵入、岩溶热液活动及构造运动的共同作用。
研究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侵入千岛岩的韧性剪切带中,而主要矿物为斑状闪电石、方铅矿和黄铁矿等。
其中,方铅矿为主要金矿矿物,占总矿产量的70%以上。
据统计,该矿床的金品位较高,平均为10克/吨以上,甚至可高达30克/吨。
同时,该矿床的矿化规模十分庞大,估计储量达到近400吨,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
总之,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因,主要是受到地质历史、岩浆侵入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而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及周围产出岩石的交代作用。
其独特的地质、物质和交代条件,使该矿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主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以下为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相关数据:1. 平均金品位为10克/吨以上,最高可达30克/吨;2. 矿化规模估计达近400吨;3. 矿体主要分布在南北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金窝子矿区中;4. 矿床成分中以方铅矿为主要金矿矿物,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甘新北山金窝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矿床的金品位较高,平均达到了10克/吨以上,甚至最高达到30克/吨。
甘肃省金塔县小红山铁多金属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甘肃省金塔县小红山铁多金属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周定飞摘要:矿区内铁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下段大理岩与硅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的接触界面上,部分矿体赋存于板岩之中,顶底板围岩与赋矿岩石一致。
矿带整体走向123°~303°,长度近1500m,宽度30m~250m,北西端呈分枝状尖灭于粉砂质板岩中,南东端为白垩系新民堡群含砾粗砂岩和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砂砾石层所掩盖。
矿带内赋存的主要矿种为铁矿、锌矿、铜矿。
矿区内圈定了Pb、Zn、Sn、Ag、W、Mo、Cu等元素异常,可以有效的指导找矿。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勘查区位于北山造山带东部,哈萨克斯坦板块东缘,区内主构造线总体方向北西西向。
地层隶属塔里木地层大区,敦煌地层区,罗雅楚山—柳园地层分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长城系古硐井群、蓟县系平头山组、石炭系红柳园组和芨芨台子组、白垩系新民堡群、上更新统、全新统。
蓟县系平头山组是勘查区重要的含矿地层,铅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粉砂质板岩中,铁多金属矿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大理岩中,石英岩矿主要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石英岩中,矿体展布形态受地层层位控制。
区内侵入岩以华力西期为主,主要为石炭纪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
1 矿体特征1.1 矿带特征工作区内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下段。
该套地层主要分布于小红山一带,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整体走向110°~290°。
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烟灰色石英岩、深灰色绢云石英千枚岩、灰绿色绿泥石英千枚岩、粉砂质板岩、泥质板岩,夹有灰—灰黑色粉砂质绢云母板岩、钙质泥硅质板岩、千枚状泥质板岩、烟灰色硅质岩及大理岩。
铁多金属矿矿带。
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蓟县系平头山组下岩段的粉砂质板岩与白云石大理岩接触带附近及白云石大理岩内部,因此将上述2个岩性层划分为铁多金属矿带,分布于小红山一带。
造山带花岗岩类型及填图方法的实践——以甘肃北山造山带为例

d t c e u i g g o o ia p i g i 2 0 0 0 r g o a e l g c l n e t a i n.W ih d fe — e e t d d rn e l gc l ma p n n 1: 5 0 e in lg o ia v s i t o i g o t ifr
维普资讯
第2 1卷
第 2期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
Vo . 2 1 1.No 2
20 0 2年 6月
NERAIoGI CA ACTA P ETRoLOGI CA ET M I
Jn u e,2 0 02
文 章 编 号 : 0 0~6 2 【 0 2 0 10 5 4 2 0 ) 2—0 7 1 4—0 5
带 12 :5万 区 调 填 图 中 , 据 岩 浆 演 化 、 次 关 系 、 形 变 质 特 征 将 测 区 的 花 岗 岩 划 分 为 4种 类 依 序 变 型 , 用 了 不 同 的 工 作 方 法 , 立 了不 同 的 填 图体 系 。 采 建
关 键 词 :花 岗岩 类 型 ;填 图 方 法 ; 源 演 化 ; 造 混 杂 ; 变 混 杂 异 构 形
中 圈 分 类 号 : 5 8 1 1 P 8 . P 8 .2 ;2 5 1 文献 标识码 : A
Ty s o r nie a a i e ho o he o o e c b l pe f g a t nd m pp ng m t ds f r t r g ni e t Ex m plfe y Be s n M o nt i o e c b l ,Ga u Pr v n e e i i d b iha u a n or g ni e t ns o i c
219529152_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

2023年 4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59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以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为例吕晓峰(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发现对在北山造山带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意义。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其找矿标志,认为公婆泉斑岩型铜矿床受斑岩体、韧性剪切和火山机构控制较明显,控制着含矿斑岩体成群、成带分布。
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北山造山带韧性剪切带的找矿勘查工作,是寻找类似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部位。
关键词:北山造山带;斑岩型铜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08-0059-3The Mineralization Law and Prospecting Marks in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Ore DepositLYU Xiao-feng(The 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of Gansu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Lanzhou 730020,China)Abstract: The discovery of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Gongpoquan provides direction for the search fo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in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which has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n its prospecting signs are analyz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ongpoquan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are mo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porphyry bodies, ductile shear and volcanic mechanisms, an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bearing porphyry bodies in groups and zones. In the futur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work, the prospecting and prospecting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Beishan orogenic bel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ch is a favorable part to find similar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Keywords: Kitayama orogenic belt; porphyry-type copper deposits; the law of mineralization; Prospecting signs收稿日期:2023-02作者简介:吕晓峰,男,生于1982年,甘肃兰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山带花岗岩类型及填图方法的实践——以甘肃北山造山带为例梁明宏龚全胜李海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甘肃地质调查院第三地质调查所,兰州,730050)摘要甘肃北山造山带系天山—兴安巨型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地处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接壤地带。
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使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广泛出露面积巨大的花岗岩体,不同造山阶段、不同构造环境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出露。
作者在甘肃北山造山带1:25万区调填图中,依据岩浆演化、序次关系、变形变质特征将测区的花岗岩划分为四种类型,采用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不同的填图体系。
关键词花岗岩类型填图方法异源演化构造混杂形变混杂甘肃北山造山带地处塔里木板块东北缘与天山—内蒙褶皱系的接壤地带,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使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广泛发育面积巨大的花岗岩体,不同造山阶段、不同构造环境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出露。
本文结合在1:2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中的研究实践,仅就造山带花岗岩填图类型作一初步探讨。
1. 北山造山带花岗岩类型的划分甘肃北山造山带侵入岩以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多种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化为特征。
不同的造山阶段有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就位,不同的构造环境产出不同特征的侵入岩体,不同岩浆作用的影响导致了演化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差异,造山带强烈的构造运动对先形成的侵入岩体,又会产生移位、变形、堆叠、混杂等作用,使造山带侵入岩更为复杂多样。
从地质填图角度出发,依据野外特征和边界类型我们将北山造山带花岗岩划分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异源岩浆演化序列、构造混杂花岗岩序列、形变混杂花岗岩序列四种类型(见表1):2. 同源有序型花岗岩的总体特征:岩体多呈等轴状产出,具有明确清晰的边界,与围岩侵入关系明确,岩体内包裹关系、侵位序次或演化关系清楚,总体为各向同性,局部可见流动变形组构及叠加韧性—脆韧性变形组构。
成因类型以S型、I型、A型为主。
构造环境为同碰撞岩浆弧型、碰撞晚期及板内非造山环境。
3. 异源混合型花岗岩的识别标志同源或异源岩浆在不同构造层次的混合,是造山带岩浆作用中的普遍现象[1][2][3][4][5]。
混合不完全特别是成份差别较大岩浆的混合,在宏观地质特征上留下了许多证据:岩体边部或岩体内除见大量经深度改造的深源捕掳体及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外,部分地段见多种类型岩石相互包裹、混杂产出,露头上甚至无法准确确立各自的边界,有时岩体边部可出现特殊岩性、结构的不均一性、斜长石等捕虏晶和矿物的熔蚀及不平衡现象。
群居关系明确的侵入体之间常缺乏明确的演化关系,侵入体之间包裹关系、侵位序次均不明确。
典型H型花岗岩。
构造环境为陆缘岩浆弧型、碰撞晚期非造山环境。
3.1 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的类型及特征花岗质岩体中有众多不同类型的包体出现,其中大量出现的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在野外可以见到下述几类。
3.1.1 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微细粒包体见于二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英云闪长质等寄主岩体中,露头形态多呈近圆形、椭圆形、偶见圆化了的三角形、不规则状,直径多几厘米—几十厘米,偶见十余米。
与寄主岩呈露头尺度突变关系,多无冷凝边、烘烤边。
包体宏、微观均呈明显的火成结构,以细粒-微细粒结构为主,见中作者简介:梁明宏,男,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工程硕士班就读。
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受后期叠加变形可呈片麻状构造。
岩石类型多为暗色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
有时可见钾长石、斜长石斑晶受熔蚀呈浑圆形(图1),斜长石具环带构造。
包体在寄主岩体中的含量通常1%-2%,但有时可高达30%,后者多见于花岗质岩体与镁铁质岩体接触地带。
表1 北山造山带不同类型花岗岩地质特征及填图单位的选择Table 1 Geological property of various types granite and selection of mapping unit in BeiShan mountain3.1.2 英云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多见于二长花岗质寄主岩体中,露头形态见椭圆形、鞋底形、水滴形等,圆化趋势明显。
直径多十几厘米-几米,与寄主岩呈突变关系,无冷凝边、烘烤边,有时与寄主岩呈齿状分界或呈渐变过渡关系。
以细粒、中细粒结构为主、亦见微细粒、似斑状结构,所含斑晶具不同程度的熔蚀、圆化,块状构造,见片麻状构造。
岩石类型以英云闪长岩为主,有时呈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产出,与寄主岩仅有粒度和色率上的差异。
3.2 酸性侵入岩中的镁铁质小岩体在马鬃山地区六角井南粗粒二长花岗岩岩体中除见大量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外,尚见大量与包体成分相同、大小不等、集中分布的闪长岩小岩体(图2),平面形态呈圆化了的不规则状、近圆形、椭圆形,面积0.01-6平方公里,与主岩体呈突变接触关系,无冷凝边、烘烤边。
在接触带上可0 1厘米 2050ηγδοPl Pl Pl Or图1 少斑二长花岗岩中石英闪长岩包体形态(白头山)27000 160米ηγδδδδδδδδδβμβμ图2 六角井钾长花岗岩中闪长岩小岩体(六角井南)Fig.1 Form of enclosures of quartz diorite in monzonitic graniteFig.2 Small magma body of diorite in liuJiaojing granite见与寄主岩呈渐变过渡的花岗闪长岩带,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体之间呈突变关系。
这些小岩体与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类似,亦呈细粒结构,粒径0.3-2毫米。
3.3 成分相近岩浆的混合现象在马鬃山北坡及苦阿里巴滩大面积镁铁质侵入岩分布区,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均可出现,各岩类间相互混杂,可见包裹现象,多为渐变过渡关系,突变截然关系亦可见及,有时有无法分别圈绘的感觉。
从空间分布上分析有属同源深成岩浆混合的可能。
4.构造混杂型花岗岩和形变混杂型花岗岩的野外特征北山造山带侵入岩具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古元古代侵入岩均以长英质—闪长质片麻岩的外貌出现,岩体外形均呈不规则状、条带状或透镜状,与围岩无明确边界,渐变过渡或混杂产出,强烈的变形变质和构造置换已部分或完全改变了原岩的面貌,均以长英质—闪长质片麻岩的外貌出现,具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区域动热变质,不均匀的、透入性的韧性变形组构极为发育,常见不同的岩石类型混杂在一起,含大量表壳岩包体及同源或异源包体,见大量变质变形岩脉。
我们将此类花岗岩划为形变混杂型花岗岩。
马鬃山、野马街等地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中,岩体均呈长条状或长透镜状形态产出,受构造控制极为明显,岩体内普遍发育弱—中等程度透入性韧性变形组构,片麻状组构、S —C 组构、拉伸线理、眼球化、细粒化等韧性变形组构普遍发育,部分岩体残存岩浆组构,多由花岗质、石英闪长质、闪长质初糜棱岩及糜片岩组成,常以岩片或构造混杂岩的形式出现,岩体间为各种分划性构造界面限定,或呈构造—侵入接触关系。
我们将此类花岗岩划为构造混杂型花岗岩。
形变混杂型花岗岩与构造混杂型花岗岩均属构造岩范畴,前者变形变质更为强烈,原岩组构已被破坏殆尽,原岩恢复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后者以构造变形和混杂为特征,界面性质和序次关系的研究变的尤为重要。
5.填图方法的选择及理论基础5.1 岩浆分异作用与同源岩浆的演化岩浆的同源性和岩浆分异演化理论的提出,指出了中酸性侵入岩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同源性及谱系关系,从而使单元—超单元谱系单位的建立有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测区面积巨大的花岗岩体多适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法。
5.2 岩浆混合作用与开放的岩浆体系开放岩浆体系和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是相当普遍的。
来自同一源区或不同源区岩浆体系的加入,对寄主岩浆原本可能的演化序列势必造成影响,影响不大的不改变同源岩浆演化的趋势或改变很少,影响大的或外来岩浆较大规模的不均匀混合,则形成了一种新的岩浆演化类型—异源岩浆演化序列。
我们选择了侵入体—单元—组合三级填图单位进行了划分。
5.3 “非史密斯”花岗岩与构造岩石单位造山带是一个复杂的混杂物质场,早期侵位的岩浆岩在其后的经历中常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形变质改造,构造置换和构造混杂使原本均一的、有一定边界的花岗岩变为各向异性、与围岩关系模糊甚至呈渐变过渡关系,以假层状体或构造混杂岩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高级变质和强变形的条件下,花岗岩系常被改造为变质片麻岩系,在强变形低级变质条件下常形成构造片麻岩系,中等变形和低级变质条件下则形成糜棱岩化岩系。
这些变形变质了的花岗岩系,构造变形和原岩恢复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内部接触关系模糊甚而无法辨识,已无法应用花岗岩填图方法予以圈绘,取而代之的是构造岩石单位系统。
经历过较高级区域变质的变质片麻岩系,应采用变质岩填图方法,我们采用的是片麻岩体—片麻(杂)岩—片麻岩套三级等级体制。
那些只经过强—中等变形而仅具较低级的动力变质的构造片麻岩、糜棱岩系,肉眼或镜下尚可部分恢复花岗岩原貌,有一定程度的构造置换和构造混杂,有时可有多种岩石类型混杂在一起,但可确定占主导地位的岩类,内部接触关系已变为构造—侵入接触,填图中我们暂采用片麻状侵入体—岩片—构造杂岩三级等级体制。
6.结论多来源、多成因是造山带花岗岩的总体特征,岩浆混合作用是造山带花岗岩的普遍现象,构造混杂和构造置换使造山带花岗岩变的更为复杂。
针对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体,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是花岗岩填图的根本出路,岩体的不均一性和各向异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序次关系和演化关系的确立是最为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1] A.Castro、I.Moren-Ventas、J.D.De La Rosa(译文)花岗岩类岩石中英云内长岩包体的多阶段结晶作用:岩浆混合作用推论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 1993.1:9-15[2] A.Castro、I.Moreno-Ventas、J.D. De La Rosa (译文)H型(混染)花岗岩类:花岗岩类型分类及命名的修改意见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 1992 .4 :1-8[3] 洪大卫花岗岩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地学前缘1994.1-2:79-85[4] 江万中酸性侵入岩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1996.1: 13-18[5] 周珣若花岗岩混合作用地学前缘 1994. 1-2:87-97[1] A.Castro、I.Moren-Ventas、J.D.De La Rosa “Staged crystallization of enclosures oftonalite in granitic rocks: Deduction of hybrid process of magma” Foreign Granitoid of Geological data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93.1:9-15[2] A.Castro、I.Moreno-Ventas、J.D.De La Rosa “H-type (hybrid) granites: Modificatorysuggestions of classification and denomination of granite type”Foreign Granitoid of Geological data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92 .4: 1-8[3] Hong D. W. “The most new progress of granitic researches and its’ trend of development”Earth Science Frontiers 1994.1-2:79-85[4] Jiang W. “Mafic particle-inclus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neutral-acidic irruptive rock”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1996.1: 13-18[5] Zhou X. R. “Hybrid process of g ranite”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1994. 1-2:87-97OROGENIC BELTS GRANITE TYPES AND PRACTICE OF MAPING METHOD——TAKE GANSU BEISHAN MOUNTAINS OROGENIC BELTS AS AN EXAMPLELiang Ming-hong Gong Quan-sheng Li Hai-lin(Third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GanSu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Lanzhou 730050,China)Abstract GanSu BeiShan mountain orogenic belt is a part of the vast folded belts of TianShan -XinAnLing Mountain, it is located in where Tarim-China Korea plate connect with the Kazakhstan plate. Its special tectonics setting resulted in great magmatic activity, and granite ma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properties therefore widely formed in different orogenic st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The paper divide the granite in GanSu BeiShan mountain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magmatic evolutions, relationships of orders and metamorphic-deformational properties and geological mapping in 1:2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have established different mapping-system by using different ways.Key words: granites types, mapping method, exotic evolution, tectonic mélange granite, deformation mélange granite。